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澳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材,澳大利亚教材,酸碱盐
中澳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铃,李秀华[1](2019)在《中澳化学九年级四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编排比较——以“酸碱盐”专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国九年级使用率较高的叁本化学教材,粤教科学版、人教版和沪教版,同澳大利亚南部使用率较高的South Yarra,Vic:Macmillan education Australia出版社出版发行的Science World Nine for New South Wales (简称"澳大利亚教材"),就"酸碱盐"专题进行习题数量类型占比分析、层次性分析、情境性STS分析、开放性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课后习题对比,分析其异同,建议我国教材应从实际出发,回归生活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水平。(本文来源于《课程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陶念[2](2019)在《中澳学术英语教学合作中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及兼容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技术与EAP教学深度融合正成为国内外EAP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其中国内外主要的软件和平台有MOOC、Kahoot、SPOC、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UMU互动和微课等。国内外尝试依托这些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在线教育的主动、平等的学习体验与实体课堂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45期)
李荔,杨楠[3](2019)在《中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独特的影响。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与主要载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对未来人才培养的基本价值导向。不同国家在青少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诸多方面存在着共性特点,同时也表现出各自的特色与差异。研究目的:本文拟对中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澳两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更好地把握国际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发展的趋势,并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研究方法及结果: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和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学科素养、课程内容和学业评价等七个方面的异同点。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澳两国的课程标准对课程性质定位一致。而不同之处在于,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应学习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对体育运动的影响。而我国高中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明确了体育教育中技能学习的核心地位,同时强调了健康教育和德育教育。第二、两国的课程理念都设定为培养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激发他们参与和享受体育活动的热情的同时,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健康状况,形成终身体育理念。而不同之处可以概括为:德育地位不同,学习重点不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所做的铺垫不同。第叁、两国的学习目标侧重不同。澳大利亚强调通过学习、观察和参与健康、户外和体育教育活动获得相关运动技能和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研究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以及对体育活动的欣赏能力。第四、对核心素养的要求不同。我国的《课程标准(2017)》围绕体育与健康两大主题提出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叁大核心素养,而澳大利亚将学科素养分为以"技能和知识"为核心的通用素养和以"国情和发展"为核心的跨学科素养。第五、课程结构的不同。两国在课程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是普及型教育,而澳大利亚健康与体育课程是普及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第六、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内容有别于我国的主要表现是在高中体育课程中设置了体育科学和户外运动教育的内容。第七、从学业评价看,两国都采用了五级制进行评价。但是其区别在于除学业要求和学业标准外,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还为学业(评价)任务及其在不同类型的课程中的权重制定了指导意见。研究结论:总体而言,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与澳大利亚首都地区《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在设计理念和内容安排等方面各有特点,且各有优势。澳大利亚《健康、户外和体育课程标准》对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与发展有以下叁方面的可借鉴之处:第一,在高中阶段,可以结合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针对体育和健康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论学习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和研究能力;第二,《课程标准(2017)》明确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理念,如何在体育课中贯彻健康教育,澳大利亚首都地区的课程标准以及以此为基础制定的课程大纲是值得我们借鉴;第叁,澳课程标准充分考虑了残疾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体育课程,这是对残疾学生学习权利的尊重,因此我们在贯彻落实《课程标准(2017)》时,可以以《课程标准(2017)》为纲开发适合于有身体残疾的学生参与的课程内容,使这些同学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的集体,另外,也为将来《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完善积累实践经验。(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章勤琼,谭莉[4](2019)在《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比较研究——以“统计思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教师专业行动能力指"教师基于专业知识与素养做出教育教学判断与决定的能力",是教师在进行具体内容教学中需要的关键要素.中国与澳大利亚最新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都要求淡化概率的计算,发展学生的统计思想与统计素养.