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模型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预压缩有限元模型,格莱圈,静密封性能

模型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1](2019)在《基于两种预压缩模型的格莱圈静密封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液压格莱圈密封二维轴对称几何模型,对模拟密封圈安装过程中采用的轴向推进和径向压缩两种预压缩有限元模型及相关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给出了两种模型下格莱圈密封应力分布的差异.其次,对比分析了两种模型下不同压缩率和介质压力对静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模型下获得的静密封性能影响规律基本相同,且应力分布基本相似,但对密封圈应力集中部位预测结果存在偏差,表现为径向压缩模型下的应力集中部位更靠近空气侧;此外,轴向推进预压缩模型的模拟结果揭示出聚四氟乙烯滑环靠介质侧的倒角处易发生磨损,这一结果与工程实际比较符合.(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唐荆,陈啸,杨科[2](2019)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压缩损伤预测和模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平面和弧面开孔层合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壳单元、壳-胶层混合单元以及壳-实体混合单元有限元模型,并分别采用通用的Abaqus内置程序和自定义的用户子程序进行层合板压缩损伤分析。模型选取Hashin、改进Tsai-Wu和Quads失效准则分析了两种层合板在开孔压缩过程中的屈曲变形、层内失效及分层,并与文献中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的五种模型对弧面开孔层合板的强度预测误差均小于7%,且能捕捉到圆孔周围损伤起始以及承载力下降。仅依靠Abaqus程序内置Hashin失效准则的壳模型即可为弧面开孔层合板提供较为简单高效的强度评估,但在平面开孔层合板中采用改进Tsai-Wu失效准则的自定义子程序对强度和损伤预测更为可靠。(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苏日新,余音[3](2019)在《湿热环境下复材修理压缩解析模型及极限载荷的二分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析模型具有计算速度快、直观反映各参数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等优点。建立了湿热环境下复材修理压缩解析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湿热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湿热所产生的湿热应力。模型假设修理结构受压后的破坏模式分为母板压缩破坏、补片压缩破坏和胶层剪切破坏叁种,任何一种破坏模式先发生,对应的载荷即为极限载荷。模型先直接求得湿热环境下补片或母板压缩破坏模式下对应的极限载荷,引入二分法求得湿热环境下胶层剪切破坏模式下对应的极限载荷。在不同湿热环境下对复材胶接修理结构进行压缩试验,并用本文方法求出解析解,试验结果和解析解吻合良好。本文方法可以为湿热环境下复材胶接修理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玻璃钢/复合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龙恩林,陈俊智[4](2019)在《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作用下的能量特征,基于花岗岩单轴压缩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完成了PFC~(3D)数值试验的参数标定,探讨了不同循环次数下数值试件内部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演化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试件加载至破坏过程中,这些能量参数以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为分界,峰前的总能量、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随应力呈非线性增长,总能量增长速率最快,弹性能次之,耗散能最慢;至峰值点附近时弹性应变能达到储能极限,增速降为0;峰后则表现为弹性应变能急剧释放,耗散能随裂纹发展而快速增加,能量急剧释放是导致岩石灾变破坏的主要原因。提出的基于材料阻尼理论的耗散能演化方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对比表明其可以较好地反映一定循环次数下耗散能随应力变化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彭俊杰,李凯,祝凤金,刘红岩[5](2019)在《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预测岩石蠕变行为对岩石力学与工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对岩石蠕变机理及典型蠕变曲线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在经典岩石蠕变模型如J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损伤理论及Kachanov损伤演化定律,进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岩石蠕变损伤本构模型。第叁,对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引用其他学者所开展的不同轴压下岩石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对该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可以发现本文所提出的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预测岩石的稳定蠕变阶段,而且还能预测经典模型所不能反映的岩石加速蠕变变形。结果表明损伤理论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的蠕变破坏机理,为了能够准确模拟岩石蠕变变形全过程,在经典的J体模型中引入损伤因子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欧雪峰,张学民,张聪,冯涵,周贤舜[6](2019)在《冲击加载下板岩压缩破坏层理效应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动态加载条件下层状板岩的各向异性行为,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获得江西层状板岩在高应变率下5组层理面倾角(θ=0°,30°,45°,60°和90°)临界破坏状态力学特征及破坏机制,进而利用元件组合模型理论,建立考虑宏观层理影响的层状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试验及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各层理角度试样应力–应变曲线峰值大小不同,但总体变化规律相近,均包含加载前期的弹性压缩阶段,中期的塑形阶段和塑性加强阶段,以及达到峰值后的峰后曲线;临界破坏状态下层理面在试样的破坏中起到重要作用,除θ=0°为穿越层理面的劈裂破坏外,其余层理倾角的破坏模式主要包括:偏向层理面方向的剪切破坏、沿层理面的滑移破坏和沿层理面的劈裂破坏。新建立的层状岩体动态损伤本构模型,综合考虑岩体自身微观损伤和宏观层理面损伤迭加影响,该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描述冲击条件下层状岩体应力–应变曲线变化规律,且峰值强度吻合较好,有助于更为准确地描述层状板岩在高应变率下变形破坏行为。(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李江昀,赵义凯,薛卓尔,蔡铮,李擎[7](2019)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度神经网络近年在计算机视觉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上不断刷新已有最好性能,已经成为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深度网络模型虽然性能显着,但由于参数量巨大、存储成本与计算成本过高,仍然难以部署到硬件受限的嵌入式或移动设备上.相关研究发现,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模型本身存在参数冗余,模型中存在对最终结果无用的参数,这为深度网络模型压缩提供了理论支持.因此,如何在保证模型精度条件下降低模型大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本文对国内外学者近几年在模型压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与进展进行了分类归纳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价,并探讨了模型压缩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汪韧,郭静波,惠俊鹏,王泽,刘红军[8](2019)在《基于卷积高斯混合模型的统计压缩感知》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斯混合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统计压缩感知中信号先验概率分布的建模.利用高斯混合模型对图像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时,通常需要先对图像分块,再对图像块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本文提出卷积高斯混合模型对整幅图像的概率分布进行建模.通过期望极大化算法求解极大边缘似然估计,实现模型中未知参数的估计.此外,考虑到在整幅图像上计算的复杂度较高,本文在卷积高斯混合模型和压缩测量模型中引入循环卷积,所有的训练和恢复过程都可以利用二维快速傅里叶变换实现快速运算.仿真实验表明,本文所提的MMLEconvGMM算法的恢复性能要优于传统的压缩感知算法的恢复性能.(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8期)

