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聚合物论文-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

纳米聚合物论文-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催化裂化,涂层,性能,效果

纳米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1](2019)在《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在冷却器管束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长庆石化1.4M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为解决柴油、液化气冷却器管束易泄漏、运行时间不长的问题,从防腐技术着手,进行防腐涂层优选,选择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对管束进行防腐。文章简述了钛纳米聚合物防腐涂层的性能及目前设备实际应用取得的良好效果。(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34期)

Jie,WANG,Fu-jian,ZHOU,Jun-jian,LI,Kai,YANG,Lu-feng,ZHANG[2](2019)在《纳米聚合物微球在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油/水选择性封堵性能评价(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聚合物微球(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创新点:1.制作裂缝型碳酸盐岩模型并进行等效缝宽度计算;2.显微评价PM的水化膨胀特性;3.进行聚合物微球深层封堵性能评价;4.进行聚合物微球油/水选择性封堵评估。方法:采用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溶液,并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温度(54°C)和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尺寸(0.02~0.03 mm)为实验条件;通过碳酸盐岩裂缝型岩心模型制作、PM基本性能测试、岩心流动实验以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微观手段,对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1. PM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胀能力,3 d溶胀率高达300%以上,且对高矿化度盐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2.PM在基质岩心和裂缝型岩心均具有较好的深部封堵效果;30cm长岩心模型封堵实验表明,封堵后的分段压降均匀分布,岩心基质和裂缝型岩心封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介于3.29~5.88,封堵率介于69.58%~83.01%,且残余阻力系数越大,封堵率越高;PM在岩心中水化膨胀后可形成有效封堵,且平均封堵率高达70%以上。3.PM封堵的油/水选择系数Rw/o均小于1.0且接近于0,说明PM具有较强的油/水选择性封堵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油/水与PM作用机理不同;PM遇水后溶胀且表面粘性增加而粘连在碳酸盐岩壁面,并且不同微球之间相互团聚形成较大体积的颗粒,因此增加了对注入水的封堵效果;PM在煤油中则性能稳定,不产生溶胀和粘连效果,因此对反向注入煤油具有较低的封堵效果。4. SEM成像结果分析认为,PM在岩心喉道或天然微裂缝中的封堵机理主要包括叁个方面:(1)PM单体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降低喉道的尺寸,同时多个单颗粒小球增大了层内比表面积、降低了层内渗透率;(2)PM溶胀后在小尺寸孔道形成了机械捕集;(3)多个PM单体颗粒团聚成网状结构堵塞了大孔道。EDS元素分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理。(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期刊2019年09期)

谢云飞,郭露荫,方蔚伟,何涛[3](2019)在《新型超支化纳米聚合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支化聚合物及其纳米具有众多的官能团和高度支化的叁维立体结构,显示出与线型分子完全不同的性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支化纳米聚合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自由基活性聚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随后向超支化聚合物中加入甲醇,通过加热、冷却过程即可制备纳米聚合物颗粒的甲醇分散液,方法简单、无需自组装。所制备的纳米缓释材料结构稳定均匀,具有较高的疏水物质的装载和控释能力,可应用于医药生物等领域。(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丁彬[4](2019)在《功能微纳米聚合物纤维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直径细化带来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赋予微纳米纤维许多独特的性质,使其成为当前纤维材料领域研究的重点和前沿.在众多的微纳米纤维加工方法中,静电纺丝法因具有可纺原料种类丰富、纤维结构可调性好、多元技术结合性强等优势而成为当前制备微纳米聚合物纤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本课题组在静电纺微纳米聚合物纤维材料的可控加工及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本专论主要介绍了其中关于超细纳米蛛网材料、致密粘连微纳米纤维膜、多级网孔纤维气凝胶的结构成型机制及其特效应用方面的工作,并对功能微纳米聚合物纤维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何成善,权芳民,贾昆[5](2019)在《碳纳米聚合物快速修复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轴类受力部件的磨损问题,研究了碳纳米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在分析机械转轴力学性能及实际应用的基础上,验证了碳纳米聚合物快速修复技术在机械转轴上的应用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甘肃冶金》期刊2019年01期)

