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菊叶香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菊叶香藜精油,网络药理学,PPI网络,功能富集
菊叶香藜论文文献综述
付苏宏,张勇群,郝豆豆,张鹏飞,施静[1](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菊叶香藜精油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菊叶香藜精油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文献调研获取精油的化学成分组成,然后采用BATMAN-TCM获取靶点蛋白并进行疾病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构建靶点蛋白的PPI网络图,利用DAVID对靶点蛋白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39种化学成分得到了126个对应的潜在作用靶点。生物功能分析显示,与分子功能、生物过程、细胞组分相关的GO条目分别为35、69、8个;KEGG通路共25条,其中较显着的有刺激神经组织的配体-受体交互作用、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总共富集到59类TTD疾病类型,主要与心血管疾病、疼痛、神经精神疾病相关,并构建"化学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结论菊叶香藜精油可能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疼痛、神经精神类疾病的功效,与KCNQ1、GUCY1B3、KCND3、DLG4、ESR1有关。本研究为阐明菊叶香藜精油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9年10期)
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2](2019)在《菊叶香藜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挖掘及功能注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挖掘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中的SNP信息,对具有SNP位点的unigene(SNP-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为菊叶香藜SNP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amtools和VarScan v.2.2.7软件寻找候选的SNP位点,并对SNP-unigene进行GO注释、COG注释和KEGG注释。【结果】在菊叶香藜花和叶转录组中,分别鉴定出了889个和673个SNP位点,转换分别占63.0%和62.7%,颠换分别占37.0%和37.3%,转换和颠换的比值分别为1.70和1.68,非编码区分别占21.15%和21.10%,编码区分别占67.27%和67.46%。菊叶香藜所有SNP位点分布于643条SNP-unigene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总共有343条SNP-unigene具有GO注释,370条SNP-unigene具有COG注释,232条SNP-unigene具有KEGG注释,这些SNP-unigene涉及较多的功能主要与代谢、核糖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大规模地筛选菊叶香藜中的候选SNP位点,可以为研究菊叶香藜基因分型、构建遗传图谱等方面奠定基础,对于开发利用菊叶香藜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洪慎,刘义行,雷鸣,李伟[3](2018)在《菊叶香藜活性成分提取条件的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研究菊叶香藜中活性成分在根、茎、叶中的分布及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时间、溶剂、温度及料液比对菊叶香藜活性成分提取率的影响。结论实验范围内结果表明,菊叶香藜中叶子的活性成分提取率最高;菊叶香藜全株干粉在60℃时,酒精与水的体积比为1:1,提取30 min效果最好,活性成分的提取率为2.2786 g/100mL。(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熊健,李伟,张洪慎,刘义行[4](2018)在《菊叶香藜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菊叶香藜中总生物碱提取的最优条件及菊叶香藜生物碱的抑菌效果,试验在超声波作用下利用正交试验探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对总生物碱提取量的影响,并用不同浓度的生物碱作用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来评估其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提取菊叶香藜总生物碱的最优条件为提取温度45℃,乙醇浓度70%,料液比1∶30,超声提取时间10 min,此时菊叶香藜生物碱提取率为1.01%;菊叶香藜生物碱溶液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当溶液浓度为9.45 mg/mL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最大直径为9.00 mm,属于中度敏感;当溶液浓度为18.9 mg/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最大直径为15.20 mm,属于高度敏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8年20期)
张洪慎,刘义行,李伟[5](2018)在《菊叶香藜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索氏提取、超声波提取、酸水提取等3种提取方法对菊叶香藜总生物碱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3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0.327%)>索氏提取(0.226%)>酸水提取(0.079%)。说明超声波提取法提取菊叶香藜总生物碱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的特点,适合用于菊叶香藜总生物碱提取的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6](2018)在《菊叶香藜精油合成关键HMG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菊叶香藜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Ds HMGR)基因所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信号肽、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叁级结构,并进行多条氨基酸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Ds HMGR基因包含一段1 725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74个氨基酸,非极性氨基酸为主要氨基酸,等电点为7.46,为不稳定蛋白质,编码蛋白质中不含有信号肽,在N端具有2个疏水区域,含有2个跨膜结构域,Ds HMGR蛋白定位到内质网上,在C端和连接区具有较高保守性,在N端保守性较低,含有HMGR蛋白特有的4个保守活性位点,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叁级结构预测显示Ds HMGR蛋白具有N、L和S 3个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域。HMGR蛋白进化分析中,菊叶香藜与藜科植物聚为一支,遗传距离较近。