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周墓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甲骨文,逸
西周墓葬论文文献综述
付强[1](2019)在《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甲骨文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甲骨文出土最西边的一个地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我们对这片甲骨卜辞进行了初步的考释,甲骨的时代属于西周早期,与周公庙甲骨属于同一个系统,大意主要占卜的是一个贵族率领30人奔走于一些地方,问有没有灾祸?(本文来源于《殷都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冉宏林[2](2019)在《西周墓葬的陶簋与殷遗民——以琉璃河墓葬为主》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时期随葬陶簋的墓葬绝大多数有腰坑、殉人或殉牲,族属应即殷遗民。在考察了全国其他地区同类墓葬之后,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商人和周人两大族群集团在是否随葬陶簋上判然有别,随葬陶簋与否可以作为判断西周时期墓葬族属的一条重要标准,凡是随葬陶簋的墓葬其族属即为殷遗民。此外,由琉璃河西周墓葬随葬的陶簋可以得到启示:在分析墓葬的文化因素来源时,陶器组合也应作为一个方面加以考察。(本文来源于《四川文物》期刊2019年01期)
杨博[3](2018)在《济阳刘台子西周墓葬青铜容礼器的器用问题简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器物在特定情境下具有特殊意义。墓葬由于特殊的埋藏形式成为考古学遗存中很少保留下来的、完整的、未被破坏的特定场景。这些场景曾经解决过很多以单件器物研究而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钺曾被看作是石斧或石铲,但以它在墓葬中相对人体的摆放方式可以知(本文来源于《青铜器与金文》期刊2018年00期)
田帅[4](2017)在《西周墓葬出土青铜明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西周时期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明器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墓葬共计97座,出土青铜明器430多件。首先,按照都邑与封国的区别,分类梳理目前所见的青铜明器墓,其次,对出土的青铜明器进行形制分析,进而对墓葬进行再分期,最终划分为叁期。最后,在分期基础上对出土青铜明器的种类、组合状况、摆放位置以及墓葬等级、族属、葬俗等六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本文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对“青铜明器”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及评述,进而点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方法作概括介绍,最后对出土的青铜明器的时空范围、种类、墓葬等级划分标准等作相关说明。第二部分,由叁小部分组成。按照国别的不同,对目前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明器分别进行概述,暂无法判定国别的墓葬均以现在地理行政区划为准。第叁部分,对出土的青铜明器作形制分析,依据典型器物的共存关系把铜明器分4组,与之相关墓葬也分为4组,这4组墓也代表西周时期青铜明器墓四个连续发展的阶段。分析各段墓葬中铜明器组合及特征,可以合并为叁大期。依据有铭铜器或同出实用器对墓葬的绝对年代进行推测。在此基础上,对青铜明器墓的分布与族属、数量与等级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根据铜明器的出土位置,对青铜明器墓进行分类,对不同地区铜明器的摆放位置进行横、纵两方面的比较,进而归纳铜明器位置摆放的一些规律。第五部分,在前面的分期基础上,对出土的铜明器与铜实用器的种类、组合形式作比较。第六部分,在上述基础上,对随葬青铜明器习俗的兴衰原因、随葬品摆放位置相关讨论及明器中的复古现象进行相关的探讨。第七部分为结语。通过本文研究最终我们认为:随葬铜明器的习俗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鼎盛的发展过程。这一习俗源于商代,后成为周人墓的典型特征之一。随葬铜明器的习俗与墓葬等级有关,经历了自下而上的流行趋势,体现的是一种丧葬习俗在社会阶层中的流变。铜明器在墓中摆放有一定的规律,多摆放在棺椁之间,与陶器和实用铜器也保持相对的空间位置。青铜实用礼器与明礼器多搭配使用,但在晚期阶段的高级贵族墓葬中则是单独成套。此外,铜明器中存在着复古现象,出现原因复杂,或与社会变革及两周之际死亡信仰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胡子尧[5](2017)在《泾河流域西周墓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泾河流域主要位于甘肃省东部及陕西省北部地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泾河流域范围内不断有西周时期墓葬被发现。到目前为止,这一区域内西周墓葬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地点或某部分区域,缺乏对整个流域范围内西周墓葬的系统性研究。本文首先对泾河流域范围内西周时期的墓葬材料进行了搜集,对部分年代存在争议的墓葬进行重新断代,在此基础上将这一区域内西周时期墓葬分为叁期。同时,从墓葬形制、结构、葬具、葬式、墓向、殉祭等方面对墓葬遗存进行分析,对泾河流域西周墓葬的特征有一个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以墓室规模、棺椁形制、随葬品等因素作为判断标准,将泾河流域内西周各期墓葬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对西周各期内不同等级墓葬的主要特征进行梳理。随后,通过对墓葬随葬陶器、青铜器的文化因素分析,理清各期随葬品的文化因素构成。最后,对泾河流域墓葬材料所反映的西周各期的人群构成进行了推测,探讨了西周政权在不同时期对泾河流域的掌控力度,分析了泾河流域在西周政权兴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7-04-01)