张方,李善建,叶相元,李谦定[6](2019)在《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丙烯酰胺(AM)单体水溶液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白油为分散介质,配制了稳定的丙烯酰胺微乳液。依据HLB值和最大增溶水相量原则,配制了油相质量分数为45.0%、Span80/Tween80(质量比3∶1)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9.5%、水相质量分数为35.5%的W/O微乳液(以体系总质量计),40℃下利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反应2h,制备了纳米交联聚丙烯酰胺微球。结合转化率的计算,探讨了聚合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及交联剂用量等合成条件对交联PAM微球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具有较高转化率的交联PAM微球的优化合成条件: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用量为0.10%、引发剂(APS/SHS)用量为0.50%(以单体质量计)。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对PAM微球的形貌进行了表征。SEM和偏光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较规则的球型,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约为50~100 nm。对微球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PAM微球具有较高的固形物含量以及较大的吸水膨胀倍率。填砂管封堵实验表明,聚合物微球对提高采收率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唐力,黄贤斌[7](2018)在《纳米聚合物微球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水基钻井液中加入纳米聚合物微球,可以降低其滤失量,提高润滑性能。选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的聚合物纳米微球PMS,作为钻井液添加剂,利用六速旋转黏度计及极压润滑仪研究了不同加量的PMS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滤失性以及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浆中加入PMS后具有一定的降滤失效果,当基浆中加入2%PMS后,滤失量仅为3. 8 m L,相比基浆降低率达75. 2%;当PMS加量为0. 1%时,基浆润滑系数降低率最大,润滑性最好。但PMS浓度超过0. 1%后,反而会增大基浆的润滑系数。(本文来源于《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孙宾,柳康,于阳,张伟[8](2018)在《叶酸受体介导的纳米聚合物点对恶性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索叶酸受体介导的纳米聚合物点对恶性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研究方法:利用接枝的聚乙烯亚胺(PEI)与四氯化碳(CTC)水热法互相交联合成纳米聚合物点(Polymer dots, PDs),透射电镜观察该聚合物点粒径大小,通过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检测PDs的基础结构,荧光光谱检测PDs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我们进一步将PDs和叶酸分子(Folic acid,Fa)通过静电作用互相连接,荧光光谱检测Fa对PDs荧光的作用,并通过体外实验检测Fa@PDs的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该聚合物点粒径大小为15到100nm,具有较宽的粒径分布。通过红外光谱、X线光电子能谱检测证实PDs的基础结构与PEI相同,为PEI各氨基通过四氯化碳互相交联聚合而成。荧光光谱检测发现PDs的最佳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00nm和475nm。荧光光谱检测发现Fa具有淬灭PDs荧光的作用,但是当PDs与Fa的质量比在大于10:1时, Fa对PDs的荧光影响较小,所以我们选择20:1的比例合成Fa@PDs。Fa@PDs在持续光照下和不同离子浓度下均具有稳定的荧光效应。体外实验证实Fa@PDs具有较小的毒性,并通过叶酸与叶酸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对KB癌细胞具有靶向荧光成像的作用。研究结论:荧光聚合物点具有良好的化学、热力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生物相容性,在生物成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0-19)

熊迅宇,王旭,张旭,李晓迪,赵进[9](2018)在《β-环糊精修饰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采用反相微乳聚合法制备P(AM/SA)微球,再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用β-环糊精对P(AM/SA)微球进行修饰,建立了基于β-环糊精修饰纳米弹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学。对产品进行红外表征,热重分析评价,结果表明,β-环糊精键合密度高,产物热稳定性好。本研究能为其他功能性纳米弹性微球的制备提供方法,对低渗-特低渗油藏原油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8年11期)

