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收敛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Ethernet,over,SDH,冗余保护,路由,收敛性能
收敛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覃旺,陆伟,王富明,沈超鹏,李慧平[1](2018)在《一种基于Ethernet over SDH的网络架构及其网络收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太网业务朝着大容量、高速率、高可靠方向发展的今天,要求网络传输系统除了具备远距离传输与交换外,还要求具备快速收敛性能。在这种情况下,Ethernet over SDH技术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方案。文章基于IP over SDH提出了一种SDH网络交换机设备架构,并给出了具备冗余保护功能的网络组网方案。探讨了影响网络收敛的因素,并对比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下的实测结果,得出了要达到网络快速收敛的目的就需要采用静态路由协议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12期)
徐雪松,杨胜杰,陈荣元,梁伟,蒋伟进[2](2018)在《基于随机泛函的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基于免疫响应原理的免疫进化算法流程和运行机制.根据免疫抗体群的状态转移过程,研究免疫进化算法的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并采用随机泛函分析算法的收敛性,突破传统马尔可夫链方法对解空间较大问题分析的局限性.根据免疫进化算法参数构成和抗体种群达到吸收态的转换特性,采用泛函理论论证算法收敛速度估计、时间复杂度计算和参数选择原则.通过实验总结影响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的关键因素,为解空间较大及高维优化问题的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和性能分析提供可行方法.(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18年06期)
游磊,王强,刘笑瑜[3](2017)在《二元收-扩喷管与球形收敛调节片喷管的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比二元收-扩喷管(2DCD)与球形收敛调节片喷管(SCFN)的性能,基于CFD数值计算软件对2种喷管在相同工作点下进行了内外流场计算与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及飞行马赫数条件下,SCFN的流量系数相较于2DCD呈现出较大不同,推力系数则略差于2DCD;在低落压比条件下,2种喷管内流对后体阻力特性影响不大;在高落压比条件下,2种喷管内流对后体阻力特性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7年04期)
王俊[4](2016)在《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抑制收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中,设备自身的发射信号会对接收信号造成强干扰。因此,需要对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设备中的自干扰信号进行充分抑制。然而,目前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干扰抑制的方法探索和实验验证,缺乏自干扰抑制收敛性能的理论分析。本文研究聚焦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抑制收敛性能。具体贡献包括:第一,针对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提出了一种降低搜索维度的快速收敛方法并分析收敛性能。在单径自干扰信道下,采用由时延器、可调衰减器以及可调移相器构成的直接耦合射频域单抽头自干扰抑制结构,将极坐标系中相互关联的可调衰减器、可调移相器二维参数搜索,映射为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相互独立的同相、正交分量一维最优值估计,避免了极坐标系中幅相搜索相互关联造成的收敛缓慢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2 GHz载频、10 MHz带宽,0 dB信噪比,50 dB干信比以及100倍符号周期的单次测量时间的仿真条件下,收敛时间为20μs,自干扰抑制效果约为67 dB。第二,针对射频域自干扰抑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频域最小均方自适应干扰抑制算法并分析其收敛性能。在单径自干扰信道下,采用由同相、正交两条支路构成的直接耦合射频域自干扰抑制结构,将传统结构中复杂的可调衰减器、移相器二维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正交、同相支路中两个可调衰减器参数的二次型优化问题,再利用最小均方自适应搜索准则搜索正交、同相支路中的可调衰减器参数,提高了自适应干扰抑制的收敛速度。仿真结果表明:以2.4 GHz载频、5 MHz带宽、0 dB信噪比,50倍符号周期的统计时间,0.3的归一化步长以及60 dB干信比的仿真条件为例,收敛时间为0.12 ms,自干扰抑制效果约为80 dB。第叁,提出一种数字域最优预编码自干扰抑制算法并分析收敛性能。针对强相关MIMO自干扰信道场景下的同时同频全双工多用户上下行通信系统,利用自干扰信道矩阵的强相关特性,将给定上行速率时的下行速率最大化问题变换为凸优化问题;然后通过数值求解得到最大系统和速率及最优的预编码矩阵。