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瞳孔检查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戴思思[1](2021)在《基于OPD ScanⅢ的国产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评价》文中指出目的:通过OPD Scan III综合视觉质量分析仪检查国产非球面Proming Al-UV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并与国外同类型非球面Alcon SN60WF型人工晶状体对比,评价其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Proming A1-UV或Alcon SN60WF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患者(95例,119眼),植入A1-UV者(62例,73眼)纳入试验组,植入SN60WF者(33例,46眼)纳入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m、6m、1y、2y行OPD Scan III检查获取MTF、PSF及4.0mm、6.0mm瞳孔直径下眼内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RMS)、SR值、CS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性别(X2=0.327,P=0.568)、年龄[(70.60±5.79)岁vs(68.67±7.04)岁,t=1.434,P=0.1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m角膜非球参数e值、Q值、Kappa角、Alpha角等各项参数比较,两组间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mm及6.0mm瞳孔直径下两组患者术后1m、6m及1y眼内高阶像差RM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y时4.0mm瞳孔直径下Proming组患者Tilt RMS较Alcon组低[(0.151,0.346)vs(0.199,0.466),U=1249.5,P=0.02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m瞳孔直径下Proming组患者Tilt RMS较Alcon组低[(0.217,0.686)vs(0.330,0.712),U=1262.0,P=0.03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m、6m、1y及2y的4.0mm瞳孔直径下MTF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6m、1y及2y的6.0mm瞳孔直径下MTF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同时期两组间SR值及CS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非球面Proming A1-UV人工晶状体术后中远期稳定性好,眼内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SR值及MTF等客观视觉质量指标与Alcon SN60WF人工晶状体基本一致,中远期疗效较好。
周朝燕[2](2020)在《基于双通道技术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文中指出目的:采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 II),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术后视觉质量进行相关临床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内障患者植入不同类型人工晶体后的视觉情况,为临床个性化选择人工晶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眼科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2例99眼,根据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多焦点组(MIOL组)24例(42眼),单焦点组(SIOL组)38例(57眼)。术中植入人工晶体均选用同一品牌的同一平台(ZEISS,德国,Mics平台)生产的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ZEISS CT ASPHINA 509M)及衍射折射型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ZEISS AT LISA 809M)。手术由同一位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完成。所有患者术前行白内障手术常规检查,术后1周、1月、3月随访,观察指标:裸眼远、近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最佳矫正远、近视力(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DVA;Best 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BCNVA),客观视觉质量分析仪OQAS II(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OQASII)检测的客观散射指数(object scatter index,OSI)、斯特列尔比(Strehl ratio,SR)、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 off frequency,MTF cut off)、不同对比度下的OQAS值(OV100%、OV20%、OV9%);术后3月用中文版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提供的问卷(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对患者术后主观视觉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经术后3次随访,单焦点组和多焦点组UCNVA、UCDVA、BCDVA及BCNVA均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两组间UCDVA、BCDVA和BCNVA没有明显差异(均为P组间>0.05),多焦点组术后的UCNVA优于单焦点组(F组间=105.557,P组间<0.001)。术后1周、1月、3月单焦点组和多焦点组的MTF cutoff、SR、OV100%、OV20%、OV9%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术后1周、1月、3月单焦点组和多焦点组OSI值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术后MTF cut off、SR、OSI、OV100%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均为P组间>0.05),多焦点组OV20%、OV9%均低于单焦点组(F组间=8.096,P组间=0.005;F组间=16.738,P组间<0.001),且术后三个时间点多焦点组的OV 20%、OV 9%值均低于单焦点组(均为P<0.05)。术后3月时,两组SR和OSI均优于术后1周,单焦点组MTF cut off优于术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月问卷评分显示,多焦点组在总体视觉及近距离活动评分方面优于单焦点组(均为P<0.05)。结论: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衍射折射型多焦点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植入均能有效改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客观视觉质量,特别在术后3个月各项视觉质量指标均提示较术前有明显改善,而且多焦点晶体植入患者有较好的近视力。提示对于不愿意佩戴眼镜有视近需求的患者,可以根据患者需求及各项术前检查结果建议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
