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协作多点传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D,Massive,MIMO,协作多点传输,频谱效率,干扰协调
协作多点传输论文文献综述
任天昊[1](2019)在《FD Massive MIMO协作多点传输场景下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数量的增长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对系统频谱效率以及数据吞吐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能提升未来无线移动通信系统频谱效率成为了5G研究的重点方向。在第五代无线移动通信新空口技术(5G NR)研究进程中,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MP)通过其多个传输点的联合传输,降低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从而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覆盖性能,实现了网络容量以及频谱效率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全维度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FD Massive MIMO)充分运用了FD MIMO的维度资源、波束赋形以及角度调整技术以及Massive MIMO的大规模的天线跟波束资源,进一步实现了网络频谱效率的提升。本文在FDMassiveMIMO协作多点传输场景下深入研究了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算法,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一种有效提升频谱效率并同时实现干扰协调的算法。最后,给出了系统级仿真结果并证明了该算法在提升系统频谱效率方面的优越性能。(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9年09期)
张伟,田丽萍,梁玉,邓晶[2](2019)在《面向车联网多点协作联合传输的安全认证与密钥更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未来基于车联网的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场景要求车-车/车-路等网络通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车/人的信息安全。LTE-V2X作为车联网通信方案之一,LTE的多点协作联合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Joint Transmission, CoMP-JT)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进行基站(Evolved Node B, eNB)切换时的通信中断,还能通过多个基站的协同传输来辅助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然而当前LTE标准中的安全密钥管理方案无法满足多点协作联合传输过程中的密钥管理场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可用于LTE-V2X车联网通信中多点协作传输切换的安全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该算法由车辆生成基站切换请求并使用随机数、共享密钥、目标基站公钥对切换请求进行加密、广播;基于密码学特性,目标基站不仅可基于私钥从密文请求中计算出共享密钥,还可以计算得到后续的会话密钥;车辆则可以基于目标基站位置信息、生成请求时的随机数计算出会话密钥,从而实现在只需要1次密钥传输的前提下,达成车辆与基站之间的密钥共享和密钥更新,并从密码学角度针对该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LTE-V2X多点协作传输时的基站切换过程中,该算法能够确保车辆与基站进行后向/前向密钥分离的安全认证以及会话密钥建立;与传统方案相比,所提方法可减少26.4%的基站切换过程中引入的通信时延,基站信道负载均仅为传统方案的1/2,并且随基站小区范围内车辆数目增加,基站的信道负载也仅线性增加,提升了该算法在LTE-V2X车联网场景中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林楠[3](2019)在《基于强化学习的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无线通信速率、网络时延以及服务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第五代(5G)移动通信系统商用的脚步逐渐临近。作为5G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超密集组网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同时,为了减少超密集部署造成的信号干扰,协作多点传输技术(CoMP)是近几年学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研究协作传输中的协作小区分簇问题,根据小区的地理位置以及小区内移动用户的分布情况,为用户选择合适小区组成协作簇共同为其提供服务并且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采取合理的功率分配机制;然后以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数据丢失率为目标,研究基站之间的能量协作以及基站和用户的能量分配问题。具体包括如下两方面。在多点协作传输的分簇机制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半动态分簇方案,为了解决动态分簇造成的系统负担过大的情况,本文首先根据小区的地理位置将所有小区分为许多个预协作集;为解决用户的移动性和系统的时变特性,在每个预协作集合中,根据信道状态和用户的位置动态地为用户分配最佳协作簇以及最优功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和边缘用户的服务质量。在多点协作传输的能量管理方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能量协作与功率分配策略。首先根据中继基站的电池容量、能量捕获情况、缓存器中的数据量等建立马尔可夫决策模型,然后使用DQN算法求解得到最优的协作策略,最大化系统的吞吐量,通过能量协作弥补了由于绿色能量捕获的不均匀造成的系统寿命低的问题,提高了网络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9)