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当同时同频全双工基站的收发天线数目均为4,基站和上行用户的发射功率均为40 dBm,基站各接收天线中残余自干扰信号的干信比为3 dB时,随机产生一例上下行信道向量和强相关自干扰信道矩阵,所提预编码方案的单次迭代时间复杂度为3O(4),和速率比传统的次优预编码方案提高了1.35 bit/s/Hz。第四,分析射频域宽带自干扰抑制的极限收敛性能。在宽带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中,采用通用的直接耦合射频域多抽头自干扰抑制结构,讨论剩余自干扰信号功率与多抽头参数取值之间的函数关系,推导多抽头参数的最优取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抽头自适应干扰抑制的收敛时间,并分析多抽头自干扰抑制结构的极限自干扰抑制性能。数值与仿真结果表明:在2.4 GHz载频、100 MHz带宽的仿真条件下,随机产生一例包含9条径的自干扰信道并假设理想的信道估计,9个抽头的宽带射频域自干扰抑制结构能实现约80 dB的自干扰抑制效果。本文研究了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的自干扰抑制技术,并深入分析了其收敛性能。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可以应用在如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卫星系统、中继系统、无线通信电台、微波接力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论文的上述研究成果可以为工程应用中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系统自干扰抑制的方案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10-09)
玉昊昕,陈克安[5](2015)在《次级通路估计误差偏移下的滤波-x最小均方算法收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现自适应有源噪声控制算法时,次级通路辨识是其关键环节。由于环境干扰等因素的存在,实际的次级通路特性不是恒定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变化。次级通路传递函数建模结果与实际通路之间会存在随机偏移误差,将影响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的收敛性能,严重的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因此研究此种情况下的系统收敛性能十分必要。以单频噪声为例,通过建立滤波-x最小均方算法(Fx LMS)的等效传递函数,用线性时不变(LTI)系统的稳定性判据求解算法稳定条件,求得次级通路误差存在时收敛系数的取值范围,然后通过系统极点来分析此时算法收敛特性,并研究收敛系数取值对次级通路误差的承受能力。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5年06期)
吕文洋,苏华[6](2015)在《周向收敛与人字槽组合型指尖密封结构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流体动压型指尖密封结构和工作特点,建立了具有周向收敛靴和轴上人字槽组合结构特征的指尖密封(简称组合型指尖密封)结构形式,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结构和工况条件下组合型指尖密封的泄漏率、气膜承载力及气膜流场特征,详细讨论了密封各结构参数变化对组合型指尖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通常工况范围内,压力流对组合型指尖密封性能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楔形气膜膜厚比、楔形气膜径向最小厚度对组合型密封泄漏率影响最大;人字槽偏离高压片的距离、槽纵向间距和槽宽对组合型指尖密封的性能影响较为明显。与现有人字槽型指尖密封和周向收敛型指尖密封的性能相比,组合型指尖密封气膜承载力明显高于人字槽型指尖密封;其泄漏率与周向收敛型指尖密封相当而气膜承载力较大,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优势。(本文来源于《机械科学与技术》期刊2015年11期)
武利利[7](2015)在《中短帧长Turbo码的收敛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Turbo码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通信系统中。在过去的20多年里,许多学者对Turbo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简化译码算法、迭代译码收敛性分析和Turbo码的设计等。Turbo码的BER曲线大致可以分为叁个区域:低Eb/N0区且迭代对BER的影响可忽略,瀑布区和错误平层区。对于错误平层区可以用一致界技术来分析,但瀑布区的分析还缺乏有效的分析方法,而瀑布区是应用最广的区域。另外,译码复杂度大和高时延也限制了Turbo码的应用。EXIT图作为一种工具来分析迭代译码算法的收敛性,当帧的长趋于无穷的时候可以有效预测Eb/N0门限即瀑布区在BER曲线出现的位置。但由于时延和译码复杂度的原因,在实际通信系统中Turbo码的帧的长不可能无限大,如3GPP和3GPP LTE通信系统中。另一方面,中短帧长Turbo码的BER曲线瀑布区变化比较平缓且信噪比范围比较大,收敛门限的概念不在有意义。通过分量译码器开环仿真得到的EXIT带图可以用来分析有限长Turbo码的收敛性。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系统和信道编码的历史,分析了Turbo码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组织结构。接着介绍了Turbo码的编译码的基本原理,之后对3GPPLTE标准下的Turbo码进行了译码仿真,分析了不同参数和不同译码算法下的译码性能。随后介绍了外部信息的统计特性,用EXIT带图来分析中短帧Turbo码的概率性收敛和预测迭代译码轨迹。仿真分析了各种因素对EXIT带图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用EXIT带图来估计不同帧长的3 GPP LTE标准Turbo码的两条EXIT带相切时的信噪比并仿真了其BER曲线。非对称Turbo码的性能与对称的比较可以看出,适当的选择分量码,非对称Turbo码可以在瀑布区和错误平层区同时获得好的性能。一些情况下非对称Turbo码的性能优于对称Turbo码。本论文利用EXIT特性曲线选择分量码来设计非对称Turbo码。仿真结果表明非对称Turbo码在降低译码复杂度的同时有好的BER性能。最后用EXIT带图分析P1-NP2-Turbo码的概率性收敛。(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5-05-01)
