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克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醇溶蛋白,甲壳素纳米纤维,皮克林乳液,消化
皮克林论文文献综述
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1](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玉米醇溶蛋白的强疏水性,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稳定性较差,在储藏过程中发生破乳现象。研究表明多糖、蛋白等表面活性物质的复配可以改善该乳液的稳定性。本研究将甲壳素纳米纤维与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复配,作为乳化剂制备皮克林乳液,研究其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大大提升玉米醇溶蛋白乳液的稳定性。pH条件对玉米醇溶蛋白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及其复配物的稳定性及微观形貌有很大影响。玉米醇溶蛋白粒子在pH≥6时,出现很大的团聚,并沉淀。甲壳素纳米纤维的复配能避免粒子的聚集。不同pH条件下形成的复配物对乳液的稳定性和消化特性有明显差别。pH 8条件下所得复配物对油脂水解的抑制效果最明显。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两种不同形貌皮克林乳化剂复配及pH调节可以调控乳液的特性及油脂消化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兴丽,赵双丽,肖乃勇,王磊,焦宇晨[2](2019)在《马铃薯蛋白微凝胶对皮克林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马铃薯蛋白制成微凝胶(PPM2,PPM4,PPM6,PPM8),考察微凝胶的粒径、Zeta-电位、荧光特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研究马铃薯蛋白微凝胶对皮克林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微凝胶颗粒的粒径显着升高(116. 31~181. 99 nm); PPM2,PPM4,PPM6的Zeta-电位均在30 m V左右,高于对照组; PPM2,PPM4,PPM6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而PPM8的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微凝胶可显着提高皮克林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对照组和所有马铃薯蛋白微凝胶的微观结构表面光滑,对照组的马铃薯蛋白微观结构呈圆球状,而蛋白微凝胶微观结构呈片状聚集,且随着马铃薯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大,聚集单元也越大.(本文来源于《轻工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余沛霖,欧红香,郑旭东,张嘉陆,丁建宁[3](2019)在《皮克林乳液法制备ZIF-8@聚苯乙烯中空微球及其吸附阿莫西林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ZIF-8纳米粒子稳定皮克林乳液,制备了ZIF-8@聚苯乙烯中空微球(ZIF-8@PS),并用于溶液中阿莫西林(AMOX)的吸附去除.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I-TR)、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SEM)和氮气吸附脱附(BET)等方法研究了ZIF-8@PS中空微球的理化性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结合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等考察了ZIF-8@PS对AMOX的性能.结果表明,ZIF-8@PS具有良好的中空多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80.4 m~2·g~(-1).pH值为7.0、308 K时有最佳吸附效果.ZIF-8@PS对AMOX的吸附过程用Langmuir模型和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对AMOX的吸附倾向为单层吸附.308 K时Langmuir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为0.6232 mmol·g~(-1).材料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经3次吸附-解吸附后吸附量约损失11.15%.(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7期)
王家豪[4](2019)在《淀粉基皮克林乳液特性及其对肉蛋白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化型肉糜制品因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而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乳化肉糜体系在实际生产加工中往往会出现出水出油等诸多不稳定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最终品质。本论文以大米淀粉经过疏水改性后能成为稳定皮克林乳液的固体颗粒乳化剂为基础,同时与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皮克林乳液的特性与疏水改性淀粉颗粒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液特性的影响,最后探究皮克林乳液对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使用辛烯基琥珀酸酐与大米淀粉经过酯化反应得到具有乳化能力的改性淀粉颗粒。红外光谱测试在1242cm-1,1222cm-1附近处出现了羰基伸缩振动峰,表明酯化反应成功取代了淀粉分子上的羟基且取代度为0.019,符合在食品添加中的取代程度;淀粉颗粒的X射线衍射与微观结构表明酯化反应发生在淀粉分子无定形区的羟基上,对淀粉的结晶区影响不明显,同时改性淀粉颗粒仍基本保持原淀粉的颗粒形貌。