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淮北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省淮北市235000

摘要:我国建筑业发展正处于上升期,高层建筑物的体量非常庞大。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中,主体结构的施工属于一项重要的内容,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科学有效控制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问题是现如今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从建筑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今后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提供经验和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在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运用流水施工技术。流水的方向是,在纵向上需要从上到下,在横向上应该考虑到建筑物的特征进行操作。现阶段的建筑物工程建设中,对于钢筋、模板以及混凝土的用量最大。因此,这三方面的施工标准也非常高。

1混凝土工程

1.1材料的选择

应该保证施工材料符合标准,同时材料应该具有出厂日期、强度级别,同时专业人员应该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审核。

1.2调节配合比

科学的配合比可以保证混凝土具备一定的和易性、水泥强度,然而也会提高工程造价,导致混凝土材料的总量与用水量发生改变。因此,应该适当添加水泥,将配合比调节在一定的范围内。另外,也需要重视运用水化热低的水泥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水泥水化热情况。在搅拌混凝土材料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机械振捣的方法,保证上下均匀。

1.3混凝土的浇筑

通常情况下,对于混凝土的浇筑都需要通过审批才能开展。在开始施工之前,应该科学的预测,考虑到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同时采用有效的解决措施与补救的方案,保证混凝土浇筑的顺利完成。同时,还应该严格控制模板的位置、标高以及截面的大小等等,这样可以保证支撑的牢固。

2钢筋工程

2.1验收与放样

在钢筋准备进场时,项目工程的物质机构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反复检查施工材料。通过测试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进行钢筋放样的过程中,应该指派专门的人员进行配筋,同时检查配筋单,审批后,才能够进行加工。

2.2质量控制

在加工钢筋的过程中,应该有效的控制。加工棚中,应该具备下料指示牌与操作方法牌。同时,还应该指派专业人员控制半成品的钢筋质量。应该保证逐种类与规格进行检查,如果不符合标准不能下线。合格并且成型后,应该尽快划分种类、挂牌识别。与此同时,钢筋的级别、种类也应该符合工程标准。在施工的过程中,锚固长度应该在300mm以上,如果纵向受拉钢筋的级别是HRB400,在末端应用机械锚固时,含有锚固端头的锚固长度应该选择锚固长度的0.7倍。在纵向受力钢筋中,用到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30mm。在标高在零以上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侧壁、墙、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15mm;标高±0以下,梁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30mm,侧壁、墙、板的纵向受力钢筋所需混凝t保护层厚度为20mm;基础应根据有垫层进行考虑,若无垫层考虑为70mm;柱、梁构造筋及箍筋保护层应为15mm;侧壁、墙、板分布筋的保护层是10mm。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定时对钢筋工程隐蔽的情况进行检查和验收。

2.3钢筋的连接

当水平钢筋、竖向钢筋不小于22mm时应分别采用冷挤压、电渣压力焊来连接,若小于22mm,则运用塔接的方式。地下室基础梁底板的底部钢筋接头应避开支座处塔接,同一截面接头数量应控制在50%之内;上部不应在跨中塔接。墙体、柱竖向钢筋以及基础底板的钢筋接头部分应尽量避免最大受力处;板、梁等底部钢筋尽量不要跨中连接或塔接;上部的钢筋则要需跨中塔接。框支梁下的钢筋不应设置接头;上部若需接头则需避免墙体的开洞处、框架柱梁端箍筋的加密部位,在跨中的1/3范围内,同一截面接头截面面积应控制在受力筋的25%以内,且相邻接头的间距要不小于500mm。

2.4钢筋的绑扎、定位

采用画线的方法对混凝土构件钢筋进行绑扎,绑扎柱及墙体钢筋时,应辅助标尺杆来对钢筋排距和间距进行控制、检测。钢筋绑扎扣应运用十字扣的形式,且两扣为八字形,扣节处于钢筋侧面:绑扎梁、柱、暗柱主筋及箍筋则运用兜扣的方式,扣节在主筋,扎丝头朝向梁柱内侧长度一般为30mm;钢筋的搭接区为确保与箍筋、竖向筋形成水平筋应位于塔接区中部距两端50mm处。

3模板工程

3.1模板安装

在模板安装施工中,施工人员还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首先,事前钢筋绑扎工作就已经全部完成,所以在吊装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对工程带来一些损伤,所以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专门的人员扶住模板,在吊装就位时一定要控制好力度,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防止钢筋给模板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在钢筋和钢管焊接的过程中焊接人员应该在焊接的位置上垫上一层铁皮,这样就可以很好的避免焊接的过程中对模板造成一定的损害。再次在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的相关要求做好电管和水管的设置工作,这样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证施工的周期。最后一点是在混凝土浇筑或者是振捣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相关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影响到模板,同时在振捣和浇筑施工中,还应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模板自身的形态。

3.2基础模板

完成垫层的施工后,应该选用一定稳定性、强度的模板,按照轴线清楚测量水平,同时应该使用平面尺来测量边线,同时应该在不同暗柱角的位置使用油漆进行标记,这样可以确保模板安装中,中部可以按照控制边线来进行固定支柱,保证模板的稳定性与一定的硬度,在浇筑过程中提高符合的承受力。在安装基础侧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靠到垂直角,将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3.3主体结构模板

立杆作为结构的重要支撑,在对其进行施工时应确保竖立于比较坚实的平面上、能够很好的承受支架和上层模板安装完毕所产生的载荷。若不能确保则可能会造成下层结构支撑无法逐层进行拆除,甚至上下支柱处于同一垂线致使主体结构的整个体系的施工无法正常进行。支模的工序为整个工程的基础,如果其不能固定,下面的工序将无法进行。使用脚手架时不能把主节点连墙体、横纵向扫地杆、横纵向水平杆等进行拆除。

3.4模板的拆卸

模板的拆除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由工长向项目技术负责人提出拆模申请,进批准后实施,当设计无要求时通常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不受力的侧模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不应拆模而棱角受损,底模拆除前需要同条件养护试件达到规定的强度要求。在拆卸模板的过程中,应该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条件,以及温度,来决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混凝土初凝、墙体12N/mm2强度时,施工人员应该松动穿墙拉杆,将浇筑完成的墙体模板分隔开,这样可以防止模板和混凝土出现粘结的情况,为拆模奠定基础。根据相应顺序对模板进行拆除,在其过程中往往是不承重或者少承重的进行先拆,有所承重或较大承重的则后拆;首先拆除一些后续支立的,先支立的最后拆除;支撑的部分首先拆除,最后拆除方木模板。同时要注意及时将拆除物搬运到一些比较安全的场所,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4结语

主体结构的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与质量。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科学的制定施工方案,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与方法,根据工程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还应该努力研究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嘉宾.混凝土主体结构综合施工技术[C].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5.

[2]曾跃.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C].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2015.

标签:;  ;  ;  

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