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阶段变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跨理论模型,变化阶段
阶段变化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张持晨,靳珍珍,陆姣,候丽红[1](2019)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变化程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基于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在改善体育锻炼行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变化程序在体育锻炼行为改变过程中的作用,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匹配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山西省5类高校9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现状采用描述性分析;利用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不同体育锻炼变化阶段的变化程序差异;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个体一般情况对变化程序的影响。结果 89.4%大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对自身锻炼状况感到满意仅占29.4%;运动阶段分布呈左偏峰倒U型分布,且存在性别差异(χ~2=54.657,P<0.001);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存在阶段特征。性别对互助关系、意识控制具有主效应(F_(性别)=7.400,P=0.007;F_(性别)=7.778,P=0.005)。年级和性别对社会释放具有交互效应(F_(年级*性别)=3.614,P=0.013)。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呈现"知而不行"的特点,且符合跨理论模型的结构。研究者应根据大学生体育行为的阶段特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瞿泽虹,曾继红[2](2019)在《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的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条件,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证实良好的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可缓解人们面临突发事件、重大疾患后的急性应激反应,促进身心健康,。耳鸣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患者因耳鸣而感到紧张、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损害健康和耳鸣相关的生活质量,因此形成恶性循环且具有累加效应。有效的家庭支持可以降低疾病事件对个体身心的影响,阶段变化理论(TTM)是在对心理学和行为变化的主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探讨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阶段变化理论,在入院第一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耳鸣残障量表(THI)、GAD-7焦虑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亲密度比对照组提高2.3±1.2,情感表达提高3.1±0.5,矛盾性减低2.1±0.8,耳鸣评分减少5.7±1.3分,焦虑评分降低3.5±1.1。结论阶段改变理论能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9-24)
张美慧,安秋月,薛平,刘亚芳,刘皎霞[3](2019)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在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对哮喘患者吸入剂使用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增强哮喘患者使用吸入剂依从性新的管理模式。方法选取呼吸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人。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方式外进行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所处阶段改变、用药依从性及哮喘知识水平。结果在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所有行为阶段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可改变患者所处的行为阶段,使患者长时间处于行动以及维持阶段,并且可以增强吸入剂使用的依从性,提高患者哮喘相关知识。(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诸葛善兵[4](2019)在《基于跨理论模型对家庭支持和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浙江游泳模式得益于业余游泳锻炼培养了大量的青少年儿童,从而得到源源不断的游泳后备人才,其中业余游泳锻炼是培养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摇篮,参与业余游泳锻炼的少儿以庞大的基数为专业游泳运动员的选材提供基础条件。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浙江参与业余游泳锻炼的少儿进行研究,依托于学者朱卫红(2003)提出的家庭支持理论与学者尹博(2009)跨理论模型中变化阶段理论,首先对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的家庭支持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对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的变化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家庭支持与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关系进行分析。一方面试图完善两个理论框架,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从家庭支持角度促进浙江省少儿业余游泳锻炼的发展。依据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得出结论:(1)家庭支持方面,不同性别少儿在总体家庭支持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各个维度的支持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少儿在情绪情感支持、教养氛围支持、人际关系支持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家庭月收入少儿在总体家庭支持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基本生存支持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锻炼时间少儿在总体家庭支持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各个家庭支持维度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锻炼频率少儿在总体家庭支持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生活信息支持存在显着性差异。(2)变化阶段方面,不同性别少儿在总体变化阶段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各个变化阶段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年龄少儿在总体变化阶段上不存在显着差异,其中在行为阶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家庭月收入少儿在总体变化阶段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各个变化阶段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锻炼时间少儿总体变化阶段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在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计划阶段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不同锻炼频率少儿总体变化阶段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在前意向阶段、计划阶段、行为阶段、维持阶段不同锻炼频率少儿存在显着性差异。(3)少儿参与业余游泳锻炼行为的家庭支持与变化阶段的相关回归分析得出:家庭支持与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前意向阶段、行为阶段、保持阶段存在显着正向影响;家庭支持与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意向阶段、计划阶段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着。