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空间论文-厉健晖,刘魏巍,董洁霜

街区空间论文-厉健晖,刘魏巍,董洁霜

导读:本文包含了街区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行交通,宜步行性,街区,步行感知

街区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厉健晖,刘魏巍,董洁霜[1](2019)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慢行交通空间宜步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快速更新的背景下,以上海市山阴路为例,从慢行交通空间的视角下研究了步行空间的改善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活力提升作用,建立了宜步行性评价指数模型和基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步行空间特征指标体系。研究结果显示:树冠覆盖人行道比例、历史建筑比例等指标对宜步行性有积极作用且影响度较高,围墙比例、底层商业建筑比例较高时,则对宜步行性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最后对改善山阴路慢行交通空间提出了适当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谢双双,谢欢欢[2](2019)在《社会空间视角下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重塑途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更新大规模兴起,城市中大拆大建的热浪也正影响着历史街区微空间原有的社会空间特征,其固有的文化精髓也正随着社会空间关系的变更逐渐丧失原真性。本文旨在从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空间视角的角度,在历史街区微空间中引入"社区乡愁"营造模式,并基于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空间的物质环境、社会文化两大活力影响因素,提出重构"邻里—文化"、重拾"空间—记忆"、重塑"场所—精神"叁大社区乡愁营造策略,实现历史街区微空间具有历史记忆延续性、地域文脉传承性、邻里空间共享性的叁大目标,从而促进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关系原真性的恢复,社会空间特征保持稳定,最终实现其活力重塑。(本文来源于《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9-11-22)

张栩晨,李和平,王卓[3](2019)在《亚文化视角下的山地传统巴渝风貌街区外部空间整治探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同兴传统风貌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亚文化的研究视角,对重庆市主城区内具有典型山地空间特征的传统巴渝风貌街区进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选取北碚区同兴传统风貌街区开展深入调研,从街、巷、场、院等四类空间要素综合分析街区的外部空间特征,并尝试挖掘不同外部空间要素所映射的亚文化内涵,进而从码头商市、作坊兴业、川戏茶话和原本生活四个亚文化层面来提出外部空间与亚文化价值耦合的保护与整治策略,旨在唤醒和彰显特定地域环境下巴渝传统风貌街区的亚文化特色。(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杨璐璐[4](2019)在《无锡荣巷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荣氏家族史、传统的无锡文化已经形成荣巷街区的特色文化底蕴,提到荣巷就会想到荣氏家族的崛起与兴盛。荣巷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较为薄弱,已经修建好的一期街区,房屋修葺一新,保障设施较为完善,但是功能性有待提高。整个街区的绿化层次不够丰富,品种较少。(本文来源于《传播力研究》期刊2019年32期)

周研[5](2019)在《长春市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空间布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长春市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的现状,发现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在空间环境布局等方面存在部分问题,因此,笔者结合现代人的行为心理,提出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空间设计方法及合理的景观空间布局,促进街区制住区景观空间与城市景观空间环境紧密联系。(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9年05期)

周楚军,段金平,饶松,吴奇兵[6](2019)在《法源寺街区:北京城市空间变迁的历史坐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座法源寺,半部京城史”,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北京市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核心城区没有整体开发过的文保区。这一地区是北京建城史,尤其是唐幽州、辽南京的重要历史见证,其独特的“竖胡同”肌理承载了北京城市空间变迁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见证了北京城市(本文来源于《中国自然资源报》期刊2019-10-28)

陈菁菁,陈婧[7](2019)在《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老门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京是名扬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拥有灿烂的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其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一种"活性文化遗产",也极具历史感与场所感,不仅具有街巷、道路、建筑及文物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特征,同时亦具有一代又一代居住于此的人们生产生活等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明特征。文章以南京老门西为例,通过空间句法理论及相关技术方法来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优化更新空间的策略,从空间形态上为历史文化街区环境的提升提供一个优化机制,同时关注历史街区场所精神的保护与利用,更好地营造其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城市版)》期刊2019年10期)

