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李琳利,李浩,顾复,丁宁,顾新建

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李琳利,李浩,顾复,丁宁,顾新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字孪生,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机电一体化

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利,李浩,顾复,丁宁,顾新建[1](2019)在《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孪生技术能够实现产品物理模型和信息模型的融合与迭代优化,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返工成本。针对复杂产品多学科协同性差、研发成本高的难题,将数字孪生的理念引入到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中。分析了多学科协同设计和数字孪生的研究进展,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探讨了产品、生产及其性能数字孪生模型的信息表达、集成与数据交互问题,给出了数字孪生的演变过程模型;在分析产品数字孪生多阶段建模过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参考架构,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与虚拟工程方法和产品数字孪生多学科协同设计关键技术,通过优化仿真和虚拟调试构建了复杂机械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解决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机械、电气和自动化等多学科系统的信息物理融合问题。通过案例验证了所提数字孪生多学科建模理论及其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9年06期)

郭小哲[2](2019)在《基于多学科协同的《现代油气藏经营管理》教材编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地质-工程-经济多学科协同工作,参与油气藏开发策略的团队成员在掌握本职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学习熟悉其他相关知识体系,以便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同时也需要了解新时代前沿技术在油气管理中的应用,更需要从实践环节深入体现多学科协同工作的过程。《现代油气藏经营管理》教材中设计基础理论篇、专项技术篇、信息平台篇、实践应用篇,以满足该课程适应新时代特征的需求,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中把握协同工作的理论,由此形成工作过程中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唐少虎,刘小明,朱伟,郑建春,尚春琳[3](2019)在《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路网交通分布式协同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路网交通控制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行效率,对其优化研究已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热点之一.鉴于此,针对高峰交通路网将其分为过饱和区域与过饱和关联区域,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谱聚类方法对关联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构建路网交通分布式协同控制模型,进一步提出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过饱和区域及其关联区域协同优化求解方法.通过搭建实例路网模型分析算法优化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明显改善路网交通运行效率,有助于缓解城市通勤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和扩散问题.(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9年09期)

汪志华[4](2018)在《多学科协同设计仿真工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和多学科仿真数据管理平台,数字化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复杂项目管理、任务管理、流程管理和数据管理,多学科仿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仿真数据管理、仿真流程管理和知识库管理,确保多层次多专业协同仿真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及时性和可控性,探索了综合集成协同设计仿真的方案,为设计仿真人员学习多学科协同设计仿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网络》期刊2018年13期)

夏泽斌[5](2018)在《飞机EMA/EHA作动器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型飞行器需要满足飞行速度快、所受压强大、响应时间短等要求,其搭载的作动系统更是操纵控制系统中核心关键技术。新型作动器是主动控制的核心所在,因此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新型作动器的科研力度。机电作动器(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EMA)以及电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作为复杂机载作动系统,其研究过程涵盖了解析不同学科的耦合关系、完成多目标优化等一系列步骤。因此,将多学科优化设计(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MDO)技术运用到机载EMA和EHA设计优化当中,可以综合解决因不同学科耦合所产生的设计难题,大大缩短研制时间。本文主要运用MDO技术对EMA和EHA优化设计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成果如下:(1)详细介绍了设计空间缩减协同优化算法(Design Space Decrease 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DSDCO)并对其进行性能比较分析。首先介绍了协同优化算法的求解理论和算法特点,阐述了其算法优势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概述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改进思路。然后介绍一种改进协同优化算法—DSDCO算法,该算法运用几何诠释的方式进行优化求解。最后通过两个数值测试算例与一个NASA标准测试算例对叁种不同协同优化算法进行性能比较。经性能比较可知,DSDCO算法具有对起始点位置不敏感、对约束条件凸凹性无要求、均能寻得全局最优解等突出优点。(2)根据EMA工作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EMA框图模型,运用DSDCO算法对EMA进行优化设计。对EMA进行学科分析,将其分解为机械结构子学科和可靠度子学科,建立约束方程,以EMA系统输出力为优化目标,建立EMA系统多学科设计优化模型,运用DSDCO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寻得符合优化约束条件的全局最优解,并对所得优化解与原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分析。(3)根据EHA的结构特点,建立不同部位的数学模型推导出EHA开环传递函数,得到EHA固有频率和开环增益。以EHA响应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EHA优化模型,并运用DSDCO算法对EHA进行优化求解。以EHA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对EHA进行学科分析,将原优化问题分解为液压传动子学科与机械结构子学科,分别建立约束条件,运用DSDCO算法寻得满足优化约束条件的全局最优解,并与原设计变量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分别以EMA和EHA为研究对象,运用DSDCO算法进行性能优化,得到满足各学科约束条件的设计参数值,其优化结果表明:运用DSDCO算法能够使EMA和EHA系统整体性能在约束条件下最优。本文对EMA和EHA的多学科协同优化开展了研究,为运用协同优化对作动器进行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并使协同优化算法的适用范围有所拓展。应用协同优化对EMA和EHA整体性能进行设计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因此运用DSDCO算法对机载作动系统进行协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创新性。(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王锦程,周宇芳,谢蕾,苏伟,赵振杰[6](2018)在《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系统的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是困扰当前飞行器综合性能提升、飞行器设计效率提高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工程性的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系统构建与应用借鉴资料不多。本文介绍了依据飞行器总体设计过程为代表的飞行器设计体系构建的多学科协同设计框架及其在气动设计方面的应用过程及效果,为飞行器协同设计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智能制造》期刊2018年Z1期)

