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定位论文-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

突变定位论文-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

导读:本文包含了突变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卷叶矮化突变,rld,基因定位

突变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1](2019)在《水稻卷叶矮化突变体rld的表型鉴定及基因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引起水稻叶片卷曲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卷叶基因.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镇恢084,获得一份卷叶矮化突变体材料,命名为rld(rolling leaf and dwarf).通过形态学分析水稻表型,石蜡切片观察叶片细胞组织形态,图位克隆和测序技术进行精细定位和确定目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序列结构.结果显示:rld突变体叶片极度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rld突变体叶片维管束间的下表皮叶肉细胞面积增大;rld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2和Indel5间的32.3 kb的物理区间,测序发现rld是调控卷叶基因RL9的一个新等位基因,由于外显子上精氨酸缺失引起rld基因编码的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推测精氨酸在RL9蛋白的正常功能行使过程中是必要的,对维持水稻叶片表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2](2019)在《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组培变异后代的筛选,得到1个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encapsulated cotton panicle 1)。棉絮状花序突变体表现生育期内水稻抽穗异常,其小穗部被白色类棉絮物质囊状包裹,无法形成正常的稻穗,进而导致无法结实。遗传分析表明,ecp1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籼稻品种93-11与ecp1突变体杂交的F_2群体,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ecp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约240 kb的区间。研究结果为ecp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刘群杰,樊艳芳,李峰,王天生[3](2019)在《基于多区域相位突变量信息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主动配电网后,传统电流保护可能出现误动或者拒动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多区域相位突变量信息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文章首先介绍了在DG接入主动配电网时的故障定位方案,该方案根据母线上各线路电流的相位突变量信息识别出故障线路;然后利用该线路各区域线段两端的正序电流与负荷电流的相位突变量信息关系对故障线段进行区域定位;最后在PSCAD仿真软件中对方案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受DG接入位置、容量的影响较小,可有效解决传统电流保护拒动或者误动的情况,有效地提高了主动配电网的安全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可再生能源》期刊2019年09期)

