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形态特征论文-张保华,陶宝先,刘子亭,曹建荣

微形态特征论文-张保华,陶宝先,刘子亭,曹建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形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潮土,土壤质地,颗粒组成,微结构

微形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张保华,陶宝先,刘子亭,曹建荣[1](2019)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不同质地潮土的微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土壤颗粒组成对微形态特征的影响,选择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潮土类叁种质地土壤(壤土、粘壤土、砂壤土)样品,分析其微形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颗粒组成对土壤微结构、粗细颗粒分布、颗粒大小与圆度等产生明显影响。壤质、粘壤质土壤表层形成了利于农业生产的团粒状微结构,向下层逐渐变为囊孔、孔洞、孔道等微结构类型,砂质壤土全剖面为单粒状微结构。壤质、粘壤质土壤粗细颗粒分布类型为斑晶嵌埋型,砂质壤土则为粗单一颗粒类型。土壤中粗颗粒均以石英为主、细颗粒均为分离斑点双折射类型,但砂质壤土中粗颗粒粒径较大、圆度较小。壤质、粘壤质土壤偶见土壤动物排泄物、胶膜等形成物。(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姚雪莹,陈志祥,王奇志[2](2019)在《变豆菜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变豆菜属植物中的系统及分类学意义,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变豆菜属11个种(13个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较稳定,上表皮细胞轮廓大多不清晰,初级蜡质纹饰均存在条状纹饰,表皮上均粘附着颗粒物;下表皮均存在气孔,气孔周围存在均匀分布的纹饰,气孔外拱盖表面大多有颗粒状纹饰,并且其二级纹饰类型、气孔周围纹饰、气孔外拱盖内缘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变豆菜属类群界定及种间关系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宋晨薇,唐琼,赵志鹏,向余劲攻,刘文亮[3](2019)在《海叁棱藨草及其近缘种果实形状和果皮微形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海叁棱藨草(×Bolboschoenoplectus mariqueter (Tang&F. T. Wang))及其5个近缘种的果实形状、果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海叁棱藨草果实形状为双凸状,表面为波形网状纹饰,外果皮为中果皮厚度的2倍,与扁秆荆叁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F. Schmidt) T. V.Egorova)明显不同,而与海滨叁棱草(Bolboschoenus maritimus (L.) Palla)相似。研究结果支持将海叁棱藨草归入叁棱草属,不支持将海叁棱藨草作为扁秆荆叁棱的异名,推测其可能为海滨叁棱草水滨亚种(Bolboschoenus maritimus subsp. paludosus (A. Nelson) T. Koyama)的异名。(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志祥,姚雪莹,Stephen,R.Downie,王奇志[4](2019)在《变豆菜属15种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扫描电镜对来自北美和东亚的变豆菜属植物(美国7个种,中国8个种)的果实表面微形态进行观察,结合前人对伞形科其他类群果实微形态特征的研究及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证据,对变豆菜属的种间分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变豆菜属植物果实的形态大小、皮刺弯曲程度和果柄蜡质纹饰丰富多样。研究表明变豆菜属是一个自然类群,果实表面钩刺结构有利于该属植物的传播及扩散,果实微形态特征具有分类学价值,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根据变豆菜属果实表面微形态特征,编制了该属植物分种检索表。(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杨国一,于文涛,郑晶,陈静,谢微微[5](2018)在《乌龙茶种质叶片微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性状,为探明乌龙茶品种资源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27份乌龙茶种质叶片的微形态,分析其叶片气孔、茸毛和蜡质纹饰形态特征。【结果】供试茶树种质叶片的茸毛纹饰分为长条纹型、短棒型和光滑型3种类型;叶表蜡质纹饰分为皱脊状、波浪状和平展状3种类型;气孔器较相似,均呈长卵形。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7份茶树种质分为3个分支。相同原产地种质的叶片茸毛微形态和叶表蜡质纹饰较相似。灌木型乌龙茶种质的茸毛长度显着短于小乔木型(P<0.05,下同),叶片气孔密度显着大于小乔木型,多数小乔木型乌龙茶种质的叶表纹饰呈平展状。【结论】乌龙茶种质的气孔形态特征不具有种间分类意义。茶树叶片的茸毛和蜡质纹饰可作为乌龙茶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的手段之一。在利用叶片微形态进行茶树种质资源分类鉴定研究中,应注意树型对叶片茸毛和叶表纹饰特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秦鹏尧,高肖贤[6](2018)在《北极与北京蓼科杨柳科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分析了北极采集的肾叶山蓼与北京采集的拳蓼、马蓼、尼泊尔蓼、珠芽蓼,以及北极采集的北极柳与北京采集的黄花柳的气孔大小及分布和叶面表皮结构,发现正面的气孔数量多于阴面,而气孔的形态各异。结果表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不断进化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9期)

