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芽论文-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地下芽论文-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下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械收获,甘蔗,地下芽库

地下芽论文文献综述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1](2018)在《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机械收获后甘蔗地下芽库的变化,进而在群体变化层面上评价不同甘蔗品种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采用人工与机械两种收获方式对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云蔗05-51、桂糖32号和福农39号等5个甘蔗品种进行收获,并调查两种收获方式下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的数量及萌发情况。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平均地下芽数量差异不显着,地下芽总量由前1年蔗桩数决定。粤糖93-159与福农39号机械收获萌发率显着低于人工收获。新台糖22号、云蔗05-51、桂糖32号对机械收获的适应性较好,适合进行机械收获。(本文来源于《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刘雪莲,杨允菲,朱俊义,秦佳梅,孙忠林[2](2018)在《类短命植物猪牙花夏眠期地下芽分化与生长节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长白山早春类短命植物猪牙花地下芽形态建成进行显微观察,并测定不同时期芽体大小,揭示其个体发育规律。【方法】采用解剖镜、石蜡切片、扫描电镜技术对猪芽花地下芽发生发育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采用游标卡尺定期测定芽体大小,研究地下芽生长发育节律。【结果】5月中旬地上部分枯萎后,鳞茎开始地下芽的分化,其分化进程为叶片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5个时期,整个分化历经1个半月左右,形态分化完成后芽体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形成花蕾进入冬眠。整个夏眠期地下芽随时间的进程呈极显着(P<0.01)的指数函数形式伸长和增粗;芽长与芽径之间呈极显着(P<0.01)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结论】猪牙花鳞茎于盛花期完成更新生长,夏眠期鳞茎不休眠而进行地下芽的分化和发育。地下芽生长具有阶段性优先伸长或增粗的异速生长节律。(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3](2017)在《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及能源作物,近年来由于国内甘蔗生产的成本较高,国内甘蔗糖产业受到国际市场冲击出现巨大亏损,降低生产成本是我国甘蔗种植业的迫切需求。人工成本高是制约我国甘蔗种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降低人工成本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机械化,甘蔗产业机械化中的关键环节是机械收获。机械收获会直接或间接地限制甘蔗宿根上地下芽的生长发育,使宿根甘蔗来年的营养繁殖受到影响。宿根蔗的地下芽的总体称为甘蔗的地下芽库,它代表了甘蔗种群的营养繁殖潜力。甘蔗品种地下芽库对机械收获反应的好坏,决定了品种是否适合机械化收获。采用人工收获与机械收获两种收获方式分别对ROC22、粤糖93-159、云蔗05-51、桂糖32号和福农39号5个甘蔗品种进行收获。收获后调查两种收获方式下各甘蔗品种宿根上地下芽的数量及萌发率,将芽的数量与萌发率作为表征甘蔗地下芽库的特征参数,比较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方式的地下芽库差异。结果表明各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数量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说明机械收获对地下芽的数量无影响。ROC22、云蔗05-51、桂糖32号叁个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萌发率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说明机械收获对这叁个品种的地下芽萌发无影响,粤糖93-159、福农39号两个品种不同收获方式之间的地下芽萌发率在(p<0.01)水平下有差异且机械收获的萌发率低于人工收获的萌发率,说明机械收获会降低这两个品种的地下芽萌发能力。ROC22、粤糖93-159和云蔗05-51叁个品种的地下芽数量之间在(p<0.01)水平下无差异且高于桂糖32号的芽数量,桂糖32号的芽数量高于福农39号。桂糖32号的地下芽萌发率在人工与机械收获中均最高分别为21.17%和20.34%,粤糖93-159的萌发率均最低分别为14.09%和10.11%。最后能反应对机械化收获适应性好坏的指标为萌发芽总数,云蔗05-51的萌发芽数最高为11498个/公顷,粤糖93-159的最低为7083个/公顷。综合以上结果分析,甘蔗第一年宿根的地下芽的数量取由品种自身特性决定,收获方式的不同影响的是芽的萌发率,开展机械化收获品种的选择应首先考虑机械化收获对品种芽库萌发情况的影响。机械收获对ROC22、云蔗05-51、桂糖32号叁个品种的萌发率无显着影响,该叁个品种适合进行机械收获。粤糖93-159和福农39号机械收获后芽库萌发率显着下降,不适合进行机械收获。(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10-19)

