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态性能论文-孙丽玲,王艳娟

暂态性能论文-孙丽玲,王艳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暂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高电压穿越,暂态特性,故障切除

暂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玲,王艳娟[1](2019)在《双馈风力发电机高电压穿越暂态全过程分析及控制策略性能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双馈风力发电机(DFIG)高电压穿越问题,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电网故障发生伊始至切除期间的电磁暂态特性分析,往往忽视电网故障切除之后DFIG定子磁链的变化。为此,利用换路原理对电网故障发生而致电压骤升、故障切除及其后的定子磁链暂态全过程进行解析与仿真分析,揭示了故障切除时间对DFIG定子磁链振荡幅值的影响,论证了DFIG在高电压穿越过程中的可控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考虑定子励磁电流动态变化的高电压穿越控制策略,并对该控制策略在不同运行工况和不同故障切除时间下的性能予以评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改善了DFIG高电压穿越的瞬态响应,对转子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孙振东[2](2019)在《切换线性系统的暂态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切换自治线性系统在切换镇定前提下的暂态性能优化.给出系统超调和调节时间的定义,提出基于分路径状态反馈切换的局部暂态优化的设计算法,获得暂态性能估计.(本文来源于《系统科学与数学》期刊2019年02期)

陈星星[3](2018)在《基于暂态性能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控制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其可靠性关系到无人机的安全,对飞行控制系统进行及时有效的故障诊断是保证无人机安全飞行的基础。因此,针对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并且,由于多无人机编队飞行是一项高精密和高投入的活动,针对无人机编队的故障诊断技术除了稳定性(通常是Lyapunov意义下的)之外,更需要有快速性、准确性和良好的鲁棒性。这就对无人机编队故障诊断的暂态性能作出了要求。本文以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执行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研究了基于暂态性能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介绍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和基于暂态性能的控制方法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所采用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模型,和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通信拓扑结构的主要类型及其所需的图论知识。其次,针对Leader-Follower型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针对带时变扰动的情况设计了有限时间有界鲁棒观测器来完成故障诊断。首先构建Leader-Follower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连接图并以有向图表示;再建立每架无人机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并将状态向量与故障向量增广为新的向量;建立基于有向图的全局误差方程,并基于有限时间有界鲁棒控制,构造飞行控制系统的有限时间有界鲁棒故障诊断观测器,对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中任意一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出现的故障或多个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同时出现故障的情况,实行有效准确且具备良好暂态性能的故障诊断。通过本章设计的有限时间有界鲁棒观测器,可以保障故障诊断过程的有界性。再次,针对带执行器故障的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构建Leader-Follower型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连接图并以无向图表示;针对每个无人机,并根据得到的Leader-Follower型无向图建立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的全局动态方程;并针对每个Follower无人机建立调节时间自适应滑模观测器,观测器的残差信号由观测器和无人机编队的相对输出构成;当建立了全局误差方程后,通过构造的Lyapunov函数,证明可通过调节设定的参数来调节误差收敛时间并保证误差系统的状态可在一定时间内收敛至一个极小的范围。从有界性和快速性两个方面保障了故障诊断的暂态性能。最后,进一步优化暂态性能,同样从有界性和快速性两方面进行研究,可以预先设定系统的收敛时间。并且不同于传统的基于观测器的多智能体系统故障诊断方法即在每个智能体中构造观测器的方式,只需在一架或两架无人机中设计观测器即可完成对整个无人机编队系统的故障诊断,这样可大大减少观测器构建和维护的成本。具体来说,在无人机编队中任意选取一个无人机,重构其全局动态方程,此时的系统输出由该选取无人机可用的局部动态信息构成;然后通过在选取的无人机中设计两个独立的观测器,基于有限时间理论,可以构造出一个在预设时间内收敛并在收敛过程中保持状态有界的未知输入观测器;根据该有限时间观测器得到的状态估计值和一个故障诊断算法可以在预设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对邻接无人机的故障诊断。(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皇金锋,李良井,刘树林,董锋斌[4](2018)在《Boost变换器全动态范围负调电压建模与暂态性能提高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工作在宽输入电压和宽负载范围的Boost变换器,由于右半平面零点所产生的负调电压导致系统暂态性能较差,因此有效地抑制负调电压是提高暂态性能的关键。建立Boost变换器工作在宽输入电压和宽负载全动态变化范围内的负调电压数学模型。给出衡量负调电压的性能指标及抑制须满足的约束条件。根据建模结果提出一种基于减小系统阻尼比来提高系统暂态性能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全动态范围负调电压建模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提高暂态性能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提高工作在宽输入电压和宽负载范围内Boost变换器的暂态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张振华,牛志雷,陈干杰,张红跃,古领先[5](2018)在《引入IIR滤波器对换流变增量差动暂态性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比较特高压直流工程与传统直流工程中换流变保护配置的异同,指出特高压直流工程中换流变保护引入了IIR数字滤波器进行数据预处理。分别从数字滤波器型式及阶数两个角度,利用滤波器辅助设计工具进行了滤波器参数设计,对引入IIR数字滤波器进行数据预处理对换流变及引线大差增量差动保护暂态性能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继电保护系统对低通滤波频率特性的要求下,采用4阶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为最优,满足相关规范对其暂态性能要求。(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8年02期)