张华,陈海丹,陈泽燕,唐江利[4](2019)在《Dravet综合征患儿致病基因定位及GEFS+基因突变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海南地区Dravet综合征患儿的遗传特征。方法收集2015—2017年期间海南省18例Dravet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外周血,采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法进行SCN1A基因检测,运用连锁分析应用软件GenomeStudio进行致病基因定位分型与连锁分析;对Sanger测序法未发现SCN1A基因突变的患儿,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分析SCN1A基因片段缺失或重复,并筛查父母SCN1A基因,分析其突变来源。结果 18例Dravet综合征患儿及父母基因定位扫描结果完全符合亲子间的孟德尔遗传关系。SCN1A基因突变患儿可定位到5号、9号、22号染色体3个候选突变区域。其中5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4957954至Rs 728937,在Rs 1459085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2. 13;9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720974至Rs 1220087,在Rs 71332677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1. 92;22号染色体区域位于SNPRs 756658至Rs 713751,在Rs 374225处可获取到最大LOD值1. 91。18例患儿中,12例SCN1A基因突变,其中6例CDS区域的第5383位碱基呈现杂合变异(G→A),4例13号外显子和CDS区域的第2292位碱基纯合变异(T→C),2例SCN1A基因非编码区域碱基纯合变异(A→T)。结论海南Dravet综合征患儿的基因定位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关系,推测Rs4957954至Rs728937、Rs720974至Rs1220087、及Rs756658至Rs713751区域是Dravet综合征的可能致病性区域。(本文来源于《临床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周纯,焦然,胡萍,林晗,胡娟[5](2019)在《水稻早衰突变体LS-es1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衰老是植物发育末期自主发生且不可逆的适应性反应,叶片早衰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对水稻(Oryzasativa)遗传改良以及抗衰老品种培育有重要意义。LS-es1是通过EMS诱变粳稻品种TP309获得的稳定遗传的早衰突变体。对LS-es1及其野生型的表型观察和生理生化分析表明,LS-es1叶片中积累了大量活性氧且细胞死亡更多,同时LS-es1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均显着下降,这也验证了LS-es1早衰的特征。对LS-es1及其野生型幼苗进行外源激素处理,结果表明LS-es1对水杨酸(SA)、脱落酸(ABA)和茉莉酸甲酯(MeJA)更敏感。用图位克隆方法将LS-es1基因定位在水稻第7号染色体长臂46.2 kb区间内,该区间共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ORF)。对该区间内的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Os07g0275300和Os07g0276000两个候选功能基因与早衰途径相关,并且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差异较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克隆LS-es1基因并深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叶,潘林鑫,张永,范礼斌,刘晓颖[6](2019)在《Sedlin突变体的表达及其与RB1在细胞中的共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脊椎骨骺发育不良蛋白(Sedlin)的缺失突变和点突变体质粒,检测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及其与RB1蛋白的共定位情况,为后续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提供依据。方法以Sedlin全长cDNA序列为模板,扩增目的基因序列,连接至表达载体,构建3个原核表达质粒,即pGEX-3X-SedlinN/Y115A/Y115F和相应的真核表达质粒,即pCDGFP-SedlinN/Y115A/Y115F。分别转化pGEX-3X-SedlinN/Y115A/Y115F到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分别转染pCDGFP-SedlinN/Y115A/Y115F于HEK 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分别单转pCDGFP-SedlinN/Y115A/Y115F以及将上述质粒与pDNA3.1-FLAG-RB1共转到COS7细胞中,进行免疫荧光制片,观察其在真核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测序结果显示pGEX-3X-SedlinN/Y115A/Y115F和pCDGFP-SedlinN/Y115A/Y115F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融合蛋白GST-SedlinN/Y115A/Y115F在BL21细胞中能够大量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FP-SedlinN/Y115A/Y115F在HEK 293T细胞中能够高效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GFP-SedlinN/Y115A/Y115F蛋白在COS7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并与RB1蛋白存在明显的核内共定位。结论人Sedlin及其突变体在BL21菌株和HEK 293T细胞中均能有效表达;在COS7细胞中,Sedlin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而Sedlin突变体除在细胞核中表达外,在细胞质中也有相当量的表达,Sedlin及其突变体均与RB1蛋白共定位,显示Sedlin羧基端以及NPFY基序中的Y磷酸化与否并不影响与RB1蛋白的共定位。(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张会云,王静[7](2019)在《小麦类病斑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播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在我国仅次于水稻、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各种病害的传播,严重威胁了小麦的产量和安全。为了选育出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种,必须不断地发掘、鉴定新的抗源基因以满足育种的需求。而类病斑突变体是获取抗源新基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本课题组在育种中发现周麦25是一个类病斑突变材料,其抽穗后叶片有明显褪绿斑点(黄色),对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抗性较好,是重要的抗病亲本材料。遗传分析表明该类病斑突变性状受一对隐型核基因控制,运用BSA-SSR的基因定位策略将该类病斑突变基因定位于2D染色体的长臂上,距SSR标记Xgwm539的遗传距离为21.7cM,暂时命名为lmz25。为验证并精细定位该基因,采用BSA-660KSNP芯片策略,发现多态性SNP富集区域位于小麦6B、2A和2D染1色体上,KASP标记的开发及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本研究中定位的小麦类病斑突变基因与已知的基因lm (1BL)、lm1(3BS)、lm2 (4BL)和lm3(3BL)染色体位置不同。