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误用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误用词,关联交际观,认知语境,明示—推理
误用词论文文献综述
朱海燕[1](2016)在《关联交际观视角下英语误用词的翻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Malapropism”一词是由法语词源“malapropos”发展而来的。Malapropism是指利用近音、象形、异义,有意或者无意误用词语,以造成一定的滑稽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我国学者对其关注相对集中在对其词源、译名、效果等方面进行讨论,或是和中国传统修辞“飞白”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书面语上。误用词翻译起来叫人捉摸不定,因此也很少受到关注,译界对误用词的处理方法通常采取避而不译或者是翻译成应用词。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出现了大量的误用词,这些误用词的使用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形象,形成了小说的一大语言特色。但是由于源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叁者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作品里出现的这些误用词成了一大难点。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提出的语用学理论。该理论最初是用来阐述人们认知和交际的理论。他们的学生Ernst AugustGutt根据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关联翻译理论不同于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也是一个交际过程,其中的关联交际观强调翻译明示—推理的交际本质,认为翻译是一个译者在源语认知语境与目的语认知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的过程。本文应用关联交际观所取得的成果,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最佳关联叁个方面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误用词汉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开辟一个新的视野、引起广大译者对误用词翻译的重视。全文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一章是文献综述,简要介绍误用词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文本的选用情况。第二章是理论综述部分,介绍了关联交际观下的认知语境、明示—推理以及最佳关联性,并把这叁部分运用到翻译中做出分析,通过分析,证明关联交际观对翻译的指导作用。第叁章对文本《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误用词进行分类,后对其中的误用词汉译进行分析。根据第叁章的研究结论,第四章对叁类误用词尝试翻译,并在关联交际观指导下提出对误用词汉译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6-04-01)
马玉红[2](2015)在《基于动态语义范畴建构视角的语义相近、相关词群研究——以中介语语料库中误用词“先”的语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中介语语料库,以留学生习得汉语词汇"先"的语料为切入点,研究语义相近或相关词群构成的跨词性、跨层的动态语义范畴,以及词群内成员之间发生混同使用的原因。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语义过度类推导致了"时间、空间排列前位"动态语义范畴的建构,而典型成员"先"在该语义家族中的显着性是造成混同使用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李华,宋柔,黄志娥[3](2013)在《汉语中介语混淆误用词词类分布考察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标注好的较大规模汉语中介语语料库,集中观察属于混淆误用的词语在词类分布上的特征。统计数据表明学习者在使用虚词时发生混淆的频率大大高于实词,虚词误用词对应的当用词的平均个数也高于实词。词的难易程度与词义的抽象程度有紧密的关系,词义抽象程度高的词比词义抽象程度低的词难掌握,表现在前者混淆误用的频次和复杂度都高于后者。(本文来源于《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期刊2013年00期)
李应洪,覃先美[4](2013)在《英语误用词的理解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级英语》中"Ream it out again"的注释引发本文对英语误用词的研究。针对译界对误用词翻译的不理想,本文力图另辟蹊径,首先指出误用词的不可译性,分析人们在处理误用词时的两种不力方法,然后提出翻译误用词的几条基本策略。(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3年03期)
陈平利[5](2005)在《英语听写中“误用词”的心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英语四级听写中出现的“误用词”这一“合理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心理语言学理论角度探讨了这种现象的本质,即它是一个需要排除负迁移而又无法摆脱负迁移的心理运算过程;文章还论述了“误用语”对教学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克服这一语言习惯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光明[6](2005)在《误用词二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甲”就是前叁名吗?2004年12月5日上海《解放日报》5版一篇有关中超落幕的报道,用了这样一条标题:《申花:主场再败名落孙山;国际:客场首胜位列叁甲》。然而,这个比喻恰(本文来源于《新闻叁昧》期刊2005年02期)
李晓青[7](2000)在《好词,坏词和误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完美主义者总是指责用词不当 ,而语言学家则竭力维护这些词的用法 ,我认为对用词标准———哪怕是一小部分———的更为合理和实际的论述 ,对于解决这一问题会有帮助。因此 ,本文将分析一些好词和坏词的语义学特征 ,同时对相关判断标准作一些肤浅的探讨。我将援引《(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00年S1期)
覃先美[8](1991)在《试谈英语误用词的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何为 Malapropism,拙着“Malapropism 探微”(载《现代外语》1988年第叁期)已经论及,本文不再赘述。英汉两种语言文字在音、形、义方面的明显差异给 Malapropism 的汉译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为 Malapropism(本文来源于《山东外语教学》期刊1991年01期)
误用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中介语语料库,以留学生习得汉语词汇"先"的语料为切入点,研究语义相近或相关词群构成的跨词性、跨层的动态语义范畴,以及词群内成员之间发生混同使用的原因。通过研究,本文认为,语义过度类推导致了"时间、空间排列前位"动态语义范畴的建构,而典型成员"先"在该语义家族中的显着性是造成混同使用的根本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误用词论文参考文献
[1].朱海燕.关联交际观视角下英语误用词的翻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6
[2].马玉红.基于动态语义范畴建构视角的语义相近、相关词群研究——以中介语语料库中误用词“先”的语料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3].李华,宋柔,黄志娥.汉语中介语混淆误用词词类分布考察分析——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调查分析[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3
[4].李应洪,覃先美.英语误用词的理解与翻译[J].外国语文.2013
[5].陈平利.英语听写中“误用词”的心理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光明.误用词二例[J].新闻叁昧.2005
[7].李晓青.好词,坏词和误用词[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
[8].覃先美.试谈英语误用词的汉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