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变性论文-王睿,金明

视网膜变性论文-王睿,金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视网膜变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网膜色素变性,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研究进展

视网膜变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睿,金明[1](2019)在《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色素变性(ren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遗传性致盲性视网膜疾病,特征性表现为夜盲、进行性视野缩窄和视力下降,眼底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和视盘蜡黄叁联症。RP具有较大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recessive RP,ARRP)占RP的5%~20%,目前已定位43个致病基因,克隆了其中40个,并且不断有新的相关致病基因被报道。本文就近3a发现与ARRP相关的AGBL5、ARHGEF18、HGSNAT和ZNF408四个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国际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苑伏香,周占宇,童念庭,赵善瑶,王良雨[2](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类以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并且会在疾病终末阶段致使视网膜萎缩和视功能丧失的遗传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眼部疾病中主要的致盲病之一。RP作为国内外眼科研究的热点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孟晓红,徐海伟,孙成,王刚,李世迎[3](2019)在《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seudo retinitis pigmentosa,PR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PRP患者26例,并选择年龄匹配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30例作为对照,分析PRP病因、病程、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底特征和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ull field 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改变。结果 26例PRP患者年龄26~56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单眼发病22例22眼(84.6%),双眼发病4例8眼(15.4%),病程6个月至5年,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1.2,无夜盲主诉。RP患者30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病程27年。PRP原发病因:葡萄膜炎(40.0%),视网膜脱离(36.7%),眼外伤(16.7%),其他(6.6%)。病程、BCVA RP和PRP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PRP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双眼不对称性,视网膜色泽和色素分布以及视盘颜色改变与RP有别。PRP患者FERG显示双眼各波形幅值同步降低、双眼不对称,患眼的眼底改变与FERG幅值降低程度不一致。结论 PRP病因多样,病程短、不伴夜盲,其眼底改变、FERG是PRP与RP鉴别诊断的主要指标。(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闫博婧,崇伟华,李根林[4](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脉络膜骨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因双眼夜盲20年,视野缩小1年,于2017年11月2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父母为表兄妹近亲结婚。既往无眼部外伤史及其它眼病史。否认结核、风湿及家族性遗传性病史,否认急性传染病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4;近视力:右眼J4/30 cm,左眼J6/30 cm;眼压:右眼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眼14 mm Hg。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眼底检查:双眼视盘边界清,色蜡黄,血管纤细,动静脉管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蒋鹏飞,吴大力,彭俊,彭清华[5](2019)在《蛴螬提取物对兔光损伤视网膜变性Fas、FasL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蛴螬提取物对兔光损伤视网膜变性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实验性兔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蛴螬低剂量组、蛴螬中剂量组、蛴螬高剂量组,每组6只动物,12只眼。除空白组外,其余4组均建立光损伤视网膜变性模型,在给药14d处死全部兔子后,取材做Fas、FasL免疫组化检测,采用计算机系统图像分析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蛴螬中、高剂量治疗组的Fas、FasL积分光密度与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蛴螬通过降低凋亡因子Fas、FasL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受体信号通路来发挥保护视网膜的作用,中、高剂量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刘志南,管怀进[6](2019)在《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uter retinal tubulation,ORT)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142眼)AM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雷珠单抗组(65例82眼)与阿柏西普组(45例60眼),均完成术后2 a随访,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及ORT的变化。结果基线、治疗后6个月两组治疗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24个月雷珠单抗组治疗眼数比例(86.59%、26.83%)均高于阿柏西普组(55.00%、0,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上升[雷珠单抗组:77.18±10.21、74.24±12.46、73.36±10.71;阿柏西普组:75.45±13.56、75.71±14.74、72.65±11.99],均高于同组治疗前[59.15±13.92、59.21±14.01](均为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CRT[雷珠单抗组:(345.22±30.71)μm、(340.37±41.05)μm、(341.67±42.02)μm;阿柏西普组:(346.87±29.68)μm、(341.65±42.65)μm、(343.41±40.87)μm]均较治疗前[(389.57±58.65)μm、(388.67±57.54)μm]降低(均为P<0.05),但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两组ORT(雷珠单抗组:34.15%、46.34%、60.98%;阿柏西普组:40.00%、60.00%、68.33%)均较基线上升(18.29%、23.33%),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湿性AMD患者ORT患病率随时间的推移增加,抗VEGF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视力及黄斑形态,但无法抑制ORT进展,必须重视鉴别ORT与视网膜下液及水肿,减少过度治疗。(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范围,袁容娣[7](2019)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白内障手术视力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判断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24眼)RP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结果。观察患者术前合并黄斑病变和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情况,分析白内障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变化和相关性。根据OCT的椭圆体带(ellipsoidal zone,EZ)结构完整性将RP患者分为EZ结构完全缺失组(Grade1组)、EZ结构异常或部分缺失组(Grade2组)和EZ结构基本正常组(Grade3组),观察各组术后BVCA。结果术前有11眼RP患者合并有黄斑病变,其中黄斑囊样水肿2眼、黄斑前膜5眼、玻璃体黄斑牵拉4眼;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5眼。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分别为(1.529±0.535)logMAR、(1.232±0.656)logMAR、(1.056±0.498)logMAR、(1.013±0.565)logMAR,术后最终BCVA较术前BCVA显着提高(t=3.252,P=0.002),其中19眼术后视力得到提高。术前BCVA与术后最终BCVA显着相关(r=0.683,P<0.01)。Grade1组、Grade2组、Grade3组术后最终BCVA分别为(1.331±0.545)logMAR、(0.617±0.256)logMAR、(0.660±0.378)logMAR,Grade2组和Grade3组术后最终视力均好于Grade1组(F=6.764,P=0.005),Grade2组和Grade3组术后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结论大部分RP合并白内障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可得到改善,OCT可以判断RP患者白内障手术后视力预后,尤其是EZ结构完整性。(本文来源于《眼科新进展》期刊2019年10期)