齐畅,杨龙祥[4](2019)在《5G超密集组网的多点协作传输和功率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5G超密集组网(UDN)允许在异构网络中部署大量高密度的低功率传输节点(TP),在提高系统性能的同时也引入了小小区间的同频干扰(ICI)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点协作传输(CoMP)在UDN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它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资源的分配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提高小小区边缘用户的速率和系统总和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区负载感知的CoMP(CLA-CoMP)方案。针对UDN中的功率分配问题,采用了基于用户关联的后验概率功率分配(P2UPA)策略,它旨在为高关联概率的用户分配更高的功率。仿真结果表明,同使用平均功率分配的UDN系统相比,采用CLA-CoMP和P2UPA的系统性能增益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电子技术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陈焦,康桂华,徐凯悦,曹迪[5](2018)在《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基于图论的动态分簇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小区间的干扰严重限制着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而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 Multi-Point,Co MP)技术可以显着减少小区之间的干扰并改善边缘用户的性能。为了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数据传输速率,本文针对Co MP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图论的动态分簇算法。该算法利用图论的方法建立蜂窝网络的拓扑结构图,通过对小区间干扰的分析,能够同时生成多个簇大小不固定的协作簇,解决了簇大小固定和依次分簇所造成的系统受限问题。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分簇算法,本文算法在改善分簇的性能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提高了系统的和速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18年12期)
曾孝平,余丰,简鑫,李诗琪,杜得荣[6](2019)在《基于多点协作联合传输的超密集组网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密集组网的基站高密度特性会带来严重的小区间干扰,多点协作联合传输应用于超密集组网进行干扰管理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该文对多点协作联合传输时基站密度对网络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采用随机几何方法推导了3维空间基站与用户距离的概率密度函数,为选取距离用户最近的多个基站联合传输的协作机制提供了基础;然后结合有界双斜率路径损耗模型,进行用户下行链路的干扰建模,进一步推导出用户下行链路覆盖率和网络区域频谱效率的表达式,并分析了协作基站数、基站密度等参数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数值仿真表明:协作基站数为2时就可使下行链路覆盖率增加10%,且实现2到3倍的频谱效率的增益,当协作基站数为3时,费效比更优,同时可得到多点协作下的基站密度极限使区域频谱效率最高。该文工作可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站部署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琦敏[7](2018)在《基于多基站协作的多点传输在多播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无线多播系统中,为保证多播组所有用户都能正确接收和解码基站发送的数据,基站只能以最差信道质量用户的传输速率传输数据,虽然保证了用户间公平性,但降低了多播系统吞吐量。为提高系统吞吐量,在传统的LTE多媒体多播系统中引入CoMP关键技术,通过选取多个小区形成CoMP协作集,CoMP协作集小区在相同资源块上同时为一个多播组内用户传输相同数据。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服务质量的情况下,MCMPT方案使多播系统吞吐量得到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18年09期)