单玉琴[3](2020)在《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MIOL)植入术后24个月的视力和视觉质量,并以衍射型MIOL、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做对照,评估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中长期稳定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患者共171例(221眼),根据术中植入IOL的类型分为三组。A组72例(87眼)植入区域折射MIOL(Lentis Mplus LS-313 MF30,荷兰Oculentis公司);B组45例(58眼)植入衍射型MIOL(Tecnis ZMB00,美国 Johnson&Johnson Vision 公司);C组 54 例(76眼)植入单焦点IOL(Akreos MI60,美国Bausch&Lomb公司)。术后24个月收集裸眼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矫正远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全眼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二阶散光、Strehl比值、调制传递函数(MTF)、调查问卷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定量资料均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24个月,三组患者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7、0.662);A组裸眼中视力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A组裸眼近视力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4)。A组和C组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有眩光(P=0.041、0.469、0.139、0.114)、明视无眩光(P=0.074、0.471、0.215、0.110)、暗视有眩光(P=0.259、0.958、0.074、0.305)和暗视无眩光(P=0.136、0.344、0.067、0.240)环境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3c/d、6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在明视无眩光(P=0.000、0.000)、明视有眩光(P=0.000、0.000)、暗视无眩光(P=0.000、0.000)及暗视有眩光(P=0.001、0.000)状态下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5mm瞳孔直径下,A组球差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A组全眼总高阶像差(P=0.000、0.000)、彗差(P=0.000、0.000)、三叶草(P=0.002、0.000)、二阶散光(P=0.002、0.000)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Strehl比值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在5mm瞳孔直径下,A组和C组在5、10、15、20、25、30 c/d空间频率的MT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67、0.719、0.889、0.652、0.189、0.692),A组在5 c/d空间频率的MTF值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三组的视觉干扰现象发生率分别为12.50%、15.56%、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A组完全脱镜率97.2%大于B组82.2%和C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0);A组生活质量调查总分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A组中等距离视物满意度评分大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A组近距离视物和总体视力满意度评分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A组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8、0.551);三组患者在白天视力、夜间视力、远距离视物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0.366、0.966);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8.05%(7/87),B 组 5.17%(3/58),C 组 13.16%(1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区域折射MIOL能提供良好而稳定的远近视力,较衍射型MIOL和单焦点IOL能提供更好的中视力,脱镜率更高;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与单焦点IOL相当,在低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优于衍射型MIOL;区域折射MIOL植入术后患者的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二阶散光较衍射型MIOL和单焦点IOL高,Strehl比值较衍射型MIOL和单焦点IOL低,但视觉干扰现象发生率低,生活质量高,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中长期视力和视觉质量的稳定性。
赵妍[4](2020)在《三种成像系统测量干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一致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不同程度干眼的人群由于泪膜状态不稳定,可能会对测量中央角膜厚度有所影响,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为临床常用的眼前节测量仪器,由于与A型超声(A超)测量中央角膜厚度使用不同的工作原理,因此所获得的数据亦有所不同。探讨在不同程度干眼患者中应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可重复性,比较其结果与A型超声(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结果的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目前,对干眼患者CCT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还没有做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近视治疗中心100例(182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测量值。通过干眼测试仪DR-1分为中度干眼组(DR-1设备测量Grade2、Grade2+)与重度干眼组(DR-1设备测量Grade 3、Grade3+),分别使用Sirius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及A超测量角膜中央厚度,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值间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比较,采用Bland-Altman分析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采用SPSS24.0软件(SPSS Inc.,Chicago,IL)和Medcalc 11.4.2.0软件(Med Calc software bvba)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值小于0.05为有统计学意义。