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三部曲论文-郑楠

印度三部曲论文-郑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印度三部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米塔夫·,高希,朱鹭号叁部曲,印度历史书写

印度三部曲论文文献综述

郑楠[1](2018)在《阿米塔夫·高希“朱鹭号叁部曲”中的印度历史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阿米塔夫·高希(Amitav Ghosh,1956-)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印度英语小说家之一。丰富的历史知识为高希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并逐步构建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尤见于“朱鹭叁部曲”之中。“朱鹭号叁部曲”包含了叁部小说:《罂粟海》(2008),《烟河》(2011)与《战火洪流》(2015)。这一小说系列将故事的焦点集中于19世纪30至40年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以及鸦片战争的爆发。通过各色各异的印度、英国以及中国角色的故事经历,小说刻画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出高希所认为“印度之为印度”的历史根源西方殖民与印度反应的双重影响。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主体部分共有四章。第一章以文本中西方殖民统治行径为着眼点,分析高希对强加在印度大陆上的西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话语修辞的批判。第二章分析小说中印度对西方殖民统治的叁种反应(西方情结、民族至上、本土世界主义),以凸显高希对印度乃至全球构成一个共同体的期冀。第叁章着重分析高希耦合历史与当下的书写策略史实基础上的文学虚构,优先于事件细节的事件本质,加之还原陌生文化的人性共鸣,叁者共同强化了“朱鹭号叁部曲”的现实关怀。第四章从印度英语小说的背景出发,探讨“朱鹭号叁部曲”之历史书写融合“本土”与“流散”的特色。对“朱鹭号叁部曲”印度历史书写的研究,有助于中国学界了解以高希为代表的印度知识分子之历史观,同时也能为国别文学的交流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28)

赵飒飒[2](2017)在《旅行写作“讲述”与“展示”的“真实”——以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非虚构旅行写作的"真实"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为例,阐释了其旅行写作追求"真实"的过程。奈保尔作品中体现了"讲述"到"展示"的变化,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实现作者所宣扬的"真实"。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剖析奈保尔在旅行写作体裁发展上的思考,还可窥视后殖民旅行写作在传达"真实"上的困境。(本文来源于《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期刊2017年02期)

李丽芳[3](2017)在《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社会及文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V.S.奈保尔,英国当代着名印度裔移民作家。少数族裔移民文学为英国文学提供了新鲜素材,极大扩展了英国文学的视野和表现手法。印度叁部曲作为奈保尔的非虚构作品,跨越了了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将近叁十年的时间。为探究其先祖之地,奈保尔叁次到访印度。印度社会的落后和残酷让作者感到愤怒和排斥,为了解这个古老文明受伤之因,作者对印度社会由现象到深层结构进行了反复思考探求。最终作者在感情上对印度由疏离苛责到宽容理解,并指出其变动力量之所在。对于奈保尔印度叁部曲的文学批评,往往与后殖民理论联系在一起,分析奈保尔的东方主义立场或者是分析其无根流亡的文化身份。本论文中,结合奈保尔多元文化的背景,以及其在创作中对于现实社会的强烈关注的特点,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印度的传统历史和宗教观点,分析奈保尔对印度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变化的原因及其印度探究中的积极意义。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今天,唯有对不同社会的深层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更有助于认识理解社会问题,化解矛盾,加强对话和沟通。印度叁部曲无疑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学文本的阐述示例。(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7-06-30)

段玲玲[4](2017)在《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的“印度叁部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V.S.奈保尔是英国着名作家,祖籍印度,出生于特立尼达,后靠政府奖学金到牛津大学深造。在英国,印裔的血统、面貌和移民经历使不屑于与底层民众为伍的他,也根本无法接触到英国的上层社会。经过了迷茫、痛苦、纠结的挣扎与思考,终于,他直面苦难,扒开内心深处最隐秘的苦楚---那些他的祖辈父辈从不愿提及的事情,踏上寻根的文化之旅。“印度叁部曲”(《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百万叛变的今天》)是奈保尔1962年、1975年、1988年叁次游历印度,根据自己的见闻写成的叁部游记,以印度国家、民族的振兴和印度传统文化的发现、挖掘与重塑为主要内容,是奈保尔为本民族发声,维护第叁世界利益的后殖民主义创作的重要代表。奈保尔与他的故乡印度之间,经历了从排斥到冲突再到认同的过程。“印度叁部曲”是作家与印度之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让读者深层次认识印度的创作。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对“印度叁部曲”进行解读与分析,发现后殖民语境下“印度叁部曲”的思想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揭示作为后殖民主义作家的奈保尔在殖民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影响下的生存经历与精神成长,发掘奈保尔的创作中对民族振兴的关注,对挖掘与保护印度传统文化价值的热情,阐释奈保尔作为后殖民作家的创作心态,分析其作品的离散性主题。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后殖民主义理论、奈保尔的“印度叁部曲”以及国内外关于奈保尔创作研究的现状。第一章以《幽暗国度》为研究对象,分析奈保尔对印度严苛的种姓阶级制度下人们的绝对分工,传统习俗下人们的保守封闭的日常生活状况、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以及印度人对贫穷的自豪态度的批判与反思。第二章主要以《印度:受伤的文明》为例,分析其中白薄而对印度民族个性的沉默和印度传统文化的盲目跟风的理性批判与冷静的思考。第叁章主要分析奈保尔第叁次重返家园时所发现和感受的印度在宗教信仰、科技和妇女文化地位等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巨大的进步。第四章主要分析奈保尔文化立场的转变和强烈的家园意识。(本文来源于《伊犁师范学院》期刊2017-06-01)

