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组织论文-姜力荣,姬志勤

地上组织论文-姜力荣,姬志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上组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物源杀菌剂,大蓟,分离鉴定,ciryneol,D

地上组织论文文献综述

姜力荣,姬志勤[1](2018)在《大蓟地上组织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新型植物源杀菌剂,对大蓟Cirsium japonicum地上组织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甲醇提取,液-液萃取分离、硅胶柱层析及凝胶层析等技术从乙酸乙酯相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ciryneol D(1)、12β,20(S)-二羟基达玛烷-24-烯-3-酮(2)、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3)、蒲公英甾醇(4)、3β-羟基豆甾-5-烯-7-酮(5)、3β-羟基-12(13)-烯-齐墩果烷-11-酮(6)、对香豆酸(7)、(3-甲氧基酰氨基-4-甲基苯)-氨基甲酸甲酯(8)、对羟基苯甲酸酯(9)、4,4′-甲氧羰基氨基二苯甲烷(10)、槲皮苷(11)、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2)和柯伊利素-7-O-2′-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3),其中,化合物2、3、6、8、10、12和13均为首次从大蓟中分离得到。生物测定结果表明:ciryneol D(1)对多种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苹果腐烂病原菌Valsa mali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值为23.2μg/mL,对玉米弯孢病菌Curvularia lunata、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s及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孢子萌发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_(50)值分别为27.5、26.4和81.9μg/mL。(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汪烨[2](2018)在《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方法及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点,一般位于区域路网的干道附近,其较强的集聚性在拉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周边本就承担大量流量的干道带来了更大的交通负担。在地面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形下为了缓解区域周边干道压力,将商业综合体不同地块地下停车空间进行连通,构成地下道路网络,再结合地面支路网在高峰期间对干道交通流进行疏解是改善商业综合体区域交通运行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空间利用,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模型和系统评价进行研究,以期为商业综合体的微循环系统构建实施提供理论和指导。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指以商业为主要业态属性的城市片区型商业综合体,且构建的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微循环原则上不允许被过境交通利用,后续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在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模型方面,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因素建立地下空间开发成本最小化目标,将路段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调整为路段剩余容量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与出入口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和路网行程时间最小化目标一起作为模型组织优化目标,定义并采用道路可挖掘潜力指标作为模型关键约束条件之一,从路段单向交通组织、出入口单双向组织和地下空间连接通道设置决策叁方面进行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建立了上层以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案为决策变量、下层以各路段和出入口流量为决策变量的双层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采用Matlab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在微循环系统评价方面,将微循环系统评价指标分为正面效果评价指标(交通运行效率,交通均衡性)和负面效果评价指标(交通环境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众多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最后以西安市土门某商业综合体为例进行了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和系统评价,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构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8-04-17)

苗瑞娟[3](2017)在《在“方寸之地”上快乐奔跑——幼儿园大班室内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幼儿园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天气原因,我们经常会把活动场地转入室内。室内教学的空间相对于室外要小得多,而大班的孩子尤其"爱动",似乎有释放不完的能量,组织他们在狭小的空间里认真投入地开展一次科学有效的体育活动,实属(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7年08期)

