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力稳定性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动力稳定性,多区域局部损伤,损伤因子,抗屈曲加固
动力稳定性区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斌,罗华,李传习,刘伶俐[1](2018)在《FRP加固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的动力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加固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的动力稳定性,在充分计入任意多区域局部损伤对钢压杆整体刚度和单位分布质量的贡献以及对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依赖于损伤单元单位分布质量和弯曲刚度两种损伤因子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根据能量原理得到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经FRP加固后的等效单位长度分布质量和等效惯性矩,并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轴向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偏微分方程,求解得到了典型杆端约束下钢压杆主要共振频率、周期解所包围的动力不稳定区域等表征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动力稳定性能的各种参数,提出了FRP加固轴向周期荷载作用下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的设计方法。通过算例探讨了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发生参数振动时的动力稳定性,得到了局部损伤位置、损伤因子、FRP加固方式、恒载、FRP加固厚度、加固材料弹性模量等参数对钢压杆动力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分析FRP加固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的动力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FRP加固局部损伤钢压杆的动力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红亮[2](2015)在《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缺陷敏感区域及动力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弦支穹顶是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索杆体系组合而成的新型杂交空间结构体系,受力合理,近年来在大跨度结构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对该结构静力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针对结构不同区域对缺陷的敏感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静力性能方面的研究,其动力性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厚街体育馆大跨度弦支穹顶屋盖结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静、动力分析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首先验证了改进的随机缺陷模态法在结构静力稳定分析中的可行性;其次,对该结构及其相应单层网壳结构进行缺陷敏感区域分析,考虑半跨活载分布及局部拓扑形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弦支穹顶与相应单层网壳的缺陷敏感区域有较大差异,且其影响范围和敏感程度均小于相应的单层网壳,下部索杆体系的引入明显改善了上部单层网壳的缺陷敏感性;活载的半跨分布对传统拓扑形式的弦支穹顶结构缺陷敏感区域的影响程度并不大;局部拓扑形式的改变提高了结构的缺陷敏感程度。(2)针对不同地震波模拟方式和初始几何缺陷引入方式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缺陷最大计算值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支座大质量法计算所得结构的动力响应较整体一致法更为不利,建议工程实践中,对类似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宜采用支座大质量法;以随机缺陷模态法为基准,对一致缺陷模态法和自振缺陷模态法进行对比分析,一致缺陷模态法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结构的位移响应,自振缺陷模态法在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小于400cm/s2时,偏于不安全;对于本文弦支穹顶结构,缺陷最大计算值取L/500较L/300更为合适。(3)以结构最大节点位移与特征节点位移时程曲线作为判断结构是否动力失稳的两个指标。同时,提取表征应变能、位移延性系数及杆件塑性发展程度等若干参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支座大质量法所得结构动力临界荷载远小于整体一致法,究其原因与预应力拉索能否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张紧状态有关;整体一致法下,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后,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较无缺陷理想结构的变化均在10%以内,影响并不大;而支座大质量法下,临界荷载明显降低,相比无缺陷理想结构,降幅达20%。(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3-15)
狄成宽[3](2007)在《滞后型时滞动力系统的α-稳定性和稳定性区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滞后型时滞动力系统的α-稳定性及其稳定性区域。对于α-稳定性分析,问题转化为具有与时滞相关的系数的时滞系统的渐近稳定性。我们采用的是稳定性切换思想,研究随着某个参数的变化,特征方程的根是否由左半复平面跨过虚轴到右半复平面或由右半复平面跨过虚轴到左半复平面;采用Beretta和Kuang提出的几何方法,引入S j=τ-τj确定临界参数值,进而判断特征根是否穿越虚轴。在稳定性区域分析中,为了确定保证时滞系统α-稳定性的一个稳定性区域,本文提出了“稳定性切换点法”的计算方法。在一阶时滞系统情形,本文分别采用该方法和应用Hayes定理、LambertW函数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为了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向日葵方程,比较方便地得到了稳定性的一个区域。(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7-12-01)
蔺小林[4](2001)在《离散动力系统区域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离散动力系统区域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离散动力系统区域稳定性的定义 ,研究了如何判定离散动力系统的稳定区域 ;研究了离散大系统和子系统 ,给出了由子系统来判定大系统的区域稳定性准则(本文来源于《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动力稳定性区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弦支穹顶是由上部单层网壳和下部索杆体系组合而成的新型杂交空间结构体系,受力合理,近年来在大跨度结构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对该结构静力性能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但针对结构不同区域对缺陷的敏感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相比于静力性能方面的研究,其动力性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厚街体育馆大跨度弦支穹顶屋盖结构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静、动力分析计算,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首先验证了改进的随机缺陷模态法在结构静力稳定分析中的可行性;其次,对该结构及其相应单层网壳结构进行缺陷敏感区域分析,考虑半跨活载分布及局部拓扑形式改变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弦支穹顶与相应单层网壳的缺陷敏感区域有较大差异,且其影响范围和敏感程度均小于相应的单层网壳,下部索杆体系的引入明显改善了上部单层网壳的缺陷敏感性;活载的半跨分布对传统拓扑形式的弦支穹顶结构缺陷敏感区域的影响程度并不大;局部拓扑形式的改变提高了结构的缺陷敏感程度。(2)针对不同地震波模拟方式和初始几何缺陷引入方式对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此外,对缺陷最大计算值的合理取值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支座大质量法计算所得结构的动力响应较整体一致法更为不利,建议工程实践中,对类似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宜采用支座大质量法;以随机缺陷模态法为基准,对一致缺陷模态法和自振缺陷模态法进行对比分析,一致缺陷模态法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结构的位移响应,自振缺陷模态法在地震波加速度峰值小于400cm/s2时,偏于不安全;对于本文弦支穹顶结构,缺陷最大计算值取L/500较L/300更为合适。(3)以结构最大节点位移与特征节点位移时程曲线作为判断结构是否动力失稳的两个指标。同时,提取表征应变能、位移延性系数及杆件塑性发展程度等若干参数,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揭示结构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支座大质量法所得结构动力临界荷载远小于整体一致法,究其原因与预应力拉索能否在地震作用下保持张紧状态有关;整体一致法下,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后,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荷载较无缺陷理想结构的变化均在10%以内,影响并不大;而支座大质量法下,临界荷载明显降低,相比无缺陷理想结构,降幅达2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力稳定性区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斌,罗华,李传习,刘伶俐.FRP加固多区域局部损伤钢压杆的动力稳定性研究[J].建筑科学.2018
[2].刘红亮.大跨度弦支穹顶结构的缺陷敏感区域及动力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3].狄成宽.滞后型时滞动力系统的α-稳定性和稳定性区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4].蔺小林.离散动力系统区域稳定性的研究[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