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中单宁含量的测定

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中单宁含量的测定

一、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赵书成[1](2021)在《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比较不同砧木嫁接的‘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与浆果果皮和种子的中相关激素和多胺含量变化趋势,旨在筛选出能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优势砧木,为砧穗互作对果实激素、多胺代谢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CS)自根苗为对照,以嫁接在‘5BB’、‘SO4’、‘140R’、‘3309M’‘河岸葡萄’砧木上的‘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测定赤霞珠葡萄果实从转色初期至成熟期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CIRG指数及成熟期果实单粒重、p 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单宁含量、Vc含量和果实亮度与色泽饱和度。同时测定转色初期至成熟期果实果皮和种子中生长素(indole acetic acid,IAA)、赤霉素(gibberellins A3,GA3)、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腐胺(putrescine,Put)、亚精胺(spermidine,Spd)、精胺(spermine,Spm)的含量,并分析果实转色初期糖酸含量、CIRG指数和激素、多胺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5个砧木均可以提高‘赤霞珠’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Vc含量、单宁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与果实色泽饱和度。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指标综合评价排名由高到低顺序为:CS/140R>CS/河岸葡萄>CS/3309M>CS/SO4>CS/5BB>CS。随着果实成熟,各处理间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方差逐渐减小,说明在果实转色期砧木对果实糖酸代谢影响更加明显。(2)各砧穗组合种子GA3含量变化幅度较大,果皮中IAA和GA3含量总体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出现在同一时期,种子中IAA含量持续降低,果皮和种子中ABA含量在转色期下降后,于果实成熟后期开始升高;嫁接明显改变了果实中激素代谢水平,砧木通过降低转色后果实IAA含量来抑制果实发育,促进果实成熟;同时,在转色初期砧木提高了果实中GA3含量来抑制IAA的合成,间接促进果实成熟;砧木对果实ABA的影响表现为提高果实转色初期及成熟期果实内源ABA含量。(3)果实中3种PAs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在果皮中Put含量持续降低,而Spd和Spm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都在果实转色过程中含量达到峰值;而种子中Put含量从转色初期升高,在转色过程中含量达到峰值,最后在成熟期降到成熟过程中最低水平,Spm含量在成熟期前含量达到峰值,于成熟期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Spd含量持续降低。砧木对果实中3种PAs影响不同,首先砧木能提高转色进程中果皮和种子内源Put含量,‘河岸葡萄’‘140R’‘3309M’砧木能提前使果皮Spd含量出现上升趋势,同时提前果皮中Spm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以此加速果实成熟;其次在葡萄种子中,砧木能降低成熟过程中Spd含量、提高Spm含量。

许培磊[2](2021)在《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文中认为山葡萄(Vitis amurensis.Rupr)是北方地区可露地越冬的酿酒葡萄,既是重要的抗寒、抗病育种资源,又是东北葡萄酒工业的重要原料。青粒的存在会导致葡萄优质果率、产量下降,大大影响葡萄酒的口感,是一直困扰山葡萄品种选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研究以青粒较多的品种‘双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多个发育阶段果实的生长发育、种子解剖结构、韧皮部超微结构、糖含量及代谢酶活性、激素含量、转录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判定山葡萄青粒形成的关键时期、筛选和分析了调控青粒形成相关基因。为减少山葡萄小青粒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自花授粉会导致授粉受精不良,影响种子发育,青粒数增多。跟踪观察中粒和小粒所在位置,发现大小粒可以根据果柄粗度分类,前期果柄较细的果粒,整个生育期其果实膨大会一直受限。2.通过监测山葡萄不同类型果粒在9 DAF至53 DAF的动态发育过程,发现大粒的快速生长期在12 DAF-32 DAF,大粒种子快速生长期是12 DAF到25 DAF,浆果发育是其种子先达到成熟期,再促进果肉和果皮的膨大。3.12 DAF时,中粒种子及维管束存在褐化迹象;18 DAF时,胚乳与珠被分离,小粒种子外珠被发育不良。果柄输导组织显示大粒的筛管、导管数量均多于中粒和小粒;果肉输导组织的超微结构显示18 DAF时,大粒筛分子细胞壁增厚,与外界形成共质体隔离状态,而中粒筛分子发育迟缓,筛板出现次生壁增厚现象,筛分子与外界呈共质体状态;在转色期,中粒筛分子和导管中出现黑色物质,存在细胞凋亡现象。综上,18 DAF时,中粒和小粒胚乳发生败育,种子发育不良,库能力较弱,输导组织发育不良,果柄发育迟缓,营养运输受阻,抑制其正常膨大。4.大粒中SAI和CWI活性的升高早于果实中糖的积累。18 DAF是转化酶活性开始升高的转折点,通过比较不同果粒的激素水平,发现中粒和小粒的GA3、ZR含量均显着低于大粒,ABA含量显着高于大粒,果穗上中粒保持“不脱落”状态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其IAA含量显着高于小粒和大粒,降低了离层对乙烯的敏感性。5.构建了山葡萄正常果粒和滞育果粒的浆果发育期转录组文库,结果表明:与细胞壁和种皮发育相关的基因BAG6与WRKY36可能在浆果正常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生长素信号通路和脱落酸信号转导通路的差异基因参与了青粒发育过程,其中NRT1.1调控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由ARF2转录因子识别生长素响应元件,在AGL8和EMB2766调控作用下,对中粒的生长素信号转导及胚的发育进行调控;在浆果发育过程中,ABA受体和调控因子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上升,负调控因子PP2CA蛋白的基因表达量逐渐下调,ABA信号转导通路中大部分差异表达基因(ATPP2CA、ABF2、OST1)在中粒浆果膨大期的表达量均显着高于大粒,表明这些基因参与了ABA信号转导调控,并可能在中粒感知外界信号,提早衰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李莎莎[3](2021)在《葡萄种子败育因子与无核抗病葡萄种质创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无核性状是国际鲜食葡萄的重要研究和育种方向。