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小探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产胃镜,超声小探头,临床研究
超声小探头论文文献综述
胡浩,蒋远健,韩斌,田原,王敏[1](2019)在《经国产胃镜行超声小探头检查6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国产胃镜行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需要行超声小探头检查的66例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用超声小探头进行扫查,观察检查安全性和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顺利完成检查。来源于黏膜层患者10例,来源于黏膜下层43例,来源于固有肌层7例,腔外压迫6例。结论:经国产胃镜行超声小探头的检查,安全、有效,国产设备价格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7期)
邱秋萍,蒲瑶,左璇璇,王玉龙,程庆[2](2019)在《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气管镜检查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小探头检查,试验组患者在此检查过程中予以临床辅助措施干预。比较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程度,耐受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检查过程中无不适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重度不适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试验组检查过程中耐受0级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耐受Ⅲ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高(P <0. 05)。试验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 <0. 05)。结论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与耐受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唐宇,奚维东,孙晓滨,姜琳,高羚芯[3](2018)在《内镜超声小探头辅助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内镜无法通过且吞服造影剂未能明确狭窄长度的食管恶性狭窄利用内镜超声小探头(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und,m EUS)辅助镜下直视支架置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7年8月成都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158例符合上述特征的食管恶性狭窄患者的诊治资料,其中92例采用普通胃镜下将导丝通过狭窄处、扩张至镜身可通过并测量狭窄长度后放置支架(对照组),66例利用m EUS通过狭窄处并测量狭窄段长度,然后放置导丝和置入支架(m EUS组)。比较2种方法的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痛、支架移位、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m EUS组比对照组技术成功率高(100%比87. 0%)、操作时间短[(11. 80±2. 21) min比(14. 65±3. 63) min]、术中出血发生率低(7. 6%比2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 EUS组和对照组在术后胸痛发生率(65. 2%比59. 8%)、支架移位率(4. 5%比8. 7%)和再狭窄率(22. 7%比16. 3%)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 EUS辅助支架置入对常规胃镜无法通过且吞服造影剂未能明确狭窄长度的食管恶性狭窄更加简便安全有效。(本文来源于《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曾锻,孙廷基,刘芸[4](2016)在《不同注水方式在超声小探头对胃和食道检查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注水方式在超声小探头对胃和食道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胃部病变及食管病变患者均60例,共120例患者,按照注水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每组均包括胃部病变及食管病变患者均30例,应用两种注水方法分别对胃部病变及食管病变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检查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操作时间、病变图像清晰度及医生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诊断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注水方式相比,自制水囊在超声小探头检查中的效果更加明显,应值得推广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6年07期)
陈丽芬[5](2016)在《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2015年8—11月收治的疑似早期食管癌患者58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患者分别采用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进行检查,对比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58例患者中,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检查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的有9例;病变部位:4处位于黏膜层,4处位于黏膜肌层,1处位于黏膜下层。病理结果:4例为鳞状上皮癌,3例为不典型增生,1例为腺瘤性息肉,1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患者均顺利切除病灶,且癌性病灶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没有出现病变累及现象。结论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对早期食管癌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及确保内镜下切除范围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间,提升其生存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6年18期)
