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层移动快速切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通信,移动IPv6,分层移动,HMFH
分层移动快速切换论文文献综述
宋俊珂[1](2013)在《移动IPv6快速切换性能中基于分层移动的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移动IPv6快速切换性能中基于分层移动的方案HMFH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该方案的设计思路、结构层次、切换管理等,并通过性能分析,论证了这一技术在实践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3年09期)
杨怡[2](2012)在《面向分层移动IPv6的高效快速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切换方案在降低切换延迟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其交互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针对该问题,文中结合分层移动IPv6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不仅通过缩短重复地址检测的时延进一步降低快速切换的切换延迟,还借助应用层和链路层的信息有选择的执行快速切换,从而既降低了切换延迟也简化了切换交互过程、降低切换注册中的消息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中注册开销和切换延迟均低于现有快速分层移动IPv6方案。(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技术与发展》期刊2012年10期)
宫海梅[3](2012)在《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分析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无线移动接入技术与IPv6结合起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当移动主机在一个子网内移动时,对数据分组的接收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当移动主机在两个不同的子网之间移动时,就会发生切换过程,这时己有的连接就会出现中断。切换延时过长对一些实时性的应用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为此,分析了移动IPv6叁种增强协议,得出FHMIPv6在切换延时、吞吐量和丢包这几个方面表现为最优。(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2年07期)
刘宏月,马建峰,杨凯[4](2011)在《一种分层结构与快速切换的可靠移动组播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IP组播技术能有效缓解移动环境的资源受限问题,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文中提出了一个基于分层结构和快速切换的可靠移动组播方案(reliable mobile multicast scheme with hierarchical architecture and fasthandover capability,MMHFH),该方案综合运用微移动和链路层触发技术,针对切换过程中的组播开销、切换延迟、切换丢包、同步丢失、可扩展性以及路由影响等移动特性进行优化设计.OPNET仿真实验表明,MMHFH方案具有组播树稳定、组播维护开销小、切换延迟短、切换丢包少、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好、组播包传送效率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应用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杜若苏[5](2011)在《基于分层快速移动IPv6切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IPv6作为下一代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提供了强大的移动通信支持,已经成为当前网络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随着手机、手提电脑等便携式移动通信终端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移动IPv6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协议本身的原因,移动节点在不同网络之间发生的切换会出现切换延迟和数据包丢失,可能会中断通信双方正在进行的数据传输。于是减少切换延迟,保证切换前后网络通信的正常进行,就成为了IPv6的研究重点。本文致力于对移动IPv6切换性能的研究,首先分析了标准MIPv6切换和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几种改进方案,快速移动切换FMIPv6,分层移动切换HMIPv6,分层快速移动切换F-HMIPv6,并对他们的切换性能进行了比较。接着介绍了IPv6的组播技术,深入了解组播协议以及组播网的构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网络部署的拓补结构提出了基于组播机制的对F-HMIPv6切换技术的改进方案MF-HMIPv6。该改进方案的主要思路是在移动节点进入到新接入子网时,由L2链路层触发信息预知将要发生的切换,提前开始F-HMIPv6的切换操作,同时切换到组播模式,通过组播技术中的MLD和PIM协议创建以MN为接收者,PAR、NAR为转发路由器,PAR和NAR所在MAP分支上有共同节点的MAP作为组播源的组播组,直到切换操作的全部完成。对切换的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改进方案应在切换中通过创建组播组转发通信双方的数据分组,从而避开了DAD重复地址检测和其他信令的交互过程,有效地减少了原切换技术中的切换延迟。之后通过NS-2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改进方案MF-HMIPv6对切换延迟、平滑性等性能的优化。(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1-08-01)
张鲲,滕国库[6](2011)在《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有的切换方案,并对其切换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FHM IPv6是叁种协议中延时最短的,但是其复杂度比较高,为了综合评价现有各种协议,采用仿真工具NS2,进行了仿真,根据数据的分析,对现有叁种增强协议进行了几方面的比较,以得出最佳协议方案。(本文来源于《琼州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刘宏月,马建峰,杨凯[7](2011)在《基于分层移动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切换是移动IPv6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为了改善移动IPv6的快速切换性能,文中提出一个基于分层移动的快速切换方案HMFH.该方案基于微移动和链路层触发的思想,重点针对切换过程中的切换延迟、切换丢包、可扩展性以及路由影响等移动特性进行设计.