丁炳莉[4](2017)在《细胞分裂素转运蛋白AtABCG14在地上组织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分裂素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与叶片衰老、植物抗病及非生物胁迫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对于其合成代谢及信号转导方面的研究,人们对于细胞分裂素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尚不够深入。有研究报道,AtABCG14和AtPUP14两个转运蛋白能够在植物体内转运细胞分裂素,其中,AtABCG14主要负责细胞分裂素的向顶运输,AtPUP14负责细胞分裂素的胞内运输。AtABCG14作为首个参与细胞分裂素长距离运输的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调控根部产生的细胞分裂素向顶运输。AtABCG14基因主要在拟南芥的根部表达强烈,在地上组织(主要在叶脉和花序部位)也有明显的表达。于是我们推测AtABCG14在地上组织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主要利用野生型Col-4与atabcg14突变体嫁接植物的表型分析,结合AtABCG14基因在地上组织的组织表达定位,同位素示踪,综合运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手段,阐明AtABCG14基因在地上组织的生物学功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Col-4与abcg14突变体嫁接,abcg14突变体作为接穗,Col-4作为砧木时,地上组织的表型并不能恢复,说明AtABCG14在地上组织具有生物学功能。(2)对嫁接体地上组织细胞分裂素响应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以及ARR5::GUS报告基因的表达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在abcg14突变体作为接穗,Col-4作为砧木时,AtABCG14在地上组织缺失显着降低细胞分裂素响应基因的表达水平,进一步证明AtABCG14在地上组织具有生物学功能。(3)AtABCG14在地上组织的组织表达:我们通过对ABCG14Pro::GUS转基因植株的叶片进行树脂切片以及组织特异性启动子转基因材料的互补实验,说明AtABCG14在地上组织主要在韧皮部表达。(4)利用C13-tZ和C14-tZ外源吸收实验,分别检测嫁接体地上组织中同位素标记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和类别。该结果充分说明abcg14突变体作为接穗,Col-4作为砧木时,细胞分裂素能够通过维管组织运输到地上组织。(5)观察ARR5::eGFP/WT与ARR5::eGFP/abcg14的嫁接体根部荧光强度以及根部ARR5的表达量的检测。该结果表明突变体作为接穗,野生型作为砧木时,地上组织细胞分裂素无法分配而达到饱和状态,根部细胞分裂素积累,导致嫁接体荧光强于野生型。综上所述,本研究证明AtABCG14在拟南芥地上组织参与细胞分裂素的分配。此外,当地上组织积累的细胞分裂素无法分配时,地下组织会积累细胞分裂素,初步推测其在地上组织的功能影响细胞分裂素的向顶运输。(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3-08)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孙世贤,代景忠[5](2015)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组织尺度地上生物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生物量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地上生物量的关联与变异.结果显示:(1)个体尺度上,高产草地的兴安胡枝子生物量最大,为(22.96±7.31)g/株,羊草生物量最小,为(0.16±0.69)g/株;种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较小,羊草的生物量较大;在功能群尺度上,兴安胡枝子生物量在灌木、半灌木该功能群的权重值为0.144,羊草的生物量在多年生禾草的权重值为0.303.(2)种群尺度上短花针茅在低产草地生物量最高(80.33 g/m2±5.15 g/m2),在个体尺度生物量同样最高(6.99 g/株±0.68 g/株);蒙古葱在种群尺度下生物量最低(0.12 g/m2±0.10 g/m2),在个体尺度下也最低(0.01 g/株±0.05 g/株).(3)高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几乎都大于低产草地的变异系数均值,且随个体、种群、功能群、群落尺度的递进呈现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从植物不同组织尺度研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地上生物量,能够更好地揭示群落生物量置配过程和资源利用,这对于不同地区物种潜在规律的比较以及科学地实施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杨中华[6](2015)在《“地下”放贷组织可转“地上”》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意见稿提出,将对经营放贷业务实行许可制度,除经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放贷许可的非存款类放贷组织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同时,对于非存款类组织对(本文来源于《华夏时报》期刊2015-08-17)

王蓓[7](2015)在《地铁站点地上交通组织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地铁站点周围辐射圈的计算和分析,说明了地铁站周边设置自行车和机动车停车场的必要性。而由于目前我国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进一步阐释了由地铁的动态交通与机动车停车场静态交通的相互作用,城市交通工具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并且有效降低市中心等人口稠密地区的交通压力。(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5年11期)

张鹏葛,盛萍,任慧梅,安露莎[8](2015)在《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贝母属药用贝母主要药用成分在叶片中的分布及含量差异。[方法]采用植物解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中生物碱及皂苷成分的分布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生物碱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生物碱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伊犁贝母>新疆贝母≈裕民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大白花贝母≈滩贝母>小花贝母;皂苷主要存在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贝母叶片的叶肉细胞上,其总皂苷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大白花贝母>托里贝母≈黄花贝母≥新疆贝母>滩贝母≥伊犁贝母>裕民贝母≥小花贝母,且在种间随着总生物碱含量的增加而总皂苷含量相应减小。[结论]活性成分含量与叶肉细胞占叶片横切面的百分比有一定联系,在选择药用品种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同时研究结果也可为合理采收及扩大新药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07期)

苏华,叶红[9](2014)在《塔里木克深8区块诞生9个“福娃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苏华 通讯员叶红)11月19日,塔里木油田克深8区块实施勘探一体化取得丰硕成果,作为克深单井产气量最高的区块,已诞生克深801井等9口百万立方米的“福娃娃”,每天589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已汇入西气东输管道。 库车山前的克深区带是集团(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报》期刊2014-11-21)