胚挽救技术的应用,使种子败育型葡萄作母本进行大田杂交后,不仅提高后代的无核率,而且缩短育种周期。种子败育型葡萄果实发育进程中,种子败育与形成无核果实的相关基因是什么?这些基因表达与调控机理是什么?搞清楚这些基因的作用与相互关系,对无核葡萄育种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以种子败育型葡萄‘无核白’为材料,在种子败育过程中观察胚珠的形态和组织解剖结构,并测定其内源激素含量,分析不同基因在‘无核白’和有核葡萄‘黑比诺’的种子败育/发育过程中的差异表达,筛选出种子败育相关基因;同时以种子败育型葡萄作母本,引入抗病的中国野生葡萄及其后代材料作父本杂交后,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抗病新种质。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形态、组织解剖和内源激素水平等发生变化。在32~42 DAF(days after flowering,开花后天数)观察杨凌地区‘无核白’发育的胚珠形态大小不一,在37 DAF其种皮褐变和皱缩。石蜡切片观察‘无核白’从32 DAF开始胚囊皱缩,胚乳细胞降解、退化,且内、外种皮分离,在42 DAF与‘红宝石无核’的球形胚相比,‘无核白’的胚体积小,胚发育延缓。测定‘无核白’胚珠中GA3和ZR含量从36 DAF开始下降,IAA含量从37 DAF开始下降,ABA含量从34 DAF持续升高,(GA3+IAA)/ABA和ZR/ABA含量比率分别从34 DAF和36 DAF开始下降。分析激素合成信号基因的表达情况,从30~45 DAF赤霉素合成基因Vvi GA2ox-3和Vvi GA3ox-1的表达量下降,生长素抑制子Vvi AUX/IAA4和Vvi AUX/IAA8以及脱落酸信号基因Vvi Sn RK2.1和Vvi Sn RK2.2的表达量上升。2.在‘无核白’和‘黑比诺’8个不同败育/发育时期的胚珠中种子发育相关基因、不同转录因子及水杨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基因差异表达。从20~55 DAF,8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珠中,种皮发育相关基因Vvi AGL11和胚乳发育相关基因Vvi FIS2和Vvi IKU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无核白’中持续降低,在‘黑比诺’中升高;胚乳发育相关基因Vvi PHERES1在‘无核白’中先升高后降低,在‘黑比诺’中持续升高;转录因子Vvi WRKY3、Vvi WRKY52和Vvi HB7在‘无核白’中的表达量持续升高,但在‘黑比诺’中变化趋势不明显,Vvi WRKY6的表达量在‘无核白’中先升高后降低,在‘黑比诺’中基本不变。依赖水杨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基因Vvi EDS1.2、Vvi NDR1和Vvi SID2的表达量在‘无核白’中升高,引起免疫防御反应,促进种子败育。不同组织表达特性分析,Vvi AGL11、Vvi IKU2、Vvi WRKY3、Vvi WRKY6和Vvi WRKY52在无核葡萄和有核葡萄的胚珠中表达量最高;Vvi PHERES1在有核葡萄的胚珠中表达量最高。3.利用胚挽救技术以种子败育型葡萄为母本分别与中国野生葡萄(杂种)、欧洲无核葡萄作父本杂交,共配置了24个组合,获得2259株无核、抗病新株系。以‘红宝石无核’‘昆香无核’和‘火焰无核’作母本,‘塘尾’‘双优’‘北醇’‘阳光玫瑰’‘红宝石无核’‘无核白’和‘爱神玫瑰’等作父本时胚挽救效率较好。当‘无核白’‘红宝石无核’‘火焰无核’‘昆香无核’和‘克瑞森无核’分别作母本时,最佳取样时间分别为开花后39天、授粉后57~58天、40~41天、50天和42天。通过优化胚挽救技术体系,在‘火焰无核’葡萄开花前外源喷施5 mg/L的油菜素内酯,显着提高其胚发育率,并增加多胚的数量;以ER为基础培养基,添加水杨酸合成抑制剂可提高胚发育率;以WPM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μmol TDZ显着提高杂种胚的成苗率。4.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田间抗病性调查获得一批无核、抗病新种质。共移栽炼苗成活1662个胚挽救杂种,通过无核性状分子标记GSLP1和SCF27检测杂种后代中携带目的条带有484株;通过抗霜霉病分子标记S382和S294检测杂种后代中携带目的条带有25株。田间抗病性鉴定出杂种后代中抗白粉病51株和抗霜霉病96株。综上所述,‘无核白’种皮发育相关基因Vvi AGL11的转录水平降低,促进种皮褐变、皱缩,内外种皮分离;胚乳发育相关基因Vvi FIS2、Vvi PHERES1和Vvi IKU2的转录水平降低,促进胚乳降解;以及内源GA3、IAA、ZR和ABA之间的含量变化和水杨酸合成和信号基因介导的防御反应等,共同促进葡萄种子败育,且种皮的降解与胚乳的退化同步发生。

刘政海,董志刚,李晓梅,谭敏,杨镕兆,杨兆亮,唐晓萍[4](2020)在《酿酒葡萄‘黑比诺’与‘马瑟兰’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杂交是选育葡萄新品种的主要手段,分析后代果实酿酒品质,阐明品质性状遗传倾向,为选育葡萄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黑比诺’和‘马瑟兰’杂交后代果实为材料,研究果实基本品质及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的差异,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代果实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广泛分离呈连续分布。其中F1代果形指数和出汁率变异系数较大,果形指数表现为较高的超低亲遗传;F1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的优势率为正值,表现出一定的强亲优势;F1代平均穗重呈小于双亲遗传,存在皮肉比是其母本3倍的后代,出汁率表现为趋双亲遗传;F1代出现了红色葡萄和绿色葡萄的后代,且红葡萄后代总花色苷含量超低亲率为67.24%,呈趋于低亲遗传;后代果皮中酚类物质呈超双亲遗传,且存在种子中总酚和单宁含量高于双亲2~3倍的后代;后代总类黄酮物质含量在果皮和种子中含量较高,呈广泛分离;72.37%的后代果皮中原花色素含量低于‘黑比诺’,表现为减性遗传。杂交后代平均粒重和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一定的超高亲遗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介于双亲间遗传。果实不同部位不同酚类物质遗传规律不同,果皮中总酚和单宁含量表现为较高的加性遗传,具有一定的强亲优势。