使用Kolmogorov-Smirnov测试检查数据集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眼前节分析仪及A超测得的中央角膜厚度平均值分别为(548.57±22.46)μm、(541.70±23.50)μm、(535.85±23.33)μm。三种检查仪器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无差异(P<0.05),且两两之间呈高度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Sirius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与A超三者间有良好的一致性。在轻度干眼组中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7.65~-5.29μm,Pentacam与A超的95%一致性界限为12.01~14.37μm,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的95%一致性界限为5.63~7.80μm;重度干眼组中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Pentacam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9.36~-6.05μm,Pentacam与A超的95%一致性界限为10.12~13.29μm,Sirius眼前节分析仪与A超的95%一致性界限为2.30~5.69μm。三组中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所有P<0,说明有统计学意义。(一致性的±95%极限)在Sirus和A扫描超声之间为–9.8±31μm,Pentacam和A-scan超声之间为24±31.2μm,而Sirus和Pentacam成像之间为33±27μm。结论:三种仪器的结果是一致的。Sirius测得的角膜厚度高于Pentacam测得的厚度,但不显着。三种仪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干眼情况下是一致的。然而,与Pentacam相比,Sirus测得的CCT值更接近A-Scan超声测厚法,并且变异性较小。在所有方式中,与Sirius的可重复性最高。三种仪器的测量值彼此之间具有显着的线性相关性,并且所有方法均具有令人满意的测量重复性。
李靓喆[5](2020)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短期的主观与客观视觉质量观察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ICLV4c植入术后短期内,高度近视患者的客观和主观视觉质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影响视觉质量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方法:本文选取前瞻性病例研究。共选取在我院行ICLV4c植入术手术患者18例34只眼,年龄19~33(平均25.5±3.95)岁,等效球镜为-4.75~-11(平均-8.84±1.66)D,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0.82~2Log MAR(平均1.50±0.32),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BCVA)为0~0.1 Log MAR(平均0.01±0.02)。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分别进行客观视觉质量评估和主观视觉质量评估。客观视觉质量评估包括屈光状态、高阶像差(蔡司i.Profiler Plus验光仪)、干眼指数(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主观视觉质量评估包括视力(Log MAR),视觉质量调查问卷评估(Quality of Vision,Qo V)和干眼调查问卷评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检查结果采用IBM SPSS23.0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客观视觉质量评估:屈光状态:球镜度数分别为术前-8.17±1.74D,术后1周0.45±-0.41D,术后1个月0.47±0.49D;柱镜度数分别为术前-1.19±0.96D,术后1周-0.41±0.84D,术后1个月-0.48±0.74D,两者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球差分别为术前0.06±0.10μm,术后1周0.00±0.05μm,术后1个月0.00±0.05μm;水平三叶草差分别为术前-0.01±0.07μm,术后1周为-0.09±0.15μm,术后1个月为-0.1±0.13μm;四叶草差分别为术前0.04±0.12μm,术后1周-0.01±0.08μm,术后1个月-0.01±0.07μm,三者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高阶像差(HOA)分别为:术前0.25±0.13μm,术后1周0.29±0.14μm,术后1个月0.29±0.13μm;水平慧差分别为术前0.03±0.08μm,术后1周0.01±0.08μm,术后1个月0.01±0.07μm;垂直慧差分别为术前-0.00±0.16μm,术后1周为-0.02±-0.12μm,术后1个月为-0.04±0.15μm,三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指数: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术前:8.94±6.1S,术后1周7.48±4.45S,术后1个月6.94±5.47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为;术前12.10±5.81S,术后1周11.68±6.13S,术后1个月10.82±5.59S;泪河高度分别为术前0.19±0.09mm,术后1周0.20±0.07mm,术后1个月0.20±0.10Smm,三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Kappa Y分别为术前0.09±0.12,术后1周0.01±0.13,术后1个月0.01±0.14,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术前2881.59±219.75与术后2756.75±37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 X值术前-0.06±0.17及术后-0.05±0.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觉质量评估:视力:UCVA分别为手术前1.50±0.32,术后1周-0.04±0.04,术后1个月-0.05±0.05;BCVA分别为术前0.01±0.02,术后1周-0.05±0.04,术后1个月-0.05±0.04;两者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DI评分分别为术前14.04±9.62,术后1周10.55±8.75,术后1个月10.92±10.32;Qo V评分分别为术前6.00±7.42,术后1周6.94±5.12,术后1个月8.06±7.23,二者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LV4c植入术后1个月,视力提高明显,对高阶像差及眼表状态影响较小,未造成视觉质量的下降,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肯定,且术后短期内的效果稳定。