邵红征,黄爱霞,刘荣[6](2016)在《窄带成像技术放大胃镜联合高频超声小探头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联合超声小探头对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1例患者分别以普通白光模式、NBI及放大模式对病灶进行观察,判断病灶的范围,大体形态,微血管形态及腺管开口形态,再于高频超声小探头对病灶进行探查判断其浸润深度,检查结束后在NBI模式下对病灶明显处进行活检,将NBI联合放大内镜下微血管形态及腺管开口形态结果,联合高频超声小探头所判断的病灶浸润深度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常规内镜和NBI+放大内镜分别发现病灶21处和23处,NBI指导活检病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9例(39.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34.76%),癌4例(17.39%)。21例中20例行高频超声小探头探查,病灶局限于黏膜层12例(60%),累及黏膜下层7例(35%),累及固有肌层1例(5%)。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pit pattern与慢性炎症的pit pattern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高频超声小探头有助于提高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准确度,并可准确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淮海医药》期刊2016年03期)
李雅洁[7](2016)在《超细支气管镜、电子导航、GS外周超声小探头、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肺感染性病变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近年来,随着CT的发展及普及,特别是低剂量螺旋CT的使用,外周肺病变(PPLs)的检出率正在逐年提高,因此PPLs也成为了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常见问题。PPLs的鉴别诊断包括恶性病变及良性病变,其中良性病变又包括感染性病变及非感染性病变。虽然临床数据及影像学资料,例如胸片及胸CT可以为诊断提供一些线索,但是在开始恰当的治疗前常常需要明确诊断,所以能否准确的获取呼吸道的标本是明确PPLs病因的关键。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一些新型辅助技术应用到临床,使得气管镜操作医师对PPLs的诊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如超细支气管镜、Direct Path(DP)电子导航系统、Guide sheath(GS)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快速现场评价(玫瑰系统,ROSE)。本研究旨在通过超细支气管镜、DP电子导航系统、GS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ROSE即四加技术(UNRE)的联合应用,探讨四加技术引导下的肺活检对外周肺感染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1日—2016年2月29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气管镜室就诊的胸部CT发现PPLs且最终诊断为感染性病变的患者共170例,排除1例失访及1例未诊断,共172例病灶,其中男性93例,女性75例,平均年龄(58±13)岁。根据有无将超细支气管镜、DP电子导航系统、GS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ROSE联用将患者分为四加技术组81例及非四加技术组(NUNRE)组87例。分别比较四加技术组及非四加技术组行支气管镜引导下肺活检(TBLB)对于感染性PPLs的诊断率、安全性以及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CURB 65低危组与中危/高危组的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的强度差异。研究结果:1、172例病灶中细菌性肺炎为73例,占感染性PPLs的42.44%,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为68例,占感染性PPLs39.53%,肺真菌病为23例,占感染性PPLs的13.37%。2、四加技术组的诊断率高于非四加技术组(80.95%vs 6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65,P<0.05)。其中四加技术组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率与非四加技术组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18,P>0.05),四加技术组对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率高于非四加技术组(83.33%vs 5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0,P<0.05)。两组在病变所处肺叶及超声探头与病变的位置关系亚组中的诊断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四加技术组ROSE高于非四加技术组ROSE的灵敏度(70.23%vs4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4,P<0.05)。四加技术组ROSE对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与非四加技术组ROS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0,P>0.05)。四加技术组ROSE高于非四加技术组对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灵敏度(72.22%vs 46.8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4、四加技术组到达的支气管级数高于非四加技术组到达的支气管级数(5.00±1.14 vs 4.41±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5,P<0.05)。四加技术组探头处于病变之中的百分率较非四加技术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42,P>0.05)。5、四加技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其中2例出血,发生率为2.38%,无气胸发生;非四加技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其中1例出血,发生率为1.14%,1例稳定性小量气胸,发生率为1.14%。所有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逐渐好转,气胸患者经保守治疗逐渐好转,余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操作。6、168例患者中,中危/高危组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均低于低危组(t=2.481,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创新性的应用了四加技术来诊断感染性PPLs,诊断结果良好。1.四加技术组对于感染性PPLs诊断率较非四加技术组高且并发症与一般TBLB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当,较TTNA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用于诊断外周肺感染性病灶安全有效,特别适用于诊断怀疑肺结核/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病灶。2.四加技术组的ROSE能够对80.95%的感染性PPLs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其灵敏度高于非四加技术组,在肺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患者四加技术组ROSE的灵敏度较非四加技术组更高,有助于肺结核/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诊断。3.四加技术组较非四加技术组能引导气管镜到达更远级亚段支气管。4.