谢苏燕[5](2020)在《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文中研究指明酿造一款品质较好的葡萄烈酒,对葡萄原料的要求是:葡萄浆果生理成熟时,应有酸高、香气不明显、抗病害等特点,而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山葡萄不但具有此特性,而且野生资源极为丰富,遍布长白山、小兴安岭一带和松花江流域的山区和半山区。为了改善我国葡萄烈酒酿造品种少、产品结构单一且缺乏中国特色的现状,本研究以东北地区主栽的山葡萄为原料酿造烈酒,主要研究酿酒酵母、酿酒条件、采收期、山葡萄品种等对烈酒品质的影响,探索出适合酿造烈酒的优化条件及酿造烈酒的山葡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1)发酵条件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由单因素发酵试验的结果,可以得出:酵母菌CEC01、ADT起发最快,发酵速率快,酵母发酵能力强,产酒率高,且烈酒的酒香浓郁、品质较好,适合酿造山葡萄烈酒。17±2℃的发酵温度,香气成分总量最高,为18491.699μg/L,更有利于烈酒香气物质的保留,使得酒香更加浓郁、品质更佳。发酵15天,烈酒香气总量最高,为16775.569μg/L,酒体中的酯类物质达到最高值,建议发酵1317天。(2)采收期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霜后采收对山葡萄的果实、干红葡萄酒、烈酒的香气种类和含量都有影响。霜后的山葡萄干红酒总糖、单宁、总酚含量,尤其是香气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采收的,品质更佳,香气也更加浓郁。正常采收的山葡萄所酿造烈酒香气物质含量更高,果香更浓郁,品质优于霜后采收的。(3)不同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比较研究据前人的研究调查可知,本试验选的8个山葡萄品种(分别为‘北冰红’、‘北国蓝’、‘北国红’、‘左优红’、‘双红’、‘双优’、‘左山一’、‘公酿1号’)都有生长势强、植株生长健壮、抗寒性强的特点,除‘公酿1号’易感霜霉病、‘双优’抗霜霉病较弱以外,其他几个品种均抗霜霉病。正常成熟期采收时,8个品种果实糖酸比最高的是‘北冰红’(18.25)、‘左优红’(11.86),最低的是‘北国蓝’(6.09)、‘左山一’(5.05)。烈酒出酒率最高的是‘北冰红’(17.80%)、‘左优红’(16.25%),‘双优’(10.93%)、‘左山一’(11.36%)最低。8个品种的烈酒中,香气物质总含量较高的是‘北国红’、‘公酿1号’、‘北冰红’。主成分分析香气综合得分越高香气越浓郁,综合得分较高的是‘北冰红’、‘公酿1号’、‘北国蓝’、‘北国红’。综上可得,东北地区的‘北冰红’、‘公酿1号’、‘北国红’、‘北国蓝’基本符合酿造烈酒对原料的要求,‘左优红’、‘双优’、‘双红’、‘左山一’是否适合酿造烈酒有待进一步研究。

郭旭烽[6](2020)在《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为了探究贺兰山东麓冲积扇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果实和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的差异,以贺兰山东麓金山产区6年生‘黑比诺’、‘马瑟兰’、‘小味尔多’、‘赤霞珠’、‘马尔贝克’、‘美乐’、‘霞多丽’为试材,测定了葡萄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果实及所酿葡萄酒中6种甲氧基吡嗪含量和甲氧基吡嗪转移酶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1)采收期各品种中‘马尔贝克’百粒质量显着高于其它品种为235.34g;‘小味尔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25.26°Brix;‘霞多丽’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最高为7.71g/L;‘黑比诺’果实中总酚含量最高为8.01mg/g;‘小味尔多’果实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 7.41mg/g。(2)采收期各品种果实中3种甲氧基吡嗪未检测到(MOMP、MEMP、ETMP),IPMP、SBMP和IBMP含量差异明显;‘马瑟兰,果实中IPMP含量最高,为2.374ng/L,其次是‘赤霞珠’,为1.555ng/L;‘黑比诺’果实SBMP含量最高,为4.708ng/L,‘小味尔多’最低,为2.544ng/L;‘马瑟兰’果实中IBMP含量最高,为11.852ng/L,‘赤霞珠’最低,为6.023ng/L。(3)葡萄酒样中含有SBMP和IBMP,‘赤霞珠’葡萄酒中SBMP含量最高,为10.662ng/L,’黑比诺’酒中最低,为2.383ng/L;‘霞多丽’葡萄酒中IBMP含量最高,为19.313ng/L,‘马尔贝克’酒中最低,为5.354ng/L,且葡萄酒中的SBMP含量和IBMP高于采收期葡萄果实中SBMP和IBMP含量。(4)所有酿酒葡萄品种的VvOMT1对IBMP的调控要高于IPMP。综上,‘马瑟兰’果实品质表现较其它红色品种优良,选择合适的酿酒葡萄品种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品质。

王晶晶[7](2020)在《葡萄果实糖、酸含量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影响葡萄的风味和品质,糖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并且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我国是葡萄生产大国,研究葡萄果实中糖、酸含量性状的遗传及调控机制,对培育优质葡萄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三个葡萄杂交群体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已经构建的葡萄高密度分子遗传图谱,对果实的可溶性糖和有机酸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研究,筛选出可能与葡萄果实中糖酸含量积累有关的候选基因,并用q RT-PCR对候选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验证。主要结论下:1.分析了‘着色香’ב红地球’,‘红地球’ב金星无核’,‘红地球’ב双优’杂交后代群体中糖酸物质含量分布特点,在三个组合后代中果糖,葡萄糖,草酸,酒石酸,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范围广泛。葡萄果实中的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含量变化范围在41.22~119.00 mg?g-1FW之间,葡萄糖含量变化范围为45.05~178.11mg?g-1FW。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酒石酸,酒石酸含量变化范围在0.73~8.65 mg?g-1FW之间,苹果酸含量变化范围为0.17~8.11 mg?g-1FW。且各物质组合传递力都高于75%,均能在亲本和子代中稳定遗传。三个杂交组合中都有超亲单株存在,不同组合超高亲率不同。2.基于三个不同的葡萄整合遗传图谱,结合葡萄杂交后代果实糖酸含量数据,使用Map QTL6.0和R/qtl软件,进行葡萄果实糖酸性状QTL定位。在‘红地球’ב双优’群体中,在LG1上定位到与果糖有关的QTL位点;在LG6上定位到与葡萄糖有关的QTL位点;在LG11上同时控制苹果酸和总酸的QTL;在LG13上定位到同时控制葡萄糖和总糖的QTL;在LG14上定位到同时控制果糖,葡萄糖,总糖的QTL;在LG17上定位到与总糖,草酸,苹果酸有关的QTL位点。‘红地球’ב金星无核’群体中,在LG18上定位到同时控制草酸、苹果酸、总酸的QTL位点。‘着色香’ב红地球’群体中,在LG5上定位到同时控制果糖和总糖的QTL位点;在6号连锁群上检测到同时控制苹果酸和柠檬酸的QTL位点;在13号连锁群上定位到同时控制总酸和苹果酸以及同时控制柠檬酸和总酸的QTL位点。3.根据糖酸性状QTL定位结果,结合葡萄参考基因组和NCBI上的基因功能注释信息,筛选出VIT_213s0019g05250,VIT_211s0016g03400,VIT_211s0118g00200与VIT_201s0011g00240四个可能与糖酸含量积累相关的候选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分析候选基因在‘着色香’、‘红地球’、‘双优’以及‘金星无核’四个品种的q RT-PCR结果,结合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具体糖酸含量的变化,对比分析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各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推测VIT_211s0016g03400,VIT_211s0118g00200与VIT_201s0011g00240基因可能参与果实中可溶性糖的积累;VIT_213s0019g05250基因可能影响苹果酸含量,参与苹果酸代谢过程。

