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欲望主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蕾拉·,斯利马尼,《食人魔花园》,火,欲望
欲望主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亮男[1](2019)在《蕾拉·斯利马尼小说《食人魔花园》中火意象视角下的欲望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温柔之歌》一书在2016年获得龚古尔奖的摩洛哥裔法国作家蕾拉·斯利马尼,依托其同时作为的多重身份与丰富的人生经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与文学面相。在她的处女作也是2014年费米娜奖获奖作品的小说《食人魔花园》中,蕾拉同样艺术化地展现了对于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入洞见。小说中作家从震惊法国的DSK事件获得灵感,大胆地以女性视角重构了这个关于性瘾的故事,并进一步触及普世意义上的欲望主题。同时我们发现,在小说中与火元素有关的意象对于主题的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选择采用主题学的研究方法,依托让·皮埃尔·里夏尔的“微观阅读法”与主题学鼻祖加斯东·巴什拉有关火元素的“物质想象”,从火之光、火之热、火之燃烧叁个向度对文本中的意象进行系统性整理,构建出火元素的意象网络,从而逐步解构小说中欲望主题的深层意涵。而作者笔下人物产生欲望的独特机理,更是与法国后现代思想先驱乔治·巴塔耶的欲望理论同根同源。借助其最为经典的关于“禁忌”与“逾越”的二元辨证,本文对火元素外壳下隐藏的欲望主题抽丝剥茧,解析了被欲望裹挟下的人物在理性与本能、人性与神性之间的挣扎。该作品关于欲望书写的创作手法同样别具一格。在笔调凌厉而略显单薄的白描式叙事下,作家通过对主角身边的各类物品意象进行多重“着色”,犹如在半透的线稿下迭加了一纸时隐时现的底色,呈现出人物欲望的流变与分层。而在叙事学层面,叙事者在细节处对于视角的频繁切换和反复嵌套,精微地传达了特定情境下人物欲望的复杂性和多向性。另外,小说中梦境对现实的渗透、幻觉与实境的交织,在现实主义的遗风之下对欲望母题进行了巧妙的印刻,再现了社会现状掩盖下关于人性、关于存在的内在真实。本文旨从意象的构建介入作家对现实和想象世界的临界写作,追溯其创作意图与灵感来源,为蕾拉·斯利马尼的作品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彩莹,张凰凰[2](2018)在《激发探究欲望 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趣的蔬果沉浮”小班科学领域主题探究活动实践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次在活动结束组织小朋友清洗带来的水果时,一个小朋友手一滑,手里拿着的苹果掉进了水盆。看着苹果在水盆里打转,他好奇地把苹果摁下去,结果,手一松,苹果又浮了起来。这一现象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纷纷凑过来,也把自己手里的水果放进水盆里玩了起来。看到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乐此不疲,我不禁陷入沉思:能否引导3-4岁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沉浮的概念,让他们这种无目的玩耍变得有价值呢?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本文来源于《成才》期刊2018年06期)
鲍一丁[3](2018)在《宁浩电影的欲望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宁浩是中国影坛新生代导演中颇有影响的一位人物。宁浩的电影之路以低成本制作斩获高额票房起家,继而将华表奖、金马奖等知名奖项纳入囊中。要因则恰如其自言“(执导影片)除《绿草地》以外,所有的都在谈一个东西就是欲望。”文章集中探讨了宁浩影片中欲望主题的成因、体现,以及对其之文化反思。第一章宁浩电影欲望主题成因进行探究。宁浩思想具有独立性与时代感,其影片艺术风格具有干脆果断的金属特性和厚重的岩石质感。宁浩影片中人物欲望展示即是其对自身成长经历的自陈和自指。将宁浩的成长经历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中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考察与梳理。宁浩电影,体现出第六代导演影像中欲望主题对其的影响,以及跨国视域欲望的借鉴。通过格雷马斯(A.J.Greimas)的动素原理等将宁浩电影和西方影片进行对比,最终发现宁浩影片为西方叙事方法的中国化提供了可能与示范。并对宁浩电影中欲望主题综合观照。驳杂的人生体验和辩证的思想让宁浩的欲望书写具有直叩受众心扉的震撼,其影片在艺术风格上具有干脆果断的金属特性和厚重的岩石质感。第二章探究宁浩电影中的欲望显影。宁浩影片中的欲望大致可分为物质欲望、来自“本我”的情欲与追求“超我”的精神欲望等项,宁浩电影中欲望的建构,源于以影像透析社会变化的理念,即影像社会史的留存。同时,其欲望建构手法的多样和变化,是对主要受众观影心理变化的把握。第叁章对宁浩影片人物塑造的欲望化进行挖掘。“缺失”和“他者”是拉康(Jacques Lacan)欲望理论中的核心。宁浩电影中安全感和秩序的缺失导致人物内心的异化,法律和社会舆论作为“他者”给欲望施以导向。同时可以看出,宁浩电影中公共空间与公路空间形成象征性的隐喻。审视宁浩于大众审美时代所建构出的欲望影像,以及所面临的成功与挫折,可以为21世纪中国电影如何创造出既有本国特色又具有受众市场的高质量、正能量影片提供一番细致深入的反思。(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张锦秀[4](2018)在《菲利普·罗斯“凯普什系列”小说中的欲望与自我主题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菲利普·罗斯是美国当代着名的文学作家,他以195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再见,哥伦布》而蜚声文坛,之后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一直到2012年宣布封笔,共创作了叁十多部作品,其作品的主题和风格都有不同变化。研究者会根据其作品主题或着风格类似型将作品分为不同的系列,如"祖克曼叁部曲"、"美国叁部曲"、"凯普什系列"等。本文从"凯普什系列"包含的叁部作品《乳房》、《欲望教授》、《垂死的肉身》来探讨罗斯作品创作中欲望与自我主题。这叁部作品都以大卫·凯普什为主人公,描写了凯普什青年以及老年时的经历,探讨欲望与自我问题。(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08期)