经过疏水改性后的淀粉颗粒仍然保持完整的结构,可以作为接下来实验的材料。2.分别以吐温80和改性淀粉颗粒为乳化剂,分别制备传统小分子乳化液和皮克林乳化液,对两种乳化液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乳化液稳定性分析仪测试发现皮克林乳化液在离心失稳过程粒子迁移速率显着低于传统小分子乳化液,表明稳定性显着优于传统小分子乳化液,且稳定性与乳化剂浓度呈正相关;而从微观结构看出,不同于传统小分子乳化液通过表面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皮克林乳化液则是颗粒吸附在油水界面形成致密界面膜阻止液滴之间聚集从而稳定乳化液;乳化液流变特性分析表明皮克林乳化液具有较高的粘度和弹性模量,有利于延缓液滴之间的聚集。表明固体颗粒制备的皮克林乳化液相比于传统小分子乳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应用前景。3.为了提高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液的稳定性,将改性淀粉颗粒添加至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液中研究对蛋白乳化液特性的影响。改性淀粉颗粒的添加能显着提高蛋白乳化液的稳定性和乳化活性,且改性淀粉颗粒浓度在1%的添加量下达到最高值;同时随着改性淀粉颗粒浓度增加,蛋白乳化液中大液滴有向小液滴转化的趋势,平均粒径也显着降低(P<0.05);改性淀粉中的负离子基团与肌原纤维蛋白发生静电作用能显着降低蛋白乳化液的电势(P<0.05),从-28.1 mV降低到-52.3 mV。同时改性淀粉颗粒与肌原纤维蛋白在乳化体系中存在一定竞争性作用,降低了界面蛋白含量。肌原纤维蛋白乳化液的稳定性得到了显着提高。4.最后研究了改性淀粉制备的皮克林乳液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性能的影响。通过疏水改性淀粉制备的皮克林乳化液添加至肌原纤维蛋白溶液加热形成复合凝胶后,蛋白凝胶的持水性从28.5%提高到61.2%,不易流动水含量显着增加(P<0.05),提高了保水性;凝胶强度也从0.28 N提高到0.66N,增强了凝胶的质构;同时皮克林乳化液中改性淀粉颗粒的存在也提高了凝胶体系的弹性模量;而且皮克林乳化液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蛋白凝胶的氧化程度。结果表明改性淀粉形成的皮克林乳化液的添加能够提高复合蛋白凝胶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陈雨桐[5](2019)在《小麦醇溶蛋白/单宁酸复合物稳定的皮克林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小麦醇溶蛋白和单宁酸制备了非共价复合物与共价复合物,比较了小麦醇溶蛋白-单宁酸非共价复合物与共价复合物在结构与功能特性上的差异,揭示了两者间的反应机制。然后,探究了小麦醇溶蛋白与复合物纳米颗粒的乳化性,并研究了其乳化机制。最后,将界面稳定性较好的纳米颗粒应用于β-胡萝卜素Pickering乳液的构建中,探究了不同界面组成对β-胡萝卜素Pickering乳液物理及化学稳定性的保护。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小麦醇溶蛋白和单宁酸可以通过简单的物理混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两者间主要通过氢键,以摩尔比为1:1的比例形成静态结合为主导的复合物。并且两者在pH 9.0且通氧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席夫碱反应,形成共价复合物。单宁酸的结合使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使其发生去折迭。形成复合物改变了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非共价复合物的抗氧化能力高于共价复合物,共价复合物的热变性温度高于非共价复合物高。2.通过反溶剂法成功制备出了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和复合物纳米颗粒。共价复合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呈多分散性,而小麦醇溶蛋白和非共价复合物纳米颗粒的粒径分布均呈现单分散性。单宁酸以共价形式结合上小麦醇溶蛋白时,提高了蛋白颗粒的亲疏水性,使其更接近中性湿润性。复合物纳米颗粒稳定的乳液在储藏过程中粒径变化减少,其中共价复合物纳米颗粒稳定的乳液粒径的变化最小,但乳析指数相对较高。流变行为表示单宁酸的加入使新鲜制备的乳液粘弹性降低。3.相对于小麦醇溶蛋白纳米颗粒而言,小麦醇溶蛋白/单宁酸复合物纳米颗粒可以显着提高β-胡萝卜素Pickering乳液在储藏期间的物理稳定性。单宁酸的加入使β-胡萝卜素的光稳定性明显提高,其中非共价复合物颗粒稳定的乳液比共价复合物稳定的乳液在光照条件下对β-胡萝卜素的保护效果更高。复合物纳米颗粒所稳定的乳液中β-胡萝卜素在储藏期间氧化保留率更高,色差变化相对更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淇[6](2019)在《细菌纤维素基功能性皮克林乳液系统的构建及其对维生素E的包埋和保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性食品因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逐渐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市场上的功能性食品功能单一,过度包装,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积极开发新的原料并研究相关功能因子的作用机制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作为原材料,通过高压均质调控其物理尺寸,制备得到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Bacterial cellulose nanofibrils,BCNFs),通过物理吸附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进一步制备得到了不同改性程度的TPs/BC复合胶粒,进一步实现其对于维生素E的包埋和保护,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Pickering乳液体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BCNFs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利用高压均质这一物理改性手段,通过调控均质次数制备不同尺寸大小的BCNFs,并研究了其微观形貌以及流变特性,发现均质对于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没有影响。