周晓梅,张彪[8](2019)在《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山葡萄是我国特色的野生葡萄资源,广泛分布于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一定防癌、治癌和软化心脑血管的功效;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典型性、耐寒性和抗病性,受到众多育种工作者的持续关注,经常在葡萄新品种选育方面做为亲本加以利用;改革开放以来,科研工作者针对山葡萄糖低酸高的特点,通过优化栽培手段使果实含糖量升高总酸含量降低,提高山葡萄果实酿酒品质.本研究主要从山葡萄品种培育与保存,品种最适栽植密度、留果量、留叶量、水肥管理、架型和整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和总结,为山葡萄研究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舒楠[9](2019)在《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文中指出山葡萄’北国红’含糖较高、总酸低、抗病、高产。本研究以正常采收(9月22日)和延迟采收(10月15日)两个时期采收的山葡萄’北国红’为试验组、以品种’北冰红’作为对照组,探究了延迟采收、发酵工艺以及不同酵母、S02浓度、发酵温度、浸渍时间、氮源、澄清剂等发酵条件对’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和酿造工艺;采收时期对’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对两个不同采收时期 ’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原汁及干酒进行营养和香气成分检测、分析和品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同一时期采收的’北国红’原汁与对照’北冰红’原汁相比较,’北国红’原汁总酸、总糖含量显着低于对照’北冰红’原汁,出汁率稍低于对照’北冰红’;品种’北国红’越冬无需防寒且果粒与果梗间不易脱落,对’北国红’进行延迟采收能够进一步提升糖含量降低酸度,经延迟采收后原汁总糖由151.99g/L 升至172.38 g/L,原汁总酸由9.00 g/L降至8.01 g/L,糖酸比由16.89提升至21.52,出汁率由67.12%降至61.43%,’北国红’单宁、酚类、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均高于对照品种’北冰红’。2、对酿造’北国红’干酒的酵母种类、S02浓度、浸渍时间、发酵温度、安琪FN502氮源、澄清剂分别进行单因素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安琪CEC01活性干酵母作为最佳的菌种,50mg/LSO2、不添加外源氮源、浸渍8天、发酵温度在23~27℃为’北国红’干酒最佳酿造条件,皂土与明胶按照0.9g/L:0.08g/L的比例对’北国红’干酒的澄清效果最好。3、对3种工艺酿造的’北国红’干酒营养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3种酿造工艺中工艺一酿造的’北国红’干酒发酵最彻底;工艺一酿造的’北国红’干酒总酸含量最低,乳酸含量显着高于工艺二、工艺三,苹果酸含量显着低于工艺二、工艺三。因此’北国红’干酒的最佳酿造工艺为工艺一。4、对 ’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营养成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北国红’与对照’北国红’干酒经延迟采收后单宁、总酚、总花色苷、色度均显着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中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是有机酸的主要成分。’北国红’ 和对照’北冰红’干酒经延迟采收后总酸、苹果酸均显着降低,乳酸含量显着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中含有5种花色素的单糖苷和双糖苷,五类花色苷除矮牵牛素外矢车菊素、芍药素、飞燕草素、锦葵色素都是双糖苷占主要含量组成;同一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制的干酒花色苷总含量高于’北冰红’,花色苷总量是’北冰红’干酒的3.4倍;锦葵色素是’北国红’与对照’北冰红’酿造的干酒花色苷的主要组分,占总花色苷含量的74.92%~88.51%,且延迟采收后占比升高。’北国红’和对照’北冰红’干酒均含有顺式、反式白藜芦醇及其苷类物质,主要以白藜芦醇苷的形式存在。’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成品干酒共检测出27种香气物质,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主要有5种,依次为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β-苯乙醇、琥珀酸二乙酯、癸酸乙酯,其主要表现为白兰地、玫瑰、水果的香味和令人愉悦的气味。’北国红’及对照’北冰红’酿造的干酒品评总分均在85分以上,延迟采收’北国红’酿造的干酒其评价最高,典型性强,风味独特,颜色呈深紫色,口感与对照’北冰红’干酒对比更加浓郁醇厚,且酸度低,更加柔和,因此从颜色、饱满度和酸度方面来看’北国红’干红酒品质更优。5、对干酒营养成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糖、总酸、单宁、总酚、总花色苷、维生素C和6种有机酸营养成分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北国红’干酒品质有影响,因此可以用这些指标对’北国红’酒质进行评价。

谭伟,李晓梅,董志刚,谭敏,杨兆亮,唐晓萍[10](2018)在《毛欧杂种’2-1-3’杂交F1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酿酒葡萄果实性状的遗传规律,提高酿酒葡萄杂交育种效率。【方法】以毛欧杂种’2-1-3’为母本的2个酿酒葡萄杂交组合69个F1代成熟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酚类物质含量等21项指标,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2-1-3’×’阿列尼’、’2-1-3’×’宝石解百纳’F1代果实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呈连续分布;果粒质量平均值稍高于亲中值,有超高亲子代,但介于双亲之间的比例大;子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高于亲中值,’2-1-3’×’阿列尼’F1代多居于亲本之间,而’2-1-3’×’宝石解百纳’F1代超高亲比例大;子代可滴定酸含量均值低于亲中值,超低亲比例大。子代果皮总花色苷含量均值低于含量低的亲本,超低亲比例大。’2-1-3’×’阿列尼’F1代果皮原花色素、果肉总酚、总类黄酮和原花色素含量均值均高于亲中值,超高亲比例大;其余酚类物质指标均值均低于亲中值,种子酚类物质介于亲本之间比例较大,其余4个指标超低亲比例大。’2-1-3’×’宝石解百纳’F1代果皮酚类物质含量、果肉总酚、单宁和原花色素含量均值均低于亲中值,果肉原花色素介于亲本之间的比例最大,其余指标超低亲比例大;果肉和种子其余酚类物质指标均值均大于亲中值,介于亲本之间的比例大。【结论】组合类型不同,性状遗传倾向有差异。