魏召[5](2017)在《从欲望的对象到女性意识的萌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女性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往今来,女性主题艺术一直都是视觉艺术作品的主要表现题材之一。男女艺术家对此题材做出了不同的或相近的诠释和塑造。很明显,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处于优势状态。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主题基本上还停留在男性眼中的被看以及欲望的对象,是"他者",而不是"女性自我的塑造"。但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女性艺术家的创作中已经出现了女性意识的萌芽。本文着眼于艺术中的"性别"问题,从男女艺术家的女性形象作品入手,分析它们的特点,并联系具体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因素对它们异同之处进行比较和归纳,从而揭示作者性别与女性形象题材之间的微妙关系。(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7年24期)
唐莉[6](2017)在《欲望的极致 无岸的逃离——虹影小说主题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虹影的长篇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就其小说中有关欲望与逃离的主题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析其主题背后的情感特征与情感诉求:虹影在欲望的极致与无岸的逃离之间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片在孤独中不断轮回的情感荒原。这正体现了现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本文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孙肖肖[7](2017)在《曹乃谦小说欲望主题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名作家,曹乃谦无论是从所获文学奖项上,还是从作品数量上,都和国内一流作家相去甚远,但这个来自山西小村庄的“乡巴佬”却对雁北农村封闭苦寒的生活进行着如实的描述,展示着雁北人民对于生的挣扎,从而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独立的风格,受到国外学者高度评价的同时,在国内评论界也始终是热点人物。然而,作为“国内开花国外香”的作家代表,曹乃谦在国内普遍知名度不高,研究者对于其定位与评价也大相径庭。目前还没有一部纯粹以曹乃谦及其作品为研究内容的出版书籍,有关曹乃谦的硕士、博士毕业论文也不足十篇,对其关注与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将以曹乃谦的温家窑系列作品为例,以曹乃谦小说的欲望主题为切入点,重点考察欲望主题下人的生存状态与欲望主题表达中的艺术特征。论文分叁个章节。第一章:欲望主题与人物形象。通过将曹乃谦笔下因食欲与性欲、权力欲而饱受煎熬的温家窑人物形象进行分类,分别考察不同类别下人物的生存状态;第二章:主题表达与艺术特征。通过对曹乃谦作品的研究,论述其真实与虚构的创作观念,分析极简的方言表达具有的特色与利弊,以及展现的原生态的泥土气息;第叁章:曹乃谦小说的价值与局限。结合外界的评论与曹乃谦已有作品与将来的创作路向,分析曹乃谦小说的价值,说明其局限与争议,并探究曹乃谦小说的最终指向——以另一种方式达成的反抗。(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景晓冰[8](2017)在《认知叙事学视域下《四十一炮》的“欲望”主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十一炮》是莫言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学术界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基于传统叙事学的复调叙事和狂欢化叙事模式分析、小说中民间文化因素的影响、葛浩文的翻译策略以及小说中的人性关怀主题。目前,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对《四十一炮》进行研究分析的学者仍然较少。本文将这部小说的主题细分为以“食欲”和“性欲”为代表的“欲望”主题,运用Genette提出的第一人称固定式内聚焦、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相结合的聚焦理论及Fauconnier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四种整合网络模型,基于所建语料库数据,从认知叙事学的角度对《四十一炮》中的“欲望”主题进行了分析:1)运用语料库检索分析小说文本的主题及主要人物角色;2)从作者-文本互动层面,采用视角理论探析小说的主要叙事视角及其对“欲望”主题产生的叙事效果;3)从文本-读者互动层面,选取经典意象,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再现读者在阅读时对“欲望”的认知建构过程。