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

导读:本文包含了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细胞内电位,皮层体感一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伤害感受神经元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1](1997)在《刺激猫腓总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刺激猫后肢腓总神经的方法,观察对皮层体感一区(SⅠ)中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共观察SⅠ中20个相关单位,17个不相关单位。研究其细胞内电位幅值、反应类型、反应潜伏期、反应持续时间和细胞内电流注入的影响。结果:相关神经元的反应以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s)为主。有些抑制神经元(6/14)具有两个成分(即两个IPSPs),第一个成分潜伏期为(8.75±1.9)ms,第二个成分潜伏期为(60.33±6.62)ms,少数神经元呈现EPSP-IPSP序列。作者认为,刺激后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伤害神经元的一种反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夏军,罗茀荪[2](1996)在《大鼠外膝体神经元内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已知猫外膝体具有两种抑制性神经元回路:前馈抑制回路和返回(反馈)抑制回路。脑薄片实验的结果表明,大鼠外膝体也存在前馈抑制回路。通过它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6年13期)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已知猫外膝体具有两种抑制性神经元回路:前馈抑制回路和返回(反馈)抑制回路。脑薄片实验的结果表明,大鼠外膝体也存在前馈抑制回路。通过它产生的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刺激猫腓总神经对皮层体感一区伤害感受神经元细胞内电位的影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7

[2].夏军,罗茀荪.大鼠外膝体神经元内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相互作用[J].科学通报.1996

标签:;  ;  ;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论文-滕国玺,刘素珍,蔡葵,王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