(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韩义昆[5](2018)在《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体质状况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和体质状况的调查,旨在全面了解现阶段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和体质状况,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其体质水平,为其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打下基础,同时也为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和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体质测试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所调查高校2014级至2017级1346名非体育专业本科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分布和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处于不同阶段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进行了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总体分布基本成倒U形,处于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467人,34.7%),处于维持阶段(83人,6.2%)和前预期阶段(161人,12.0%)人数较少。不同年级大学生在各阶段分布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男女生在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分布上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学生专业特征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不同生源地大学生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综合评定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维持和行动阶段的大学生(维持3人,3.6%;良好6人,7.2%)其体质综合评定为优秀和良好的人数比重明显高于其他阶段。3.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形态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在对大学生身体机能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分析中,总体大学生和男女大学生肺活量体重等级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在对男女大学生机能指标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均值进一步分析中,除女生肺活量与课外体育锻炼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外(P<0.05),其他均无显着性差异。湘西地区男女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湘西地区男大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大学生则是耐力素质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速度素质则无显着性差异。4.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差性异,并呈现低度负相关。湘西地区女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存在相关(r=0.114**),男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则无显着性差异并呈现出低度负相关(r=-0.008)。湘西地区男大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存在相关(r_(50米)=0.105**,r_(1000米)=0.226**),女大学生耐力素质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有显着差异(P<0.05),且具有相关(r=0.105**)。湘西地区大学生体质总体水平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存在相关(r_(男大学生)=0.129**,r_(男大学生)=0.129**,r_(女大学生)=0.090**)。结论:1.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总体呈倒U形分布。在准备阶段的人数最多,维持和前预期阶段人数较少。不同年级、性别和生源地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存在显着性差异,也基本符合倒U形分布特点。低年级学生锻炼情况要优于高年级学生。男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参与度、规律性和坚持性方面要优于女生。生源地为城镇的大学生锻炼情况优于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2.湘西地区总体大学生和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体质综合评定均有显着性差异。维持和行动阶段的大学生体质综合被评定为优秀、良好和及格的人数比例较高,处于预期和前预期阶段的大学生体质综合被评定为不及格的人数比例明显较高。3.湘西地区总体大学生和男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身体形态比较无显着性差异。女大学生除体重指标均值存在显着性差异外,身高和BMI均值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差异。湘西地区总体大学生和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身体机能比较无显着性差异。除维持阶段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均值较好以外,其他阶段差异不明显。湘西地区总体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等级比较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分析中,除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以外,其他项目等级无显着性差异。对男女大学生的柔韧和力量素质指标均值进一步分析中,均显示与体育锻炼阶段无显着性差异。4.湘西地区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无显着性相关。女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相关。湘西地区总体大学生速度和耐力素质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相关,同时男大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指标和女大学生耐力素质指标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相关。湘西地区总体、男女大学生体质总体水平与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具有显着性相关。根据以上情况,本文对处于不同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的大学生和湘西地区高校及学生家庭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吉首大学》期刊2018-06-01)
庄薇,郭娜菲,王佳洁[6](2018)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构建的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学科专家对构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的观点,为形成一体化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13名学科专家进行深度访谈,应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学科专家的观点,共析出2个主题:构建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论]以阶段变化理论为指导构建母乳喂养支持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在构建过程中以需求为导向完善支持体系内容,以制度为保证推进支持体系实施。(本文来源于《护理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沈铁男[7](2017)在《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在大学生作息规律中的例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态度分化理论(Kelman,1958)是指态度变化是分依从、认同、内化叁个阶段最终实现的。舍友作为大学四年朝夕相处的对象,不仅能在生活中给予帮助,更重要的是舍友之间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最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笔者将通过大学生睡眠态度的改变过程分析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为大学生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提出建议与措施。(本文来源于《文存阅刊》期刊2017年23期)
郭娜菲,庄薇,蔡晨婷[8](2017)在《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科学、可持续、专业化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方法以阶段变化理论为指导,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并于2016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8名母乳喂养专家进行问卷咨询,确立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的最终结构及各项指标。结果共实施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2,各级指标协调系数分别为0.639、0.228(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形成包括5项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结论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贯穿孕期、产时、产后全过程,可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促进产妇及婴儿健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护理》期刊2017年04期)