张滕,汤正娇,于晓南[4](2017)在《芍药种子和地下芽多倍体诱导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获得多倍体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芍药的种子和地下芽为试材,以秋水仙素为诱变剂,采用浸泡法和混培法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粉玉奴’种子12h得到3棵嵌合体,诱导率为7.14%;采用0.2%的秋水仙素混培法处理一周后,在不含秋水仙素的培养基中诱导出‘朱砂判’四倍体植株,诱导率为6.67%。(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期刊2017-08-20)

曹明,黄逢万,张娜,程露瑶,穆春生[5](2016)在《不同水分生境下铅胁迫对芦苇地下芽及其输出子株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铅胁迫对不同水分生境条件下芦苇的不同克隆繁殖构件数量和繁殖能力的影响,从芽库和子株角度,采用盆栽实验模拟芦苇的水层和干旱生境,设置五个梯度的铅胁迫浓度处理(0、500、1500、3000和4500mg·kg~(-1))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蘖节芽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均显着增加,在干旱生境中处理前、中、后期铅胁迫对分蘖节芽数无显着影响.根茎节芽、根茎顶芽和总芽数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少.分蘖节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前期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少,而在处理中期和后期却无显着变化,在干旱生境中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少.根茎节子株不存在,根茎顶子株无论是在水层生境还是在干旱生境,均随着铅胁迫浓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少.总子株数在水层生境中处理中期显着减少,处理后期无显着变化,在干旱生境中处理中期和后期均显着减少,并且总芽数+总子株数在胁迫前期和中期随铅胁迫浓度的增加显着减少.说明不同类型芽具有不同的抵御铅胁迫的策略,分蘖节芽采取了耐性策略而不受影响甚至增加,其他类型的芽采取了逃避策略数量减少;水生生境的芦苇具有逐步适应铅胁迫的能力,并出现了补偿生长效应,而干旱生境进一步加剧了铅胁迫的作用,铅胁迫和干旱具有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佳平[6](2015)在《芍药在杭州栽培的耐热评价及地下芽休眠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在中国被认知和栽培已经接近4000年,伴随了大半个中华民族文明史。华北、西北和东北等地区是芍药分布或栽培较为繁盛的地带,但以浙江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却难以见到芍药的大量推广使用。如同“梅花北移”一样,“芍药南移”也是着名的园林植物学、观赏园艺学和风景园林学问题,让芍药花缤纷江南大地,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之举。本研究以菏泽芍药和浙江的‘杭白芍’为研究对象,对芍药在杭州的园林应用现状、引种栽培、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耐热性评价、生长适应性评价、打破地下芽休眠的需冷量、花期调控、芽休眠的转录组测序、休眠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南北芍药杂交育种等,展开了为期4年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芍药南移”的实现做出贡献。1芍药在杭州的园林应用和4年引种栽培相比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芍药在杭州公园绿地中的品种、配置手法和形成特色景观的数量均非常少。西湖花港观鱼公园芍药圃是栽培芍药最集中的区域,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长与开花退化现象。芍药在杭州等江南园林中难以推广使用,主要原因有:(1)江南冬季温度较高,导致需冷量无法满足,萌芽、生长和开花受影响;(2)春季温度较高,导致花茎徒长和“垂头”,花期过短; (3)夏季酷热潮湿,经发茎叶严重日灼、热害和孳生病虫害等。培育低需冷量、花型简单、花茎粗壮、耐热性好的本土品种,结合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新品种推广和工厂化生产,是实现“芍药南移”的重要环节。为实现“芍药南移”,引种是第一个工作环节。本研究在杭州引种了29个菏泽芍药品种和浙江本土药用的杭白芍,并开展为期4年的生长发育年周期观测,指标涵盖萌芽、生长、开花和枯萎等各个环节。结果,发现‘杭白芍’、‘观音座’、‘奇花霜露’等生长和开花性状较好,适合杭州地区推广使用,而‘红锦球’、‘巧玲’、‘五花龙玉’等品种的生长和开花性状较差。‘杭白芍’的分类尚存争议,在本研究中暂时被作为一个品种看待。2高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响应和耐热性、生长适应性综合评价利用热害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和半致死温度对30个芍药品种进行初步的耐热评价,发现‘杭白芍’、‘杨妃出浴’和‘红金刚’的耐热性最强,‘巧玲’、‘大富贵’和‘晴雯’的耐热性最弱。对其中的10个品种进行了热胁迫下的生理生化测定,强耐热品种的相对电导率(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REC)和丙二醛含量(malondialdehyde content, MDA)较低,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 RWC)、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 CC)、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 content, SSC)、可溶性蛋白含量(soluble protein content, SPC)、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ascorbate peroxidase activity,APX)、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PS Ⅱ光和电子传递量子效率(OPS 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表观光和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均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uperoxide dismutase activity, SOD)变化不稳定。