甘立劲[6](2020)在《基于图像处理的主动式数字斜视测量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斜视是一种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的异常现象,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视力障碍之一。斜视使眼睛不能正确对齐,影响双眼视力和深度知觉,导致弱视甚至永久性失去视力,这在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除了视力问题以外,斜视还会给儿童和成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就业等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及时诊断斜视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斜视诊断方法,如覆盖测试,角膜反射,都是由眼科医生手工进行,主要依赖于医生的经验,以至于结果主观,操作复杂。随着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视线跟踪等领域的发展,眼动测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眼动跟踪的方法来研究斜视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主动式数字化斜视测量方法,该方法结合眼科视光学及图像处理理论,利用眼球跟踪技术来主动获取患者在九点视标(九个方向)的瞳孔位置数据,根据瞳孔位置的数据实现斜视特征的分析。基于此方法对斜视测量建立坐标系并规范化操作,设计搭建了相应的斜视测量仪器,研究了相关图像滤波,图像增强,图像二值化,以及边缘提取,瞳孔中心目标分割提取等算法,并设计了相应的斜视测量软件系统。根据长时间的单眼遮盖可打破双眼融像的原理,实现自动诊断斜视并计算斜视角度。另外,系统还主动获取了患者在九点视标(九个方向)的瞳孔位置数据,分别得到九个方向左右眼的2x9组瞳孔数据。根据双眼瞳孔位置的数据特征,采用左右眼的轨迹偏差与视点分布分析了斜视与眼外肌的相关性。采用规范化设计的斜视仪测试三位受试者,分别测量出三名受试者的眼位偏离角度。实验中,我们发现健康受试者的双眼运动的轨迹偏差很小,且视点分布集中,与九个注视点重合。斜视患者的轨迹偏差较大,视点分布离散,不能很好地注视某些方向。且其右眼下斜肌可能存在松弛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斜视测量方法具有重复性,能有效的测量斜视的角度,并可以为临床提供斜视与眼外肌相关的数据。
高萌蔓[7](2020)在《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和比较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未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手术矫正中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角膜基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行SMILE手术及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散光患者(球镜≥1.0 D、柱镜≥1.5 D)41例(共82只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三组:角膜标记的SMILE组17例(34只眼)、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12例(24只眼)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12例(24只眼)。三组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均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Pentacam眼前节分析、Wave Scan波前像差(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及三叶草)等检查;利用Alpins矢量分析方法计算目标矫正散光量(TIA)、手术矫正散光量(SIA)、差异矢量(DV)、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误差角度(Aof E)、变平指数(FI)等指标。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全部数据通过t检验或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视力(Log MAR):术后3个月时角膜标记的SMILE组-0.040±0.020,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062±0.043,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0.054±0.038,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屈光度:术后3个月时等效球镜、球镜、柱镜角膜标记的SMILE组-0.02±0.51 D,0.158±0.291 D,-0.056±0.349 D,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07±0.38 D,0.229±0.375 D,-0.068±0.439 D,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0.06±0.48 D,0.091±0.358 D,-0.25±0.555 D,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残余散光:术后3个月时角膜标记的SMILE组-0.06±0.35D,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07±0.44 D,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 K组为-0.25±0.56 D,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矢量分析结果:(1)术后3个月三组间成功指数(IOS)与误差角度绝对值(|Aof E|)、差异矢量(DV)与误差角度绝对值(|Aof E|)均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2)术后3个月误差角度绝对值: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1.39±3.03,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2.24±4.13,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1.81±4.88;三组间两两对比结果显示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大于角膜标记组、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标记组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变平指数(FI)三组之间两两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entacam眼前节分析结果:(1)角膜前表面Q值:术前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362±0.040,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362±0.040,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0.385±0.141;术后3个月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474±0.230,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为0.604±0.276,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0.805±0.331。