豆海锋[6](2017)在《试论西周墓葬所见人体护甲及相关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防护用甲是一种重要的防御兵器,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墓葬所见人体护甲的形态与组合分析,发现西周时期护甲的防护部位、制造材料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可将这一时期人体护甲划分为分体式、条形甲片连缀式、泡状缝缀式叁类。通过比较发现,各类护甲的产生在继承本地区护甲的基础上,也与外来护甲的影响有关,西周时期所见人体护甲对东周及之后护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西部考古》期刊2017年01期)
付仲杨,徐良高[7](2016)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原村西周墓葬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西安市长安区大原村东南进行大面积考古钻探时发现两座中型墓葬。根据钻探情况,我们初步判断两座墓葬的年代可能为西周时期。为防止被盗,遂布方发掘,共布探方1个,编号为2013SDYT1。T1东西长9米,南北宽9米,发掘面积81平方米。T1位于大原村东南约450米处,南面约50米为大原村至新(本文来源于《南方文物》期刊2016年04期)
阳飏[8](2016)在《灵台白草坡 西周墓葬里的青铜王国》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周时代的陇东地区,是王畿西北方的门户,是周人与诸戎对峙的前沿阵地。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葬的墓主潶伯和伯,就是周初被封于该地负责守卫王畿的军事贵族。白草坡西周墓群位于灵台县西屯乡白草坡村,现已发掘清理西周墓葬9座和车马坑1座,共发掘各类文物1800多件,分铜(本文来源于《甘肃日报》期刊2016-07-26)
王青[9](2016)在《新形势下考古学回归自我的成功之作》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郊的丰镐遗址,是西周王朝的都城所在。自从上世纪50年代正式在这里开展考古工作以来,丰镐地区已发掘西周墓葬一千余座。张礼艳副教授2009年的博士毕业论文《丰镐地区西周墓葬研究》即以这批墓葬为中心,对西周考古与历史的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6-05-10)
刘桂君[10](2016)在《论李家窑遗址西周墓葬》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家窑遗址历次发掘的5座墓葬——M44、M24、M26、M34、M37,其葬俗特点、随葬青铜礼器及陶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性,与虢国墓地的墓葬特点也有一定的关联性,推测其应分属不同的国别与族属,M44、M34、M37应为姬姓焦国,而M24、M26的族属应为殷遗民。这5座墓葬的发现为姬姓焦国的文化特征及国家内部结构、尤其是中小型墓葬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本文来源于《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西周墓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北京琉璃河遗址西周时期随葬陶簋的墓葬绝大多数有腰坑、殉人或殉牲,族属应即殷遗民。在考察了全国其他地区同类墓葬之后,也可得出同样的结论。商人和周人两大族群集团在是否随葬陶簋上判然有别,随葬陶簋与否可以作为判断西周时期墓葬族属的一条重要标准,凡是随葬陶簋的墓葬其族属即为殷遗民。此外,由琉璃河西周墓葬随葬的陶簋可以得到启示:在分析墓葬的文化因素来源时,陶器组合也应作为一个方面加以考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周墓葬论文参考文献
[1].付强.宁夏彭阳姚河塬西周墓葬M13出土甲骨文考释[J].殷都学刊.2019
[2].冉宏林.西周墓葬的陶簋与殷遗民——以琉璃河墓葬为主[J].四川文物.2019
[3].杨博.济阳刘台子西周墓葬青铜容礼器的器用问题简论[J].青铜器与金文.2018
[4].田帅.西周墓葬出土青铜明器研究[D].郑州大学.2017
[5].胡子尧.泾河流域西周墓葬研究[D].吉林大学.2017
[6].豆海锋.试论西周墓葬所见人体护甲及相关问题[J].西部考古.2017
[7].付仲杨,徐良高.西安市长安区大原村西周墓葬发掘简报[J].南方文物.2016
[8].阳飏.灵台白草坡西周墓葬里的青铜王国[N].甘肃日报.2016
[9].王青.新形势下考古学回归自我的成功之作[N].中国文物报.2016
[10].刘桂君.论李家窑遗址西周墓葬[J].叁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