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译学习论文-李怡磊

笔译学习论文-李怡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笔译学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英语笔译,CATTI,二级

笔译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李怡磊[1](2019)在《结合二级英语笔译考试浅谈笔译学习的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翻译作为连接不同语言、民族、国家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得到凸显。对于广大翻译学习者、爱好者而言,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ccredit at ion Test for Translat ors and Int erpret ers--CATTI)堪称国内最为权威的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二级笔译则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水岭。笔者借助本科期间通过二级英语笔译考试的经验和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感悟,浅谈英语笔译学习中值得关注的要点。(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9年11期)

罗莹[2](2019)在《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翻译认知过程和识解重构的角度对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从认知视角对学习者翻译错误类型重新分类,并对学生译者和专业译者跨语识解重构能力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专业译者具备多样化的跨语识解转换能力,与学生译者拉开较大差距;学习者产生翻译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目标语语言知识储备问题,跨语识解转换能力欠缺,读者意识、语境意识和百科知识意(本文来源于《2019年“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 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5-31)

罗莹[3](2018)在《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的认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翻译认知过程和识解重构的角度对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从认知视角对学习者翻译错误类型重新分类,并对学生译者和专业译者跨语识解重构能力差异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专业译者具备多样化的跨语识解转换能力,与学生译者拉开较大差距;学习者产生翻译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目标语语言知识储备问题,跨语识解转换能力欠缺,读者意识、语境意识和百科知识意识薄弱。(本文来源于《翻译论坛》期刊2018年04期)

王立欣,段璐琦[4](2018)在《基于PBL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高校笔译课程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技术越来越成熟之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一个新的大的挑战,翻转课堂的理念占据了一定优势,基于项目式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渐开始发展,本文试图以大学高校教学中笔译课程为例,探究基于PBL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笔译课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5期)

沈慧芝[5](2017)在《翻译学习者汉英笔译显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描写翻译学的兴起和语料库工具的引入,显化成为翻译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关于连接词和人称代词主语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然而,现有研究多采用单语类比语料库的方法,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研究偏少。较多研究从宏观角度对检索项进行篇章层面的频次比较,基于翻译转换的微观研究则稍显不足。此外,已有研究鲜少关注学生笔译测试中的显化现象。基于上述情况,本文选取“中国大学生英汉汉英口笔译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以该库中收录的1123位高年级英语学习者在测试环境下的文学类笔译文本为语料,从汉英翻译转换层面探讨英语译文中指称词和连接词的显化特征及背后的原因,着重解决以下叁个研究问题:1)在宏观层面,学生英译文中指称词和连接词的使用是否呈现显化倾向?若是,其倾向如何?2)在微观层面,显化在指称词和连接词的使用上如何体现?3)学生译文中,指称词和连接词的使用为何呈现出问题1、2所述的显化特征?本文从明示和添加两个维度观察显化,借助平行语料库工具Paraconc1.0对学生英译文中所含的指称词和连接词进行检索,在对所得检索结果进行逐行平行比对的基础上,对译文中通过显化而来的指称词和连接词进行频次统计和个案研究。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人称指称的显化倾向最为明显,其次为连接词显化,指示指称的显化倾向最弱。指称词的显化主要体现在补足零位主语;插入话语标记语、同位语、指示限定词;明示无生命人称代词。连接词的显化主要体现在加强反问语气、明晰平行结构和明示模糊性连接副词。针对上述特征进一步分析,本研究认为显化的成因主要包括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叙事因素和译者因素。在语言层面,显化受语言差异、语用习惯、情境因素、信息密度的影响。在文化层面,显化受赞誉原则在中西文化间差异的影响。在叙事层面,显化受叙事视角和话题转换的影响。在译者层面,显化受认知加工、移情作用、心理距离及笔语习惯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7-10-26)