术后3个月Q值与术前相比三组均转化为正值,均较术前增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角膜前表面Q值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高于角膜标记与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标记与未角膜标记的SMIL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中央层间光密度(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是角膜瓣下100um;全飞秒是角膜帽下120 um):角膜标记的SMILE组术前、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中央层间光密度分别为:14.335±1.484、17.091±0.812、16.827±0.649、16.082±0.527、15.178±0.424。术后1天、1周、1个月角膜中央层间光密度与术前相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三组与术前相比及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波前像差结果:(1)术前三组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角膜标记SMILE组的总高阶像差RMSh、球差、彗差、三叶草分别为:0.531±0.136 um、0.192±0.224 um、0.254±0.162um、0.198±0.132 um;未角膜标记SMILE组为:0.615±0.179 um、0.216±0.137 um、0.427±0.186 um、0.213±0.125 um;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为:0.662±0.121 um、0.363±0.120 um、0.421±0.146 um、0.170±0.070 um,角膜标记SMILE组的总高阶像差RMSh、球差、彗差均显着低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P<0.05)。角膜标记SMILE组的总高阶像差及彗差均显着低于未角膜标记SMILE组(P<0.05),两组间球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角膜标记SMILE组球差低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总高阶像差、彗差无统计学意义。三叶草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相关性分析:术后3个月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组角膜前表面Q值与球差存在正相关(r=0.428,P=0.037),角膜标记SMILE组和未角膜标记SMILE组中角膜前表面Q值与球差不存在相关性(P>0.05)。术后3个月三组中的角膜中央层间光密度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1.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手术比未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在控制散光轴向误差方面的准确性更好,可提高散光的矫正效果。2.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术后的高阶像差与未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手术比较明显降低,具有更好的精确性及可预测性。3.角膜标记及未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和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 K手术矫正中高度散光均具有安全性、有效性,而角膜标记的SMILE手术更具有优势
马春霞[8](2020)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比较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与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研究。分别选取2018-06/12行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的近视患者58例116眼(I CL组)和48例96眼(FS-LASIK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屈光度、视力、视觉质量及各组术后视觉质量变化。结果:术后3mo,ICL组患者球镜度数高于F S-LASIK组(0.19±0.22D vs 0.09±0.29D,P<0.05),但两组患者视力、柱镜度数和等效球镜度数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CL组患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OV9%均明显优于FS-LASIK组,而S R较FS-LASIK组降低,且与术前相比,ICL组患者SR降低,FS-LASIK组患者S R值降低(均P<0.05)。ICL组及FS-LASIK组术后3mo的视力恢复情况较术前提高,ICL组术后3mo的MTF cut off、OSI与术前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的OV100%、OV20%、OV9%与术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S-LASIK组术后3mo的MTF cut off、OSI、OV100%、OV20%、OV9%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CL植入术和FS-LASIK术均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屈光度,对于中高度近视患者I CL植入术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ICL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在MTF cut off、OSI方面均优于术前,而FS-LASIK组术后早期视觉质量较术前无明显变化。
杜存浩[9](2020)在《超高度近视在两种屈光矫正方式下的视觉质量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框架眼镜和角膜接触镜是目前屈光不正患者最常用的两种屈光矫正方式。低、中度近视者倾向于佩戴框架眼镜,而高度近视者更倾向于角膜接触镜。本研究拟在超高度近视人群中运用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II)测量并比较该群体在框架眼镜和软性接触镜两种方式下的视觉质量,以期给予超高度近视人群更好的屈光矫正建议。方法:本研究属于前瞻性临床研究。从2018年9月开始,收集并筛选来安医大二附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高度近视人群;截止至2019年5月,共收集了符合条件的超高度近视患者22人(30只眼),其年龄范围为18~35岁,近视度数范围为-10D~-23D,散光度数范围为-0.5D~-5.12D。使用OQAS-II分别测量超高度近视患者先后配戴框架眼镜和软性接触镜的OSI、MTF cutoff、SR、OV100%、OV20%和OV9%,并加以比较。结果:配戴框架眼镜和软性接触镜的OSI分别为(3.44±2.71)和(3.84±2.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0.05);MTF cutoff分别为(20.65±12.53)和(14.55±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5);SR分别为(0.12±0.06)和(0.10±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0.05);OV100%分别为(0.71±0.43)和(0.5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5);OV20%分别为(0.68±0.44)和(0.4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OV9%分别为(0.64±0.39)和(0.5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0.05)。