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何平扬贵州省盘县旧营中学553519

摘要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初中阶段是人才出现的最基础阶段,也是人才培养的起步阶段,因而做好初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这一段非常重要的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完成的,而是依赖各门学科的共同努力,只有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历史教学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进行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亲自获得知识乃至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所以,有人把学生的"学习"明确解释为"学习如何学习"。显然,掌握学法是现代社会教育科研的新潮流,是当今世界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也是现代教学论的新思想,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应把示范价值的教法转化为学法。教师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才能传授打开信息之门的钥匙,只有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步入攀登科学巅峰的阶梯。

例如:世界史中有关改革的问题。日本、俄国等国发生过重大的改革,我重点分析了"大化改新"的原因、内容、影响,使学生理解"大化改新"使日本历史发生转折,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样,在以后学习"明治维新"的时候,我就可以让学生参考"大化改新",分析其原因,学生就会以分析"大化改新"原因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借鉴,从而得出:这是由于"封建统治的危机,阶级矛盾尖锐,内忧外困"。同时辩出两者的不同:前者是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封建社会内外交困的危机。每当讲完同一类问题时,都要总结出这一类问题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共性和个性。当讲完所有改革时,我引导学生思其共同原因,不少学生能归纳出"落后的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导致危机的出现",能够从现象分析到本质。通过实践,我认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有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二、要鼓励质疑,引导学生多提出问题

我们不只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烂熟于心,还要求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有所创造,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潜质”。比如上《鸦片战争》一课,可以设疑,假如没有林则徐禁烟,英国会侵略中国吗?因此,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学习历史现象时,要先搞清楚“是什么?”探究“为什么?”懂得“说明了什么?”如讲“淝水之战”时,我让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前秦才是统一中国的正义一方,对不对?为什么?前秦的失败说明了什么?”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逐渐打破思维定势。这样,经过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就使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由教师指导学习到独立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则须疑”,孔子也说:“多闻阙疑,多闻阙殆”,主张广闻质疑。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多问,只有多思才能提出建设性问题。

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拓宽教学空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他们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思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如我们在讲美国南北战争时,恰好奥巴马参选美国总统,我要求同学们多关注新闻,关注报纸。后来奥巴马当选为总统,他们回来后纷纷发表意见,《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颁布了一百多年后,美国才出现第一个黑人总统,有的同学说南北战争这时才真正结束,黑人这才获得真正的解放;有的同学认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是美国黑人民主运动的一大胜利,但也有同学认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并不意味美国种族歧视的不存在,因为黑人在美国社会受到歧视,绝大部分是因为经济不平等所引起的,改变经济上的不平等才是结束种族歧视的关键。尽管学生的一些观点还是比较肤浅的,但是通过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学生才能获得更多新的知识、新的信息。

四、积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措施

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方能引起质变,创新不能凭空乱想,主观臆造。如果没有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新意识即使被激发出来了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而根据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初中阶段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之一,是学习积累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不注意积累知识,就意味着失去了一个储蓄知识的大好时机。许多中老年人都有这样的感触:儿时的记忆最深刻、最难忘;若人到中年,在工作中需要时再去学习记忆,即使花费了超过小时候几倍的精力,也不会有大的收获。依据这些认识,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必须把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常抓不懈。积累历史知识,首先是对教材的认识、理解、掌握。教师应指导学生分类分步熟悉教材,对教材上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纳、剖析。还应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观点去抓住历史事件的关键,分析历史人物的得失要害,逐渐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当然,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各种读物,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广泛猎取历史故事、名人轶事、文物古迹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进而运用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储备得多了,他们就会用学过的历史人物特有的眼光来审视昨天,借鉴经验,吸取教训,辨伪去妄,深受启发;用学过的历史人物特有的眼光来观察今天,做到鉴古观今,古为今用;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国际时事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认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就在这不知不觉的知识的积累和基本的技能的训练中表现出来了吗?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历史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是一种多方面的素质,对其培养也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始,让探索。

标签:;  ;  ;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