以BCNFs作为固体颗粒乳化剂,进一步研究了纤维尺寸大小、颗粒浓度、油相比例以及环境因素对于乳液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HPH-40t BCNFs具有最佳的稳定乳液的能力,同时制备得到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2.改性纤维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利用物理吸附TPs,通过控制TPs的吸附量制备得到不同改性程度的TPs/BC复合胶粒,并研究了两者吸附行为以及纤维素尺寸大小、环境因素对于吸附过程的影响;通过界面流变仪研究了复合胶粒在油水界面的吸附行为以及形成界面膜的性质;进一步研究了改性纤维素颗粒浓度、改性程度、环境因素等对于其形成乳液的性能的影响;制备得到的Pickering乳液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和自由基清除能力。3.乳液体系对维生素E的包埋与保护研究:利用TPs/BC复合胶粒制备得的Pickering乳液作为载体体系,研究了改性纤维素颗粒浓度、维生素E的载量对于乳液稳定性以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金属离子,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离子的种类以及含量对于乳液体系的粒径大小和微观形貌的影响,发现加入适当的铁离子可明显改善乳液粒径大小。(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宁方建[7](2019)在《花生蛋白富硒特性及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在江西进贤选择缺硒土壤作为种植实验基地,通过外源硒强化的方式,利用花生将无机硒转换为有机硒。从富硒花生的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硒在花生的存在形态及对花生蛋白营养成分的影响;富硒花生蛋白体外和细胞内抗氧化效果及机理;富硒花生蛋白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Pickering乳液输送体系构建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富硒农产品的综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1.通过叶面喷施和根部灌溉的方式施加不同浓度的硒肥,花生中的硒含量从对照组的0.032 mg/kg显着增加到0.308-3.563 mg/kg。硒的分布主要存在于花生蛋白中,油脂含有少量的硒。通过花生生物转化,花生中有机硒含量占比达到89.2%,HPLC-ICP-MS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中硒形态为硒代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2.通过富硒花生蛋白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能力,AAPH诱导脂质过氧化对富硒花生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采用H2O2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评价富硒花生蛋白的抗氧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花生蛋白硒含量的升高,体外抗氧化和清楚自由基的能力显着增强;细胞内MDA含量降低,SOD、CAT、GSH等酶的含量显着上升。3.通过加热和盐离子双重诱导法成功制备能够稳定食品级Pickering乳液蛋白纳米粒子。粒径、电位、AFM、接触角分析表明,在不同盐离子浓度下纳米粒子表面电荷从-36 m V—-11.8 m V,粒径范围178 nm-260 nm,接触角56°-68°,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较高表面电荷和良好浸润性,能够有效稳定O/W Pickering乳液。储存40天后乳化指数为2%,表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4.通过富硒花生蛋白纳米颗粒稳定的Pickering乳液(PPEs)包封5DN以增强其生物利用度、细胞摄取和转运速率。结果表明,5DN的生物可接受性在PPEs(18.3%),明显高于散装油(9.2%)。此外,PPEs封装的5DN(26.9×10-6cm s-1)具有比5DN更大的顶端-基底外侧(AP-BL)传输速率(21.7×10-6 cm s-1)。证明PPEs可以促进5DN的生物利用度,并且这种类型的递送系统可以用5DN和其他结晶营养制品在功能性食品和饮料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01)
时超[8](2019)在《湿热处理协同疏水改性藜麦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皮克林乳液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藜麦淀粉颗粒较小,可作为构筑食品级的皮克林(Pickering)乳液的颗粒乳化剂,但淀粉分子表面的亲水性不利于其形成乳液,需要进行辛烯基琥珀酸(OSA)疏水改性。慢消化淀粉(SDS)为低血糖生成指数(GI)的食品,长期食用可降低餐后胰岛素分泌,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症。湿热处理(HMT)是形成SDS的有效手段,且OSA改性淀粉本身就具有慢消化特性。本文用碱法提取藜麦淀粉,通过对原淀粉进行HMT、OSA单独及协同改性,研究这两种处理方式及改性顺序对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这些改性颗粒对Pickering乳液乳化性及储藏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布拉班德粘度分析仪和体外消化性的测定等手段分析对比了不同水分含量(15%~30%)对湿热处理淀粉颗粒形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含量越高,淀粉颗粒越容易产生粘连,团聚等现象。