郑洵[6](2017)在《刍议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口笔译学习焦虑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翻译学博士点的成立,翻译学在国内外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均已受到认可。如今我国已建立完整的从翻译本科到博士的课程,标志着翻译学学科发展日趋成熟。然而,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多数学生对学习面临不少困惑,由此而产生了学习焦虑情绪。本文从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教学形式叁个维度切入,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的翻译学习焦虑做出描述,并针对当前学生的口笔译学习焦虑情绪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杨岚棣[7](2016)在《口笔译学习的结合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经济体制的不断融合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繁荣,对于我国来说,当前亟需高质量熟悉口译、笔译的人才来适应当前发展迅速的世界文化。本文我们主要从口译和笔译的特点出发进行分析,来探讨相应的口笔译相互结合的学习特点。(本文来源于《商业故事》期刊2016年18期)

闫美玲[8](2016)在《MTI英语笔译学生学习效果及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翻译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应翻译市场需要,革新翻译教育模式,转变单一培养方向,培养市场需求型翻译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设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迄今为止,我国共有200多所高等院校获得该学位的培养资格,发展迅猛。与传统的学术硕士相比,翻译硕士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因此,翻译硕士更能够满足市场对职业翻译人员的需要。此前也有学者对MTI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做过研究,但都只是从就业状况一方面而谈,并没有深入到学生当中探究学生学习效果对其择业所起的作用。此次笔者将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MTI英语笔译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情况,通过问卷展开研究,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发现我校MTI专业的优势与不足,根据调研分析,对我校MTI学科的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建议。本次调查报告采用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翻译硕士专业2012级、2013级毕业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我校翻译硕士学习效果与就业状况。问卷主要涉及调研对象的个人信息、调研对象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效果、调研对象的就业现状、学习效果与就业现状之间的联系四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我校的石化能源的专业特色以及中国国际能源舆情研究中心的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就业面;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翻译硕士学生翻译资格证书取得率较低;学校课程设置有待完善;实践经验缺乏是我校学生就业的最大瓶颈。(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6-06-01)

王义荣[9](2016)在《互联网+视域下硕士研究生翻译专业笔译学习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翻译行业出现了人才紧缺的现象,这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国际发展。而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笔译学习更是倍受市场关注,其影响着人才在翻译工作中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必须采取有效的学习策略,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的翻译专业能力。本文具体提出了一些互联网+视域下硕士研究生翻译专业笔译学习的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6年03期)

成思,吴青[10](2016)在《从问题解决视角分析学习日志中的笔译能力发展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学习日志作为翻译教学中发展、评估学习者笔译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近年来开始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但相关探讨还远未深入。本文提出,翻译学习日志中呈现的主要是其解决翻译问题的过程,其中体现的翻译问题解决能力则属笔译能力的动态维度。由此,本文构建了适用于翻译学习日志分析的框架,并将该分析框架应用于实际的日志分析中,有效捕捉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展现的笔译能力发展路径。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初学者在翻译问题解决各步骤中的能力发展并不均衡,并且能力发展的起伏波动较大,需要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重心。(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6年01期)

笔译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翻译认知过程和识解重构的角度对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从认知视角对学习者翻译错误类型重新分类,并对学生译者和专业译者跨语识解重构能力差异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研究表明:专业译者具备多样化的跨语识解转换能力,与学生译者拉开较大差距;学习者产生翻译错误的原因主要包括目标语语言知识储备问题,跨语识解转换能力欠缺,读者意识、语境意识和百科知识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笔译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1].李怡磊.结合二级英语笔译考试浅谈笔译学习的要点[J].文学教育(下).2019

[2].罗莹.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的认知分析[C].2019年“多语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首届“海上论坛”青年学者工作坊论文摘要集.2019

[3].罗莹.本科汉西笔译学习者翻译失误的认知分析[J].翻译论坛.2018

[4].王立欣,段璐琦.基于PBL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高校笔译课程上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

[5].沈慧芝.翻译学习者汉英笔译显化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

[6].郑洵.刍议翻译专业本科学生口笔译学习焦虑及对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7].杨岚棣.口笔译学习的结合探析[J].商业故事.2016

[8].闫美玲.MTI英语笔译学生学习效果及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

[9].王义荣.互联网+视域下硕士研究生翻译专业笔译学习策略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6

[10].成思,吴青.从问题解决视角分析学习日志中的笔译能力发展动态[J].中国翻译.2016

标签:;  ;  ;  

笔译学习论文-李怡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