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弧淬火论文-李西望,刘毅,梁艳辉,李雪玮

等离子弧淬火论文-李西望,刘毅,梁艳辉,李雪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弧淬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气缸套,等离子,硬化层,耐磨性

等离子弧淬火论文文献综述

李西望,刘毅,梁艳辉,李雪玮[1](2019)在《柴油机气缸套等离子淬火技术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离子淬火技术对缸孔进行淬火,结合设备主要技术参数,研究等离子淬火的原理以及工作电流、扫描速度、硬化面积比对硬化层深度、硬度、宽度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方法,选用最佳工艺参数,进行等离子淬火试验,通过对试验检测数据的分析,验证工作电流、扫描速度、硬化面积比对等离子淬火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工作电流70 A、扫描速度10 m/min、网纹头数12。通过与普通气缸套进行磨损试验对比,得出等离子淬火技术能增加缸孔的耐磨性能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动力装置》期刊2019年02期)

王硕桂[2](2019)在《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综合分析等离子弧作用金属表面的传热过程,并结合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硬化区域温度场特点和等离子弧热源分布规律,建立了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过程中,根据现场可测量的实际硬化宽度计算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方法,且工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依据已建立的工程计算方法,讨论了热源移动速度和硬化宽度的变化对实际硬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化深度随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为指数关系,硬化深度与硬化宽度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变化关系。(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罗天放,陈荣刚,吴斌[3](2019)在《炮钢材料等离子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炮钢材料表面硬度和改善摩擦磨损性能,采用等离子淬火技术对炮钢材料进行表面处理。通过金相显微镜分析了淬火硬化带的组织与形貌,用显微硬度计测量硬化带表面与断面的硬度,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摩擦因数与磨损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炮钢材料在等离子淬火后由表面到基体分为3层,最表层为马氏体硬化层,最深达到1. 48 mm;表面硬度由320 HV0. 5提升至725 HV0. 5,硬度最大值处不在最表层而是在次表层;平均摩擦因数较淬火前降低了30. 2%,耐磨性提高11倍,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变为为磨粒磨损。(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2期)

罗天放,陈荣刚,吴斌[4](2018)在《等离子淬火对PCrNi3Mo钢拉伸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PCrNi3Mo钢的抗拉伸性能,采用等离子表面淬火技术对其进行表面处理。使用MTS拉伸试验机对PCrNi3Mo钢等离子淬火前后的拉伸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在相同应变速率下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使用X射线衍射仪对PCrNi3Mo炮钢表面的残余应力进行检测,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淬火后硬化区域的组织与形貌。结果表明:等离子淬火后PCrNi3Mo钢拉伸试样的屈服强度、拉伸强度比原始试样分别提高了27.3%和28.6%,断面收缩率、断后伸长率则下降了76.4%和69.4%;原始PCrNi3Mo钢试样断口处有明显的颈缩现象,为韧性断裂,而淬火试样韧性有明显提高但塑性变形能力下降;试样经过等离子淬火后表面由拉应力(496.9 MPa)转变为压应力(-942.2 MPa);淬火试样断面形成月牙形硬化带,月牙内部细密的马氏体组织代替了机体粗大的铁素体组织;淬火后形成的硬化层越深,炮钢材料抗拉强度越高。(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赵铁军,宋加俊[5](2018)在《农用机具等离子弧表面强化机器人的淬火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农用机具热处理过程面临的主要难题研制出等离子弧金属表面强化机器人,并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45钢农机连接板建立了淬火过程温度场仿真模型,分析热传导过程,预测出淬硬层深度及表面硬度。通过表面强化试验,淬火后的45钢农机连接板表面耐磨性能大幅度提高,实测结果与模拟值一致。等离子弧表面强化机器人实现了零件表面的精确加工。(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10期)

罗天放,陈荣刚,吴斌[6](2018)在《火炮身管坡膛等离子淬火延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火炮身管失效、破坏的机理、坡膛的特点以及目前延寿的措施,对身管坡膛处进行等离子淬火延长身管寿命,与目前广泛使用的身管镀铬技术和激光淬火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用有限元仿真技术验证了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王硕桂[7](2017)在《基于有限元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工艺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关键工艺参数对等离子弧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的影响规律。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的温度场得到淬硬层深度,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以淬硬层深度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设计了试验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计算,研究了工件表面等离子弧热源的输入功率P、热源作用半径r及移动速度v对淬硬层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可用关系式P/(rv)<K,指导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处理的实际工艺设计。(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7年06期)