研究发现:1)莫言在《四十一炮》中主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经验视角的内聚焦叙事以及儿童叙事视角,在主人公罗小通的叙述中为读者呈现出一幅“食欲”与“色欲”交融的画面。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和经验视角的双重奏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时空转换自如,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儿童视角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中的“欲望”主题;同时,儿童天真浪漫的口吻弥补了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限制。2)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可以被用来解读“欲望”主题,其中镜像网络模型、单域网络模型、双域网络模型使用次数较多。在建构过程中,原因-结果关系、整体-部分关系、相似关系、特征关系通常被压缩,读者利用自身的背景文化知识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完成自己对文本的认知体验。(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20)
唐艳玲[9](2017)在《欲望的阶梯——评《调音师》的主题架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物质文明建构的社会中,人性是一个很难捉摸与固定的复杂构想,影片深入浅出中,向我们做了一个人性的审视。(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7年01期)
李琪[10](2016)在《从《欲望旅程》看赵玫对杜拉斯“爱欲”主题的接受与背离》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杜拉斯是当代法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赢得了众多时尚的中国当代小资女性作家的青睐,并影响了她们的创作实践。着名女性作家赵玫深受杜拉斯影响,这可从其《欲望旅程》中体现出来。《欲望旅程》很好地表征了赵玫对杜拉斯"爱欲"主题的接受,二者的写作都具有强烈的自传性,她们都喜欢通过对"爱欲"主题进行重复与变奏,从而来深化这个主题;与此同时,也反映出赵玫对杜拉斯的背离,虽然杜拉斯带给赵玫如此多的精神影响,二者的文学美却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品格,杜拉斯文学体现出来的是特立独行的"斗士"形象,别有一种魅力。赵玫文学更多地致力于表达男女两性追求爱欲的曲折、游离、困惑,满足之后的回味与思索,留给读者回味和阐释的空间较少。由此可见,从杜拉斯到赵玫,其中既存在"精神亲和性",又存在明显的"影响的焦虑"。这就充分地体现出来,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相同的文学追求,不同的文化品格。(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6年10期)
欲望主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次在活动结束组织小朋友清洗带来的水果时,一个小朋友手一滑,手里拿着的苹果掉进了水盆。看着苹果在水盆里打转,他好奇地把苹果摁下去,结果,手一松,苹果又浮了起来。这一现象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注意,大家纷纷凑过来,也把自己手里的水果放进水盆里玩了起来。看到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乐此不疲,我不禁陷入沉思:能否引导3-4岁幼儿初步感知物体沉浮的概念,让他们这种无目的玩耍变得有价值呢?带着疑问,我查阅了相关资料。《3-6岁儿童学习与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欲望主题论文参考文献
[1].李亮男.蕾拉·斯利马尼小说《食人魔花园》中火意象视角下的欲望主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李彩莹,张凰凰.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科学探究能力——“有趣的蔬果沉浮”小班科学领域主题探究活动实践与反思[J].成才.2018
[3].鲍一丁.宁浩电影的欲望主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张锦秀.菲利普·罗斯“凯普什系列”小说中的欲望与自我主题探究[J].北方文学.2018
[5].魏召.从欲望的对象到女性意识的萌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女性主题研究[J].芒种.2017
[6].唐莉.欲望的极致无岸的逃离——虹影小说主题新探[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7].孙肖肖.曹乃谦小说欲望主题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7
[8].景晓冰.认知叙事学视域下《四十一炮》的“欲望”主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9].唐艳玲.欲望的阶梯——评《调音师》的主题架构[J].戏剧之家.2017
[10].李琪.从《欲望旅程》看赵玫对杜拉斯“爱欲”主题的接受与背离[J].知与行.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