结论:当被检眼近视度数超过-10D,散光度数≧0.5D时,配戴框架眼镜和软性角膜接触镜时的OSI和SR间无明显差别;而在MTF cutoff、OV100%、OV20%和OV9%方面,佩戴框架眼镜时的结果更优。综上,对超高度近视人群,戴框架眼镜可以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毛馨遥[10](2020)在《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我国近视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临床针对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主要依靠进行治疗,以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为主。由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眼轴较长,角膜屈光力增加且存在正球差,术中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情况不尽如人意。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应用,高度近视并内障患者的术后视觉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本研究通过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视功能生存质量(VF/QOL)量表比较分析了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38例52眼,研究组38例54眼。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超声乳化术后对照组患者植入折叠式球面IOL,研究组植入折叠式非球面IOL。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视觉质量、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相比于术前均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术后1d、7d和时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OSI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d、7d的MTF cut-off值和SR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MTF cut-off值和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7d、1月、3月、6月时两组OV100%、OV20%和OV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mm和6.0mm瞳孔直径下,研究组患者tHOA和SA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ma和Tref oi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高频段12cpd时,研究组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6cpd和18cpd时敏感度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3pd、6cpd、12cpd和18cpd时眩光敏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6个月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视觉适应和立体视觉3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视野和周边视野2个维度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相当,自理能力相似,社交和心理直接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和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均能改善患者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且两种方法效果相当;2.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相比于球面人工晶体植入对减少术后高阶像差效果更佳;3.联合应用客观的视觉质量分析系统和主观的视功能生存质量VF/QOL量表能够在评估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改善方面发挥作用,但开发客观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价量表,是必要的。
二、临床瞳孔检查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临床瞳孔检查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OPD ScanⅢ的国产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 |
2.1.2 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
2.1.3 研究对象分组 |
2.2 主要仪器及药品 |
2.2.1 OPD ScanⅢ综合视觉质量分析仪 |
2.3 研究方法 |
2.3.1 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 |
2.3.2 手术操作过程 |
2.3.3 术后用药 |
2.3.4 术后随访检查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后1m眼球主要参数对比 |
3.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角膜高阶像差对比 |
3.3 两组患者术后4.0mm瞳孔不同时期眼内高阶像差对比 |
3.4 两组患者术后6.0mm瞳孔不同时期眼内高阶像差对比 |
3.5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不同瞳孔直径MTF对比 |
3.6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期SR值及CS对比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5.3 下一步研究方向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2)基于双通道技术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4)三种成像系统测量干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一致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1 眼前段参数 |
1.2 泪膜与干眼 |
1.3 眼前节检查仪器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干眼症的评估和管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短期的主观与客观视觉质量观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央孔型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ICLV4c)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基于图像处理的主动式数字斜视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临床斜视检查现状 |