关百盈[10](2013)在《不同组织尺度植物功能性状变化对高寒草甸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青藏高原是对全球和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极为敏感的地区,长期以来受放牧家畜的强烈影响,出现草地退化,草地生产率和优质牧草的比例降低,草丛出现矮化,密度和覆盖度降低,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减弱。近年来有关青藏高原植物性状的研究已有许多,但主要是从个体水平来探究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不同组织尺度(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研究甚少。然而,个体水平上的响应格局毕竟不能代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响应及其功能属性。但不同组织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到底存在何种关系,以及如何影响生态系统功能还未可知。本研究是基于2007年—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为期5年的刈割强度(不刈割、留茬3cm和留茬1cm,分别以NH、H3和H1表示)、施肥(不施肥、7.5g·m-2·a-1尿素+1.8g·m-2·a-1磷酸二胺,分别以NF和F表示)和浇水(不浇水、20.1kg·m-2·a-1水,分别以NW和W表示)控制实验的基础上,测定了群落中27种主要植物的单株地上重、株高、叶面积、叶干重、比叶面积和比叶重6个性状,研究了不同处理下这些与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有关的植物性状特征值(平均值和方差值)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变化,不同性状之间的关联性,性状特征值从个体到群落层次变化的内在原因,以及不同组织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群落初级生产力随刈割强度的提高显着降低(p<0.01);施肥显着增加初级生产力(p<0.01)。刈割×施肥的交互作用对群落净初级生产力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0.05<p<0.01),表现在施肥后,不刈割群落稳定性显着低于刈割群落,而不施肥时,刈割对群落稳定性无显着影响;刈割×施肥×浇水的交互作用对群落稳定性有显着影响(p<0.01),表现在浇水且施肥后,刈割群落稳定性显着高于不刈割群落。其余处理对群落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均无显着影响(p>0.05)。(2)刈割显着降低了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地上重、株高和比叶重(p<0.05),而3个水平的比叶面积随刈割强度的增加显着增大p<0.01),叶面积在重度刈割群落显着大于不刈割和中度刈割群落(p<0.01)。施肥显着增加个体的平均株高(p<0.01),显着增加了物种的平均地上重、株高、叶面积、叶干重和比叶重(p<0.01),群落的株高和叶面积(p<0.05)。刈割×施肥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物种的平均株高(p<0.01),无论施肥与否,不刈割群落的株高均显着高于刈割群落;施肥×浇水的交互作用显着影响物种的平均比叶重(p<0.05),表现在不浇水时,施肥处理的比叶重略高于不施肥处理,浇水后,施肥处理间比叶重无显着差异。浇水对3个水平的性状平均值均无显着影响(p>0.05)。说明刈割使植株矮化,叶片变薄,生物量减少,施肥增加了株高。在6个性状中,刈割仅对个体水平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的变异性有显着作用(p<0.05),其中,叶面积的方差值在中度刈割显着高于重度刈割,刈割显着增加了比叶面积方差值;刈割对种群和群落水平的性状变异性均无显着作用(p>0.05),即刈割和浇水并未改变性状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的差异。施肥仅显着增加了种群水平叶面积的方差值(p<0.01),微弱增加中群落水平叶面积的方差值(0.05<p<0.01),施肥对个体水平方差无显着影响(p>0.05)。浇水并未改变性状在个体、种群和群落间的相对差异(p>0.05)。(3)6个性状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内各有15对性状组合。在各水平内,不论是性状平均值还是性状方差值,大部分性状(占66.7%—73.3%)间的相关性是一致的,且不存在负相关性。但随着组织水平提高,性状平均值间无相关性的比例增加(从0.0%增加到33.3%),性状方差值间正相关变化的比例增加(从26.7%增加到46.7%),性状平均值与方差值间的相关性减弱。(4)6个性状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之间各形成36对性状组合。其中包括6对相同性状组合和30对不同性状组合。相同性状的特征值在不同组织水平间不存在负相关变化。从个体—种群、个体—群落到种群—群落水平,性状平均值间无相关性的比例增加,随机变化增强,但仍有66.7%的性状保持着正相关关系;性状方差值仅在个体—种群水平均为正相关,说明个体水平的性状变异性仅对种群水平有影响,而对群落水平无影响。对于不同的性状组合,从个体—种群、个体—群落到种群—群落水平,其平均值间无相关性的性状比例增加,随机变化增强,但在不同组织水平间有63.3%的性状对保持着一致的相关关系。其方差值也仅在个体—种群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状对数也仅占20.0%。(5)性状平均值和方差值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的影响随环境条件和组织尺度的不同而变化。除重度刈割(H1)—施肥(NF、F)处理梯度外,其余环境梯度上植物性状平均值的变化对群落生产力均有显着影响。个体水平植物性状变化对生产力的平均解释能力(63.0%)大于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平均解释能力(52.0%、56.3%),其中株高和比叶重在各组织水平平均值的变化都对生产力有影响,但个体水平两者与生产力均正相关,而种群和群落水平株高与生产力呈正相关,比叶重与生产力多呈负相关。从个体、种群至群落水平,植物性状的变异性在越来越多的环境梯度上影响群落的稳定性,在个体、种群至群落水平影响稳定性的环境梯度比例依次为16.7%、50%、83.3%;而且这3个组织水平的植物性状变异性对生产力变异系数的平均解释能力依次是33.4%、29.5%、53.2%。说明环境条件和组织尺度对生产力稳定性都有影响,但组织尺度可能起主要作用,组织水平越高,性状的变异性对群落生产力稳定的影响越大,并主要是地上重、比叶重和叶干重3个性状的变异性决定其稳定性。