二、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略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砧木的应用研究现状
        1.1.1 葡萄砧木研究发展
        1.1.2 砧木嫁接对接穗生长发育与果实品质的研究
    1.2 嫁接与植物内源激素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1.2.1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2.2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1.2.3 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1.2.4 嫁接和激素关系的相关研究
    1.3 嫁接与植物多胺代谢间关系的相关研究
        1.3.1 植物多胺的分类与作用
        1.3.2 嫁接和多胺关系的相关研究
    1.4 试验目的与内容
        1.4.1 试验目的
        1.4.2 试验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与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项目及测定方法
        2.3.1 葡萄果实品质相关指标测定
        2.3.2 激素含量测定方法
        2.3.3 多胺含量测定方法
        2.3.4 试验设备及试剂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
        3.1.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3.1.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1.3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CIRG指数的影响
        3.1.4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
        3.1.5 不同砧穗组合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
    3.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
        3.2.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IAA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GA_3含量的影响
        3.2.3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ABA含量的影响
        3.2.4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Put含量的影响
        3.2.5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Spd含量的影响
        3.2.6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中Spm含量的影响
        3.2.7 ‘赤霞珠’浆果中激素和多胺含量与糖酸含量、CIRG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成熟与品质的影响
    4.2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
    4.3 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中多胺含量的影响
    4.4 ‘赤霞珠’浆果中激素和多胺含量与糖酸含量、CIRG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2)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山葡萄种质资源概述
    1.2 果实大小粒的影响因素
        1.2.1 授粉受精过程
        1.2.2 种子形成
        1.2.3 果实细胞的分裂与膨大
        1.2.4 内源激素调节
    1.3 葡萄大小粒的研究进展
        1.3.1 基因型
        1.3.2 生理生态因子
        1.3.3 相关基因
    1.4 透射电镜和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4.1 透射电镜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4.2 转录组学在研究果实生长发育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双丰’与‘左山一’青粒数比较
        2.2.2 ‘双丰’授粉亲和性观察
        2.2.3 ‘双丰’果粒发育动态观察
    2.3 讨论
        2.3.1 花粉对‘双丰’授粉亲和性的影响
        2.3.2 果柄粗度与果粒滞育的关系
        2.3.3 ‘双丰’果实成熟的选择性
第三章 ‘双丰’不同类型浆果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规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动态变化
        3.2.2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粒重动态变化
        3.2.3 不同类型果粒在浆果膨大期的种子发育动态变化
    3.3 讨论
第四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观察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浆果膨大初期的果实和种子解剖结构
        4.2.2 不同类型果粒果柄解剖结构
        4.2.3 大粒和中粒果肉输导组织观察
    4.3 讨论
        4.3.1 发生滞育中粒和小粒的种子发育特点
        4.3.2 发生滞育中粒的输导组织发育特点
第五章 ‘双丰’滞育果粒的糖含量、糖代谢酶及内源激素变化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5.2.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
        5.2.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5.3 讨论
        5.3.1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类含量变化特点
        5.3.2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糖代谢酶活性变化特点
        5.3.3 不同类型浆果在果实发育初期至转色期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特点
第六章 ‘双丰’滞育青粒的转录组学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RNA提取效果
        6.2.2 转录组测序组装及表达量计算
        6.2.3 大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中粒的基因
