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枕下正中入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便携式视频显微镜,视屏图像,经枕下下正中入路,枕骨大孔区
枕下正中入路论文文献综述
朱兴宝,国震,詹东,刘云,陆地[1](2013)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头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暴露并观察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能够完成枕骨大孔区和第四脑室的显微解剖。(本文来源于《解剖学研究》期刊2013年05期)
朱兴宝,詹东,国震,刘松,陆地[2](2013)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体头颈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上正中入路暴露并观察四迭体池和松果体区。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四迭体池和松果体区。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进入四迭体池完成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07期)
顾建军,张世明,王中,周幽心,虞正权[3](2012)在《经枕下旁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16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14例为破裂动脉瘤;2例为未破裂动脉瘤,表现为后颅窝占位。入院时患者Hunt-Hess分级:0级2例,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1例。头颅CT表现为天幕下为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或第四脑室出血,脑血管造影提示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均采用枕下旁正中入路进行手术。14例行动脉瘤颈夹闭术,2例行孤立术。结果 3例术后出现切口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轻度后组颅神经受损,3个月后完全恢复。随访3个月至2年,2例孤立术患者术后偏瘫、后组颅神经麻痹和长期昏迷;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熟悉小脑后下动脉瘤区域的解剖关系,术中对后组颅神经和小脑后下动脉的有效保护,可明显提高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梁瑞嘉[4](2012)在《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减少静脉损伤和减轻术后并发症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利用20具成人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后,动、静脉分别用红蓝色乳胶灌注,在显微镜下模拟枕下后正中入路,逐层解剖,观察与此入路密切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形态结构和毗邻关系,并对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相关的数据。回顾性研究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所有患者采用在显微镜下后颅窝枕下后正中开颅切除肿瘤,结合肿瘤生长部位、病理结果和手术切除程度等因素分析术后脑积水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附典型病例进行说明。[结果]小脑下蚓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24±0.33)mm;小脑延髓裂静脉出现率(87.5±5.2)%,其外径为(0.85±0.24)mm;小脑下脚静脉出现率(77.5±6.6)%,其外径为(0.43±0.11)mm;延髓后正中静脉出现率(55.0±11.1)%,其外径为(0.50±0.13)mm;小脑延髓池静脉出现率(35.0±10.7)%,其外径为(0.52±0.25)mm;小脑半球下静脉出现率100.0%,其外径为(1.83±0.46)mm。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90例中,血管母细胞瘤24例(26.7%),髓母细胞瘤21例(23.3%),星形细胞瘤18例(20.0%),转移瘤18例(20.0%),室管膜瘤5例(5.6%),原发性中枢神经性淋巴瘤3例(3.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1例(1.1%);全切除69例(76.7%),近全切除15例(16.7%),大部分切除6例(6.6%),部分切除及活检0例(0.0%);其中术后48例(53.3%)行腰椎穿刺术共81次(平均1.7次/人),8例(8.9%)行CSF腰椎置管引流共46天(平均5.8天/人),7例(7.8%)行CSF脑室体外引流共39天(平均5.6天/人),3例(3.3%)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5分者45例(50.0%),4分者33例(36.7%),3分者8例(8.9%),2分者3例(3.3%),1分者1例(1.1%)。[结论]有多种原因可致使后颅窝中线部位肿瘤患者术后脑积水,防治脑积水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术中相关静脉的损伤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及其属支的构成复杂,变异大,提高对静脉显微解剖学的认识,可减少术中不必要的出血和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有助于提高近期临床预后。(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2-04-25)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李翀[5](2010)在《经枕下正中入路行颈2全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切除并一期行植骨融合和侧块内固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动脉瘤样骨囊肿(ABC)是一种溶骨性和膨胀性的良性骨组织肿瘤性病变。最常发生在长骨,20%左右发生在脊椎。颈、胸、腰、骶段都可发生,11.7%发生在颈椎;椎弓、椎板和棘突最容易受累,大约占60%,侵犯到椎体的(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李则群,兰青[6](2009)在《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手术入路的设计及可行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探讨采用该入路进行第四脑室及其周边区域手术的可行性。方法6具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尸体头颅标本,于枕骨大孔下方1.0 cm,向上做长4.0 cm的切口,自枕骨大孔向上磨除枕骨成直径约2.5 cm的骨孔,"X"形打开硬膜,锐性解剖枕大池蛛网膜,牵开小脑扁桃体,显露小脑延髓裂,逐步打开脉络膜、下髓帆,观察显露的结构。结果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的投射角度,经该入路分离小脑延髓裂后可显露脉络膜、下髓帆,逐步切开脉络膜下髓帆可显露第四脑室底、侧隐窝及脑干侧方。结论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入路无需切开小脑蚓部,可以安全实施第四脑室内、桥脑延髓背侧以及小脑蚓部的手术。(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09年18期)
王振宇,马长城,刘彬,陈晓东,谢京城[7](2005)在《枕下后正中切口扩大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前区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枕大孔区肿瘤又称颅颈交界区肿瘤,因为常涉 及到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结构,手术切除有一定的难 度。从1996~2002年,采用枕下后正中切口扩大外侧入 路显微手术切除16例枕大孔前区肿瘤,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一(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枕下正中入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显露范围和观察效果。方法灌注和新鲜成人尸体头颈标本各5例,在便携式视频显微镜下,经枕下上正中入路暴露并观察四迭体池和松果体区。结果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清楚、逼真地暴露四迭体池和松果体区。结论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能够进入四迭体池完成松果体区的显微解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枕下正中入路论文参考文献
[1].朱兴宝,国震,詹东,刘云,陆地.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下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J].解剖学研究.2013
[2].朱兴宝,詹东,国震,刘松,陆地.便携式视频显微镜经枕下上正中入路的解剖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3].顾建军,张世明,王中,周幽心,虞正权.经枕下旁正中入路手术治疗小脑后下动脉近端动脉瘤16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
[4].梁瑞嘉.枕下后正中入路相关静脉的显微解剖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12
[5].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李翀.经枕下正中入路行颈2全脊椎动脉瘤样骨囊肿切除并一期行植骨融合和侧块内固定[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6].李则群,兰青.枕下正中经小脑延髓裂锁孔手术入路的设计及可行性[J].山东医药.2009
[7].王振宇,马长城,刘彬,陈晓东,谢京城.枕下后正中切口扩大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前区肿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