1.2.2 基于计算机方法的斜视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1.4 本章小结 |
2 斜视病理分析及测量方案提出 |
2.1 眼球结构与斜视眼外肌病理 |
2.1.1 眼球结构 |
2.1.2 斜视眼外肌病理 |
2.2 基于图像处理的斜视测量方案 |
2.2.1 斜视角分析 |
2.2.2 眼位分析 |
2.2.3 斜视特征分析 |
2.2.4 斜视测量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瞳孔中心定位算法研究 |
3.1 边缘检测 |
3.1.1 图像滤波 |
3.1.2 图像增强 |
3.1.3 二值化 |
3.1.4 边缘提取 |
3.2 瞳孔中心定位 |
3.2.1 Hough变换拟合 |
3.2.2 最小二乘法拟合 |
3.3 小结 |
4 斜视测量方案设计与软硬件实现 |
4.1 视光学机械结构 |
4.1.1 视野设计 |
4.1.2 红外摄像结构 |
4.1.3 摄像头选型 |
4.1.4 摄像头安装距离 |
4.1.5 视点距离设计 |
4.1.6 机械传动设计 |
4.1.7 整体结构设计 |
4.2 硬件电路设计 |
4.2.1 嵌入式控制器选型 |
4.2.2 电源模块 |
4.2.3 通信电路设计 |
4.2.4 视标点控制电路 |
4.2.5 按键电路 |
4.2.6 运动控制 |
4.3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3.1 MDK概述 |
4.3.2 嵌入式程序设计 |
4.4 上位机软件系统 |
4.4.1 OpenCV概述 |
4.4.2 集成开发环境 |
4.4.3 上位机程序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实验样机 |
5.2 校准试验 |
5.3 瞳孔中心定位实验 |
5.4 实验分析 |
5.4.1 斜视角测量 |
5.4.2 注视数据测量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影响SMILE矫正散光效果的相关因素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2.研究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分析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超高度近视在两种屈光矫正方式下的视觉质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对象和方法 |
2.1 所需要的仪器 |
2.2 研究对象 |
2.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2.4 检查方法及步骤 |
2.5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4.讨论 |
4.1 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测量的比较 |
4.2 斯特列尔比的测量比较 |
4.3 客观散射指数测量的比较 |
4.4 OQAS值之间的比较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简历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综述 运用OQAS评价屈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
参考文献 |
(10)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分组 |
5 方法 |
5.1 术前准备 |
5.2 手术方法 |
5.3 术后处理 |
5.4 观察指标 |
5.4.1 裸眼视力 |
5.4.2 最佳矫正视力 |
5.4.3 视觉质量 |
5.4.4 高阶像差 |
5.4.5 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 |
5.4.6 视功能和生存质量评价 |
6 技术路线 |
7 统计方法 |
研究结果 |
1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 |
2 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
3 手术前后视觉质量 |
4 术后高阶像差 |
5 术后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 |
6 术后视功能和生存质量比较 |
讨论 |
1 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对视力的影响 |
2 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对OQAS各参数的影响 |
3 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对高阶像差的影响 |
4 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对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的影响 |
5 非球面和球面人工晶状体对视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人工晶状体概念 |
2 人工晶状体分类 |
3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 |
4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 |
5 IOL度数的计算与选择 |
6 手术方式 |
7 术后处理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临床瞳孔检查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PD ScanⅢ的国产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评价[D]. 戴思思. 南昌大学, 2021(01)
- [2]基于双通道技术研究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D]. 周朝燕.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区域折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中长期视觉质量的临床观察[D]. 单玉琴. 郑州大学, 2020(02)
- [4]三种成像系统测量干眼患者角膜厚度的一致性[D]. 赵妍.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5]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ICL V4c)矫正高度近视术后短期的主观与客观视觉质量观察分析[D]. 李靓喆.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基于图像处理的主动式数字斜视测量方法研究[D]. 甘立劲.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7]SMILE与波前像差引导的FS-LASIK矫正中高度散光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D]. 高萌蔓.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与FS-LASIK术后视觉质量分析[D]. 马春霞.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超高度近视在两种屈光矫正方式下的视觉质量比较[D]. 杜存浩.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10]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对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D]. 毛馨遥. 成都医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