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对患者的感染状态具有提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刘国华[8](2016)在《超声小探头胃镜并联胃管注水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胃镜并联胃管注水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月该院门诊的100例上消化道病变患者将其按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50例患者,通过超声小探头胃镜并联胃管注水进行诊断;对照组50例患者,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率(96%)明显较对照组(80%)高(P<0.05)。结论采用超声小探头胃镜并联胃管注水能够较为正确的区分消化道上的各层次,可以提高其诊断率,亦可以准确提供其病变性质,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以及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李雅洁,谢巍,张鹏,薛艳超,冯靖[9](2016)在《超细支气管镜、DP电子导航、GS外周超声小探头、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1/3)肺感染性病灶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超细支气管镜、Direct Path电子导航系统、Guide sheath(GS)外周超声小探头K201/K203系统、快速现场评价(玫瑰系统,ROSE)即四加技术(UNRE)引导下肺活检对外周(1/3)肺感染性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4月1日—2015年3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胸部CT发现外周(1/3)肺感染性病变的患者共97例,将其随机分为四加技术组49例及非四加技术组48例,分别行四加技术或非四加技术引导下的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分别比较四加技术组及非四加技术组的诊断率、安全性以及不同感染程度患者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四加技术组诊断率明显高于非四加技术组(81.63%vs 56.25%,χ2=7.313,P<0.01),病灶包含支气管征亚组四加技术诊断率高于非四加技术组。所有患者均仅在活检时见少许出血,无咯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处于不同感染状态的患者,其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亦不相同。结论四加技术引导下肺活检诊断率高、并发症少,选择合适的病例能够提高诊断率,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对外周(1/3)肺感染性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2016年01期)
朱大磊,何玉善,肖宝星,颜冬梅[10](2015)在《超声小探头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术前评估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小探头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术前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肠镜检查发现大于1 cm的50例LST,超声内镜评估后,行EMR或ESD或外科手术治疗,分析病变的超声特征及术后标本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50例大肠LST,肿瘤直径1.2~3.0 cm,平均2.0 cm。EUS下40例LST黏膜层高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均匀,黏膜下完整,8例黏膜层部分低回声改变,1例黏膜下高回声变窄,1例黏膜下出现断裂。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36例为管状腺瘤低级别瘤变,6例绒毛状腺瘤高级别瘤变,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高级别瘤变,2例黏膜下癌(追加外科手术),1例高分化腺癌侵及浅肌层。结论LST术前超声小探头的回声特点,有助于判定病变性质和选择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期刊2015年06期)
超声小探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气管镜检查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以随机法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应用超声小探头检查,试验组患者在此检查过程中予以临床辅助措施干预。比较两组在检查过程中的舒适程度,耐受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检查过程中无不适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重度不适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试验组检查过程中耐受0级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而耐受Ⅲ级人数占比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高(P <0. 05)。试验组满意度相比对照组较高(P <0. 05)。结论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与耐受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小探头论文参考文献
[1].胡浩,蒋远健,韩斌,田原,王敏.经国产胃镜行超声小探头检查66例[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2].邱秋萍,蒲瑶,左璇璇,王玉龙,程庆.临床辅助措施在应用超声小探头行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9
[3].唐宇,奚维东,孙晓滨,姜琳,高羚芯.内镜超声小探头辅助支架置入治疗食管恶性狭窄[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2018
[4].曾锻,孙廷基,刘芸.不同注水方式在超声小探头对胃和食道检查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6
[5].陈丽芬.电子放大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小探头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
[6].邵红征,黄爱霞,刘荣.窄带成像技术放大胃镜联合高频超声小探头在上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淮海医药.2016
[7].李雅洁.超细支气管镜、电子导航、GS外周超声小探头、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肺感染性病变的价值[D].天津医科大学.2016
[8].刘国华.超声小探头胃镜并联胃管注水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工程.2016
[9].李雅洁,谢巍,张鹏,薛艳超,冯靖.超细支气管镜、DP电子导航、GS外周超声小探头、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1/3)肺感染性病灶的价值[J].天津医药.2016
[10].朱大磊,何玉善,肖宝星,颜冬梅.超声小探头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术前评估的价值[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