        6.2.4 中粒在每个发育阶段表达量都大于大粒的基因
        6.2.5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上调表达的基因
        6.2.6 山葡萄发育过程中逐渐下调表达的基因
        6.2.7 山葡萄浆果膨大期中粒中表达量高于大粒的基因
        6.2.8 山葡萄浆果发育过程中参与ABA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
        6.2.9 差异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6.3 讨论
        6.3.1 调控山葡萄正常果实发育的相关基因
        6.3.2 调控山葡萄青粒发育的相关基因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3)葡萄种子败育因子与无核抗病葡萄种质创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葡萄生产与育种的重要性
    1.2 无核葡萄的类型
        1.2.1 单性结实型无核葡萄
        1.2.2 种子败育型无核葡萄
    1.3 无核葡萄种子败育形成机理
        1.3.1 无核葡萄种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1.3.2 葡萄无核性状的遗传机制
        1.3.3 葡萄无核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
        1.3.4 无核葡萄的生理特性
    1.4 无核葡萄育种现状
        1.4.1 利用常规杂交培育无核葡萄
        1.4.2 利用胚挽救技术培育无核葡萄
        1.4.3 胚挽救技术的影响因素
        1.4.4 无核抗病葡萄的育种与应用研究
        1.4.5 无核及其它性状葡萄的育种与应用研究
    1.5 分子标记在葡萄种质创新中的研究与应用
        1.5.1 无核性状分子标记的研究与应用
        1.5.2 抗病性分子标记研究与应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葡萄种子败育过程中形态、组织解剖、内源激素及基因表达研究
    2.1 材料和试剂、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方法
        2.2.1 胚珠和不同组织的采集
        2.2.2 ‘无核白’胚珠石蜡切片制作与解剖结构观察
        2.2.3 ‘无核白’胚珠内源激素测定
        2.2.4 利用外源 IAA、GA_3和 ABA 处理无核葡萄
        2.2.5 荧光定量PCR检测基因差异表达
        2.2.6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形态观察
        2.3.2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解剖结构观察
        2.3.3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分析
        2.3.4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种皮和胚乳发育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2.3.5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不同转录因子表达分析
        2.3.6 ‘无核白’种子败育过程中水杨酸合成和信号途径基因表达分析
    2.4 讨论
        2.4.1 葡萄种子败育的解剖结构变化
        2.4.2 激素在葡萄种子败育中的作用和调控葡萄无核形成
        2.4.3 葡萄种子败育受种皮和胚乳发育相关基因调控
        2.4.4 葡萄种子败育过程发生了免疫防御反应
    2.5 小结
第三章 利用胚挽救技术创制无核抗病葡萄新种质
    3.1 材料和试剂、仪器
        3.1.1 试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方法
        3.2.1 花粉采集与处理
        3.2.2 田间杂交
        3.2.3 取样时间
        3.2.4 离体胚挽救过程
        3.2.5 不同取样时间对胚挽救的影响
        3.2.6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脂对胚挽救的影响
        3.2.7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胚挽救的影响
        3.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母本基因型对杂种胚挽救影响
        3.3.2 父本基因型对杂种胚挽救影响
        3.3.3 正反交组合对杂种胚挽救的影响
        3.3.4 ‘无核白’作母本幼胚珠适宜取样时间的确定
        3.3.5 不同取样时间对离体胚发育及其成苗的影响
        3.3.6 外源喷施油菜素内脂对胚挽救的影响
        3.3.7 水杨酸对无核葡萄离体胚发育影响
        3.3.8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杂种胚离体萌发的影响
        3.3.9 不同年份胚挽救结果分析
    3.4 讨论
        3.4.1 亲本基因型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影响
        3.4.2 适宜取样时间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影响
        3.4.3 喷施生长调节剂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影响
        3.4.4 培养基中添加物对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效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分子标记鉴定杂种后代无核与抗病性
    4.1 材料和试剂、仪器
        4.1.1 试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方法
        4.2.1 胚挽救杂种后代继代扩繁
        4.2.2 胚挽救杂种后代驯化移栽
        4.2.3 利用无核和抗病性状标记检测杂种后代
        4.2.4 胚挽救杂种后代田间抗病性调查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胚挽救杂种植株移栽炼苗统计
        4.3.2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杂种后代无核性状
        4.3.3 利用分子标记鉴定杂种后代抗霜霉病
        4.3.4 胚挽救杂种后代田间抗病性调查
    4.4 讨论
        4.4.1 分子标记鉴定胚挽救杂种后代无核性状
        4.4.2 分子标记鉴定胚挽救杂种后代抗病性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4)酿酒葡萄‘黑比诺’与‘马瑟兰’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果实基本品质评价
        1.2.2 果实不同部位酚类物质含量的测定
