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着特征论文-肖超,刘峰

译着特征论文-肖超,刘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译着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后浪出版公司,民营出版,译着,学术出版

译着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肖超,刘峰[1](2018)在《场域理论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译着出版特征及启示——以后浪出版公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家民营出版机构,后浪出版公司译介了一系列经典的人文社科译着,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引起较大反响。为了解民营出版企业的学术译着出版实践,文章以后浪出版公司为例,在广泛采集书目信息的基础上,对2008—2017年后浪出版的131种人文社科译着进行阶段性统计,从出版时间、丛书收录、学科分布叁个方面阐述了后浪人文社科译着的出版特征。引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界定了"学术译着出版场域"及行动者的概念和范畴,分析了后浪人文社科译着出版场域内不同行动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后浪人文社科译着出版的启示。(本文来源于《出版与印刷》期刊2018年03期)

白靖宇,杨洋[2](2018)在《近代传教士在华科技译着的特征及社会语境》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译者将源语文献译介到人们需求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译者、译着和社会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本文以来华传教士译者的科技译着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基础科学、医学和近代工业技术等领域的译着特征,以及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翻译》期刊2018年02期)

李唯梁[3](2017)在《中国新闻传播学译着:概念及其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内地的新闻传播学译着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和统计。首先基于建构主义的认识论路径从出版角度对研究对象做出操作定义,由此出发划定文献的取材范围;依据该操作定义,明确译着的遴选原则;设定叁个维度共计九个变量,对每部译着进行信息采集,形成"中国新闻传播学译着总书目";根据几个核心变量,对"总书目"进行了宏观的数据描述。(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陈慧文,杨洋,刘彧畅[4](2015)在《杨必译着《名利场》的风格特征——自然》一文中研究指出杨必先生所译的《名利场》体现了译者对原文深透细致的理解,"忠而不泥,活而不滥",深受读者喜爱,是文学翻译界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本文主要从杨必先生译着《名利场》的言语风格着手,探究杨必先生译着中翻译技巧的使用,以及这些技巧如何体现译文"自然"的风格。(本文来源于《赤子(下旬)》期刊2015年05期)

聂馥玲[5](2009)在《晚清科学译着《重学》传入的经典力学知识及其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学》是晚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第一部较完整的介绍西方经典力学的译着,其中多数知识,特别是动力学知识是第一次传入我国.以19世纪以前西方力学成就和明末清初传入我国的力学知识为参照,分析了由《重学》传入的力学知识及其特征,认为《重学》中包含了绝大部分19世纪以前的初等力学成就,与明末清初传入的知识相比更加系统、丰富.(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期刊2009年04期)

