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报纸评论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报纸评论,媒体融合,产品创新
报纸评论版论文文献综述
陈飞[1](2019)在《报纸评论版如何提质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冲击下,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纸媒,出于突出自身特色、强化舆论引导等原因,普遍有加强评论的意愿和趋势,特别体现在评论版的扩充和改版上。但受作者队伍、媒介氛围、运行机制等因素制约,评论版稿件质量并不如人意,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整体上变弱。在媒体融合发展、受众阅读习惯改变的情况下,报纸要加强评论版这个重要的舆论阵地,还需要理念和产品的不断创新。(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侯丽[2](2017)在《美国报纸艺术评论版日益萎缩》一文中研究指出艺术评论曾经是一些综合性报纸尤其是地方性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份报纸通常以其艺术嗅觉和艺术品位来彰显它的格调,并因此凝聚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的读者。然而,随着媒介环境的剧变,在报纸的影响力趋于式微的过程中,副刊版面包括艺术评论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1-25)
吴家阳[3](2015)在《让评论版成为报纸竞争利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纸评论不仅可以有深度,也可以在广度方面有所作为,弥补纸媒时效性的不足。要让评论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就要在体制机制、栏目设置以及与读者互动上下功夫。(本文来源于《中国报业》期刊2015年19期)
杨娟,赵振宇[4](2015)在《新世纪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以36份报纸评论版发刊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36份报纸评论版发刊词为研究对象,从中梳理出新世纪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轨迹与特征。新世纪初期,我国报纸评论版开始兴盛,两度掀起创办高潮。发刊词显示,新世纪初中国新闻评论具有如下特征:追求时效性,偏爱时评;选题开放,聚焦热点新闻;评论态度理性,以建设性为取向;观点多元,强调独立宽容;搭建交流平台,公民评论兴起;关注公共话题,开拓公众视野。评论版发刊词中体现了对评论主体的设想和期盼,主要有民众声音、媒体声音主导型和多种声音交汇型,但在实际运作中,并未达其目标。本文认为,新世纪的新闻评论应该走向多样化,在坚持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之外,还应发出媒体独立的声音、重视广大民众的声音,以充分进行意见交流,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促进中国新闻评论的更好发展。(本文来源于《新闻大学》期刊2015年04期)
柯锐,陈力峰[5](2014)在《财经类报纸如何构筑公共话语空间——《楚天金报》评论版的特色和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月7日,《楚天金报》开始向具有浓郁都市特色的财经类报纸转型,其评论版配合报纸的改版转型,渐渐形成较为显着的特色和风格。改版后,《楚天金报》评论版在选题操作上更趋规范与成熟,体现了公众讨论和专家评说的理性精神,通过不同群体对经济事件和民生话题的理性探讨,有效地引导了公共舆论。(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4年12期)
柯锐,陈力峰[6](2014)在《财经类报纸如何构筑公共话语空间——论《楚天金报》评论版的特色和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元月7日,《楚天金报》开始向具有浓郁都市特色的财经类报纸转型,其评论版配合报纸的改版转型,也渐渐形成较为显着的特色和风格,成为报纸的一面旗帜。改版后,《楚天金报》评论版在选题操作上更趋规范与成熟,评论贯注了公众讨论和专家评说的理性精神,通过不同群体对经济事件和民生话题的理性探讨,有效地引导公共舆论,成为议论公共话题的理想介质。《楚天金报》在公共话语空间构筑上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对财经和民生特色的同步追求,是其转型(本文来源于《新闻前哨》期刊2014年02期)
李舒中国传媒大学党校办[7](2013)在《我国报纸评论版的优化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论版汇聚多种言论主体、多种言论形态,在发挥意见整合乃至社会整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报纸评论版还存在着反映社会不够全面,认识问题不够深刻,版、报间缺乏统筹协调,编、读间互动不充分,评论版的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我国报纸评论版需要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优化言论生态,明确自身定位,强化编辑功能,完善评论机制,丰富言论形式,改善版面形象,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陈学龙,米珍芳[8](2013)在《让报纸成为读者的思想源——大同晚报评论版“改”出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媒体勃兴的今天,报纸无论怎样扩张版面,都难以超越网络的海量互动、电视的形象直观、手机的方便快捷,所以只能靠思想的深度和张力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因此,以强化评论来解读新闻、提供思想,日益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的有力武器。面对这样的传播生态,大同晚报近几年先后进行了多次改版,其中,强化评论力量、开设评论专版就是其最大的改进之一。评论专版2010年6月开设,取名《晚(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3年05期)
林耀平[9](2012)在《评论:为报纸注入灵魂——泉州晚报评论版成为改版后的最大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勃兴时代,传递信息不再是报纸的优势,也不再是报纸的主要价值。所有的报人都知道,即使版面再扩张,也超越不了电视的形象视觉,超越不了手机的方便快捷,超越不了网络的海量互动。面对新的传播生态,报纸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来获得读者的信赖、尊重和忠诚。(本文来源于《新闻战线》期刊2012年08期)
江锡钰[10](2011)在《本报文化:报纸评论版的立身之本——以《人民日报》“观点”版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文化"是指一家报纸(报社)在长期的办报过程中形成的办报思想(理念),报纸定位,资源优势,以及从业人员自觉遵守的价值标准和操作规则。而报纸的风格必然是"本报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对《人民日报》2011年1-10月的"观点"版进行梳理,从立身"本报文化"的角度做一些分析。(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1年12期)
报纸评论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艺术评论曾经是一些综合性报纸尤其是地方性报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份报纸通常以其艺术嗅觉和艺术品位来彰显它的格调,并因此凝聚具有一定艺术审美能力的读者。然而,随着媒介环境的剧变,在报纸的影响力趋于式微的过程中,副刊版面包括艺术评论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报纸评论版论文参考文献
[1].陈飞.报纸评论版如何提质增效[J].新闻世界.2019
[2].侯丽.美国报纸艺术评论版日益萎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3].吴家阳.让评论版成为报纸竞争利器[J].中国报业.2015
[4].杨娟,赵振宇.新世纪中国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研究——以36份报纸评论版发刊词为例[J].新闻大学.2015
[5].柯锐,陈力峰.财经类报纸如何构筑公共话语空间——《楚天金报》评论版的特色和追求[J].青年.2014
[6].柯锐,陈力峰.财经类报纸如何构筑公共话语空间——论《楚天金报》评论版的特色和追求[J].新闻前哨.2014
[7].李舒中国传媒大学党校办.我国报纸评论版的优化路径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
[8].陈学龙,米珍芳.让报纸成为读者的思想源——大同晚报评论版“改”出亮点[J].青年.2013
[9].林耀平.评论:为报纸注入灵魂——泉州晚报评论版成为改版后的最大亮点[J].新闻战线.2012
[10].江锡钰.本报文化:报纸评论版的立身之本——以《人民日报》“观点”版为例[J].新闻世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