    1.3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F1代果实基本品质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2.2 F1代果实酚类物质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2.2.1 F1代果实果皮中酚类物质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2.2.2 F1代果实果肉中酚类物质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2.2.3 F1代果实种子中酚类物质含量遗传变异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5)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葡萄烈酒简介
    1.2 葡萄烈酒的产业现状及市场前景
        1.2.1 国外葡萄烈酒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葡萄烈酒的生产现状
    1.3 葡萄烈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1.3.1 原料
        1.3.2 发酵工艺的研究
        1.3.3 蒸馏工艺的研究
        1.3.4 陈酿工艺的研究
    1.4 葡萄烈酒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
        1.4.1 葡萄烈酒中非酒精挥发物的研究
        1.4.2 葡萄烈酒中铜元素含量的确定
        1.4.3 葡萄烈酒的酒龄
        1.4.4 紫外光谱的“红移”现象在葡萄烈酒质量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1.5 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的研究现状
        1.5.1 资源分布与研究历史
        1.5.2 资源保存与利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酿酒酵母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2.2.3 采样方法
        2.2.4 试验方法
        2.2.5 测定方法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酿酒酵母对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2.3.2 不同酿酒酵母对山葡萄发酵原酒理化指标的影响
        2.3.3 不同酿酒酵母对葡萄烈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酵条件对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3.1 前言
    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试剂与设备
        3.2.3 采样方法
        3.2.4 试验方法
        3.2.5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发酵温度对发酵醪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3.2 不同发酵温度下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比较
        3.3.3 不同发酵时间山葡萄烈酒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的比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采收期对山葡萄烈酒品质的影响
    4.1 前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4.2.3 采样方法
        4.2.4 试验方法
        4.2.5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采收期对山葡萄果实理化指标的影响
        4.3.2 不同采收期山葡萄果实、葡萄酒及烈酒的香气成分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比较研究
    5.1 前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试剂及设备
        5.2.3 采样方法
        5.2.4 试验方法
        5.2.5 测定方法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山葡萄果实的理化指标
        5.3.2 不同山葡萄品种发酵原酒的理化指标
        5.3.3 不同品种山葡萄烈酒的挥发性香气物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葡萄及葡萄酒发展现状
    1.2 酿酒葡萄品种简介
    1.3 葡萄中的甲氧基吡嗪合成代谢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5 讨论
第三章 不同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6种甲氧基吡嗪含量
    3.1 材料与方法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第四章 不同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甲氧基转移酶相关基因表达
    4.1 试验材料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3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葡萄果实糖、酸含量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果实中糖酸种类含量的研究现状
        1.1.1 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研究
        1.1.2 果实中有机酸酸组分的研究
    1.2 葡萄重要性状QTL定位研究
    1.3 果实糖、酸含量QTL及相关候选基因的研究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葡萄杂交果实糖酸性状QTL定位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试材
        2.1.2 试验试剂
        2.1.3 仪器及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果实采收
        2.2.2 样品的处理及糖酸提取
        2.2.3 糖酸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2.2.4 可溶性糖标准品的定性定量
        2.2.5 有机酸标准品的定性定量
        2.2.6 QTL定位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葡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
        2.3.2 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糖酸成分含量遗传分析
        2.3.3 葡萄果实糖酸性状QTL定位结果
    2.4 讨论
