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PPP模式的应用

浅谈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PPP模式的应用

杜娟

天津市体育局基建工程管理中心天津30005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热衷于举办体育赛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满足了公众对体育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对促进一个国家或城市的未来发展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大型体育赛事的辐射效应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东道主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还有助于解决诸如劳动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等经济问题。在此形式下,本文探讨了在大型体育馆建设项目中应用PPP模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应用模型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大型体育馆建设项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PPP模式;研究

1.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项目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1必要性分析

在中国大型体育馆建设项目领域,目前存在两个主要矛盾。首先,居民对体育用品的需求增加与体育馆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低下之间的矛盾。其次,民间资本相对充足和活跃,在寻找投资渠道和政府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体育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已成为政府财政负担的矛盾。这两个矛盾的演变使得有必要使用PPP模型来解决当前大型体育场馆提出的问题。

1.1.1居住人群对体育产品的需求的增加与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体育锻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体育馆在全民健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型体育馆的维护费用的分配逐年减少,一些大型体育馆的设施和设备的老化变得越来越严重。除了上级主管部门在一定时期内分配的运动训练和比赛任务外,现有体育场在大多数时间内都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社会背景下,PPP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管理团队的融资能力,从而提高大型体育设施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解决对体育产品和建筑需求的增长体育设施。运营管理效率低下的矛盾。

1.1.2民间资本比较充足并积极的寻找投资渠道与政府经费不足,投资管理结构单一成为政府财政负担的矛盾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整体持续不断的高速发展,涌现出了很多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私营资本。由于私营资本大规模的提升,其资本迅速积累,急切的寻求新的投资渠道,进而成为了我国社会经济投资主体中最活跃的群体。然而我国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或通过其他途径筹集资金兴建的,是用以满足运动训练、运动竟赛和群众健身娱乐等需要的社会公有体育场和体育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它是实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性物质条件。其具有高投入、高收益、低风险等特点大型体育场馆项目在建设时需要高额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营中维护成本也偏高的特点。因此政府对场馆建设资金的高投入使得其财政压力巨大,同时也无法满足民众对体育产品的高需求。采用PPP模式建设公共体育场馆,不仅解决了政府在场馆建设方面出现财政赤字的问题,也满足了私营资本的投资需求。

1.2可行性分析

1.2.1国内的经济大环境以及体育产业改革的深化,为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项目运作提供了市场条件。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使得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市场需求量较大,而且随着体育产业化改革的深化,公共体育设施的传统建设和营运机制也在改革之中,从而为PPP的运做提供了大好的市场条件。

1.2.2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市场性与公益性并存

大型体育场馆不仅具有一般公共基础设施的公益性,还具有非常突出的市场运营性特征,这也是本文基于PPP视角构建大型体育场馆建管体系的原因所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要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体育产业也要逐步实现向市场发展模式的转变,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来提高场馆建设经营的效率。

同时大型体育场馆作为基础设施是以国有固定资产的形式存在的。作为国有固定资产的体育场馆设施一方面要满足重大赛事举办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社会需要;并且这种需要是持续和稳定的。从市场经济的基本观点而言,需求是创造市场和价值的动力。

因此,大型体育场馆必须以运营性为手段,以公益性为目标,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创造更高层次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公益性和市场运营性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公益性与运营性的内在统一。体育场馆所具有的市场运营性向民间资本进入该领域提供了利益切入点。

1.2.3民间资本充足,初步具备了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私营资本逐渐渗透到文化、体育等原本在计划经济由公共部门垄断运营的城市公共设施领域,并在实践应用中积累了越来越多项目运作经验。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私人部门参与大型体育场馆、俱乐部运营、影剧院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同时私人部门往往具有科学先进的运营经验,将大型体育场馆项目交给私人部门运营,可以充分发挥场馆的经济效益,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将政府解脱出来,发挥更好的监管作用。

2.PPP模式在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分析

体育场馆作为具有公共性质的经营项目,引入社会投资者与公共投资共同参与项目策划,在对项目的需求、供给、投资、回报、折旧、利润和风险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理智和科学的投资和管理行为。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地方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在这种背景下,引进和应用PPP模式就是比较现实和积极的应对策略。积极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到体育场馆建设中来,对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可以转移一定风险,提高体育场馆的投资与运营效率,同时又不会产生公共产权问题。对私人投资者而言,与政府进行合作,可以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并且体育场馆作为经营项目具有稳定的市场和持续的需求,因此可以可获得稳定的受益。

PPP模式存在的基础是合同、特许权协议和所有权的归属。基于这三者的关系,依照体育场馆不同的建设要求,PPP有不同的适用模式,其中对新建体育场馆项目采用建设-运营-转移(BOT)模式、建设-转移-运营(BTO)模式、建设-拥有-运营(BOO)模式等不同投资和管理行为;对已有体育场馆的扩建采用租赁-建设-运营(LBO)模式、购买-建设-运营(BBO)模式、转移-运营-转移(TOT)模式;对已有体育场馆的维护运营采用服务协议(ServiceContract)或运营服务协议(Operation&Ma-intenanceContract)等不同模式参与管理。

由此可见,PPP模式可以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的运营、改扩建、新体育场馆的建设等方面,通过PPP模式可以灵活地解决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各种资金需求。

3.结束语

PPP模式是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公共产品建设的融资方式之一,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与传统政府投资兴建场馆相比,体育场馆的PPP模式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在认真研究学习PPP模式在体育场馆建设中的应用,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优势,将体育场馆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营融入城市的整体设计中,使体育场馆不仅能举办比赛,满足大众健身的要求,还能成为当地独一无二的品牌,一道美丽的风景。

参考文献:

[1]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我国人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人学学报,2012,35(8):26-30

[2]蒋攀.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应用PPP模式的分析与风险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标签:;  ;  ;  

浅谈公共体育场馆建设项目PPP模式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