仲巧巧[5](2017)在《身份建构与共同体形塑:对奈保尔“印度叁部曲”身份认同主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苏·奈保尔(1932-)被广泛认为是加勒比地区最有文学素养的作家,他被英国着名文学评论家维·索·普利切特誉为“依然健在的英文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个”。奈保尔一生致力于文学写作,他的作品体裁多样,主题丰富,他与居住地英国、出生地特立尼达以及故国印度千丝万缕的关系都被记录在他的小说、游记、自传、随笔等作品中。其中,“印度叁部曲”——《幽暗国度》(1964)、《印度:受伤的文明》(1977)、《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1990)就是奈保尔基于叁次印度之行对故国印度进行的书写。虽然作为移民作家,奈保尔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是评论家们关注的焦点,但是这个游记系列却鲜有人问津,只有少数评论家从移民主题、后殖民主义、流散文化以及历史书写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本文在对叁部曲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关于身份的理论和有关共同体的阐述,分析其中所包含的身份认同主题,论述造成作家身份困惑的社会、文化、历史根源,揭示奈保尔在游历故国印度时态度的演变,探讨其身份建构尝试与过程,同时对作品所传达的社会现实意义进行探索。《幽暗国度》记录了奈保尔对印度的第一次旅行。在这部作品中,奈保尔以西方文化的视野展开了对印度社会的审视与体察。但是由于西方教育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还很深刻,加上种姓制度给印度社会带来的落后现象,以及英国殖民者留在印度社会中的印记,使得奈保尔在这部作品中不但没有生出对故国印度的亲近之情,反而流露出厌恶与逃避的态度。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奈保尔无法建立与印度这个社会共同体的有机联系,更无法以印度作为自己身份建构的文化依托,因此奈保尔与印度之间的关系是疏离的,他在印度建构自我身份的初步尝试是失败的。而在《印度:受伤的文明》中,奈保尔记录了自己对印度的第二次造访,对这个国度的社会文化重新进行了审视,同时对印度本土文明落后的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这部作品中,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印度社会停滞与落后的表象及背后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逐步理解,其西方立场逐渐隐退,东方立场慢慢回归,融入印度这个社会共同体的意识觉醒,建构身份的努力开始明朗。奈保尔第叁次印度之行的记录《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描述了印度人民的叛变和印度社会的崛起。在这部作品中,奈保尔对印度的情感已经发生逆转。他完全以印度人自居,聆听着来自各行各业印度人民的故事,建立与印度文化的有机联系,为自己在这个共同体中的身份建构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印度摆脱贫困和落后、在走向文明与进步的道路上建立新的共同体机制做出贡献。本文认为,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影响下,学习、理解、包容与认同印度文明并与母国同胞共同建立起坚固的共同体,是奈保尔最终摆脱无根漂泊的生存状态、实现自己身份认同的最佳途径。(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7-06-01)

刘雪斐[6](2016)在《浅析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形象——以“印度叁部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奈保尔是一位多重文化身份的移民作家,他的作品渗透出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画面。他的代表作"印度叁部曲"以印度为题材,书写着别具特色的东方文化形象。以"印度叁部曲"为例,研究该叁部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形象,并分析东方形象书写背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6年30期)

王婧[7](2015)在《奈保尔眼中的印度》一文中研究指出V.S.奈保尔出生在特立尼达,是一位印度裔英国移民作家。迄今为止他发表了超过30部作品,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作品是游记文学。在这些游记中,奈保尔通常描写的是有关第叁世界的历史、命运和人们的生活。奈保尔复杂的文化身份使他成为了一名杰出的后殖民作家,而他的作品也成为了典型的后殖民文学作品。为了寻找他的文化之根,奈保尔叁次访问了印度并分别写下了叁部有关印度的游记。他们分别是:《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论文中主要应用了萨义德的后殖民理论,通过分析奈保尔在不同时期对印度的态度的不断变化,来探讨奈保尔对其身份的追寻之路。论文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奈保尔的生平和其作品,尤其是他的印度叁部曲,并介绍了奈保尔的游记及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奈保尔的印度叁部曲。通过分析印度的宗教信仰、种姓制度和印度的社会生活,能够更好的理解奈保尔对母国印度态度的转变。论文的第叁部分主要关注奈保尔自我身份追寻的历程。论文的最后一章是对该论文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期刊2015-06-05)

