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组时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时域波束形成,指向性函数,分组时延预处理,旁瓣级
分组时延论文文献综述
陈新华,郑恩明[1](2019)在《基于分组时延预处理的时域波束形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不等强度多目标情况下的弱目标检测问题,依据波束形成归一化指向性函数在目标方向上输出值为1、在非目标方向上输出值为小于1的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分组时延预处理的时域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线列阵接收数据进行分组处理;然后,按搜索角度对各组数据进行时延预处理,并对各组预处理结果进行相加,得到一组新数据;最后,对该组新数据按时域波束形成进行处理,得到该搜索角度对应波束值。理论推导、数值仿真和试验数据处理结果均表明:相比常规时域波束形成,该方法所得波束形成指向性函数发生了变化,旁瓣级得到了13 dB以上的改善,降低了强目标旁瓣级对弱目标检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应用声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军,张瑶,孙兴华[2](2019)在《机器类设备基于不同时延需求分组的随机接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中拥塞导致的时延敏感设备时延高和接入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将小区中设备按时延要求分组,对不同组设备引入不同的退避模型,分析时延敏感设备的时延和吞吐量,按照不同组中设备的时延需求动态分配前导数目,同时通过调整接入类限制因子实现吞吐量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时延敏感设备的时延限制条件时,与统一退避的机制对比,所提分组机制的时延敏感设备能够满足时延要求,并且提高了接入效率。(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蒋依流[3](2019)在《时延影响下离散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组一致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系统及其协同控制是分布式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在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控制、通信工程以及仿生学等多个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多智能体系统的分组一致性问题是复杂系统协同控制的前提与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前沿与热点问题。目前,分组一致性问题的相关研究工作多数基于同构系统,即整个系统由具有相同动力学行为的智能体构成。然而,受环境约束以及实际需求的限制,通常系统内部的智能体均存在差异。因此,对异构系统分组一致性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其不仅可以增加系统构建的灵活性,同时能充分利用资源进而节约控制成本。同时,目前多数实现分组一致性的控制协议都对系统拓扑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如入度平衡等。此外,系统实际运作时由于通信能力和计算能力不足可能产生通信时延和输入时延,时延是影响甚至破坏复杂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而目前多数研究工作没有考虑或仅仅考虑了其中一种时延。论文在众多学者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稳定性理论、分布式计算理论等领域知识,分别讨论了两类离散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在输入时延、通信时延影响下的分组一致性问题,具体内容如下:论文构造了一个同时受通信时延和输入时延影响,由一阶和二阶智能体组成的离散异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不同于普遍的基于合作关系的分组一致控制策略,本文利用二分图的结构和智能体间的竞争关系设计了一种控制协议,使得系统拓扑不用满足传统合作关系中要求的入度平衡保守假设条件。针对存在时延的异构系统模型,利用频域分析法和盖尔圆盘定理等数学工具分析得到了使系统实现分组一致性的充分条件。理论结果表明实现一致性的决定性因素为系统控制参数、网络拓扑耦合权重和节点自身输入时延,而智能体间的通信时延不决定一致性的达成。仿真实验验证了所得理论的正确性和分组控制协议的有效性。另外,实验结果还表明通信时延虽不会对异构系统的收敛性造成影响,但会干扰系统的收敛速度。在以上的工作基础之上,本着释放更多约束条件的目的,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合作-竞争关系的分组一致控制协议,协议使得同组节点间合作靠拢,异组节点间竞争远离。此时系统拓扑既不用满足入度平衡条件也不仅适用于二分图。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确保异构系统达到一致性的代数条件判据,理论结果表明系统控制参数、网络耦合权重和输入时延决定了系统是否可达成分组一致性。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分组控制协议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越[4](2019)在《基于竞争关系的时延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组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智能体系统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而在多智能体系统的诸多研究问题中,一致性问题是多智能体系统研究的最根本问题,因为它是复杂系统协调控制的基础。多智能体的分组一致性问题是一致性问题的扩展。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多智能体系统一致性问题的研究多基于同构的系统来开展,即系统中所有的智能体都具有相同的动力学行为。这是一种过于特殊的情形。事实上,在实际的系统中,基于各种限制条件以及控制成本等方面的考虑,智能体的动力学行为会不尽相同。其次,现有的诸多相关研究工作,很多都是基于智能体间的合作关系来进行的。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智能体间的关系可以是合作、竞争甚至既存在合作也存在竞争。从竞争关系的角度讨论复杂系统的一致性问题,同样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时延是影响复杂系统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其是不可避免的。综上,研究基于竞争关系的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在时延影响下的分组一致性问题是具有挑战性与现实意义的。本论文中,分别讨论了异构多智能体在输入时延以及同时在输入时延和通信时延影响下的分组一致性问题。基于智能体间的竞争关系分别提出了两种新的分布式分组一致性控制协议,并基于频域分析方法、矩阵理论以及稳定性理论,分析给出了系统实现分组一致的条件判据以及所能容忍的时延上界条件。研究发现,此类异构系统分组一致的实现与智能体间的耦合权重、系统控制参数以及系统的输入时延相关,与通信时延无关。但是,通信时延会影响系统的收敛速度。通过减少通信时延、输入时延或同时减少通信和输入时延,可以提高系统的收敛速度。此外,输入时延的上限由系统控制参数和智能体之间的耦合权重决定。最后,通过几个数值仿真实验分别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邮电大学》期刊2019-02-02)