因此,推断该类病斑突变基因是一个新的基因。(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徐涛,王海燕,肖进,袁春霞,王秀娥[8](2019)在《望水白多蘖矮秆突变基因QHt.nau-2D的精细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小麦的分蘖和株高都是与产量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研究禾本科作物株高及分蘖的分子遗传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实验室利用EMS诱变普通小麦望水白得到一个多蘖矮秆突变体NAUH167,并且已经初步将控制株高和分蘖的主效QTL定位到2DS染色体上。为了进一步加密目标区段的分子标记,构建了[普通小麦中国春-粗山羊草2D代换系)×NAUH167] F_2作图群体。利用发表的粗山羊草基因组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出粗山羊草和普通小麦在2DS目标区域内具有内含子多态性的保守基因,根据此保守基因在内含子区域的差异开发了316个跨内含子的分子标记,其中18个分子标记在亲本间能稳定扩增出多态条带;同时利用Affymetrix平台Wheat-660K SNP芯片对目标区段内亲本间进行SNP搜寻,针对不同SNP位点开发了53个四引物ARMS-PCR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标记,其中6个标记加密到目标区域;通过序列比对在目标区段开发了4个InDel标记。利用QHT26和Xgpw361两个连锁标记在[20111-78 (2D代换系)×NAUH167] F_2群体的9657个单株中进行PCR扩增筛选交换单株,最终将目标基因定位在标记XTInDel1-XTInDel2之间,物理区间约570kb,为进一步克隆候选基因和功能解析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李丹萍,张立超,夏川,赵光耀,董纯豪[9](2019)在《小麦旗叶叶形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对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旗叶被认为是籽粒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主要来源,旗叶的大小和叶形等形态性状是籽粒产量潜力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本研究以偃展4110经EMS诱变得到的一个叶形突变体m756-1为研究材料,通过对群体的叶片宽度统计与遗传分析发现,该叶形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结合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小麦660KSNP芯片、KASP技术等方法,将控制小麦旗叶宽度的基因定位在1B染色体长臂上,是一个新的控制小麦叶形的基因,本研究将为后续该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也为小麦叶形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张龙,赵玲珑,任银会,张晶,徐阿慧[10](2019)在《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M37的基因定位及变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粳稻品种Kitaake的~(60)Co辐射突变体库中筛选到1个稳定遗传的粉质胚乳突变体M37,其粒厚、千粒重、总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均显着降低。对成熟及发育中胚乳淀粉颗粒结构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的胚乳中淀粉颗粒排列松散,产生大量小单粒淀粉颗粒。利用M37/Dular的F_2群体中分离出的682个粉质极端个体将目标基因定位到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的51.6 kb,该区间含有7个开放阅读框(ORFs)。其中ORF6编码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大亚基2 (AGPL2)。对该基因测序分析发现突变体M37在AGPL2第4外显子上发生1个单碱基G到A的替换,导致该位点氨基酸由丙氨酸(Ala)变成苏氨酸(Thr)。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AGPL2的同源基因主要存在于单子叶中,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均非常保守。该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w24、gif2、eb6和eb7为等位基因。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突变体中多个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显着变化。(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突变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水稻籼型恢复系明恢86组培变异后代的筛选,得到1个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encapsulated cotton panicle 1)。棉絮状花序突变体表现生育期内水稻抽穗异常,其小穗部被白色类棉絮物质囊状包裹,无法形成正常的稻穗,进而导致无法结实。遗传分析表明,ecp1受单一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籼稻品种93-11与ecp1突变体杂交的F_2群体,通过SSR和InDel标记,将ecp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约240 kb的区间。研究结果为ecp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突变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水稻卷叶矮化突变体rld的表型鉴定及基因精细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新睿,杨绍华,刘华清,李刚.水稻棉絮状花序突变体ecp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J].福建农业科技.2019

[3].刘群杰,樊艳芳,李峰,王天生.基于多区域相位突变量信息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研究[J].可再生能源.2019

[4].张华,陈海丹,陈泽燕,唐江利.Dravet综合征患儿致病基因定位及GEFS+基因突变检测[J].临床儿科杂志.2019

[5].周纯,焦然,胡萍,林晗,胡娟.水稻早衰突变体LS-es1的基因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J].植物学报.2019

[6].何叶,潘林鑫,张永,范礼斌,刘晓颖.Sedlin突变体的表达及其与RB1在细胞中的共定位[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9

[7].马红勃,刘东涛,冯国华,张会云,王静.小麦类病斑突变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8].徐涛,王海燕,肖进,袁春霞,王秀娥.望水白多蘖矮秆突变基因QHt.nau-2D的精细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李丹萍,张立超,夏川,赵光耀,董纯豪.小麦旗叶叶形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10].张龙,赵玲珑,任银会,张晶,徐阿慧.水稻粉质胚乳突变体M37的基因定位及变异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标签:;  ;  ;  ;  

突变定位论文-葛倩雯,金宝花,傅小进,顾志敏,陈析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