张弛[8](2015)在《后殖民生态视域中的奈保尔“印度叁部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非小说文学作品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在《幽暗国度》中,奈保尔用西方批评家的视角嘲讽了印度文化中的种种不足。而在《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中,他较为客观地展现了印度在民族复苏过程中遇到的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剖析奈保尔笔下充满殖民暴力的环境书写与残留在印度社会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唤起读者对后殖民语境下的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呼吁重建一个种族平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张成辰[9](2015)在《从“印度叁部曲”探析奈保尔的印度本土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加勒比海地区优秀的英语后殖民作家之一,V.S.奈保尔及其作品持续赢得人们的关注。身为移民作家,出于对自身文化归属的思考,奈保尔先后叁次回到祖先之邦——印度寻根,游记文学“印度叁部曲”应运而生。在叁次返乡之旅中,奈保尔审视印度的文化立场在不断发生转变,其笔下的印度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这一文化立场转变不仅使得奈保尔对母国的态度从排斥逐渐转为认同,更是引发了他对母国的反思。本文以“印度叁部曲”——《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为研究对象,联系后殖民理论,对作品细读分析,考察在东西方文化夹击下奈保尔对印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的转变,进而探析全球化语境下奈保尔对印度本土重建的深邃思考。本文第一组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奈保尔及其作品进行简要介绍,概括国内外有关奈保尔的研究综述及提出论文研究的意义与方法。第二至五章为正文部分,其中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在《幽暗国度》中,印度在奈保尔带有“东方主义”的审视立场下所呈现出的脏乱形象,并分析奈保尔产生抵触态度的原因;第叁章紧扣《印度:受伤的文明》中奈保尔流露出的同情怜悯,解读他对印度凄凉现状的思考与批判;第四章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入手,通过对各色人群访问的梳理来分析奈保尔在全球化视野下对母国的憧憬希望及情感认同;第五章则主要以奈保尔在“印度叁部曲”中的文化立场与审视视野发生转变为主线,重点探析他对印度文化缺陷与困境的批判反思以及本土重建的思考。印度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无论是在其本土内部矛盾还是在与外来文化的冲突中都存在诸多缺陷,这些缺陷是印度千百年来数次面对外来侵略而毫无抵抗力的根本原因,同时也是印度在取得独立之后陷入两难困境的关键所在。对此,奈保尔指出印度的新生与重建离不开文化的融合。结语部分主要是对全文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印度叁部曲”不仅于印度本民族有着重要的反思意义,同时它也将给予那些努力重建家园的第叁世界国家及参与全球化文明建设的其他民族重要的启发。(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王婧[10](2013)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奈保尔笔下的印度叁部曲》一文中研究指出维·苏·奈保尔是现代对英国文坛甚至是世界文坛影响较大的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其本人的情感,还能够对现实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且能够体现出其本人精湛的写作技巧和叙事技巧。维·苏·奈保尔小说的场景描述是那么的真实,对事件的叙述是那么的到位,维·苏·奈保尔印度叁部曲中的人物描写和人物对话,能够真真切切地体现出他对印度这片土地和那里人民的感情,而且这叁个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印度甚至是当时东方的评价与看法。文章对维·苏·奈保尔本人及其作品印度叁部曲进行介绍,通过维·苏·奈保尔本人经历和其对印度的描写,从侧面探讨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3年36期)

印度三部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方非虚构旅行写作的"真实"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为例,阐释了其旅行写作追求"真实"的过程。奈保尔作品中体现了"讲述"到"展示"的变化,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实现作者所宣扬的"真实"。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剖析奈保尔在旅行写作体裁发展上的思考,还可窥视后殖民旅行写作在传达"真实"上的困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印度三部曲论文参考文献

[1].郑楠.阿米塔夫·高希“朱鹭号叁部曲”中的印度历史书写[D].暨南大学.2018

[2].赵飒飒.旅行写作“讲述”与“展示”的“真实”——以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7

[3].李丽芳.V.S.奈保尔“印度叁部曲”社会及文化分析[D].深圳大学.2017

[4].段玲玲.后殖民语境下奈保尔的“印度叁部曲”研究[D].伊犁师范学院.2017

[5].仲巧巧.身份建构与共同体形塑:对奈保尔“印度叁部曲”身份认同主题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7

[6].刘雪斐.浅析奈保尔文学作品中的东方文化形象——以“印度叁部曲”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

[7].王婧.奈保尔眼中的印度[D].沈阳师范大学.2015

[8].张弛.后殖民生态视域中的奈保尔“印度叁部曲”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张成辰.从“印度叁部曲”探析奈保尔的印度本土反思[D].重庆师范大学.2015

[10].王婧.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奈保尔笔下的印度叁部曲[J].青年文学家.2013

标签:;  ;  ;  ;  

印度三部曲论文-郑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