孙颖[8](2018)在《云无线接入网中协作多点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益普及的智能移动终端对便捷通信的需求推动着无线通信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云无线接入网(C-RAN,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作为一种新型网络架构,将传统基站的基带处理和无线传输功能从地理位置上分隔开,构成一种远端射频单元通过前传链路连接至基带处理单元的集中式架构。该架构能够以虚拟多输入多输出的方式进行小区间协作多点传输,获得空间分集增益。但同时,C-RAN全新的架构也带来了一些技术应用层面的挑战,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C-RAN的大规模部署倾向于使用低成本的无线收发机硬件,导致系统内存在收发机硬件减损,在协作信号的收发过程中引入硬件畸变噪声,严重影响系统性能的提升。二是C-RAN的协作多点传输需要在地理上分散的天线之间共享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终端数据,当协作规模较大时上述数据量极为庞大,即使采用光纤前传链路作为传输通道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叁是在光纤前传链路不可达的区域,C-RAN通常使用无线通道作为前传链路,迫切需要灵活高效地分配有限的无线前传链路带宽,有效支撑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终端数据在天线间的共享。鉴于此,本论文针对C-RAN的协作多点传输,通过对天线、前传链路带宽以及发射功率等资源的高效分配来优化系统性能,达到最大程度抑制干扰、增加容量、降低能耗的目的。具体开展如下研究:(1)C-RAN网络架构以及性能优化模型。对C-RAN以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的架构以及信号传输流程进行对比,以频谱效率和能量效率作为系统利用频谱以及能量的效率评价参数。分析小区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明确联合处理、协作波束成形、协作静默叁类协作多点传输的工作机制。重点对联合处理的原理进行分析,将其建模为优化问题并求得最优解的结构,通过渐近性分析得到特殊场景的预编码优化策略,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针对使用低成本收发机硬件的C-RAN协作多点传输,提出存在收发机硬件减损的协作鲁棒性优化策略,解决硬件减损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问题。建立无线收发机的硬件减损模型,计算硬件畸变噪声,分析其对协作多点传输的信道估计和数据收发的影响,并基于信道容量下界构建了旨在提升系统最差能量效率性能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将该问题利用帕雷托思想转换为单目标优化问题,并提出基于KKT(Karush-Kuhn-Tucker)条件的迭代算法进行求解,得到协作功率的最优分配值,实现协作多点传输对于收发机硬件减损的鲁棒性。(3)针对使用光纤前传链路的C-RAN协作多点传输,提出高能量效率的非对称协作优化策略,解决大规模协作时光纤前传链路严重受限以及系统能耗高的问题。综合考虑协作复杂度以及低能耗的绿色通信需求,非对称地选择参与协作的天线。同时,引入适用于C-RAN的能耗模型,提出与协作复杂度相关的基带信号处理以及前传链路的能耗计算机制。在此基础上,搭建满足凸性的能量效率优化问题,利用詹森不等式(Jensen's inequality)将目标函数转换为其下界值,并提出联合优化求解方法,通过分步迭代求得最优的协作天线数以及分配功率,实现前传链路带宽受限时高能量效率的大规模协作。(4)针对使用无线前传链路的C-RAN协作多点传输,提出基于背包算法的前传链路带宽分配优化策略,满足无线前传链路资源在协作天线间的灵活分配需求。搭建无线协作以及无线前传的链路模型,在二者之间建立耦合关系,通过定义链路协作贡献度将无线前传链路带宽的分配建模为以链路协作贡献度为收益、以无线前传链路带宽为体积的背包优化问题。利用虚拟天线将该问题转换为可求解的0-1背包问题,并提出基于递归分治的动态规划算法,引入强制背包与可选背包,在保障终端信号干扰噪声比要求的同时以低空间复杂度最优地分配无线前传链路带宽,实现C-RAN使用无线前传时协作多点传输性能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8)
邵闯[9](2018)在《非理想多点协作传输用户调度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适应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改善问题日益得到重视。多点协作传输方案能够通过基站间多点协作来提高终端的性能,特别是对于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升有着明显的效果。而在实际系统中,回程链路状况不一定是理想的,比如存在回程容量受限和回程时延受限的问题。在实际系统中,非理想的回程链路正在成为实现多点协作传输用户调度潜在性能增益的瓶颈。为了探究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对非理想多点协作传输的用户调度算法的研究现状和技术背景进行了详细介绍,针对多点协作传输的两大传输策略:联合传输技术和协同波束赋型传输技术分别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现有的用户调度算法做了总结。第二,论文评估了学者提出的回程容量受限下多点协作传输切换方案。调研在回程容量受限的情况下的下行多点协作传输用户调度策略。为了在回程容量受限下使和速率最大化,根据学者提出的一种考虑迫零预编码的软模式切换方案,并将其与纯联合传输和纯协同波束赋形方案比较,来评估该方案的性能。该软模式切换方案分析了联合传输策略和协同波束赋形策略下的每个用户的数据的最优划分方案并且考虑了回程容量下的吞吐量限制。