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支撑装置论文-王浩刚

交叉支撑装置论文-王浩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支撑装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叉支撑装置,螺栓,损坏,分析

交叉支撑装置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刚[1](2019)在《交叉支撑装置轴端螺栓损坏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交叉支撑装置轴端螺栓损坏故障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9年06期)

董文博,赵成富,戴金兴[2](2018)在《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组装质量问题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交叉支撑装置组装过程中影响正位尺寸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手段及合理的工艺流程。(本文来源于《机车车辆工艺》期刊2018年05期)

东伟[3](2016)在《带叁维自动测量功能的交叉支撑装置检修线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交叉支撑装置检修线的工艺布局、交叉支撑装置叁维自动测量机、交叉支撑装置输送线、交叉支撑修送装备等主要设备的功能、结构及参数。(本文来源于《金属加工(冷加工)》期刊2016年S1期)

姜清海[4](2016)在《交叉支撑装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大件式货车转向架因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均载性好等优点倍受行业青睐,至今仍是我国主流货车转向架。但传统叁大件式转向架普遍存在抗菱刚度值不高等技术缺陷,特别是在其斜楔式摩擦减振器磨损后,抗菱刚度值降低很大,蛇行运动稳定性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普遍采用交叉支撑技术以提高转向架抗菱刚度,抑制货车蛇行失稳,较大改善现有代统叁大件式转向架的动力学性能。在工程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两根交叉着的杆件是通过扣件固定在一起,受力比较复杂,导致交义杆端部裂纹、甚至断裂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轴重的提高,货车载重不断增加,交叉支撑装置的工作环境变的更加恶劣,交叉支撑装置自身强度及交叉杆端部强度问题必须受到重视,有必要进一进分析交义支撑装置对叁大件式转向架性能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方案。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应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重车与空车工况下,交叉支撑转向架、无交叉支撑转向架和改进后交叉支撑转向架均以60km/h的均衡速度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分析交叉支撑装置对动力学性能的贡献,探讨增加交叉杆壁厚对动力学性能造成影响,为研制大轴重叁大件式转向架增加解决支撑装置强度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当交义支撑转向架以60km/h的均衡速度通过曲线时,轮对横移量、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均在安全限界以下,侧架间的相对纵向位移量较小,为3.7mm。卸载交叉支撑装置后,各动力学参数数值均有一定增大,因抗菱刚度降低,故侧架间相对位移变化较为明显,空车工况下由2.4mm增大至12mm。增加交叉杆壁后的交叉支撑转向架与原转向架相比动力学性能改变不大,侧架间相对纵向位移依旧保持在较低水平。交叉支撑装置可以有效地提高转向架的抗菱刚度,抑制侧架间相对纵向位移,改善转向架通过曲线时的动力学性能。增加壁厚的交叉支撑杆,在增大自身刚度和端部联结刚度的同时,对转向架的曲线动力学性能形成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大连交通大学》期刊2016-06-30)

陈春棉[5](2016)在《货车25t轴重交叉支撑装置转向架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大货车轴重是提高铁路货运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世界各国铁路货物运输的共同发展趋势。转K6型转向架是我国25t轴重货车的主型转向架,本文简单介绍了它的技术参数,详细分析了它的结构。(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16年03期)

刘世军[6](2013)在《关于提速货车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寿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铁路货车提速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应力测试得出了交叉支撑装置的载荷情况,结合杆身中部疲劳薄弱部位在实际的线路运行中的载荷情况和受损情况,为交叉支撑装置的室内疲劳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从疲劳薄弱部位的室内疲劳试验应力谱进行分析,以应力寿命曲线来分析交叉支撑装置疲劳薄弱部位的使用寿命,再根据等效原则,建立了交叉支撑装置寿命预测的模型,能够得出疲劳试验加载次数和交叉支撑装置的实际运行里数的对应关系,对铁路货车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测,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有利于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07期)

金晶[7](2012)在《转K2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交叉支撑转向架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本人在学习中接触、了解的交叉支撑转向架故障多发生的部位和情况。针对交叉支撑转向架在实际运用中发生的故障进行了详细介绍与分析,提出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检查、预防的方法和有效的解决措施,并结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进行了总结。从而减少交叉支撑转向架故障对铁路运输的影响,以达到提高车辆的使用率,提升运力的目的,使我国在铁路货车领域有更快更好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2年33期)

罗林涛,刘华,刘寅华[8](2011)在《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抗菱刚度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交叉支撑装置是提高转向架抗菱刚度的主要手段之一,从交叉支撑的安装位置和自由度两个方面对不同结构的交叉支撑转向架进行了归类,并从理论上推导了不同交叉支撑装置的抗菱刚度与结构参数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内燃机车》期刊2011年05期)

王毅[9](2011)在《侧架弹性下交叉支撑装置杆体压型处发生擦伤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交叉杆杆体压型处出现擦伤对铁路运输安全危害极大,交叉支撑装置报废更换也提高了检修成本,且更换工艺复杂,质量控制要求高。建议转K6型转向架厂修、段修时要按QCZ133JX—20—01图样焊装防止制动梁脱出挡块,并确保制动梁滑槽磨耗板边缘与挡块根部距离为(75±1)mm;转K2型转向架厂修、段修时应参照QCZ133JX—20—01图样焊装防止制动梁脱出挡块,并使制动梁滑槽磨耗板边缘与挡块根部距离为(35±1)mm。(本文来源于《铁道车辆》期刊2011年05期)

刘文召[10](2011)在《铁路货车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车辆站修发现和防止运用货车交叉支撑装置弯曲裂损典型故障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交叉支撑装置典型故障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从生产质量、段修工艺和配件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力求提高定检段修车质量。(本文来源于《郑铁科技通讯》期刊2011年01期)

交叉支撑装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交叉支撑装置组装过程中影响正位尺寸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控制手段及合理的工艺流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支撑装置论文参考文献

[1].王浩刚.交叉支撑装置轴端螺栓损坏故障分析[J].铁道车辆.2019

[2].董文博,赵成富,戴金兴.铁路货车交叉支撑装置组装质量问题控制[J].机车车辆工艺.2018

[3].东伟.带叁维自动测量功能的交叉支撑装置检修线的研制[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6

[4].姜清海.交叉支撑装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6

[5].陈春棉.货车25t轴重交叉支撑装置转向架结构分析[J].科技广场.2016

[6].刘世军.关于提速货车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寿命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3

[7].金晶.转K2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J].科技信息.2012

[8].罗林涛,刘华,刘寅华.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抗菱刚度浅析[J].内燃机车.2011

[9].王毅.侧架弹性下交叉支撑装置杆体压型处发生擦伤的调查[J].铁道车辆.2011

[10].刘文召.铁路货车转向架交叉支撑装置典型故障分析与检修建议[J].郑铁科技通讯.2011

标签:;  ;  ;  ;  

交叉支撑装置论文-王浩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