利用隶属函数法和隶属函数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评价具有代表性的10个芍药品种耐热性,发现本土种质‘杭白芍’和植株密布白毛的‘杨妃出浴’耐热性较强,‘晴雯’和‘大富贵’耐热性较差。利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综合生长适应性,发现‘奇花霜露’、‘杭白芍’和‘山河红’是表现最好的品种,值得在杭州等江南地区园林中予以推广使用,或优先用作亲本,培育江南品种;‘巧玲’、‘晴雯’和‘红锦球’是表现最差的品种。层次分析法评价芍药引种后的生长适应性,是建立在4年引种观测、耐热实验和评价、杂交育种实践等数据基础之上。3‘杭白芍’在自然和人工低温下的需冷量、花期调控及休眠生理自然低温下,‘杭白芍’打破芽休眠的最低需冷量为540 CH(cumulative chilling hour)和665 CU (cumulative chilling unit),最佳需冷量为795 CH和906 CU;在人工给予的冷库低温下,则为672 CH和590.69 CU。单纯将自然低温与温室处理相结合,可以明显将‘杭白芍’花期提前35-40天;使用5-氮杂胞苷抹芽的催芽和催花效果并不明显;赤霉素盆灌的催芽效果明显,但植株总会倒伏和枯萎;在0-4℃的冷库中处理2周,可将‘杭白芍’花期提前75天左右,而处理4周并结合300mg/L的腐植酸处理至花期,可将花期提前60天左右,并保证较好的开花效果。在自然低温下‘杭白芍’的芽休眠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IAA/ABA变化不稳定,POD活性稳步上升;在芽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大幅下降,IAA/ABA则迅猛上升,淀粉含量基本不变,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4‘杭白芍’地下芽休眠阶段划分和休眠转录组测序‘杭白芍’地下芽经历了5个休眠阶段:生理休眠阶段、生理与生态休眠转化阶段、生化休眠阶段、生化休眠与芽萌发转换阶段、芽萌发阶段。利用RNA-seq对休眠和萌发期间6个阶段的‘杭白芍’地下芽进行测序,并通过"Trinity"和“Trinity+PRICE"两种拼接方法分别获得207,827和51,481个unigene。在基于第2种方法的基础上,筛选出了2,057个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数量对比、GO功能富集、表达模式和聚类等分析。5‘杭白芍’地下芽在休眠期间的差异基因表达‘杭白芍’芽休眠过程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以主要划分为环境响应相关基因、代谢相关基因和细胞生长发育相关基因。随着休眠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与温度响应相关的suppressp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1 (SOC1)和late elongated hypocotyl (LHY)基因先上调后下调,可能与需冷量、抗寒性和生理节律相关;光敏色素(phytochrome, PHY)、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和渗透蛋白(osmotin, OSM)基因在芽萌发阶段上调,可能是受到了显着变化的光照和温度因子的诱导,推动‘杭白芍’芽休眠的解除和萌发;水孔蛋白(aquaporin, AQP)、脱水蛋白(dehydrin, DHN)、贝塔淀粉酶(β-amylase)、H+-ATPase.生长素抑制蛋白(auxin-repressed protein, ARP)、赤霉素抑制因子(repressor of GA, RGA)、GA20氧化酶(GA20 oxidase, GA20ox)、乙烯响应元件结合因子(ethylene 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 factor, ERF)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ER)等因子的相关基因,与水分代谢和物质转运、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激素代谢和抗氧化代谢相关,在芽休眠过程中表达话跃,推动或抑制了休眠解除;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CYC)、膨胀素(expansin, EXP)、组蛋白(histone)、染色质浓缩调节因子(regulator of chromosome condensation 1,RCC1)等相关基因调控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多数基因的上调表达与芽长的增长和细胞的分裂是吻合的。差异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是基于转录组测序获得的FPKM(the value of fragments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还需要通过其他的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验证,并挖掘更多与休眠相关的重要基因。6南北芍药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实践利用2,3,5-氯化叁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TTC)、醋酸洋红(aceto carmine)和碘-碘化钾(I2-KI)叁种染色法和培养基萌发法观测‘杭白芍’花粉生活力,平均为55.60%,活力较高。菏泽芍药品种间的杂交虽然结种,但不能萌发。由‘杭白芍’作父本参与的杂交组合几乎都能够结种和萌发,杂交苗生长健壮。将华北与浙江芍药品种进行杂交是一条可行之路,有可能培育出适应江南气候、具备本土自主知识产权的江南芍药新种质。在本博士论文完成之际,杂交苗培育和观测仍然在进一步进行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5-09-01)

