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土液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液化判别,液化处理,碎石桩
岩土液化论文文献综述
闫浩[1](2015)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土体液化判别及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液化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什么类型土体需要进行液化判别、应用什么手段进行判别和对液化土体采用什么处理措施都关系到勘察报告成果的质量和后续拟建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以及工程造价,因此土体液化判别关系重大。以北京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厂房工程为例,给出了实际岩土工程勘察中土体液化的初判,结合现场标贯试验数据的进一步判别和土体液化等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液化程度和现场条件给出经济合理的液化处理措施的应用实例,为今后类似的岩土工程勘察给出了借鉴和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5年06期)
陈龙伟,袁晓铭,孙锐[2](2013)在《2011年新西兰M_w6.3地震液化及岩土震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2011年间新西兰南岛Christchurch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造成了Christchurch地区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其中以2011年2月22日Christchurch M w6.3地震场地液化和侧移最为严重,导致了约15000栋居民住宅、1000栋商业用房及桥梁、堤坝、地下生命线设施的严重破坏。该次地震是有液化调查历史以来的大地震中第一个以液化为震害主因的一次地震,且场地出现了大量的10~20m深层土液化。场地液化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主要包括建筑物震陷及不均匀震陷。液化侧移主要发生在近河流区域,分为分布式和滑移块式。新西兰地震中场地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突显了规范中抗液化设计及抗液化措施研究的不足,对于可液化场地设计反应谱及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研究亟需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来源于《世界地震工程》期刊2013年03期)
盛俭,袁晓铭,王禹萌,刘红帅[3](2012)在《岩土震害影响因子权重研究——以砂土液化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砂土液化影响因子的权重计算为例,探讨了一种兼顾主、客观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首先分别使用层次分析法和粗糙集理论计算砂土液化影响因子的主、客观权重值。然后对所得到的主、客观权重值进行检验,得到各自的预测准确性,根据对其准确性进行比较得到主、客观权重值偏好系数,最终按照偏好系数对主、客观权重值进行计算得到综合权重值。并对所得到的综合权重进行验证,其预测准确率为91.7%,说明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准确性。通过研究发现,对主、客观权重通过偏好系数进行综合,可以较好的平衡两者的影响作用,能够提高权重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对砂土液化影响因子权重的分析发现地震作用对其影响要大于土体埋藏环境和土体自身性质,在所有影响因子中有效应力的影响最大,其权重达到了0.205。(本文来源于《自然灾害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周永刚,吕毅夫,倪泰山[4](2010)在《延庆县城地区岩土特性与地震液化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延庆城市建设不断扩大,有必要对延庆卫星城规划区域范围开展岩土特性与地震液化关系的研究,以减轻地震灾害对城市建设的威胁。本文通过对70份延庆县城建设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筛选分析,搜集整理延庆县的地震和水文资料,结合国内外有关震例阐述了地震液化的因素,对延庆县城地区的岩土分布特性与地震液化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得出了该地区大部分土层不会形成地震液化,只有局部地区存在发生地震液化的因素,应在城市建设中采取有效措施来保证工程安全。(本文来源于《防灾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朱权洁,欧阳治华,王胜开[5](2010)在《爆破动载荷作用下的矿山岩土液化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矿山爆破动载荷的强烈作用下,岩土层可能产生液化现象,并形成井下泥石流,造成重大损失。针对程潮铁矿长期存在的跑黄泥和泥石流安全隐患,基于饱和两相介质非线性固液耦合理论,提出了应用伯克利大学的OpenSees平台对矿山岩体与砂土液化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并使用无量纲分析法对影响岩土液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应用修正萨道夫斯基回归公式和爆破震动速度与加速度的等效性,求得矿山岩土液化程度与爆破用药量的关系曲线。(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0年05期)
朱权洁,欧阳治华[6](2010)在《矿山岩土液化有限元数值模拟与π定理的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工程中的矿山泥石流现象非常复杂,仅靠理论分析对矿山安全中的岩土液化问题进行求解存在许多困难。应用OpenSees有限元平台和非线性空隙介质固液耦合本构方程理论对矿山岩体与砂土液化现象进行数值模拟,应用无量纲分析法分析了复杂的矿山泥石流现象影响因素。无量纲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且能够直观地表达各无量纲量对岩土液化现象的影响,为矿山安全生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依据。(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10年03期)
王丽艳,刘汉龙,蔡艳[7](2007)在《用液化度概念评价岩土结构地震液化变形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液化研究的核心是变形。在很多情况下地基虽未达到完全液化,然而饱和砂土由于超静水压的上升而造成的软化,使得地基及其上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形。由于工程设计人员很难预测变形大小,因此引入液化度概念来间接表征岩土结构的变形。针对目前液化程度评价方法的缺点,给出采用液化度概念的原由,对液化度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给出其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分析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沉箱结构液化变形,例证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用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研究思路,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并建立它们之间经验的函数关系,提出工程设计中可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来优化地基处理范围,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钟士国[8](2005)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液化判别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种类型的液化判别错误进行原因分析,论述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导以后的液化判别工作。(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5年12期)
钟士国[9](2005)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液化判别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多种类型的液化判别错误进行原因分析,论述其造成的不良后果,指导以后的液化判别工作。(本文来源于《西部探矿工程》期刊2005年06期)
汪明武,李丽,张拥军[10](2003)在《岩土工程可视化及砂土液化评价可视化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可视化技术和理论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可视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应用研究进展,并分析和展望了可视化技术在地震砂土液化评价中的应用前景,初步探讨了地震砂土液化可视化评价系统设计准则和系统结构,这项研究对地震砂土液化的空间分析、地震液化灾害智能评价和预防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1期)
岩土液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0-2011年间新西兰南岛Christchurch地区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地震,造成了Christchurch地区大面积的砂土液化,其中以2011年2月22日Christchurch M w6.3地震场地液化和侧移最为严重,导致了约15000栋居民住宅、1000栋商业用房及桥梁、堤坝、地下生命线设施的严重破坏。该次地震是有液化调查历史以来的大地震中第一个以液化为震害主因的一次地震,且场地出现了大量的10~20m深层土液化。场地液化引起的建筑物破坏,主要包括建筑物震陷及不均匀震陷。液化侧移主要发生在近河流区域,分为分布式和滑移块式。新西兰地震中场地液化对建筑物的破坏突显了规范中抗液化设计及抗液化措施研究的不足,对于可液化场地设计反应谱及建筑物抗震技术的研究亟需进行深入探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土液化论文参考文献
[1].闫浩.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土体液化判别及处理措施[J].中国煤炭地质.2015
[2].陈龙伟,袁晓铭,孙锐.2011年新西兰M_w6.3地震液化及岩土震害述评[J].世界地震工程.2013
[3].盛俭,袁晓铭,王禹萌,刘红帅.岩土震害影响因子权重研究——以砂土液化为例[J].自然灾害学报.2012
[4].周永刚,吕毅夫,倪泰山.延庆县城地区岩土特性与地震液化关系的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
[5].朱权洁,欧阳治华,王胜开.爆破动载荷作用下的矿山岩土液化建模和数值模拟研究[J].金属矿山.2010
[6].朱权洁,欧阳治华.矿山岩土液化有限元数值模拟与π定理的耦合研究[J].金属矿山.2010
[7].王丽艳,刘汉龙,蔡艳.用液化度概念评价岩土结构地震液化变形的探讨[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
[8].钟士国.岩土工程勘察中液化判别的优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5
[9].钟士国.岩土工程勘察中液化判别的优化[J].西部探矿工程.2005
[10].汪明武,李丽,张拥军.岩土工程可视化及砂土液化评价可视化的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