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味像论文-汪剑钊

澄怀味像论文-汪剑钊

导读:本文包含了澄怀味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山水画

澄怀味像论文文献综述

汪剑钊[1](2017)在《含道暎物 澄怀味像——李恒才画作读后感》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山水画不同于传统的西方风景画,不是简单的景物再现或风土人情的展示,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蕴含了极为深刻的人文精神与人性的温情,与人的志趣、情操、视界等有紧密的关系。写实不是它的目的,立意才是根本。至于后者,它更多地强调画面的现场感、细节的真实和景象的可还原,也就是说,客观性、再现性、观赏性是主要的考量。因此,谈论李恒才的山水作品,我不愿意使用"观看"、"欣(本文来源于《新疆艺术(汉文)》期刊2017年02期)

王廷信[2](2016)在《含道暎物 澄怀味像——顾平教授其人其画》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平教授是我的朋友,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偶一见面总能让人感受到朋友的情谊。我第一次与顾平谋面大致是在2007年的样子。当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刚刚成立不久,顾平教授就对东大表示支持,很是让我感动。多年来,我也在多种场合遇见顾平,都是在工作场合,或参加学术会议,或参加一些评审活动。在我的印象中,顾平首先是位学者,我们在一道谈的为数不多的话题都与学术研究相关。渐渐地,我了解到他还在书(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6年03期)

杨昱[3](2015)在《庄子“逍遥游”与魏晋“澄怀味像”山水审美方式的形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炳通过"澄怀味象"、"澄怀观道"这两个开创性的美学概念,构建了澄怀、味像、观道的山水审美心理过程,从而将庄子"逍遥游"精神转化为艺术生成论,而由此"游"的精神对魏晋山水审美方式和实践的影响就得到了系统性地理论总结。宗炳将庄子的"逍遥游"的超越之游转化为味象之游,在山水之象、山水之美中实现个体的超越。(本文来源于《成都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于璐露[4](2013)在《含道映物 澄怀味像——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心灵的印记,其审美意趣直指艺术堂奥,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观念的体现,是中国人宇宙观的形象阐释,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天职,但要把文化很好地传承下去就必须先透彻地领悟传统的真谛,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这才是学习传承文化的正道。(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周杨洋,刘明才[5](2012)在《澄怀味像,妙不可言》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需要投入和知音,敞开胸怀,摒除杂质,用心坚持去做一件事,假以时日方可渐入佳境。油画和书法,隶属于—中—西两种艺术语境,如何融会贯通早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西方教育体制成长下的艺术家在兼顾两种艺术形式的同时,思考更多的其实是怎样将从博大精深的古老艺术——书法中寻觅到的妙语转化为新的水墨艺术语言,这是艺术家刘明才的终极追求,同样也是许多人正在探索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建筑知识》期刊2012年08期)

石苔[6](2012)在《澄怀味像——记装帧美术师·山水画家诸黎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人们希望看到一幅静谧空灵的中国画。魏晋以来的干余年中,中国画涌现出澄怀味像的山水画。在情思沉淀最为厚重的山水画中,近代崛起的是海上画派。在程十发题写的《海派书画名家图集》中,十位山水画家之一,便是本文的主人公——诸黎敏。诸君作为中年山水画家,他师出岭南画派周志康先生,又在上海中国画院深造得到了陆一飞、萧海春、车(本文来源于《上海包装》期刊2012年06期)

陈培一[7](2012)在《应目会心 澄怀味像——品读吴雅琳雕塑作品的诗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社会,没有专业的、职业的诗人和艺术家,大都是文人士大夫或高僧大德的兼职。古人吟诗作画的目的,是为了陶冶情操、抒发情感、陈述胸臆,而今时代变了,习字、作诗、绘画不再是中国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对今天的艺术家来说,泼墨挥毫、吟(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期刊2012年02期)

龙瑞[8](2011)在《澄怀味像 入古出新——读贾广健的花鸟画》一文中研究指出读贾广健的花鸟画使我想起了黄宾虹先生曾告诫后学的一段话:学习中国画要"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且要"朝斯夕斯,终日伏案,不遑少息,藏焉修焉,优焉游焉,以至于成功"。可以说贾广健就是一个这样的求索者和成功者。(本文来源于《今日中国论坛》期刊2011年12期)

姚义斌[9](2010)在《即色、无心和澄怀味像——宗炳《画山水序》理论来源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着作,其产生受到了当时思想环境的影响,彻底摆脱了"助人伦、成教化"的传统绘画理想,转而从山水中寻求"道"的真谛,成为绘画史上"艺术自觉"转变的重要标志,并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梳理其理论渊源,认为《画山水序》一文受儒释道叁家影响均有,但其理论灵感激发则是当时玄风振畅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1期)

紫烟[10](2009)在《澄怀味像——柴聪、诸黎敏、钱保纲、邰仄炯、郑文山水画联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身处于技术至上的时代,享受着流光溢彩的都市文化,在物质丰繁,喧嚣忙碌的间歇,心灵不时萌发出对更深层次存在方式的渴求。中国传统山水文化以其"澄怀味像"的独特方式构建出和谐宽博的心境。对于今天的画家而言,"味像"可以理解为通过绘画实践来体验某种特定的文化,而"澄怀"所标示的凝神静虑、谦和内省方式既是味像的前提,亦是其目的。因此,中国绘画的价值便在其过程,而不强调其特定图式表达(本文来源于《上海艺术家》期刊2009年01期)

澄怀味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平教授是我的朋友,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偶一见面总能让人感受到朋友的情谊。我第一次与顾平谋面大致是在2007年的样子。当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刚刚成立不久,顾平教授就对东大表示支持,很是让我感动。多年来,我也在多种场合遇见顾平,都是在工作场合,或参加学术会议,或参加一些评审活动。在我的印象中,顾平首先是位学者,我们在一道谈的为数不多的话题都与学术研究相关。渐渐地,我了解到他还在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澄怀味像论文参考文献

[1].汪剑钊.含道暎物澄怀味像——李恒才画作读后感[J].新疆艺术(汉文).2017

[2].王廷信.含道暎物澄怀味像——顾平教授其人其画[J].建筑与文化.2016

[3].杨昱.庄子“逍遥游”与魏晋“澄怀味像”山水审美方式的形成[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

[4].于璐露.含道映物澄怀味像——写意性是中国画的灵魂[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5].周杨洋,刘明才.澄怀味像,妙不可言[J].建筑知识.2012

[6].石苔.澄怀味像——记装帧美术师·山水画家诸黎敏[J].上海包装.2012

[7].陈培一.应目会心澄怀味像——品读吴雅琳雕塑作品的诗意[J].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2012

[8].龙瑞.澄怀味像入古出新——读贾广健的花鸟画[J].今日中国论坛.2011

[9].姚义斌.即色、无心和澄怀味像——宗炳《画山水序》理论来源再议[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紫烟.澄怀味像——柴聪、诸黎敏、钱保纲、邰仄炯、郑文山水画联展[J].上海艺术家.2009

标签:;  

澄怀味像论文-汪剑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