刘咏菊[9](2017)在《基于HAPA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其阶段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HAPA理论即健康行为过程取理论,它是由德国健康心理学教授Schwarzer R于1992年构建提出的。HAPA理论将锻炼行为改变过程分为意向前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个体处于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心理过程,在意向前阶段形成锻炼动机;在意向阶段,通过制定具体的锻炼计划和应对计划才可能引发锻炼行为。本研究以HAPA理论为视角,从体育锻炼的不同阶段入手,调查山西省在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现状,主要目的在于根据HAPA理论及调查结果,制定有效的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措施,为干预研究提供参考基础。方法: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山西省随机抽取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2013级-2016级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932份。采用EpiData3.1和SPSS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样本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样本间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多个样本间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为1-2次的人数最多,达49.4%,每次锻炼的时间多为0.5-1小时之间。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分布整体呈左偏峰倒U型,即意向阶段的大学生最多,占32.5%,其次为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的大学生最少,且只有性别在不同行为阶段的人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院校(F=3.392,P<0.01)和不同行为阶段(F=46.836,P<0.001)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态度总分间存在显着差异。不同学校(F=3.944,P<0.01)、不同性别(F=2.423,P<0.05)和不同行为阶段(F=31.296,P<0.001)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变化程序总分间的差异也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总体得分较高,态度比较积极,但在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2个维度的得分较低。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锻炼态度较为积极,而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锻炼态度相对较差;山西财经大学和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及信心较弱,关于体育锻炼行为在认知上的价值评价较低;男生与女生相比,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更为积极,体验和表达锻炼行为潜在结果的能力更强,对锻炼行为进行情景控制的能力更强;从不同的行为阶段来看,行动阶段的大学生其体育锻炼态度明显优于意向前阶段和意向阶段,维持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明显优于前4个阶段;随着锻炼阶段的递进,行动阶段及维持阶段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明显优于意向前阶段和意向阶段,进行体育锻炼的信心及效果评估能力较强。因此,在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时,要充分考虑性别、学校、年级、个体的行为及心理特点等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在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提高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6-03)
曾继红,瞿泽虹[10](2017)在《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全喉切除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效果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全喉切除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全喉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临床饮食宣教,试验组采取阶段变化理论,在术后第3天和第10天运用生化指标及微型饮食营养评价法进行营养评价及饮食依从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血清清蛋白和血红蛋白比较,两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型营养评价(M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第10天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下降0.15%,20.00%,试验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比对照组患者提高31.11%。结论阶段改变理论模型能改善喉癌患者饮食依从性状况,提高患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8期)
阶段变化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家庭是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条件,家庭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健康。研究证实良好的社会支持及家庭功能可缓解人们面临突发事件、重大疾患后的急性应激反应,促进身心健康,。耳鸣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患者因耳鸣而感到紧张、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损害健康和耳鸣相关的生活质量,因此形成恶性循环且具有累加效应。有效的家庭支持可以降低疾病事件对个体身心的影响,阶段变化理论(TTM)是在对心理学和行为变化的主要理论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而且每个改变行为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动机。探讨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的效果影响。方法随机将90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阶段变化理论,在入院第一天、第七天、第十四天对两组患者进行耳鸣残障量表(THI)、GAD-7焦虑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试验组亲密度比对照组提高2.3±1.2,情感表达提高3.1±0.5,矛盾性减低2.1±0.8,耳鸣评分减少5.7±1.3分,焦虑评分降低3.5±1.1。结论阶段改变理论能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促进患者疾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阶段变化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张持晨,靳珍珍,陆姣,候丽红.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变化程序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2].瞿泽虹,曾继红.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家庭支持的效果影响[C].第四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2019
[3].张美慧,安秋月,薛平,刘亚芳,刘皎霞.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群组管理模式在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中的应用研究[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
[4].诸葛善兵.基于跨理论模型对家庭支持和少儿业余游泳锻炼行为变化阶段的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5].韩义昆.湘西地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行为阶段与体质状况相关研究[D].吉首大学.2018
[6].庄薇,郭娜菲,王佳洁.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体系构建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
[7].沈铁男.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在大学生作息规律中的例证[J].文存阅刊.2017
[8].郭娜菲,庄薇,蔡晨婷.基于阶段变化理论的母乳喂养支持指标体系构建[J].上海护理.2017
[9].刘咏菊.基于HAPA理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及其阶段变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7
[10].曾继红,瞿泽虹.阶段变化理论对改善全喉切除术后患者饮食依从性的效果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