曾丽馨[6](2008)在《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着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性别与翻译的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则是翻译实践的有力表征。在翻译美国黑人女性文学《紫色》时,男女译者的译着呈现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无疑是由性别因素导致的。(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曾丽馨[7](2008)在《性别差异与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国际译学界发生了一场范式变革: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领域开始涉及到影响翻译的种种因素,如:出版政策,赞助人,文学规范,性别差异,种族差异等等。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着眼点在于从性别研究的视角来研究翻译,也就是说,它强调男女译者的性别差异并试图揭开这种性别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女性主义认为性别有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之划分,生理性别与生俱来,社会性别则由社会、文化因素后天塑造而成。女性在社会中处于“第二性”或从属地位正是这种社会性别差异的体现。翻译,如同女性一样,在文学历史中一度处于边缘地位。二者如此相同的境遇不得不激起我们对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西方的女性主义翻译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而国内对这方面的关注很少,起步也较晚。到目前为止,有关中国女性译者和她们译着的研究非常有限。已有研究以性别作为出发点的更是微乎其微。尽管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对译者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译文差异的关注却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对此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框架的指导下,本文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实践做个概述,另一方面从微观的角度选取五部英文原着及其国内相应的男女译者的译着作为研究数据,依次进行分层抽样对比。作者力求以小见大,分析男女译者译着之差异,总结成因,并最终得出中国女性译者的译着特征。本研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研究意义、目的、研究的必要性及其研究范围。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作者主要回顾了两方面的内容:1、国内外对女性主义与翻译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女性和翻译在历史中的卑微地位及性别与翻译的隐喻研究;2、国内外对女性主义译者及译着的研究。第叁部分是理论框架,作者选用的是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主要包括叁方面的内容:女性主义的翻译观;女性主义的语言观及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女性主义翻译观的实质是:在译文中让女性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让女性的身影能够被看到。女权主义的代表之一芙洛图认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操纵的工具。”女性主义的翻译策略最主要体现在叁方面:增补、劫持、加前言和脚注。当然,创造新词、署名等也是为了标榜译者可见性的手段。第四部分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男女译着具体对比分析的一个细化展现过程。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五部英文原着(Jane Eyr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Wuthering Height, Vanity Fair andThe Color Purple)及其国内相应的男女译者的译着(包括吴均燮和祝庆英译的《简·爱》、吴笛和黄宪芳译的《德伯家的苔丝》、方平和杨苡译的《呼啸山庄》、彭长江和杨必译的《名利场》及杨仁敬和陶洁译的《紫色》)。采用分层抽样的办法,即为每一层选择适合该层的部分文本,进行分类、统计、对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本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即语言层面和非语言层面。语言层面又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型结构和语篇的连贯与衔接叁个方面;而非语言层面包括性别意识、创造性叛逆、语气、委婉语的使用、情感的解读、审美取向及生理词汇的应用七个方面。第五部分是结论。通过对男女译者译着之对比分析,作者发现,总体来说,受女性语言本身特点的制约及中国传统翻译标准的影响,中国女性译者较男性译者的译文更正式、更规范。也更保守。但同时,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及实践对中国女性译者的译文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性别差异的敏感性致使女性译者的译文中处处体现性别意识。在不背离原文的情况下,女性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在字、词、句、篇章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女性译者对语气的把握更准确,对委婉语的使用频率更高,更注重解读主人公的内心情感,更善于开发生理词汇,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这些特征除译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及女性本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决定外,还取决于特定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因素。性别与翻译的结合,作为一个新的研究点,无疑为今后的女性研究及翻译实践提供了新视角,并为女性译者及其译着研究提供素材。其目的是让更多的研究者关注女性,关注女性译者及其译作,关注性别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汤茂林,柴彦威[8](2007)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译着出版的特征、问题与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外人文地理学着作和教材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主要是1990年代以来的事,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大户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出版了大规模的世界区域地理译着,其后所译着作多为受到好评的欧美论着或教材,但与原版书出版的时滞较长。相关译作缺乏规划、质量参差不齐、对教科书重视不够、学科分布不均衡等成为主要问题。加强有关译作的规划、提升翻译作品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加强翻译队伍建设、重视教材的翻译和引进、加强薄弱学科着作和教材的引进和翻译等是今后发展的主要建议。(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07年03期)

译着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翻译是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发生的社会互动行为。译者将源语文献译介到人们需求的复杂社会环境中,译者、译着和社会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本文以来华传教士译者的科技译着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基础科学、医学和近代工业技术等领域的译着特征,以及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译着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肖超,刘峰.场域理论视角下人文社会科学译着出版特征及启示——以后浪出版公司为例[J].出版与印刷.2018

[2].白靖宇,杨洋.近代传教士在华科技译着的特征及社会语境[J].中国科技翻译.2018

[3].李唯梁.中国新闻传播学译着:概念及其特征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

[4].陈慧文,杨洋,刘彧畅.杨必译着《名利场》的风格特征——自然[J].赤子(下旬).2015

[5].聂馥玲.晚清科学译着《重学》传入的经典力学知识及其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

[6].曾丽馨.性别差异与翻译——管窥《紫色》男女译者的译着特征[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

[7].曾丽馨.性别差异与翻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8

[8].汤茂林,柴彦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译着出版的特征、问题与建议[J].人文地理.2007

标签:;  ;  ;  ;  

译着特征论文-肖超,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