该研究结果验证了多点协作传输软模式切换方案在回程容量受限下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第叁,论文评估了回程时延受限下依次递增预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在服务基站处最优化预编码,然后按照辅助基站加入联合传输方案的概率的递减顺序,依次优化联合传输方案集合中的辅助基站的预编码。该预编码方案具有灵活性好,实用性强和复杂度低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本章所评估算法与自适应全局预编码方案相比,具有更好的性能。第四,论文研究了最大化平均信干噪比用户选择算法。当信道具有时间相关性时,回程时延的大小会影响信道的相关性,从而影响系统性能。最大化平均信干噪比用户选择算法能够平均信道状态信息信道误差,减弱了对瞬时信道状态信息精度的依赖性,因而能够降低误差,提升了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章所研究算法与已有的几种算法相比,在回程时延受限时以及高信噪比的条件下,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8-03-01)
黄开枝,王兵,许晓明,康小磊,张波[10](2018)在《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针对异构蜂窝网多点协作安全传输的研究集中于增强主信道质量以提升安全性,然而多基站协作又使基站和窃听者之间的平均距离变近,网络的安全性受限于距离协作基站较近的窃听者。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然后,理论分析了用户的连接中断概率、安全中断概率以及安全吞吐量。进一步,以最大化安全吞吐量为目标,优化协作微基站的发射功率以及有用信息功率分配比例系数。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多点协作安全传输机制,在存在严重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大)的场景下,所提机制可以实现非零系统安全吞吐量;在存在较小安全威胁(窃听者密度较小)的场景下,系统安全吞吐量最大可提升76.1%。(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协作多点传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未来基于车联网的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场景要求车-车/车-路等网络通信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具备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从而保证车辆的行驶安全以及车/人的信息安全。LTE-V2X作为车联网通信方案之一,LTE的多点协作联合传输(Coordinated Multiple Points-Joint Transmission, CoMP-JT)技术不仅可以减少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进行基站(Evolved Node B, eNB)切换时的通信中断,还能通过多个基站的协同传输来辅助提高网络的数据传输性能。然而当前LTE标准中的安全密钥管理方案无法满足多点协作联合传输过程中的密钥管理场景。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可用于LTE-V2X车联网通信中多点协作传输切换的安全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该算法由车辆生成基站切换请求并使用随机数、共享密钥、目标基站公钥对切换请求进行加密、广播;基于密码学特性,目标基站不仅可基于私钥从密文请求中计算出共享密钥,还可以计算得到后续的会话密钥;车辆则可以基于目标基站位置信息、生成请求时的随机数计算出会话密钥,从而实现在只需要1次密钥传输的前提下,达成车辆与基站之间的密钥共享和密钥更新,并从密码学角度针对该密钥生成与更新算法进行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LTE-V2X多点协作传输时的基站切换过程中,该算法能够确保车辆与基站进行后向/前向密钥分离的安全认证以及会话密钥建立;与传统方案相比,所提方法可减少26.4%的基站切换过程中引入的通信时延,基站信道负载均仅为传统方案的1/2,并且随基站小区范围内车辆数目增加,基站的信道负载也仅线性增加,提升了该算法在LTE-V2X车联网场景中的适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协作多点传输论文参考文献
[1].任天昊.FDMassiveMIMO协作多点传输场景下提升系统频谱效率的算法研究[J].软件.2019
[2].张伟,田丽萍,梁玉,邓晶.面向车联网多点协作联合传输的安全认证与密钥更新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林楠.基于强化学习的协作多点传输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4].齐畅,杨龙祥.5G超密集组网的多点协作传输和功率分配策略[J].电子技术应用.2019
[5].陈焦,康桂华,徐凯悦,曹迪.协作多点传输系统中基于图论的动态分簇算法[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8
[6].曾孝平,余丰,简鑫,李诗琪,杜得荣.基于多点协作联合传输的超密集组网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
[7].黄琦敏.基于多基站协作的多点传输在多播中的运用[J].软件导刊.2018
[8].孙颖.云无线接入网中协作多点传输的资源分配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9].邵闯.非理想多点协作传输用户调度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
[10].黄开枝,王兵,许晓明,康小磊,张波.基于安全保护域的增强型多点协作传输机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