范荣[8](2014)在《SWJ-V隧道收敛计的技术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SWJ-V隧道收敛计是在SWJ-IV隧道收敛计基础上开发的首款PDA型收敛计,系通过无线PDA和光电控制技术开发研制的一种能自动准确控制加载、自动读数和记录的盲读型收敛计产品,可解决现有收敛计加载不准确和人工记录不便、数据不能和计算机连接的缺陷,实现用PDA记录和精准操控设备的快捷量测作业。精度评定显示,SWJ-V收敛计的量测不确定度达到了建筑变形的特级精度水平。(本文来源于《现代隧道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刘赵淼,李锦辉,申峰[9](2014)在《收敛楔中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性能及边界滑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速重载工况下收敛楔中流体润滑膜所呈现的黏塑性流变行为,选取了Smith流变模型推导得到收敛楔中发生边界滑移后的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方程。并针对等温常黏不可压缩流体动力润滑问题,根据润滑膜中切应力分布情况及最大切应力所在位置给出了润滑过程中初始滑移位置,滑移区域发展方式及分布的理论分析。通过联立求解不同区域的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方程基础上,对多种膜厚比和运动润滑表面速度下的收敛楔中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特性及其边界滑移行为进行分析,并与经典流体动力润滑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膜厚比和运动润滑表面速度对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性能及边界滑移行为有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袁江南[10](2013)在《均匀收敛PNLMS自适应算法性能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均匀收敛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析不同权值抽头的均方偏差收敛过程,得到一种均匀收敛比例归一化最小均方算法.对PNLMS算法比例系数进行改进得到另一种均匀收敛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保持了PNLMS类算法初始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了均匀的速度,稳态误差与NLMS算法基本相同.(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收敛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基于免疫响应原理的免疫进化算法流程和运行机制.根据免疫抗体群的状态转移过程,研究免疫进化算法的马尔科夫随机过程,并采用随机泛函分析算法的收敛性,突破传统马尔可夫链方法对解空间较大问题分析的局限性.根据免疫进化算法参数构成和抗体种群达到吸收态的转换特性,采用泛函理论论证算法收敛速度估计、时间复杂度计算和参数选择原则.通过实验总结影响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的关键因素,为解空间较大及高维优化问题的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和性能分析提供可行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收敛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覃旺,陆伟,王富明,沈超鹏,李慧平.一种基于EthernetoverSDH的网络架构及其网络收敛性能分析[J].信息通信.2018
[2].徐雪松,杨胜杰,陈荣元,梁伟,蒋伟进.基于随机泛函的免疫进化算法收敛性及性能分析[J].控制与决策.2018
[3].游磊,王强,刘笑瑜.二元收-扩喷管与球形收敛调节片喷管的性能对比研究[J].航空发动机.2017
[4].王俊.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抑制收敛性能[D].电子科技大学.2016
[5].玉昊昕,陈克安.次级通路估计误差偏移下的滤波-x最小均方算法收敛性能[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5
[6].吕文洋,苏华.周向收敛与人字槽组合型指尖密封结构与性能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
[7].武利利.中短帧长Turbo码的收敛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
[8].范荣.SWJ-V隧道收敛计的技术性能[J].现代隧道技术.2014
[9].刘赵淼,李锦辉,申峰.收敛楔中黏塑性流体动力润滑性能及边界滑移行为[J].机械工程学报.2014
[10].袁江南.均匀收敛PNLMS自适应算法性能分析与应用[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