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唯物主义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基于唯物主义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党校重庆405400

摘要: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基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我国历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提出了我国新时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观点。这些理论和观点的提出,进一步扩充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为加快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中国梦”起到了推动作用。所以相关人员应该深刻把握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内涵,进而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尽快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关键词:唯物主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引言

从唯物主义视角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国家发展阶段的科学理论,一旦偏离文化建设思想轨道,就会导致人们迷失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对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它既能包容非主流文化建设,也能树立鲜明的旗帜并对敌对文化进行抵制,甚至是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并未经济建设指明方向的重要工作。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国际背景

全球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外部客观历史条件,它为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在其深入发展的基础之上,世界各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被缩短,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在不断地被打破,不同民族、地域间的文化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变得日益密切。

全球化是我国社会步入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与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帮助。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习总书记明确指出:“如今,世界多极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和社会极大的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这不仅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需要我国人民正确对待新时期的威胁与挑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应对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1.2国内背景

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应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另一方面还需要考虑到国内日渐复杂的文化发展境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文化缺失现象较为突出,文化建设的整体实力有待提升,这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新时期,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恰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精神支柱。此条件下,加强文化建设任务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之后,中华儿女为之共同努力,如今已经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中华儿女不能没有文化梦,不能缺少精神旗帜。在新时期,中华民族要想尽快实现中国梦,不断向前发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2唯物主义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建构原则

2.1坚持方向性与服务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建设也是“观念上层建筑”,文化建设没有绝对独立的地位,马尔库塞认为:“文化建设的概念只有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涉及到相关利益,在具有显示意义”。因此,以为强调文化建设,而使其脱离实际、脱离经济基础的做法是“无根的”,这种做法可能会得到人们的短期拥护,却禁不起时间的考验。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只有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改善,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政治领导的成果才有意义,才是正确的。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还慢,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何谈起?

2.2坚持斗争性与包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建设从内容上讲,是一种“思想体系”,是人们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体性提炼和概括。”文化建设既会“化多为一”,将分散的人们凝聚在一起;也会“化一为多”,对社会进行拆分与解构。不同文化建设维护着不同的阶级利益、进行着不同的制度选择、指引着不同的前进方向。因此,新时期的文化建设需要的是海纳百川式的宽容心态,也就是说,文化建设工作只有在尊重多样性的基础上进行,才能对新时期的思想作出合理的引领。

2.3坚持继承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文化建设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话语体系”,是真理、权力和知识的集中体现,要想在文化建设过程中,掌握领导权,就应该牢牢抓住建设过程的话语权。文化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主要是指批判权、论断权、提问权和解释权等。我国在进行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所有创新都源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些创新理论、观点与马克思主义之前都是“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此外,在进行中国特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和问题导线,积极追问时代问题,并承担历史责任,不能在文化建设期间给敌对文化留有窥视话语权的可乘之机。

3唯物主义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式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科学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走向高级。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它斩断了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创造了比过去一切时代都要多、要大的“社会生产力”;但资本垄断造成的“生产桎梏”,必然致使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不能相容”,资本主义被共产主义所取代“不可避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资本主义始终保持清醒认识,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在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同志多次强调中国绝不能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应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的,实现共产主义。

3.2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人提供了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科学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在这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实情而提出了具体措施。习近平强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处理好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之间的关系,才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不断创新

理论可以反映现实,也可以超越现实,但是不能终结现实,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来审视自己的理论。习近平认为改革红利依然存在,但是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该坚持反对封闭僵化的教条主义,始终秉承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以及永无止境的科学态度。

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工作。文化建设工作的任何成就和进步都能为实现“中国梦”产生推动力,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而实现经济、文化协同发展,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陶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J].西部学刊,2017(11):26-30.

[2]刘富胜.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2017(04):126-130.

[3]刘瑄.习近平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

[4]张蕾.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D].浙江工商大学,2014.

标签:;  ;  ;  

基于唯物主义视角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