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浮游植物休眠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甲藻孢囊,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桂山岛海域
浮游植物休眠体论文文献综述
康伟,王朝晖[1](2016)在《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珠江口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及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以揭示赤潮发生潜势,于2009年1月采集了珠江口桂山岛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并对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有21种,原多甲藻类孢囊在种类数上占优势。甲藻孢囊密度较低,为110~315个/g,平均为202个/g,养殖区密度高于非养殖区。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比含量较高,表明了该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活体孢囊密度百分比达61.8%,说明表层沉积物中存在大量未萌发的活性孢囊,为赤潮暴发埋下了隐患。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为19属22种。20 d和40 d萌发的浮游植物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为490个/g和264个/g。萌发的甲藻优势种为Biecheleriopsis adriatica,其次为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萌发的硅藻主要以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tus)和舟形藻(Navicula sp.)占优势。桂山岛海域有毒有害甲藻孢囊的广泛分布以及潜在赤潮种类的大量萌发,表明该海域有较高的赤潮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6年07期)
王朝晖,康伟[2](2014)在《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8年11月采集了广东柘林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沉积物进行了直接萌发,并对萌发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了解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状况,揭示赤潮发生潜势.研究结果显示,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较低,仅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16种,有毒有害赤潮藻类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的孢囊分布广泛.孢囊组成以异养型甲藻的孢囊占优势,其中,原多甲藻孢囊种类和密度最为丰富,显示了该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孢囊密度较低,在16.59~83.37 cysts·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平均为39.52 cysts·g-1.空孢囊百分比均较高,平均百分比达到56.3%,说明大部分孢囊已经萌发.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6属33种,硅藻优势种类主要有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等.甲藻种类数较少,其中以woloszynskioid类中的Biecheleriopsis adriatica为优势甲藻.萌发的浮游植物中还出现了大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spp.)及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aosa)等其他类别的潜在有毒种类.本研究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沉积物中有毒有害赤潮藻类孢囊分布广泛,并萌发出大量的潜在有毒藻类,说明柘林湾海域具有较高的有害赤潮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朝晖,付永虎,康伟,赵建刚[3](2011)在《大亚湾、大鹏湾表层沉积物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南海大亚湾、大鹏湾海域各设置了3个和2个调查站位,每月用TFO采泥器采集了0-2 cm表层沉积物样品。经过网筛(20~125μm)过滤的沉积物样品置于4℃、黑暗下保存2月以上,待大部分休眠体度过休眠期后,进行萌发试验。萌发培养在温(本文来源于《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11-11)
付永虎,王朝晖,康伟,杨宇峰[4](2011)在《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集群的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了每月1次的周年调查.本调查分析鉴定出浮游植物休眠体79种,包括甲藻孢囊50种,硅藻休眠体26种.浮游植物休眠体丰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变化范围为217~6 764 cells/cm3,平均为1 376 cells/cm3;鱼类养殖区休眠体丰度较高,平均丰度为1 999 cells/cm3.浮游植物休眠体在数量上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而在鱼类养殖区也出现了较高的蓝藻休眠体.硅藻休眠体的平均丰度为783 cells/cm3,百分比含量为56.9%,从而反映了该海域硅藻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甲藻孢囊丰度的变化范围在79~1 237 cells/cm3,位于湾口对照区丰度较高,年平均为733 cells/cm3,而鱼类养殖区和贝类养殖区平均值分别为502、388 cells/cm3.异养型甲藻孢囊的种类和数量均比较丰富,其百分比含量为26.7%~82.4%.研究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区海域,硅藻休眠体和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率均较高,而鱼类养殖区还出现了较高蓝藻孢子丰度.本次调查中还出现了易碎藻和艉杆藻等在本海域浮游植物调查中未记录种类的孢囊,有毒有害赤潮生物的休眠体如亚历山大藻、链状裸甲藻、旋沟藻、巴哈马梨甲藻孢囊等也在此次调查中频繁出现,说明大亚湾海域存在较大的有毒有害赤潮发生的风险.(本文来源于《台湾海峡》期刊2011年01期)
王朝晖,付永虎,康伟,陈菊芳[5](2010)在《盐田港表层沉积物浮游植物休眠体季节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对中国深圳大鹏湾盐田港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进行每月一次的周年调查,了解盐田港运行及周边经济发展对海洋环境的影响.鉴定出浮游植物休眠体54种,其中甲藻孢囊29种,硅藻孢子22种,其他休眠体3种.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链状裸甲藻(Gymnodinium catenatum)、旋沟藻(Cochlodinium sp.)、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um)和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等有毒有害赤潮生物的休眠体在此调查中均有出现.浮游植物休眠体丰度变化范围为217~3514spores.cm-3,平均为1241spores.cm-3,数量上以硅藻和甲藻为主.离岸较近的海域硅藻孢子丰度和异养型甲藻孢囊百分率明显较高,营养盐质量浓度也较高,说明该港区近岸海域富营养化较为严重.沉积物中已萌发的空孢囊百分率较高,平均超过50%,表明盐田港的频繁扰动促进了沉积物中孢囊的萌发,使有毒有害赤潮发生机率增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0年04期)
