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制及途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院校,考核评价机制,深化改革
机制及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周旭[1](2019)在《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途径和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高职院校都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愈加趋向于多元化、专业化。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仍然处于思考、探索,建设、改革的时期。因此,高职教育应制定以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全面、系统、科学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机制,不断优化人才考评机制。通过考核机制的不断改革和优化,进而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匠人",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外企业家》期刊2019年34期)
叶永才,陈哲璇,李想,谭伟江,杨丰华[2](2019)在《环氧二十碳叁烯酸通过线粒体途径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氧二十碳叁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在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中线粒体途径在这些作用机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I/R损伤防治的重要靶点,线粒体途径在EETs介导的I/R损伤保护机制中却未得到很深入的探讨。本文就线粒体K+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以及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在EETs减轻I/R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这对于寻找I/R新的防治方式和靶点、保护重要组织器官、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比较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黎琼[3](2019)在《初中校园欺凌反制机制构建途径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全体教师员工展开反制校园欺凌专项培训,调动教职工力量应对校园欺凌,这是最为重要的应对举措。向学生展开人格生命安全教育,给学生更多鼓励和支持,也是应对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联合学生家长,对学生展开合力教育,可以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3期)
许陶颖,周颖,杨寅[4](2019)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创新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爆炸时代,为学生干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变革。信息技术改革要求高校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干部的信息素质同步发展。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干部自身素质不硬等问题逐渐暴露。因此,高度重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及其创新,是十分必要且有重要积极意义的。(本文来源于《农村.农业.农民(B版)》期刊2019年11期)
陈莉[5](2019)在《民办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误区及其完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多元化形式办学的政策支持下,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得到了蓬勃发展,民办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教师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对民办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结构合理性产生了不良影响。笔者对民办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在激励目标、薪酬福利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培训体系这四个方面的误区与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途径。(本文来源于《人才资源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魏君君,孙睿[6](2019)在《构建“专家引领”机制,探讨多元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专家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可持续建设一支实践动手能力强,研究指导水平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保障;形成"专业带头人、后备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是有针对性地培养队伍并使队伍充满活力的有效手段;系统培训、专题培训、实践锻炼多元化综合培养,是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职业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夏义[7](2019)在《浅析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机制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党各级干部的主要学习和培训阵地是党校。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冲击,基层党校的培训和建设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逐渐向边缘地带和弱视地带靠近,非常不利于我党的建设和宣传工作。本文立足于当前基层党校的干部培训机制现状,分析影响基层党员培训成效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机制的有效途径。伴随十八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我党提出从严治党的发展战略,对党风党纪的要求和标准再一次提高,党校的干部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党委的重视,对相关的培训机制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新时期,从我党全面贯彻干部培训以来,党校的培训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特别是基层党校,根据相(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21期)
苏适,于德涵,黎莉,迟彩霞[8](2019)在《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与途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高校在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区域竞争力、精神动力、技术平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依赖和促进的关系。以绥化学院为例,探讨绥化学院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社会服务方式等途径,加强地方高校科研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同时,鼓励高校教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提升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本文来源于《畜牧与饲料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胜来,万炳军,史兵,高元元,路东升[9](2019)在《新时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的解读——基于风险转化的途径与机制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症结之一便是因"体育伤害事故"造成学校在事故处理中的"无限责任"而导致学校消极对待体育活动甚至取消学校体育活动的"因噎废食"现象,而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剖析"闹"现象及隐含其中的风险转移、转化途径与机制可以更好地推进学校体育的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立足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对新时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进行解读。