仿真结果表明,HMFH具有切换延迟短、切换丢包少、可扩展性好、路由效率高等优点,同时不会降低移动接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一个高效的快速切换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张鲲[8](2010)在《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技术性能的分析和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无线移动接入技术与IPv6结合起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基于移动IPv6协议的分层切换技术,比较其技术之间的性能,结合实际应用价值,给出了分析比较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琼州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王康华[9](2010)在《改进分层移动IPv6的LT-TMAP快速切换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Internet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已经成为自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以来,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电信网络技术和以IP技术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推动信息通信网络朝着下一代移动Internet不断演化。人们对移动性和信息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在移动过程中,不更改计算机配置就能持续方便地访问互联网,获取信息和高质量的服务。移动IPv6协议就为移动网络用户提供了这种移动访问支持。在IPv6协议中,移动性支持是IPv6协议栈的基本的、内在的构成模块,它允许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不改变IP地址的情况下,保持一个通信的连接。然而,移动IPv6所采用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切换的性能不高,信令开销过大,切换时延太长,切换中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也存在安全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IETF提出了分层移动IPv6 (HMIPv6)管理方案。分层移动IPv6作为移动IPv6的一种改进技术被提出以解决宏移动和微移动之间的切换管理问题,而移动锚点(MAP)的选取在HMIPv6中极其重要。针对MAP选取不合理造成移动节点服务时延增加,MAP负载过于集中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HMIPv6的授权给临时移动锚点(LT-TMAP)快速切换方案,通过上层MAP向下层接入路由器授权,使其成为临时移动锚点来对移动节点进行分布式管理,并在理论上描述了该实现过程。最后,运用NS-2仿真工具,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并以我所助研的网络实验室搭建的我校IPv6实验床为基础,对该切换方案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的MAP资源,具有更好的实时性,提高了切换效率。(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0-04-21)
宫海梅[10](2010)在《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分析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无线移动接入技术与IPv6结合起来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当移动主机在一个子网内移动时,对数据分组的接收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当移动主机在两个不同的子网之间移动时,就会发生切换过程,这时己有的连接就会出现中断。切换延时过长对一些实时性的应用来说是无法接受的,这也正是选择本课题的原因。本文在综述和分析现有的移动IPv6切换技术的基础上,得出HMIPv6借助于移动锚点(MAP)提高了MN在MAP域内移动的绑定速度,缩短了切换延时;FMIPv6通过引入链路层的预测机制,能在MN离开原接入点之前就完成转交地址的配置,减少了切换延时;FHMIPv6将HMIPv6与FMIPv6结合在一起,利用HMIPv6的层次结构进一步降低了FMIPv6的切换延时。因此,FHMIPv6在切换延时上最低,但其复杂度也最高。本人通过搭建NS2网络仿真平台,设置环境实现FHMIPv6切换过程,并把它与HMIPv6和FMIPv6在端到端的延时、切换延时、吞吐量和丢包这几个方面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FHMIPv6在各个方面都表现为最优,HMIPv6只有在端到端的延时情况下优于FMIPv6,其余几个方面的表现劣于FMIPv6。FHMIPv6尽管在表现上有所提高,提高不大。为此,在协议的实现复杂性与切换技术改善之间进行一个综合的考虑,将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海南大学》期刊2010-03-01)
分层移动快速切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快速切换方案在降低切换延迟方面所取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公认,但其交互过程较为复杂,不利于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针对该问题,文中结合分层移动IPv6提出了一种高效快速切换方案。该方案不仅通过缩短重复地址检测的时延进一步降低快速切换的切换延迟,还借助应用层和链路层的信息有选择的执行快速切换,从而既降低了切换延迟也简化了切换交互过程、降低切换注册中的消息流量。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案中注册开销和切换延迟均低于现有快速分层移动IPv6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层移动快速切换论文参考文献
[1].宋俊珂.移动IPv6快速切换性能中基于分层移动的方案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3
[2].杨怡.面向分层移动IPv6的高效快速切换方案[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2
[3].宫海梅.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分析及仿真[J].无线互联科技.2012
[4].刘宏月,马建峰,杨凯.一种分层结构与快速切换的可靠移动组播方案[J].应用科学学报.2011
[5].杜若苏.基于分层快速移动IPv6切换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1
[6].张鲲,滕国库.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仿真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1
[7].刘宏月,马建峰,杨凯.基于分层移动的移动IPv6快速切换方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张鲲.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技术性能的分析和比较[J].琼州学院学报.2010
[9].王康华.改进分层移动IPv6的LT-TMAP快速切换方案[D].兰州理工大学.2010
[10].宫海梅.快速分层切换移动IPv6协议的分析及仿真[D].海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