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髓内钉,骨水泥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论文文献综述
康兵文,肖波,王森[1](2019)在《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IFO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9月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高龄骨质疏松性IFO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47例;年龄70~92岁,平均82.83岁;道路交通伤35例,摔伤51例。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采用PFNA治疗的37例为对照组,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57±13.78)min、(6.54±1.08)cm、(135.82±33.59)mL,优于观察组的(96.25±17.84)min、(10.25±1.36)cm、(187.93±40.26)mL(P<0.05);观察组术后下地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6±0.73)d、(4.13±0.87)d、(6.24±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11.75±1.17)d、(43.68±6.54)d、(14.75±2.17)d(P<0.05)。Harris评分观察组术后1、3、6个月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P<0.05);对照组Harris评分术后12个月高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SF-36各维度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4/37),与观察组的10.20%(5/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骨质疏松性IFOF患者采用PFNA治疗手术创伤较小,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后恢复快。(本文来源于《创伤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赵晗柯,黄野[2](2019)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资料,其中42例病人采用PFNA-Ⅱ手术,34例病人行AFHR手术,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PFNA-Ⅱ组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均低于AFHR组(P<0. 01),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长于AFHR组(P<0. 01)。PFNA-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90%,与AFHR组的17. 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1、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FNA-Ⅱ组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着低于AFHR组(P<0. 01)。结论对于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PFNA-Ⅱ和AFHR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与AFHR相比,PFNA-Ⅱ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创伤更小等优点,但AFHR术后更短的卧床时间可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总而言之,2种手术各有优势。(本文来源于《实用老年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苗世昌,崔吉印[3](2019)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0例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关节置换组(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n=25)和内固定组(采用骨折内固定,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总量、手术总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置换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总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内固定组,同时关节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内固定组,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确切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赵晗柯[4](2019)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1-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A1-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A1-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42例患者采用PFNA-Ⅱ手术,34例患者行AFHR手术,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和术后12月的Harris评分。结果PFNA-Ⅱ组在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等方面优于AFHR组(P<0.05),在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行走时间方面劣于AFHR组(P<0.05);PFNA-Ⅱ组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少于AFHR组(P<0.05)。PFNA-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与AFHR组的1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术后1个月、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PFNA-Ⅱ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着低于AFHR组(P<0.05)。结论对于A1-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PFNA-Ⅱ和AFHR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相比较AFHR,PFNA-Ⅱ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创伤更小等优点,但AFHR术后更短的卧床时间可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总而言之,两种手术各有优势,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本文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期刊2019-04-01)
何明,仲霄鹏,张录强,赵利明[5](2019)在《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生物组和骨水泥组,各52例。生物组采用生物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水泥组采用骨水泥型股骨假体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优良率和手术相关指标情况。结果生物组与骨水泥组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生物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骨水泥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效果显着,且采用何种假体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无显着影响,生物型假体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施术时间较短,其安全性较高,患者康复速度较快,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07期)
万乾[6](2019)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关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目前绝大多数骨科学者都更推荐髓内固定,但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特殊类型,其往往年龄更大,内科基础疾病更多,骨质疏松更为严重。针对其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旨对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研究者所处院区收治的61例老年脑梗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置换组:男10例,女19例;年龄70-99岁,平均79.5岁;损伤侧别:左侧16例,右侧13例;改良Evans分型:Ⅲ型13例,Ⅳ型10例,Ⅴ型6例。PFNA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71-94岁,平均78.3岁;损伤侧别:左侧18例,右侧14例;改良Evans分型:Ⅲ型15例,Ⅳ型12例,Ⅴ型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HGB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半年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置换组和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分别为[(76.2±7.3)min]、[(56.8±5.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240.3±100.0)ml]、[(126.5±55.3)ml];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分别为[(55.8±8.1)分]、[(46.2±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HGB差值平均为[(20.7±7.5)g/L]、[(20.2±6.8)g/L];术后卧床时间平均分别为[(3.7±1.2)d]、[(3.1±1.4)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6/29)]、[22%(7/32)];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总分分别为[(63.5±7.5)分]、[(61.3±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PFNA相比,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脑梗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而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前后HGB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期刊2019-03-01)
陈兴棣[7](2018)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对于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高龄患者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老年患者46例作为此次的研究样本,均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4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均治疗成功,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为91.30%,术后并发症率为4.35%。结论对于老年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高龄患者采取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的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恢复快、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低、死亡率低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效果确切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4期)
陈瀛,杨雨润,刘守尧,孙伟,杨欢[8](2018)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两种假体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差别。方法回顾了本机构近3年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的病例共221例,按应用骨水泥型和非骨水泥型假体进行分组。随访时间为1、3、6、12个月。比较两组间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地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及下地时间存在差异,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功能评分无差异。结论两种假体都能很好的应用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需注意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万乾,杨小华,张擎柱,冯震,谷锐[9](2018)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属于特殊类型,针对其手术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议。目的:比较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7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1例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置换组29例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32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半年和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与结论:(1)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相比,置换组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增大,术后半年髋关节Harris评分升高,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 <0.05);(2)但2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3)结果说明,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相比,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短期内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大;而2种治疗方式在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术后卧床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等方面无明显差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8年35期)
邓官德[10](2018)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骨水泥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9例,均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身体骨骼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39例患者均顺利安全愈合伤口,未发生伤口感染或人工关节脱位等并发症。治疗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及髋关节屈曲、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活动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骨水泥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8年31期)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Ⅱ)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治疗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6例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资料,其中42例病人采用PFNA-Ⅱ手术,34例病人行AFHR手术,对比2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3、6、12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 PFNA-Ⅱ组的手术时间、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均低于AFHR组(P<0. 01),住院时间和下地负重行走时间长于AFHR组(P<0. 01)。PFNA-Ⅱ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90%,与AFHR组的17. 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术后1、12个月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PFNA-Ⅱ组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显着低于AFHR组(P<0. 01)。结论对于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行PFNA-Ⅱ和AFHR手术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与AFHR相比,PFNA-Ⅱ手术具有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创伤更小等优点,但AFHR术后更短的卧床时间可促进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总而言之,2种手术各有优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论文参考文献
[1].康兵文,肖波,王森.PFNA与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9
[2].赵晗柯,黄野.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1~A3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J].实用老年医学.2019
[3].苗世昌,崔吉印.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9
[4].赵晗柯.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A1-3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D].南京医科大学.2019
[5].何明,仲霄鹏,张录强,赵利明.骨水泥型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万乾.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脑梗死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D].承德医学院.2019
[7].陈兴棣.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效果[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
[8].陈瀛,杨雨润,刘守尧,孙伟,杨欢.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型假体的比较[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
[9].万乾,杨小华,张擎柱,冯震,谷锐.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偏瘫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
[10].邓官德.骨水泥型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