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一明一暗"两条路径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中的风险转移、转化途径与生成机制进行研究,为治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研究结果: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并非由体育运动本身所固有的运动风险元素所造成,而是由外源性的风险转化所造成。这一转化并非是由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师通过课程来实现,而是由非学校体育主体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获得、风险转移来实现的。在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过程中,上述的风险转移成为家长、学校以及风险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群,从而导致真风险主体的缺席,同时造成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目的、结果与正面价值的偏离。这一过程现象被所谓的"弱势群体"通过"闹"的途径转化成风险规避与利益获得的互换,而学校管理主体为了降低该事件造成的利益损失风险便会寻求折中、保守的风险规避观念和途径,使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过渡为风险承担与利益补偿的"结果定式"。从上述逻辑来看,家属的"闹"成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风险转化途径,学校为了消除、平息"闹"事件及其不良影响,采取以"止闹"为直接目的的处理手段便形成了"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理"也是一种"闹",是"闹"的二次转换。我们现在处于历史的新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制度真空与主体利益协同缺乏,进而引发人们的价值体系、教育理念、心理结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和冲突。该现象聚焦在学校体育上便会出现前文所说的学校被迫消极对待甚至取消学校体育活动的"因噎废食"现象,造成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缺乏与缺位,其影响已初露端倪。风险转化途径风险主体被非学校体育主体的利益相关者(家长、学校、政府)所取代;风险性质形式的转化(由责任转化为金钱)。风险转移途径涉事家庭将风险转移给学校,学校再转移给教育并最终通过学生毕业将风险转移给社会。风险转化机制政府职能部门在政策、决议制定时置程序正义于结果正义之上,造成部分不合理的决策出现"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造成责任主体倒置虚无,淡化领导责任,集体承担责任,看似是由集体承担责任,但实际上造成责任主体的虚位与责任虚无,直接促使了赔偿现象的产生,是"闹"现象产生机制中的重要一环。现阶段专项立法缺失、制度期许下的合法化渠道的低效、高成本造成的制度化渠道的堵塞或变相堵塞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出现的现实机制;现行制度或者政府对于此类事件"大事化小"的治理策略激发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小事闹大"的应对策略的盛行,再加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社会记忆和法外收场常态化倾向构成了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的"显性"机制,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转换机制的"明线"。传统文化中崇儒尚文的观念盛行,重精神而薄肢体,导致身体文化背离社会主流文化,民众对体育社会价值的认定步入误区。学校体育虽然在近代曾经全盘照搬前苏联和西方的学校体育组织模式、指导思想,但社会文化大环境中的本土哲学教育思想的抵触、消磨与对待西方教育思想功利主义的泛滥,缺乏辩证主义思考,形成了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呈现主体意识的淡薄;理性批判的匮乏;"形而上"精神的缺失,造成我国的学校体育徒形而不传"神"(身体文化竞技性缺失)。体现了学校体育的弱势地位及社会对学校体育(活动)的弱认同。正是在这样"不重要"的课上或者活动中出现伤害事故,家长是不可能接受的,他们甚至会采取"闹"的形式表达诉求。学校体育弱势地位以及社会对其价值认同的偏离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产生的文化习俗机制,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风险转换机制的"暗线"。研究结论: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处理过程已经变成非学校体育主体间的利益获得与风险转移的博弈。家属的"闹"成为其利益获得和风险转移的手段和途径,学校以"止闹"为目的的"理"推助了"闹",在某种程度上亦是"闹"。政府"大事化小"的治理策略激发了"小事闹大"的对策的盛行,再加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社会记忆以及法外收场常态化倾向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的"显性"机制;学校体育的弱势地位以及社会对于身体文化价值认同的偏离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产生的"隐性"机制。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必将伴随学校体育而生。依法切断其生成机制中"合法性"的民众印象和"有效性"的社会记忆,促进学校体育回归教育本质,促使教育回归育体、育心、育人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王振林[10](2019)在《小麦高产优质协同的技术途径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面临形势我国小麦已实现连续十六年获得丰收,小麦的生产供给量已经超出小麦的消费需求量。但从生产小麦的品质结构看,目前所生产小麦的绝大部分其品质为普通的中筋小麦,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所占比例很低,不能满足市场对小麦品质的需求。小麦生产的发展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实现由高产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机制及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氧二十碳叁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能够通过多种作用机制在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中线粒体途径在这些作用机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作为I/R损伤防治的重要靶点,线粒体途径在EETs介导的I/R损伤保护机制中却未得到很深入的探讨。本文就线粒体K+通道、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以及线粒体结构完整性在EETs减轻I/R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这对于寻找I/R新的防治方式和靶点、保护重要组织器官、改善患者的病情及预后都有着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制及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1].周旭.高职院校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建设途径和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9
[2].叶永才,陈哲璇,李想,谭伟江,杨丰华.环氧二十碳叁烯酸通过线粒体途径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9
[3].黎琼.初中校园欺凌反制机制构建途径探微[J].中学教学参考.2019
[4].许陶颖,周颖,杨寅.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创新途径[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9
[5].陈莉.民办高等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误区及其完善途径[J].人才资源开发.2019
[6].魏君君,孙睿.构建“专家引领”机制,探讨多元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J].职业技术.2019
[7].夏义.浅析创新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机制的途径[J].知识文库.2019
[8].苏适,于德涵,黎莉,迟彩霞.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机制与途径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
[9].杨胜来,万炳军,史兵,高元元,路东升.新时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闹”现象的解读——基于风险转化的途径与机制视角[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王振林.小麦高产优质协同的技术途径与机制[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