粘度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峰值粘度、终止粘度下降,崩解值降低,淀粉耐剪切性能提高。体外消化性分析结果表明,原淀粉抗性淀粉含量较高,湿热改性后SDS含量随水分含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水分含量为20%时达到最佳效果。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等分析手段,对协同改性颗粒性质进行研究。对比研究发现,OSA改性对淀粉颗粒形貌影响不大,湿热处理协同OSA改性处理会使淀粉颗粒发生轻微粘连,但不破坏其基本形貌。FT-IR结果表明,辛烯基琥珀酸基团成功接入到淀粉分子上,协同改性淀粉的非结晶区比例增大,结晶区比例减小。XRD结果表明,湿热改性或OSA改性对淀粉晶型无影响,仍为A型结构,湿热处理的样品结晶度下降,协同改性淀粉结晶度略有升高。体外消化性分析结果表明,OS-HMT协同改性淀粉的SDS含量增加显着。通过对接触角、表面张力、乳化指数的测定,对改性淀粉颗粒稳定的乳液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OSA改性使颗粒表面张力降低,接触角增大,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湿热改性后淀粉颗粒的润湿性与OSA改性淀粉基本相同无差异;不同改性顺序对颗粒表面张力,接触角影响较大,OS-HMT样品的整体颗粒特性好于HMT-OS。协同改性颗粒表现出更好地储藏稳定性,以HMT-OS样品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瑞琦,唐文婷,蒲传奋[9](2019)在《玉米醇溶蛋白肽-丁香酚纳米复合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的制备及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胰蛋白酶对玉米醇溶蛋白进行水解,采用反溶剂法用制得的水相肽与丁香酚制备纳米复合粒子。考察油水比例、粒子质量浓度、离子强度、p H对纳米复合粒子制备乳液的性质影响。最终发现在油水体积比1∶5、粒子浓度0.06 7%、离子强度在0.3 mol/L、p H为7.5时,乳液的乳化活性为4.77×10~(-2) m~2/g、乳化稳定系数为1.368×10~(-2),离心分层系数为0.780。(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9年03期)
杨允芸,严晨琼,金裕婷[10](2019)在《粉末二氧化钛稳定的皮克林防晒乳液的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设计一个皮克林乳液颗粒基础配方,研究了影响粉末钛白粉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稳定性的因素,并通过少量助乳化剂和流变调节剂的加入得到了稳定的皮克林防晒乳液体系。结果表明,粉末颗粒可以在一些体系中较好的稳定乳液;颗粒的添加量和亲油性对乳液的稳定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体系中复配加入不同的助乳化剂及流变调节剂时,稳定体系的效果最显着。(本文来源于《日用化学品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皮克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将不同质量分数(2%,4%,6%,8%)的马铃薯蛋白制成微凝胶(PPM2,PPM4,PPM6,PPM8),考察微凝胶的粒径、Zeta-电位、荧光特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微观结构,研究马铃薯蛋白微凝胶对皮克林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加,微凝胶颗粒的粒径显着升高(116. 31~181. 99 nm); PPM2,PPM4,PPM6的Zeta-电位均在30 m V左右,高于对照组; PPM2,PPM4,PPM6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而PPM8的荧光强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微凝胶可显着提高皮克林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对照组和所有马铃薯蛋白微凝胶的微观结构表面光滑,对照组的马铃薯蛋白微观结构呈圆球状,而蛋白微凝胶微观结构呈片状聚集,且随着马铃薯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大,聚集单元也越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克林论文参考文献
[1].孙格格,赵庆峰,胡俊杰,李艳.玉米醇溶蛋白纳米粒子/甲壳素纳米纤维共稳定皮克林乳液的特性及胃肠道水解行为[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兴丽,赵双丽,肖乃勇,王磊,焦宇晨.马铃薯蛋白微凝胶对皮克林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J].轻工学报.2019
[3].余沛霖,欧红香,郑旭东,张嘉陆,丁建宁.皮克林乳液法制备ZIF-8@聚苯乙烯中空微球及其吸附阿莫西林性能[J].环境化学.2019
[4].王家豪.淀粉基皮克林乳液特性及其对肉蛋白乳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D].扬州大学.2019
[5].陈雨桐.小麦醇溶蛋白/单宁酸复合物稳定的皮克林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9
[6].李淇.细菌纤维素基功能性皮克林乳液系统的构建及其对维生素E的包埋和保护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7].宁方建.花生蛋白富硒特性及其纳米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研究[D].南昌大学.2019
[8].时超.湿热处理协同疏水改性藜麦淀粉的制备及其在皮克林乳液中的应用[D].沈阳师范大学.2019
[9].刘瑞琦,唐文婷,蒲传奋.玉米醇溶蛋白肽-丁香酚纳米复合粒子稳定的皮克林乳液的制备及性质[J].粮食与油脂.2019
[10].杨允芸,严晨琼,金裕婷.粉末二氧化钛稳定的皮克林防晒乳液的制备研究[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