曲文静,李青,刘燕[7](2014)在《芍药组织培养中地下芽污染的克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芍药地下芽组织培养中污染严重的问题,对不同外植体的选择及不同消毒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芍药的地下芽培养应该选取生长健壮、饱满紧实的中等大小芽子;对于不同大小的地下芽应采取不同时长的HgCl2消毒处理,以5~8 min为宜。对地下芽进行消毒处理时要剥去外面数层鳞片且至少保留2层鳞片;芍药地下芽以一步灭菌法为宜,太多的处理增加了其感染细菌的概率且无法保证灭菌彻底。(本文来源于《植物研究》期刊2014年04期)

孙晓梅,刘萍,杨盼盼,周文强,王丹[8](2013)在《芍药‘粉玉奴'地下芽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芍药品种‘粉玉奴'的地下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取材时期对地下芽启动培养的影响,不同处理组合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并解决启动培养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及褐化问题。结果表明:最佳的取材时期为4月份,适宜外植体的消毒方式是去除外部鳞片后用75%酒精消毒30s,0.1%HgCl_2消毒2min;适宜丛生芽增殖的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6-BA 1.0mg/L+KT0.5mg/L+IAA 0.5mg/L。(本文来源于《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期刊2013-08-13)

王俊杰,王明涛,王勇,吕世杰,侯永霞[9](2012)在《黄花苜蓿地下芽库构成及其数量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来自我国新疆、内蒙古和俄罗斯的34份野生黄花苜蓿地下营养繁殖芽的类型、芽库数量特征及芽库组成结构进行了定株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黄花苜蓿营养繁殖芽在秋季生长旺盛并且已经形成了许多长度不等的短地下茎;二年生黄花苜蓿平均可产生45.13~48.55个芽/株,地下芽库由55.10%~62.86%的地下茎枝芽、36.78%~40.58%的根颈芽和0.26%~4.33%的根蘖芽组成。不同地理种群间芽库的数量没有显着差异,但种群内个体间芽库的数量存在较大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吴红娟[10](2011)在《芍药品种地下芽诱导及愈伤组织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芍药(Peaonia lactiflora Pall.)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本研究以5个芍药品种,‘团叶红’、‘种生粉’、‘粉玉奴’、‘大富贵’、‘朱砂判’为试材,对地下芽启动培养、丛生芽诱导与增殖、玻璃化的改善、越夏壮苗、生根培养、驯化移栽、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如下:(1)启动培养中,5个芍药品种相比较,‘朱砂判’表现最好。IAA有利于芍药的启动培养。有利于‘朱砂判’的启动培养基为1/2 MS(Ca2+加倍)+6-BA1.0mg/L+GA30.5mg/L+IAA0.2mg/L。‘种生粉’最佳启动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6-BA1.0mg/L+GA30.5mg/L+IAA0.1mg/L。春季3月份取材效果好于冬季。‘大富贵’启动培养应选择低浓度的6-BA(0.5mg/L)。(2)去除花芽和叶片有利于‘种生粉’丛生芽的诱导。‘大富贵’丛生芽诱导最佳处理为6-BA 1.0 mg/L+KT0.5 mg/L.‘朱砂判’增殖最佳处理为6-BA 1.0 mg/L+KT 0.5 mg/L+IAA 0.5 mg/L.‘种生粉’增殖最佳处理为6-BA0.2mg/L。(3)去掉培养基中的6-BA、添加3g/L AC、去掉培养基中的硝酸铵、使用透气性较好的封口膜、使用2倍钙离子浓度都有利于改善‘种生粉’玻璃化苗的生长情况。