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诗歌作文化教学的途径

浅谈农村小学诗歌作文化教学的途径

蔡述红四川省开江县梅家综合学校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而教师主要起指导作用。教师指导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着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经过对我乡一些农村小学学生的作文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发现其结果令人担忧:人们居住分散,社群活动不够丰富,同一个班级学生、家长的水平不同,教学设备不完善,学生图书不多,再加上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受种种条件限制,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习作训练过于封闭,从而严重打击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他们的创造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

1.重结果,轻过程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应注意重视习作过程。原来在作文教学中,有的老师没有关注到学生是否用心地观察,是否是真的用自己的笔写真实的事、写真实的人、写真实的情,而是教学生考前背范文,考时搬范文就可以得高分。以至于学生乱套范文,有的甚至连作者的姓名都照搬,没有写出真情实感。“个性化作文”、“亮点作文”、“细节的文章”很少,没有自己真正想写出来的文章,这些都反映出小学作文教学“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比较严重。

2.重纪实,轻想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习作归纳为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两部分。新课标增加了想象作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素质全面和谐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农村小学纪实作文教师指导得多,学生也写得多,想象作文教学探索起步迟,学生想象作文训练也少,学生习作普遍存在思路狭窄、言之无序、内容枯燥等问题,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3.重课内,轻课外

叶老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作文就是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然而,一部分老师怕麻烦,平时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没有把生活与学习联系起来,在作文课上只是将要求范文读一读,然后让学生在教室苦思冥想,胡编乱造。因为大部分小学的学生课外读物较少,加上学生参与的活动和社会实践少,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也少,这种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小学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写不出一篇好的文章,属于自己的文章。由于缺乏感受与体验,缺乏课外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

4.重批改,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对学生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资料表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大都喜欢上讲评课,它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更重要的是一种肯定。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教师批改时,也缺乏鼓励、赞赏、宽容,学生望文生畏,习作评价仍然处于薄弱环节。

二让农村小学古诗作文化的方法

1.了解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

(1)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在小学阶段,最初是书面语言落后于口头语言,但是从二三年级起,书面语言就逐步赶上了口头语言,到四年级,书面语言就可以超过口头语言水平。

(2)小学高年级作文的一般发展趋势大致由不切题至切题,由切题至中心突出,由自然的开头结尾至多样化的开头结尾,由分不清段落至逐渐能分清段落,由只会用简单句至会用复杂的复合句,由平铺直叙不善表达思想感情至能够初步的借物抒情。

(3)特别是农村小学的学生,写作畏难情绪强,他们从内心拒绝作文“不想写、不愿写”,如果老师要求他们写,他们就会抄别人的作文,或者是写几句来完成任务。这些情况大大地约束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的畏难心理,从而对症下药。

2.探索诗歌作文化的几种途径

(1)扩写诗歌。小学生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把语言写明白、写通顺。把古诗作为写作的对象,限制了儿童选择的范围,解决了儿童写作时的偏题问题。大凡要扩写的古诗,先是由教师向学生讲授其含义,要求学生理解并背诵这首古诗,这使得学生在扩写过程中避免出现对古诗内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知道古诗的意义后,把自己的理解用笔写下来,便成了一篇文章。

(2)改写诗歌。改写古诗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从原诗出发进行改写,也可以跳出原有的诗歌改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的改写都要依照原诗的文风,依照原诗的结构布局,依照原诗的主题中心。

①增加内容

学生在改写时,必须先找到改写的突破口,待学生确定某一方面后,便可以有所侧重地进行写作。学生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然后议论抒情,按照古诗的布局娓娓道来。

②改变内容

无论是哪一种写法,都不能离开作者的写作模式以及主旨,这一点在“诗歌作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

③渐渐走向自然作文

改写多了,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那么,就应该有自己的写作模式了。“换了汤也要换药”,自然作文的初期阶段,可以是内容题材相近的两首诗歌的移接转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题多练法,即提出不同的选材要求多次练习写作的方法,也可以引导学生找出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由甲事物联想到乙事物,由点联想到面,由现在联想到过去和将来,由此及彼。转化移接多了,学生可以自己创造“自然作文”,写自己想写的。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由作文,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把真实的思想写下来,放胆作文。当然,限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教师对他们的“自然作文”不能苛求,只要有新意,语句流畅明白就可以了。

④缩写“自然作文”

诗歌之所以朗朗上口,是因为它的短小、对仗工整,语言具有节奏感、有韵味。而小学生写了一定时间的作文之后,通常会有语言罗嗦重复的毛病。可不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写诗来避免或减轻这种毛病呢?现在许多儿童刊物里已经出现了儿童诗人的作品。因此,小学生以课本或者自己的文章为对象,把“文”缩成“诗”,经过一定时间的锤炼,会使小学生在心中树立起词语凝练、句子写精的意识,那么,缩写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语文教学中“诗歌作文化”的意义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歌教学在我国古代是教学内容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对儿童来说,学习诗歌,掌握理解诗歌对于以后的学习发展意义重大。而今,随着历史的发展,诗歌在文学中已经不再占有主流形式了,而且在教育领域中它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重要位置。然而,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的儿童诗,它的教学形式的展开对儿童语言能力的培养意义仍在延续,而且,可以预见诗歌教学潜力的挖掘是无可比拟的。

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总之,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粗浅地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他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诗歌作文化”可以很好地解决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利用小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避短扬利。或许,“诗歌作文化”真的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呢。

〔责任编辑:冯琰〕

标签:;  ;  ;  

浅谈农村小学诗歌作文化教学的途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