刘铮瑶,董治宝,萨日娜,杨军怀,陈国祥[7](2018)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沉积物粒度和微形态特征空间分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巴丹吉林沙漠风沙沉积物特征分异规律,采用野外实地采集和实验分析的方法,对沙漠边缘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和微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地区整体以细沙为主,中沙与极细沙次之;从局部上看,东南部以中沙为主,北部以粉沙黏土为主,西部地区以粗沙和极粗沙为主,与主导风向(西风和西北风)的分选作用一致。(2)北部和南部分别受河流和山脉影响,平均粒径较小,其余地区无明显差异。分选性在东南部最佳。粒度参数关系表明分选性在南部地区随着粒径变小而变好,偏度值随粒径变小而降低,峰度值随粒径变小而变宽,而在其他地区并没有明显的规律。(3)石英沙颗粒形态多为长形和圆形。整体磨圆度适中,其中西北部磨圆度最好,西南部和南部磨圆度最差。表面特征标志以干旱风成环境下的机械沉积作用的坑状为主,西北和东南部出现大量硅质球和硅质鳞片表明除机械沉积作用外,还具备化学沉积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沙漠》期刊2018年05期)

王美娟,赵千里,李芯妍,郑宝江[8](2018)在《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茶藨子属7个亚属12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分为多边形和不规则形两种类型;垂周壁式样为平直—弓形、浅波形、深波形;叶表皮角质层多为光滑或较光滑,少有脊状纹饰或乳突状凸起;表皮毛分为单毛和腺毛;黑果茶藨子、水葡萄、臭茶藨子的叶表面均分布不同密度的盾状腺毛,支持将臭茶藨子系划分为臭茶藨子亚属;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多数种类的气孔仅分布在下表皮。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为属内亚属划分及种间分类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刘哲[9](2018)在《长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微形态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共设置有机种植、无公害种植、常规种植3个处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研究分析土壤薄片,对比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方式能在增大土壤总孔隙度的同时,明显增加当量孔径>100μm的孔隙数量,改善大小孔隙的分布比例,是调节和改善土壤孔隙结构的重要方式。(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吕婷,刘玉萍,周勇辉,刘涛,张晓宇[10](2018)在《沙生植物沙鞭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镜对沙生植物沙鞭50个代表种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统计和分析,总结了代表种群叶表皮结构的异同,系统探讨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的分类学及生态适应性意义。结果表明,沙鞭叶表皮由长细胞、短细胞、气孔器细胞和刺毛组成,无微毛、大毛和乳突,表现为典型的狐茅型;脉间长细胞形态和壁波曲程度、短细胞形态和分布式样、气孔器体积大小与分布及副卫细胞形状、以及刺毛形态等在种群间具有明显差异,可将其鉴分为两大类。同时,沙鞭种群叶表皮气孔密度随环境干旱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第一类气孔密度大、第二类气孔密度小,这种结构有利于减少其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更好地适应干旱环境,是对荒漠环境的一种微观形态解剖特征性适应。(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微形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变豆菜属植物中的系统及分类学意义,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变豆菜属11个种(13个居群)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变豆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较稳定,上表皮细胞轮廓大多不清晰,初级蜡质纹饰均存在条状纹饰,表皮上均粘附着颗粒物;下表皮均存在气孔,气孔周围存在均匀分布的纹饰,气孔外拱盖表面大多有颗粒状纹饰,并且其二级纹饰类型、气孔周围纹饰、气孔外拱盖内缘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上述研究结果可为探讨变豆菜属类群界定及种间关系提供重要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形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保华,陶宝先,刘子亭,曹建荣.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不同质地潮土的微形态特征[J].山东农业科学.2019

[2].姚雪莹,陈志祥,王奇志.变豆菜属1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J].植物研究.2019

[3].宋晨薇,唐琼,赵志鹏,向余劲攻,刘文亮.海叁棱藨草及其近缘种果实形状和果皮微形态特征研究[J].植物科学学报.2019

[4].陈志祥,姚雪莹,Stephen,R.Downie,王奇志.变豆菜属15种植物的果实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科学学报.2019

[5].杨国一,于文涛,郑晶,陈静,谢微微.乌龙茶种质叶片微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J].南方农业学报.2018

[6].秦鹏尧,高肖贤.北极与北京蓼科杨柳科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J].绿色科技.2018

[7].刘铮瑶,董治宝,萨日娜,杨军怀,陈国祥.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沉积物粒度和微形态特征空间分异[J].中国沙漠.2018

[8].王美娟,赵千里,李芯妍,郑宝江.12种茶藨子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研究.2018

[9].刘哲.长期不同种植方式对土壤孔隙结构微形态特征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8

[10].吕婷,刘玉萍,周勇辉,刘涛,张晓宇.沙生植物沙鞭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J].植物研究.2018

标签:;  ;  ;  ;  

微形态特征论文-张保华,陶宝先,刘子亭,曹建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