2倍铁盐有利于改善‘种生粉’黄化苗的生长状态。无激素的1/2MS(Ca2+加倍)培养基以及WPM培养基有利于壮苗。(4)最适宜‘朱砂判’和‘大富贵’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Ca2+加倍)+IBA1mg/L。(5)‘大富贵’愈伤诱导最佳处理为6-BA 1 mg/L+NAA 0.5 mg/L+2,4-D 0.5 mg/L。'粉玉奴’愈伤诱导最佳的组合分别为,6-BA 1.0 mg/L+NAA 1.0 mg/L.TDZ 0.5 mg/L+NAA 0.5 mg/L。‘粉玉奴’愈伤增殖最佳处理为,TDZ0.5 mg/L+2,4-D0.5mg/L。添加100mg/L的CH或者100mg/L的LH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愈伤增殖采用液体培养效果较好,WPM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增殖和生长。2,4-D不利于愈伤组织分化。(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11-05-01)

地下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长白山早春类短命植物猪牙花地下芽形态建成进行显微观察,并测定不同时期芽体大小,揭示其个体发育规律。【方法】采用解剖镜、石蜡切片、扫描电镜技术对猪芽花地下芽发生发育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采用游标卡尺定期测定芽体大小,研究地下芽生长发育节律。【结果】5月中旬地上部分枯萎后,鳞茎开始地下芽的分化,其分化进程为叶片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5个时期,整个分化历经1个半月左右,形态分化完成后芽体继续生长发育,最终形成花蕾进入冬眠。整个夏眠期地下芽随时间的进程呈极显着(P<0.01)的指数函数形式伸长和增粗;芽长与芽径之间呈极显着(P<0.01)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结论】猪牙花鳞茎于盛花期完成更新生长,夏眠期鳞茎不休眠而进行地下芽的分化和发育。地下芽生长具有阶段性优先伸长或增粗的异速生长节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下芽论文参考文献

[1].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机械收获对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8

[2].刘雪莲,杨允菲,朱俊义,秦佳梅,孙忠林.类短命植物猪牙花夏眠期地下芽分化与生长节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机械收获对不同甘蔗品种地下芽库的影响[C].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4].张滕,汤正娇,于晓南.芍药种子和地下芽多倍体诱导初步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7.2017

[5].曹明,黄逢万,张娜,程露瑶,穆春生.不同水分生境下铅胁迫对芦苇地下芽及其输出子株能力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张佳平.芍药在杭州栽培的耐热评价及地下芽休眠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5

[7].曲文静,李青,刘燕.芍药组织培养中地下芽污染的克服[J].植物研究.2014

[8].孙晓梅,刘萍,杨盼盼,周文强,王丹.芍药‘粉玉奴'地下芽培养研究[C].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2013

[9].王俊杰,王明涛,王勇,吕世杰,侯永霞.黄花苜蓿地下芽库构成及其数量特征研究[J].中国草地学报.2012

[10].吴红娟.芍药品种地下芽诱导及愈伤组织培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

标签:;  ;  ;  

地下芽论文-刘高源,赵培方,高欣欣,郭家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