易萍,周广卿,王石头,张荣,曹毅[10](2018)在《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封堵机理及现场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WQ纳米聚合物微球微观结构、粒径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调驱封堵机理以及现场应用效果,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调驱封堵物理模拟实验等测试方法及手段并结合现场试验对WQ聚合物微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化时间延长,WQ纳米聚合物微球粒径逐渐增大,长链分子相互缠绕发生团聚作用,微球粒径出现分级;在不同的储层物性条件下,不同粒径微球调驱封堵效果差异很大,小粒径微球进入高渗层深部滞留、膨胀,增大了高渗层比表面积,降低了高渗层渗透率,其调驱适应性明显优于大粒径微球的调驱适应性。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姬塬油田B102区块5个井组单日总产油量增加5.2 t,综合含水率下降5%,调驱增产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纳米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聚合物微球(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创新点:1.制作裂缝型碳酸盐岩模型并进行等效缝宽度计算;2.显微评价PM的水化膨胀特性;3.进行聚合物微球深层封堵性能评价;4.进行聚合物微球油/水选择性封堵评估。方法:采用纳米级聚合物微球溶液,并以哈萨克斯坦北特鲁瓦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储层温度(54°C)和碳酸盐岩天然裂缝尺寸(0.02~0.03 mm)为实验条件;通过碳酸盐岩裂缝型岩心模型制作、PM基本性能测试、岩心流动实验以及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仪(EDS)等微观手段,对PM在碳酸盐岩基质岩心与裂缝型岩心中封堵效果和油/水选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1. PM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溶胀能力,3 d溶胀率高达300%以上,且对高矿化度盐水具有较强的耐受性。2.PM在基质岩心和裂缝型岩心均具有较好的深部封堵效果;30cm长岩心模型封堵实验表明,封堵后的分段压降均匀分布,岩心基质和裂缝型岩心封堵后的残余阻力系数介于3.29~5.88,封堵率介于69.58%~83.01%,且残余阻力系数越大,封堵率越高;PM在岩心中水化膨胀后可形成有效封堵,且平均封堵率高达70%以上。3.PM封堵的油/水选择系数Rw/o均小于1.0且接近于0,说明PM具有较强的油/水选择性封堵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油/水与PM作用机理不同;PM遇水后溶胀且表面粘性增加而粘连在碳酸盐岩壁面,并且不同微球之间相互团聚形成较大体积的颗粒,因此增加了对注入水的封堵效果;PM在煤油中则性能稳定,不产生溶胀和粘连效果,因此对反向注入煤油具有较低的封堵效果。4. SEM成像结果分析认为,PM在岩心喉道或天然微裂缝中的封堵机理主要包括叁个方面:(1)PM单体在岩石颗粒表面吸附,降低喉道的尺寸,同时多个单颗粒小球增大了层内比表面积、降低了层内渗透率;(2)PM溶胀后在小尺寸孔道形成了机械捕集;(3)多个PM单体颗粒团聚成网状结构堵塞了大孔道。EDS元素分析技术进一步验证了其作用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钛纳米聚合物涂层在冷却器管束上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9

[2].Jie,WANG,Fu-jian,ZHOU,Jun-jian,LI,Kai,YANG,Lu-feng,ZHANG.纳米聚合物微球在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油/水选择性封堵性能评价(英文)[J].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2019

[3].谢云飞,郭露荫,方蔚伟,何涛.新型超支化纳米聚合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应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丁彬.功能微纳米聚合物纤维材料[J].高分子学报.2019

[5].何成善,权芳民,贾昆.碳纳米聚合物快速修复技术及应用[J].甘肃冶金.2019

[6].张方,李善建,叶相元,李谦定.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应用性能评价[J].化工技术与开发.2019

[7].唐力,黄贤斌.纳米聚合物微球对水基钻井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

[8].孙宾,柳康,于阳,张伟.叶酸受体介导的纳米聚合物点对恶性肿瘤细胞靶向成像的研究[C].第十四次中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9].熊迅宇,王旭,张旭,李晓迪,赵进.β-环糊精修饰纳米聚合物微球的制备[J].广州化工.2018

[10].易萍,周广卿,王石头,张荣,曹毅.纳米聚合物微球调驱封堵机理及现场试验[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标签:;  ;  ;  ;  

纳米聚合物论文-吴科,陈钰,杨婧,宋小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