康伟,王朝晖,付永虎,曹宇,张玉娟[6](2009)在《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孢囊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赤潮发生中的作用,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采集大亚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经孔径为125,20μm的网筛过滤,在25℃下进行萌发,观察培养20,40d的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结果表明,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7属37种.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 Schiller)为优势甲藻类,其占甲藻细胞数量平均百分比为73.1%,最高百分比可达99.7%.定鞭藻中的金色藻(Chrysochromulima spp.)和蓝藻中的拟鱼腥藻(Anabaenopsis spp.)也萌发出较高数量.不同时间培养、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有所差异,同时也随沉积物捕捉时间的不同而出现一定的季节差异.休眠体的萌发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体浮游植物组成,但在萌发中大量出现的一些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可能会由于体型过小而在浮游植物监测中被忽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09年12期)
康伟,冯杰,付永虎,谷阳光,王朝晖[7](2009)在《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了解孢囊在浮游植物种群动态及赤潮发生中的作用,于2005年4月~2006年6月使用沉积物捕捉器收集了大亚湾养殖海域沉积物样品,经孔径为125μm和20μm的网筛过滤,在25℃下进行萌发,观察了20 d和40 d培养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萌发状况。本研究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7属37种。一种中国沿海新纪录种裸甲藻(Gymnodinium corii Schiller)(本文来源于《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期刊2009-11-15)
付永虎[8](2009)在《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及其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7年4月~2008年3月,对大鹏湾盐田港、大亚湾大鹏澳海域浮游植物休眠体分布状况及环境因子进行了周年调查,分析了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的组成,并对沉积物样品在25℃下进行了实验室萌发研究,观察了20 d和40 d的萌发状况。同时于2005年4~5月,在长江口外及浙江中南部海域赤潮高发区采集了15~40 cm的沉积物柱状样,分层研究了甲藻孢囊的垂直分布。目的在于揭示浮游植物休眠体对海洋浮游植物生态群落的影响,弗赤潮发生机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对南海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的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休眠体83种隶属于47个属,其中甲藻孢囊51种,硅藻休眠体(包括休眠孢子和休眠细胞29种。通过周年表层沉积物的培养,共萌发出浮游植物营养细胞97种(含变种、变型),其中硅藻门50种,甲藻门35种,其它种类浮游植物营养细胞如定鞭藻、蓝藻、绿藻、硅鞭藻等有12种。在萌发的浮游植物和休眠体中,锥状斯氏藻、亚历山大藻、旋沟藻是常见的有毒有害藻类,而Hetereocapsa.spp、环沟藻、巴哈马梨甲藻、牡蛎甲藻、金色藻等有毒藻类在本次调查的出现,表明这些有毒有害藻类具有形成赤潮的潜力。各站位浮游植物休眠体细胞丰度在217.1~6764.2 cells/cm~3,总平均值为1337.9cells/cm~3。萌发出的营养细胞丰度在0~470660.6 cells/cm~3,两海域20 d和40 d萌发出的营养细胞平均丰度分别为16331.0、17438.1 cells/cm~3。总的来说大亚湾海域沉积物中休眠体及其萌发的营养细胞(尤其是甲藻)种类和丰度多于大鹏湾海域。长江口及其南部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十分丰富,本研究中共鉴定出46种甲藻孢囊,其中自养型19种,异养型27种。由于长江口复杂的流系结构、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以及高的沉积速率,致该海域孢囊丰度较低,平均丰度为366.2 cysts·g~(-1),同时垂直分布特征不明显,而在远离长江口的浙江南部海域受长江口影响较小,沉积物中甲藻孢囊丰度较高。锥状斯氏藻孢囊是最为丰富的自养型甲藻孢囊,异养型甲藻孢囊以原多甲藻属为主,其它类型孢囊仅零星分布。有毒藻亚历山大藻孢囊在各站位均有分布,但丰度较低,最高值仅为68.1 cysts·g~(-1)。(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09-05-01)
浮游植物休眠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于2008年11月采集了广东柘林湾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的甲藻孢囊进行分类鉴定,同时对沉积物进行了直接萌发,并对萌发的浮游植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了解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状况,揭示赤潮发生潜势.研究结果显示,柘林湾海域甲藻孢囊种类多样性较低,仅分析鉴定出甲藻孢囊16种,有毒有害赤潮藻类亚历山大藻和链状裸甲藻的孢囊分布广泛.孢囊组成以异养型甲藻的孢囊占优势,其中,原多甲藻孢囊种类和密度最为丰富,显示了该海域较高的富营养化程度.孢囊密度较低,在16.59~83.37 cysts·g-1(以干重计,下同)之间,平均为39.52 cysts·g-1.空孢囊百分比均较高,平均百分比达到56.3%,说明大部分孢囊已经萌发.萌发的浮游植物种类数较少,共萌发出浮游植物26属33种,硅藻优势种类主要有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p.)、角毛藻(Chaetoceros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等.甲藻种类数较少,其中以woloszynskioid类中的Biecheleriopsis adriatica为优势甲藻.萌发的浮游植物中还出现了大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spp.)及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aosa)等其他类别的潜在有毒种类.本研究结果表明,柘林湾海域沉积物中有毒有害赤潮藻类孢囊分布广泛,并萌发出大量的潜在有毒藻类,说明柘林湾海域具有较高的有害赤潮发生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浮游植物休眠体论文参考文献
[1].康伟,王朝晖.桂山岛海域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J].海洋科学.2016
[2].王朝晖,康伟.柘林湾表层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分布与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4
[3].王朝晖,付永虎,康伟,赵建刚.大亚湾、大鹏湾表层沉积物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C].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1
[4].付永虎,王朝晖,康伟,杨宇峰.大亚湾大鹏澳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集群的季节变化[J].台湾海峡.2011
[5].王朝晖,付永虎,康伟,陈菊芳.盐田港表层沉积物浮游植物休眠体季节变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0
[6].康伟,王朝晖,付永虎,曹宇,张玉娟.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09
[7].康伟,冯杰,付永虎,谷阳光,王朝晖.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C].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2009
[8].付永虎.典型海域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及其萌发研究[D].暨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