牛珺婧[8](2019)在《历史街区商业功能及其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历史街区进行商业化更新已有较为广泛的实践。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整治工作经历了多轮的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随着商业、休闲和文化功能的逐步引入,呈现了较为明显的商业化发展趋势,显现出了诸如商业功能及其空间文化特色不鲜明和空间的文化体验性较弱等问题。在历史街区商业功能的特色化发展及商业空间的体验品质提升的双重要求下,亟须结合一定理论并运用可行方法来指导苏州平江历史街区商业功能及其空间组织,为日后发挥商业发展对历史街区文化延续的积极作用奠定重要的现实基础。(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李炜,何依,许广通[9](2019)在《“文化IP”视角下历史街区的空间整合与利用——以荆州古城大北门历史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文化兴国"战略推动下,文化成为一座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积淀的代表,是发展进程中空间有机结合的主要表征,承载着城市的场所精神,但在快速城镇化下,同样面临着活力衰败的问题,亟须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文以荆州古城大北门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从"文化IP"视角切入,通过对街区的物质空间、历史文本、价值认同的层析,提取大北门街区的"文化IP"符号,即"叁国IP",进而以IP介入—系统性整合空间、IP创生—延展化落地产业、IP走读—路径式再现文本,最终实现大北门空间的叁态(形态、业态、文态)重整合与再利用。以"传统文化+IP+历史街区"模式来探索历史街区的创新发展,为街区树立了自我品牌,也为文化遗产的活化提供了新策略。(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薛子卿,任绍斌[10](2019)在《城市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感知维度及其测度分析——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在历史街区保护及更新过程中会形成怎样的空间形式、空间氛围和空间感知,一直都是该领域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以往的研究往往立足于专家视角或者游客视角,对于本地居民的历史街区空间感知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历史街区本地居民空间感知的视角,选取武汉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典型个案,从物质要素及非物质要素两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采用数理统计和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历史街区的公共空间感知维度特征和机理。从而拓展了历史街区空间感知的研究视域,丰富了历史街区和城市空间公众感知的研究内涵,并为再现原真性的文化感知与体验氛围,提升本地居民对历史街区的满意度,推动历史街区的健康发展及可持续更新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期刊2019-10-19)

街区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城市更新大规模兴起,城市中大拆大建的热浪也正影响着历史街区微空间原有的社会空间特征,其固有的文化精髓也正随着社会空间关系的变更逐渐丧失原真性。本文旨在从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空间视角的角度,在历史街区微空间中引入"社区乡愁"营造模式,并基于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空间的物质环境、社会文化两大活力影响因素,提出重构"邻里—文化"、重拾"空间—记忆"、重塑"场所—精神"叁大社区乡愁营造策略,实现历史街区微空间具有历史记忆延续性、地域文脉传承性、邻里空间共享性的叁大目标,从而促进历史街区微空间的社会关系原真性的恢复,社会空间特征保持稳定,最终实现其活力重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街区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厉健晖,刘魏巍,董洁霜.历史文化街区的慢行交通空间宜步行性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2].谢双双,谢欢欢.社会空间视角下历史街区微空间活力重塑途径研究[C].2019第九届艾景国际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大会优秀论文集.2019

[3].张栩晨,李和平,王卓.亚文化视角下的山地传统巴渝风貌街区外部空间整治探究——以重庆市北碚区同兴传统风貌街区为例[J].华中建筑.2019

[4].杨璐璐.无锡荣巷历史街区公共空间互动性现状与存在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

[5].周研.长春市街区制住宅小区景观空间布局研究[J].北方建筑.2019

[6].周楚军,段金平,饶松,吴奇兵.法源寺街区:北京城市空间变迁的历史坐标[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

[7].陈菁菁,陈婧.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历史文化街区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南京老门西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

[8].牛珺婧.历史街区商业功能及其空间优化策略研究[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9].李炜,何依,许广通.“文化IP”视角下历史街区的空间整合与利用——以荆州古城大北门历史街区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10].薛子卿,任绍斌.城市历史街区公共空间感知维度及其测度分析——以武汉市昙华林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2019

标签:;  ;  ;  ;  

街区空间论文-厉健晖,刘魏巍,董洁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