综上所述,刈割和施肥对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及其稳定性具有相反的影响,刈割能降低生产力,但不会改变生产力在群落间的相对变异性,而施肥在增加生产力的同时,也能增加生产力的变异性,降低稳定性。上述变化一方面与植物性状特征在个体、种群和群落水平对刈割和施肥的功能响应有关,另一方面与植物性状在各组织水平内或不同组织水平间的耦合变化有关。因为刈割使植株矮化,叶片变薄,并降低了比叶重、单株地上重,而施肥增加了个体和群落水平的株高和叶面积,而影响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功能性状是株高和比叶重,其平均值在个体水平的变化对生产力的影响大于其在种群和群落水平变化的影响。同时,大部分性状的平均值在各水平内或不同水平间的相关关系较为一致,但随着组织水平提高(从个体、种群到群落),无论是在各水平内或不同水平间,成对性状平均值之间无相关性的比例也增加,各个性状的平均值更趋向于随机变化。说明随着组织层次提高,性状的加权效应将导致群落生产力主要由优势物种的优势性状所决定,在群落水平上,各个性状的平均值对刈割与施肥扰动发生响应时是相对独立的。尽管随着组织水平提高,各水平内成对性状的方差值之间正相关的比例增加,随机性减弱,这主要由性状之间本身的内在关系决定,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的变异性对稳定性的影响最大。在不同水平间,凡涉及到与群落水平植物性状的关系时(即个体—群落以及种群—群落),成对性状的方差值之间全部为无相关,方差值的变化完全随机化,说明群落生产力的稳定性是由植物性状在不同组织水平上的变异性共同决定,但在不同的组织层次间,植物功能性状变异性的随机耦合关系是决定矮嵩草草甸群落生产力稳定性的主要驱动机制。这与长期刈割后各个组织水平性状的相对变异性趋于稳定有关,不同组织水平的植物功能性状具有独立变化的特点。(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地上组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区域经济增长点,一般位于区域路网的干道附近,其较强的集聚性在拉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周边本就承担大量流量的干道带来了更大的交通负担。在地面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形下为了缓解区域周边干道压力,将商业综合体不同地块地下停车空间进行连通,构成地下道路网络,再结合地面支路网在高峰期间对干道交通流进行疏解是改善商业综合体区域交通运行效率的新途径。因此,本文基于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下停车空间利用,对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模型和系统评价进行研究,以期为商业综合体的微循环系统构建实施提供理论和指导。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指以商业为主要业态属性的城市片区型商业综合体,且构建的地上地下一体化交通微循环原则上不允许被过境交通利用,后续在此基础上展开研究。在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模型方面,考虑地下空间开发的成本因素建立地下空间开发成本最小化目标,将路段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调整为路段剩余容量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与出入口平均饱和度最小化目标和路网行程时间最小化目标一起作为模型组织优化目标,定义并采用道路可挖掘潜力指标作为模型关键约束条件之一,从路段单向交通组织、出入口单双向组织和地下空间连接通道设置决策叁方面进行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建立了上层以微循环交通组织方案为决策变量、下层以各路段和出入口流量为决策变量的双层规划模型。针对模型特点,采用Matlab设计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给出算例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在微循环系统评价方面,将微循环系统评价指标分为正面效果评价指标(交通运行效率,交通均衡性)和负面效果评价指标(交通环境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众多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建立了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最后以西安市土门某商业综合体为例进行了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网络组织优化和系统评价,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构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上组织论文参考文献

[1].姜力荣,姬志勤.大蓟地上组织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J].农药学学报.2018

[2].汪烨.城市商业综合体地上地下交通微循环组织优化方法及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8

[3].苗瑞娟.在“方寸之地”上快乐奔跑——幼儿园大班室内体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J].山东教育.2017

[4].丁炳莉.细胞分裂素转运蛋白AtABCG14在地上组织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5].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孙世贤,代景忠.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组织尺度地上生物量[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

[6].杨中华.“地下”放贷组织可转“地上”[N].华夏时报.2015

[7].王蓓.地铁站点地上交通组织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8].张鹏葛,盛萍,任慧梅,安露莎.新疆贝母属8种药用植物地上部位叶的组织化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

[9].苏华,叶红.塔里木克深8区块诞生9个“福娃娃”[N].中国石油报.2014

[10].关百盈.不同组织尺度植物功能性状变化对高寒草甸群落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  

地上组织论文-姜力荣,姬志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