王健,杨天雪,翟宇佳,孙云鹏,陈夏欢[9](2019)在《基于胶凝原油可压缩性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胶凝原油可压缩性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含蜡原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模型,研究含蜡原油管道在停输再启动后的流动规律,对比不考虑胶凝原油可压缩性的停输再启动模型与加入了胶凝原油可压缩性影响因素的模型区别,分析了胶凝原油不同压缩性对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双流体驱替模型时,合理考虑胶凝原油的可压缩性因素,相较与不考虑可压缩性模型能更准确地预测含蜡原油管道的停输再启动过程;胶凝原油的可压缩性对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的影响作用不可忽略,当无量纲压缩系数为3.606×10-6时,管道完成重启需要的质量流量比不考虑可压缩性模型高17.6%,管道完成重启所需的时间缩短了12%;在注入流体(ICF)区域,管道内压力分布的斜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而在胶凝原油(OGF)区域,由于随时间变化的屈服应力衰减,压力分布的斜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本文来源于《油气田地面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孟凡海,李玮,赵欢,凌鑫,陈子贺[10](2019)在《基于离散元法的岩石单轴压缩模型建立及参数校核》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脆性岩石单轴压缩可靠模型,通过单一变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4个关键参数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并较准确地模拟真实岩石的力学性能。通过仿真试验可得出结论:临界切向应力主要影响轴向压缩力—应变曲线的最大值,随着临界切向应力的减小,曲线的最大值逐渐减小;临界法向应力主要影响曲线的下降段,随着临界法向应力的减小,曲线的下降段斜率逐渐增大;切向接触刚度对曲线的3段均有影响,随着切向接触刚度的线性增加,曲线的上升段斜率逐渐增大,曲线最大值逐渐增加,下降段斜率逐渐增加;法向接触刚度主要影响曲线的最大值,随着法向接触刚度的增加曲线的最大值增加。当选取黏结参数:法向接触刚度400 MN/m3、切向接触刚度为300MN/m3、临界法向应力为40 k Pa、临界切向应力为20 k Pa,按照这组参数标定可以较可靠地模拟出大庆叁肇地区2 500~3 000 m深的岩石特性。(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8期)

模型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平面和弧面开孔层合板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壳单元、壳-胶层混合单元以及壳-实体混合单元有限元模型,并分别采用通用的Abaqus内置程序和自定义的用户子程序进行层合板压缩损伤分析。模型选取Hashin、改进Tsai-Wu和Quads失效准则分析了两种层合板在开孔压缩过程中的屈曲变形、层内失效及分层,并与文献中的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的五种模型对弧面开孔层合板的强度预测误差均小于7%,且能捕捉到圆孔周围损伤起始以及承载力下降。仅依靠Abaqus程序内置Hashin失效准则的壳模型即可为弧面开孔层合板提供较为简单高效的强度评估,但在平面开孔层合板中采用改进Tsai-Wu失效准则的自定义子程序对强度和损伤预测更为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基于两种预压缩模型的格莱圈静密封性能[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

[2].唐荆,陈啸,杨科.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压缩损伤预测和模型比较[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3].苏日新,余音.湿热环境下复材修理压缩解析模型及极限载荷的二分法分析[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9

[4].龙恩林,陈俊智.花岗岩颗粒流模型循环压缩作用下能量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

[5].彭俊杰,李凯,祝凤金,刘红岩.岩石单轴压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9

[6].欧雪峰,张学民,张聪,冯涵,周贤舜.冲击加载下板岩压缩破坏层理效应及损伤本构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7].李江昀,赵义凯,薛卓尔,蔡铮,李擎.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压缩综述[J].工程科学学报.2019

[8].汪韧,郭静波,惠俊鹏,王泽,刘红军.基于卷积高斯混合模型的统计压缩感知[J].物理学报.2019

[9].王健,杨天雪,翟宇佳,孙云鹏,陈夏欢.基于胶凝原油可压缩性的含蜡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模型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9

[10].孟凡海,李玮,赵欢,凌鑫,陈子贺.基于离散元法的岩石单轴压缩模型建立及参数校核[J].能源与环保.2019

标签:;  ;  ;  

模型压缩论文-蔡智媛,王冰清,彭旭东,郭生荣,孟祥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