运用问卷,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数学知识、对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解读、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理解以及教学设计4个维度,从质性与量化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了中澳两国82位六、七年级数学教师在统计内容上的专业行动能力.结果表明,澳大利亚数学教师在4个维度上的表现都比中国教师稍好.其中,教学设计是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关键维度与核心要素.最后指出数学教师的专业行动能力是统计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保证.(本文来源于《数学教育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东芳,田密[5](2019)在《中澳义务教育阶段母语课标的比较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中国与澳大利亚母语课程标准在指导理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发现澳大利亚母语课程标准设置注重卓越与公平理念;课程标准的目标清晰且有梯度;课标内容细致具有可操作性,注重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对完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启示是:课标理念紧跟新时代步伐;加强学年目标的发展梯度;细化课标内容以培养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期刊2019年04期)
于志强[6](2019)在《预防性监禁的模式比较与中国选择——以中、澳、德叁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世界上关于预防性监禁制度形成了两大模式:针对高风险犯罪"提前预防"问题的"继续关押"模式,以及解决多次犯罪"预防有效性"问题的"保安处分"模式。我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的"安置教育制度"具有预防性监禁的性质,在适用环节与前者相仿,在监禁环节则与后者相似。但其侧重预防而非惩罚,强调教育而非监禁,因此有别于传统的预防性监禁,是一种类似于"保安处分"的非监禁性措施。虽然具体制度趋于完善,但制度定位尚未明晰,制度潜力未能释放。未来,我国预防性监禁的制度设计,应当将其纳入既有刑事司法体系中,使之作为我国刑事制裁体系的一种常态化制裁模式,逐步扩大其适用范围,使其能够适用于包括恐怖活动、极端主义、严重的暴力犯罪和性犯罪在内的高风险犯罪。(本文来源于《法律适用》期刊2019年17期)
李敏,Murray,Print[7](2019)在《参与式公民的不同课程实践路径——中澳小学公民教育类课程纲要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意在通过一些相关课程面向全国小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对于两国公民教育类课程大纲进行比较与讨论,将会增进两国公民教育研究的对话与合作,增进彼此的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发现:一方面,中澳两国公民教育课程虽然在社会、政治、法律叁大矩阵中侧重不同,但都致力于参与式公民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两国在具体公民教育路径上有着许多细节上的差别。澳大利亚重视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学习,中国重视价值内化的学习;澳大利亚重视指向积累公民素养的"践知"的技能学习,中国关心指向生活世界的"导行"的技能学习。(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17期)
吴余青,田卓明,黄雪遥[8](2019)在《中澳肉食包装设计语言本土化比较及重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图案、色彩、文字是包装设计中常见的设计语言。通过比较中澳两国本土的肉食包装设计,进而在参考澳大利亚肉食包装设计的基础上对中国肉食包装设计的现存问题展开思考,对中国肉食包装设计现状提出优化途径,为中国肉食包装的推广和普及做出理论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9年08期)
张悦歆,王蒙蒙,张晓芳,贡桑巴宗,张琳[9](2019)在《中澳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政策分析法,从准入类政策、支持类政策、课程类政策叁个维度阐述了中国和澳大利亚高等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在叁个维度之下,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高等融合教育政策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进而结合政策分析原则,从政策的完整性、科学性及创新性对两国高等融合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和分析可知,中国高等融合教育政策的发展需要发展评估政策,提升政策的完整性;需要完善计划类与保障类政策,提高政策的科学性;此外,政策工具理论需与实证相结合,以推动政策的创新。(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14期)
于海霞,王守刚[10](2019)在《中澳测绘地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与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深入研究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测绘地信专业教学模式基础上,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课程内容、考查方式等方面,以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测绘地信专业为例,比较中澳测绘地信专业本科教育模式,分析问题差距,得出中国高等教育测绘地信专业发展的有关启示。(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中澳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信息技术与EAP教学深度融合正成为国内外EAP教学方法研究的热点,其中国内外主要的软件和平台有MOOC、Kahoot、SPOC、蓝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UMU互动和微课等。国内外尝试依托这些平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把在线教育的主动、平等的学习体验与实体课堂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相融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澳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1].林铃,李秀华.中澳化学九年级四个版本教材课后习题编排比较——以“酸碱盐”专题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9
[2].陶念.中澳学术英语教学合作中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及兼容方法研究[J].校园英语.2019
[3].李荔,杨楠.中澳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与启示[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4].章勤琼,谭莉.中澳数学教师专业行动能力的比较研究——以“统计思想”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9
[5].王东芳,田密.中澳义务教育阶段母语课标的比较与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
[6].于志强.预防性监禁的模式比较与中国选择——以中、澳、德叁国为中心的比较法考察[J].法律适用.2019
[7].李敏,Murray,Print.参与式公民的不同课程实践路径——中澳小学公民教育类课程纲要比较[J].中国德育.2019
[8].吴余青,田卓明,黄雪遥.中澳肉食包装设计语言本土化比较及重构途径[J].食品与机械.2019
[9].张悦歆,王蒙蒙,张晓芳,贡桑巴宗,张琳.中澳高等融合教育政策比较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9
[10].于海霞,王守刚.中澳测绘地信专业本科教育比较与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