王苑颖,朱素芳,王磊峰,耿梦文,张智涵[8](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损害患者外周视野的空间信息加工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扩散模型探究视网膜色素变性(RP)对外周和中心视野的空间信息加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空间认知实验对19例RP患者(男12例,女7例)和13名健康对照(男9名,女4名)在不同空间范围上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记录受试者的反应时(ACC)和正确率(RT),并进行扩散模型参数计算。结果 RP组在大图形(1 193±106)ms和中图形(1 059±84)ms组试次中的反应时较对照组[大:(768±65)ms;中:(736±56)ms]明显增高(大:P<0.01;中:P<0.01)。扩散模型结果显示,RP患者在大图形组的漂移速率(v)(0.20±0.02)cv较正常对照(0.27±0.03)cv下降(P<0.05);在大(540±44)ms、中(556±37)ms、小(516±47)ms试次中非决策时间(Ter)均较对照组[大:(286±59)ms;中:(58±31)ms;小:(211±64)ms]延长(大:P<0.001;中:P<0.01;小:P<0.001)。结论 RP患者在外周视野的空间认知损伤更加明显,可能与其存在的特征性的外周视野的缺损有关;扩散模型提示信息编码和信息加工速率的下降可能是造成空间认知缺陷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09期)

刘宏伟[9](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有治吗?》一文中研究指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如同与这首诗表达出的心情一样,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患者是惆怅的、痛苦的,因为他们要面临夜盲、视野减小、视力丧失的危险。视网膜色素变性多为原发病变,也就是说,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又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意(本文来源于《保健医苑》期刊2019年09期)

杨琳,蔡小军,柯敏,陈中山[10](2019)在《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区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OCT特征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黄斑区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ORT)的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形态特征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254只眼)RP患者黄斑部OCT图像,对RP患者中ORT的发病率、形态特点、数量、分布位置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通过观察127例RP患者OCT结构扫描,发现有13例双眼黄斑区存在ORT改变,ORT在RP中发病率约为10.23%。其中结晶样RP中发病率约40%,原发性RP中发病率约4.67%。通过分析OCT结构扫描可观察到ORT表现为圆形或近椭圆形环状低反射暗腔,其内壁呈多点状高反射或低反射,主要位于视网膜外核层。ORT的宽度为21~892μm,高度为29~218μm,每张OCT图像可见1~8个ORT。结论 ORT表现位于视网膜外核层的圆形或近椭圆形环状低反射暗腔,其内壁呈多点状高反射或低反射。RP患者黄斑区可见ORT改变,其中结晶样RP中发病率较高。(本文来源于《临床眼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视网膜变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类以进行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上皮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并且会在疾病终末阶段致使视网膜萎缩和视功能丧失的遗传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眼部疾病中主要的致盲病之一。RP作为国内外眼科研究的热点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仍然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视网膜变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睿,金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9

[2].苑伏香,周占宇,童念庭,赵善瑶,王良雨.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3].孟晓红,徐海伟,孙成,王刚,李世迎.假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特征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9

[4].闫博婧,崇伟华,李根林.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脉络膜骨瘤1例[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9

[5].蒋鹏飞,吴大力,彭俊,彭清华.蛴螬提取物对兔光损伤视网膜变性Fas、FasL表达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9

[6].刘志南,管怀进.雷珠单抗和阿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9

[7].范围,袁容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白内障手术视力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眼科新进展.2019

[8].王苑颖,朱素芳,王磊峰,耿梦文,张智涵.视网膜色素变性损害患者外周视野的空间信息加工能力[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

[9].刘宏伟.视网膜色素变性还有治吗?[J].保健医苑.2019

[10].杨琳,蔡小军,柯敏,陈中山.视网膜色素变性黄斑区外层视网膜管状结构的OCT特征及临床意义[J].临床眼科杂志.2019

标签:;  ;  ;  ;  

视网膜变性论文-王睿,金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