(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7](2019)在《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中FPPS基因的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了解菊叶香藜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该研究对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挖掘,获取了两条FPPS基因序列(DsFPPS1和DsFPPS2),并对DsFPPS1和DsFPPS2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sFPPS1和DsFPPS2基因分别包含1 029 bp和969 bp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342个(DsFPPS1)和322个(DsFPPS2)氨基酸。DsFPPS1和DsFPPS2位于线粒体内,未发现信号肽和跨膜结构,DsFPPS1为稳定蛋白,DsFPPS2为不稳定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DsFPPS1和DsFPPS2序列相似性为60.53%,均含有5个保守结构域和2个天冬氨酸富集区域。DsFPPS1和DsFPPS2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叁级结构为由8个α-螺旋形成的α-螺旋束,但DsFPPS2的叁级结构中缺少一个α-螺旋A。系统进化树中DsFPPS1与藜科植物聚为一枝,与藜科植物遗传距离较近,而DsFPPS2单独聚为一枝。通过对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中FPPS基因的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菊叶香藜FPPS的功能研究及其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9年06期)
雷鸣,任海龙[8](2018)在《菊叶香藜psb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了解菊叶香藜psbA基因的分子结构,以及为菊叶香藜的分类学提供分子数据。方法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菊叶香藜psbA基因全序列进行分析,预测出氨基酸序列、统计序列组分、编码蛋白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二级结构、叁级结构、密码子偏好性等。结果菊叶香藜psbA基因编码序列长度为1059bp,GC含量为41%,共编码353个氨基酸,最多的为丙氨酸(A),为35个(9.9%),不含有赖氨酸,符合psbA基因的特征。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57.51%),β-折迭(4.82%),β-转角(37.68%)。psbA基因编码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包含7个跨膜区域,是非酶类转运蛋白。psbA基因密码子偏好性水平相对较弱,主要受到选择作用、表达水平和蛋白质长度的影响。psbA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菊叶香藜未与藜属其它植物归为一类。结论因此,根据菊叶香藜生物信息学特征和系统发生树结果,支持将菊叶香藜归到刺藜属中。(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何花,雷鸣,薛金彪,郝豆豆,拉多[9](2016)在《超临界CO_2萃取菊叶香藜精油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对菊叶香藜精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40℃,15 MPa,1.5 h时精油量最高,为31.26 g/kg,是传统水蒸气法的20倍,并且其气味更接近天然的菊叶香藜;超临界CO_2提取法比水蒸气法优越,精油量高,时间短。此方法可为菊叶香藜精油快速提取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为其向工业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雷鸣,薛金彪,郝豆豆,石梦菲,姚永杰[10](2015)在《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菊叶香藜干粉是否具有抑菌的作用。研究中采用的供试菌为大肠杆菌DH5α,通过烟熏实验证明,菊叶香藜烟熏对大肠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且随着烟熏时间的延长,抑制率逐渐增加,其中烟熏时间为0.5min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达到了1/3;烟熏时间为6min时,抑菌率达到100%。研究结果为菊叶香藜熏香方式的抑菌功效提供理论依据,对菊叶香藜在疾病预防的开发与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藏科技》期刊2015年12期)
菊叶香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挖掘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中的SNP信息,对具有SNP位点的unigene(SNP-unigene)进行功能注释分析,为菊叶香藜SNP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amtools和VarScan v.2.2.7软件寻找候选的SNP位点,并对SNP-unigene进行GO注释、COG注释和KEGG注释。【结果】在菊叶香藜花和叶转录组中,分别鉴定出了889个和673个SNP位点,转换分别占63.0%和62.7%,颠换分别占37.0%和37.3%,转换和颠换的比值分别为1.70和1.68,非编码区分别占21.15%和21.10%,编码区分别占67.27%和67.46%。菊叶香藜所有SNP位点分布于643条SNP-unigene上,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总共有343条SNP-unigene具有GO注释,370条SNP-unigene具有COG注释,232条SNP-unigene具有KEGG注释,这些SNP-unigene涉及较多的功能主要与代谢、核糖体、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相关。【结论】本研究通过大规模地筛选菊叶香藜中的候选SNP位点,可以为研究菊叶香藜基因分型、构建遗传图谱等方面奠定基础,对于开发利用菊叶香藜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菊叶香藜论文参考文献
[1].付苏宏,张勇群,郝豆豆,张鹏飞,施静.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菊叶香藜精油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J].中成药.2019
[2].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菊叶香藜转录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信息挖掘及功能注释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19
[3].张洪慎,刘义行,雷鸣,李伟.菊叶香藜活性成分提取条件的探究[J].西藏科技.2018
[4].熊健,李伟,张洪慎,刘义行.菊叶香藜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
[5].张洪慎,刘义行,李伟.菊叶香藜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探究[J].轻工科技.2018
[6].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菊叶香藜精油合成关键HMG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8
[7].付苏宏,雷鸣,张勇群,施静,郝豆豆.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中FPPS基因的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广西植物.2019
[8].雷鸣,任海龙.菊叶香藜psb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J].西藏科技.2018
[9].何花,雷鸣,薛金彪,郝豆豆,拉多.超临界CO_2萃取菊叶香藜精油工艺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6
[10].雷鸣,薛金彪,郝豆豆,石梦菲,姚永杰.菊叶香藜干粉熏香抑菌研究[J].西藏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