        2.4.1 关于葡萄杂交后代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遗传特点
        2.4.2 葡萄果实中糖、酸含量性状QTL位点研究
第三章 葡萄果实糖酸积累候选基因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试材和试剂
        3.1.2 仪器及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不同时期葡萄果实的采集
        3.2.2 葡萄果实果肉总RNA的提取及检测、c DNA的合成及检测
        3.2.3 候选基因的筛选与引物设计
        3.2.4 候选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时期果实中各糖酸物质含量变化
        3.3.2 葡萄果实cDNA检测结果
        3.3.3 葡萄果实糖酸积累相关基因筛选
        3.3.4 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酿酒葡萄栽种历史
2 山葡萄品种研究
    2.1 品种培育
    2.2 品种保存
3 山葡萄生长研究
    3.1 引种表现研究
    3.2 肥水管理研究
    3.3 架型及行间距研究
    3.4 架面修剪研究
    3.5 单株产量研究
    3.6 抗病性研究
4 展望

(9)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山葡萄简介
        1.1.2 葡萄及葡萄酒起源和发展简史
        1.1.3 山葡萄的发展史
        1.1.4 酿酒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
    1.2 葡萄酿酒特性研究进展
        1.2.1 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
        1.2.2 葡萄酒中的有机酸
        1.2.3 葡萄酒中的酚类
        1.2.4 葡萄酒中的其他营养物质
    1.3 干红葡萄酒酿造工艺
        1.3.1 发酵醪的辅料的研究进展
        1.3.2 压榨和浸渍
        1.3.3 发酵温度和时间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技术路线
    2.4 试验内容及方法
        2.4.1 试验内容
        2.4.2 理化指标和营养成分检测方法
    2.5 数据统计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山葡萄'北国红'外观及各项理化指标评价
    3.2 发酵条件的优化
        3.2.1 酵母种类对山葡萄'北国红'干酒品质的影响
        3.2.2 二氧化硫浓度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3 浸渍发酵天数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4 发酵温度对山葡萄'北国红'干红酒品质的影响
        3.2.5 氮源添加方式的筛选
        3.2.6 澄清剂的比较
    3.3 发酵工艺的研究
        3.3.1 '北国红'发酵醪发酵期间营养成分含量变化
        3.3.2 不同发酵工艺对'北国红'干酒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3.4 成品干红酒营养成分检测分析和品质评价
        3.4.1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营养成分分析
        3.4.2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3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花色苷种类及含量分析
        3.4.4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酒顺反白藜芦醇及其糖苷含量分析
        3.4.5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酒氨基酸组成及含量分析
        3.4.6 不同时期采收的'北国红'酿造的干红酒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3.4.7 成品酒香气成分分析
        3.4.8 成品酒品评
    3.5 主成分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10)毛欧杂种’2-1-3’杂交F1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果实特性
        1.2.2 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2.3 果皮、果肉和种子的酚类物质含量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2个杂交组合F1代果实外观和基本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2.2 2个杂交组合F1代果实酚类物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四、山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单宁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砧木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内源激素和多胺含量的影响[D]. 赵书成.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2]山葡萄浆果滞育解剖与生理学及转录组测序研究[D]. 许培磊.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3]葡萄种子败育因子与无核抗病葡萄种质创制研究[D]. 李莎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酿酒葡萄‘黑比诺’与‘马瑟兰’杂交后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J]. 刘政海,董志刚,李晓梅,谭敏,杨镕兆,杨兆亮,唐晓萍. 中国果树, 2020(06)
  • [5]东北地区主栽山葡萄品种酿造烈酒的品质评价[D]. 谢苏燕.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不同酿酒葡萄品种与葡萄酒中甲氧基吡嗪含量差异比较研究[D]. 郭旭烽. 宁夏大学, 2020
  • [7]葡萄果实糖、酸含量性状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 王晶晶.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3)
  • [8]山葡萄栽培与选育研究进展[J]. 周晓梅,张彪.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9]山葡萄新品种‘北国红’酿酒特性和干红酒酿制工艺的研究[D]. 舒楠.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01)
  • [10]毛欧杂种’2-1-3’杂交F1代果实性状遗传倾向分析[J]. 谭伟,李晓梅,董志刚,谭敏,杨兆亮,唐晓萍. 果树学报, 2018(12)

标签:;  ;  ;  ;  ;  

葡萄及杂交后代浆果中单宁含量的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