高会生,吴艳[5](2018)在《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传送网(PTN)承载时分复用(TDM)业务所产生的时延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对不确定时延分布进行准确描述。首先分析了端到端不确定时延的构成要素,并描述了TDM业务在分组传送网上各类网络节点的不确定时延分布;然后给出了数值仿真算法设计,并得出了能反映各类网络节点不确定时延的确定分布;最后考虑缓存深度和分组封装长度等因素,仿真研究了不确定时延模型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来优化PTN承载TDM业务的时延特性。(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孟双和,单逸,徐律,陈亮[6](2016)在《固定拓扑下的二阶多时延智能体分组一致通信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阶多智能体系统通信传输通常含多个时延,其分组一致问题指的是网络系统能够达成多个一致性目标,即各组智能体分别达成状态、速度的一致值。在弱联通的固定拓扑情形下,基于图论和李雅普诺夫方法 ,推导了达成分组一致性的充分条件。所有结果以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形式呈现。仿真案例证明了所推广结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期刊2016年13期)
魏勇,汪洋,张合明,杨会峰,王妙心[7](2015)在《电力分组传输网时延特性测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到端时延是评估网络服务质量,研究有效的拥塞控制机制的重要指标,并以此来验证传输设备与接入设备之间的服务等级协议。通过实验室时延测试进行时延产生机理的验证,记录不同时延变化情况和产生的原因,优化调整网络侧设备的设定参数,使得现网运行的传输效率得到提升。文章通过电力PTN网络承载时分复用业务和以太网业务的性能分析,对用户侧备和网络侧设备传输不同业务的时延特性等进行相应测试,分析PTN设备在用户侧对报文的处理方式和缓存机制,以此来验证PTN网络承载电网生产调度类业务和运行管理类业务的可行性,并给出网络部署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期刊2015年03期)
董民,许晓明,齐望东[8](2014)在《带宽超配条件下分组调度算法的时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的大带宽网络背景,作为权衡分组调度算法时延性能和时间复杂度之间矛盾的一种方法,文中仿真研究了轮循类分组调度算法在"带宽超配"条件下的时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的网络想定中,为业务流超配少量的链路带宽,轮循类分组调度算法的时延性能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最终与WF2 Q一致,而且改进型的轮循类算法SRR的带宽超配量要小于传统型的DRR算法。此外,系统中业务流的流数、流量源的类型以及流量的突发度对轮循类算法时延性能的改善影响不大。因此,具有O(1)时间复杂度的轮循类分组调度算法在链路带宽超配条件下也可以像时标类算法一样为业务流提供QoS保证。(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4年04期)
刘桂开[9](2014)在《用逐次最小权值轮询算法实现公平和低时延分组调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组调度算法是路由交换设备性能的重要保证,对基于轮询的分组调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调度算法称为逐次最小权值轮询调度算法(successive minimal-weight round robin,SMRR),在每个轮次中为每个活动数据流提供与本轮次中的最小权值相当的服务机会.根据Latency-Rate(LR)Servers理论,证明了SMRR算法和WRR算法的时延上界,并对SMRR算法的公平性和实现复杂性进行了讨论,理论推导和性能分析表明SMRR算法具有比WRR算法更好的时延特性和公平性,同时具有O(1)的时间复杂度,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4年09期)
马祥杰,李晓中,范兴隆,陈洪彦[10](2013)在《基于服务标识的中间级缓存多级多平面分组交换时延保证调度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服务标识的网络交换调度机制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文中分析了中间级缓存多级多平面交换结构内部阻塞性、模拟最优OQ结构、链路加速比的技术特性,建立了基于均衡指针和动态时延指针的调度模型,设计了采用"请求-响应-确认"策略的均衡迭代和时延保证迭代调度算法.该算法克服了iSLIP和PPS方法在高负载强度下时延发散问题,在突发流量和非均匀diagonal流量下均可实现时延保证性能,在交换平面数p为4和迭代次数Iteration为4条件下可收敛至最优时延曲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分组时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中拥塞导致的时延敏感设备时延高和接入成功率低的问题,提出将小区中设备按时延要求分组,对不同组设备引入不同的退避模型,分析时延敏感设备的时延和吞吐量,按照不同组中设备的时延需求动态分配前导数目,同时通过调整接入类限制因子实现吞吐量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时延敏感设备的时延限制条件时,与统一退避的机制对比,所提分组机制的时延敏感设备能够满足时延要求,并且提高了接入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组时延论文参考文献
[1].陈新华,郑恩明.基于分组时延预处理的时域波束形成方法[J].应用声学.2019
[2].张军,张瑶,孙兴华.机器类设备基于不同时延需求分组的随机接入方法[J].电讯技术.2019
[3].蒋依流.时延影响下离散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组一致性研究[D].重庆邮电大学.2019
[4].张越.基于竞争关系的时延异构多智能体系统分组一致性[D].重庆邮电大学.2019
[5].高会生,吴艳.分组传送网不确定时延分布的仿真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8
[6].孟双和,单逸,徐律,陈亮.固定拓扑下的二阶多时延智能体分组一致通信问题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
[7].魏勇,汪洋,张合明,杨会峰,王妙心.电力分组传输网时延特性测试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
[8].董民,许晓明,齐望东.带宽超配条件下分组调度算法的时延性能研究[J].军事通信技术.2014
[9].刘桂开.用逐次最小权值轮询算法实现公平和低时延分组调度[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4
[10].马祥杰,李晓中,范兴隆,陈洪彦.基于服务标识的中间级缓存多级多平面分组交换时延保证调度机制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