夏泽斌,段富海,金霞,安玮[7](2018)在《飞机EMA行星轮减速器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飞机机电作动器(EMA)要求可靠性高和使用寿命长,其行星轮减速器设计变量多,计算复杂,一些重要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EMA性能及使用寿命。为得到能够显着提高EMA性能的小体积行星轮减速器,采用设计空间缩减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算法对行星轮减速器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由1个目标函数、5个设计变量和8个约束方程构成的优化设计模型,然后进行设计计算和优化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能够真实反映设计问题,优化结果切合实际,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朱宏[8](2017)在《螺旋轴式移箱机构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箱机构是高速水稻插秧机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其任务是在栽插秧苗的过程中完成横向送秧工作,该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插秧机工作性能的稳定性。移箱机构的性能取决于机构参数的配置,性能较好的移箱机构移动送秧速度平稳,保证秧苗栽插均匀、机构振动小,因此移箱机构的参数优化是移箱机构设计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螺旋轴式移箱机构的参数优化是多目标、优化变量存在耦合的非线性复杂的问题,该设计优化涉及动力学、运动学和结构力学多个学科且学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传统优化设计难以满足移箱机构总体设计要求,因此开展了螺旋轴式移箱机构多学科设计优化研究。主要完成工作总结如下:(1)研究了多学科优化设计框架、寻优策略和灵敏度分析的相关理论,将机械领域较常使用的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确定将松弛协同优化方法作为螺旋轴式移箱机构的优化方法。(2)利用多学科设计优化系统分解理论结合所研究的螺旋轴式移箱机构的结构特点,将系统分解为动力学、运动学和结构力学叁个子学科。针对分解的学科进行分析,明确每个学科的优化变量、优化目标以及约束条件,构建学科优化模型。选择每个学科合适的优化算法,对每个学科进行优化。(3)在此基础上,针对单学科仿真模型计算效率低,多学科并行优化难以收敛的问题,引入近似模型方法来代替仿真模型。利用计优化拉丁超立方试验设得到样本点,构造螺旋轴式移箱机构的克里格近似模型,并对建立的近似模型进行误差分析,确定精度以满足要求。(4)基于Isight软件搭建了多学科协同优化平台,进行螺旋轴式移箱机构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螺旋轴一阶固有频率由236.428Hz提高到259.534Hz,增加了9.77%,有效提升了螺旋轴的抗振性能;移箱机构工作运行时滑套的最大加速度由9.838e4mm/s~2减小至9.013e4mm/s~2,降低了8.39%,减少了冲击与磨损;机构的重量由2126.17g减小至1848.31g,降低了13.07%,使得结构更加紧凑,降低制造成本,有效提高移箱机构的综合性能,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显着提高了机构运行的平稳性和精准性。(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林建飞,单锐,陈黎卿,王浩[9](2017)在《基于多学科协同方法的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优化设计研究中,实施多学科多目标优化设计,实现扭转梁悬架综合性能的优化。以某乘用车的扭转梁式后悬架为研究对象,基于ADAMS/Car软件建立了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刚柔耦合模型,并开展了双轮同向跳动和双轮反向跳动仿真分析,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对影响外倾角和前束角变化的相关关键硬点坐标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ISIGHT和ADAMS软件,建立了前束角变化量最小和外倾角变化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函数,对悬架进行多学科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前束角变化范围减少了0.01°,悬架综合性能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7年05期)

周奇,蒋平,许辉,陈立,黄卫刚[10](2016)在《基于动态罚因子的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标准协同优化算法求解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于油船总体概念设计阶段。改进协同优化算法将系统级一致性约束最优化问题通过罚函数方法转化为一个无约束优化问题。同时,给出了两种不同的基于差异信息的动态可调罚系数,以保证在优化初期,系统级设计变量与学科级共享变量相差较大时,惩罚力度也大,促使一致性差异在总目标函数中占主导地位,则一致性差异将迅速下降。随着优化的进行,罚系数变小,惩罚力度减轻,目标函数的收敛加快。通过对MDO测试函数算例与标准协同优化和其他典型的改进协同算法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在优化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等方面有优势。最后,应用改进的协同优化算法求解以油船造价为系统级目标协同浮性与稳性、快速性等4个子学科的多学科优化问题以体现其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6年10期)

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地质-工程-经济多学科协同工作,参与油气藏开发策略的团队成员在掌握本职专业技能的同时需要学习熟悉其他相关知识体系,以便能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同时也需要了解新时代前沿技术在油气管理中的应用,更需要从实践环节深入体现多学科协同工作的过程。《现代油气藏经营管理》教材中设计基础理论篇、专项技术篇、信息平台篇、实践应用篇,以满足该课程适应新时代特征的需求,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体系,从中把握协同工作的理论,由此形成工作过程中方式和方法的改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琳利,李浩,顾复,丁宁,顾新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复杂机械产品多学科协同设计建模技术[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

[2].郭小哲.基于多学科协同的《现代油气藏经营管理》教材编写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3].唐少虎,刘小明,朱伟,郑建春,尚春琳.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的路网交通分布式协同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9

[4].汪志华.多学科协同设计仿真工具研究[J].计算机与网络.2018

[5].夏泽斌.飞机EMA/EHA作动器的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D].大连理工大学.2018

[6].王锦程,周宇芳,谢蕾,苏伟,赵振杰.飞行器多学科协同设计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智能制造.2018

[7].夏泽斌,段富海,金霞,安玮.飞机EMA行星轮减速器多学科协同优化设计[J].机电工程技术.2018

[8].朱宏.螺旋轴式移箱机构多学科协同设计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9].林建飞,单锐,陈黎卿,王浩.基于多学科协同方法的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2017

[10].周奇,蒋平,许辉,陈立,黄卫刚.基于动态罚因子的多学科协同优化算法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J].船舶力学.2016

标签:;  ;  ;  ;  

多学科协同设计论文-李琳利,李浩,顾复,丁宁,顾新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