夏迅洁[8](2016)在《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现有的等离子弧理论建立了高斯热源参数的算法并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再结合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淬硬层深度和宽度的影响规律。基于通道模型理论和Maecker线性化方法计算出了给定等离子弧发生器通道直径下的伏安特性,结合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的工艺过程从理论上建立了高斯热源分布曲线形状系数k的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主程序。利用该算法计算出了给定电流下的热流密度分布,通过ANSYS软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相应的淬硬层深度和宽度。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的结果进行比对,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两者吻合的很好,由此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性。重点研究分析了淬硬层深度和宽度随不同工艺参数(弧电流、等离子弧发生器通道直径、等离子弧发生器通道长度、热源移动速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改变工艺参数(包括单一的工艺参数变化和两个工艺参数的组合变化)使其按照定的规律变化,利用已建立的算法计算各工艺参数下的k值和弧柱中心热流密度值,从而得到热流密度分布。再通过ANSYS软件模拟预测相应的淬硬层深度和宽度,提取模拟值绘制成曲线并将其拟合成恰当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淬硬层深度和宽度随着弧电流和等离子弧发生器通道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等离子弧发生器通道直径和热源移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这些工艺参数都存在有效的作用区间,区间之外的取值,要么使工件淬不上火,要么使工件表面熔化,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淬硬效果。各工艺参数下拟合出的函数关系式为实际等离子弧表面淬火优化工艺参数提供了可靠的数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6-05-01)

夏迅洁,王硕桂[9](2016)在《基于通道模型计算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通道模型和Maecker线性化方法为基础,结合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的工艺过程,从理论上对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参数进行分析计算,获得了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热流密度分布的表达式,并通过ANSYS软件,将计算结果应用于45#钢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过程的温度场模拟中,得到了45#钢工件的淬硬层深度和宽度,通过与45#钢的淬火实验结果对比,两者在误差范围内非常吻合,从而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02期)

唐丽娜,张天德,任伟,王健波,闫牧夫[10](2015)在《淬火态42CrMo钢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层组织与耐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基于XRD、OM、SEM分析与显微硬度和电化学腐蚀测试研究了淬火态42CrMo钢在560℃脉冲等离子体渗氮及有无稀土添加氮碳共渗的渗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稀土添加有助于表层ε(N/N,C)相形成,从而形成更致密的化合物层,淬火态42CrMo钢稀土氮碳共渗层耐蚀性较好,具有更高的自腐蚀电位、点蚀电位以及较宽的钝化区。(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7-18)

等离子弧淬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综合分析等离子弧作用金属表面的传热过程,并结合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硬化区域温度场特点和等离子弧热源分布规律,建立了等离子弧表面淬火过程中,根据现场可测量的实际硬化宽度计算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方法,且工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依据已建立的工程计算方法,讨论了热源移动速度和硬化宽度的变化对实际硬化深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硬化深度随热源移动速度的变化关系为指数关系,硬化深度与硬化宽度的关系为二次函数变化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弧淬火论文参考文献

[1].李西望,刘毅,梁艳辉,李雪玮.柴油机气缸套等离子淬火技术应用[J].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9

[2].王硕桂.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实际硬化深度的工程计算[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9

[3].罗天放,陈荣刚,吴斌.炮钢材料等离子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4].罗天放,陈荣刚,吴斌.等离子淬火对PCrNi3Mo钢拉伸性能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

[5].赵铁军,宋加俊.农用机具等离子弧表面强化机器人的淬火过程模拟[J].金属热处理.2018

[6].罗天放,陈荣刚,吴斌.火炮身管坡膛等离子淬火延寿[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7].王硕桂.基于有限元等离子弧表面淬火工艺设计正交试验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7

[8].夏迅洁.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参数计算及工艺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

[9].夏迅洁,王硕桂.基于通道模型计算等离子弧表面淬火热源参数[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6

[10].唐丽娜,张天德,任伟,王健波,闫牧夫.淬火态42CrMo钢等离子体稀土氮碳共渗层组织与耐蚀性[C].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2015

标签:;  ;  ;  ;  

等离子弧淬火论文-李西望,刘毅,梁艳辉,李雪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