王庆[6](2017)在《新一代调相机成功通过型式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由哈尔滨电机厂研制的额定容量300兆乏全空冷新型调相机成功通过型式试验。此前,由上海电机厂研制的额定容量300兆乏双水内冷新型调相机已成功通过型式试验。两种技术路线新产品的试验成功,标志着国家电网公司新一代调相机科技攻关已取得全面突破,是一项世界级(本文来源于《国家电网报》期刊2017-12-04)

刘叁伟[7](2017)在《土壤冲击放电的X射线数字影像特征及接地装置暂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地装置良好的散流性能是降低输电线路及杆塔雷击事故的重要保障,对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准确评估是输电线路和杆塔防雷计算的基础工作。现有的研究表明,土壤冲击放电现象是影响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的重要因素,采用特定值的集中参数电阻来模拟是不准确的。然而,由于受到观测手段的限制,对土壤冲击放电现象的研究进展缓慢。因此,有必要对土壤冲击放电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并将其考虑到接地装置的冲击特性评估中。在上述的研究背景下,并考虑当前土壤冲击放电研究的瓶颈,本文开展了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土壤冲击放电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土壤冲击放电影像特征的土壤临界击穿场强、放电区域剩余电阻率的计算方法,探讨了土壤冲击击穿机理,并提出考虑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动态变化的接地装置暂态性能计算模型。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采用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的土壤冲击放电观测方法,获得了接地装置冲击散流多视角影像,并提出了X射线透射成像观测土壤放电区域的规范试验方法。采用本文提出的观测方法,可以实现土壤冲击放电区域影像的高效采集,得到了高清晰度、可后处理的数字影像结果。更重要的是,该观测方式采用的是非介入式的成像技术,在成像过程中保证了对土壤冲击放电过程的无干扰性。(2)针对土壤放电区域的影像特点,研究了接地装置冲击散流下土壤放电影像的预处理技术,研究了图像滤波技术、边界提取方法以及土壤放电区域的叁维图像重构方法,提出了描述土壤放电区域特征的最大放电区域面积、最大等效空气厚度以及叁维放电区域体积等影像特征参量。开展了冲击电流波形、土壤参数以及电极型式对土壤放电区域特性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得到了冲击电流幅值、土壤电阻率以及电极结构对土壤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最大放电区域面积S0和放电区域体积V随冲击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变大,随土壤电阻率的增加而减小;最大等效空气厚度T随冲击电流幅值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随土壤电阻率增大而减小。相同条件下的垂直接地极较水平接地极,其最大放电区域面积及放电区域体积均更大,说明垂直接地型接地极散流的效率是优于水平型接地极的。研究了影像特征量和传统测量电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基于影像特征量的接地装置冲击散流性能评估方法。(3)根据土壤放电区域影像特征,提出了区别于传统对称模型的二分区土壤放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放电区域叁维形貌与有限元方法的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反演方法,实现了基于真实土壤放电区域的土壤临界击穿场强Ec与剩余电阻率ρres的准确计算。采用模拟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包括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土壤紧密度等关键因素对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Ec的值在115.57kV/m~268.75kV/m之间,ρres的值介于金属电阻率与7%ρ0之间。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Ec呈先减小后增大最终趋于饱和的变化规律;随着含盐量的增加,Ec逐渐减小并最终趋于饱和;随着土壤紧密度的增加,Ec逐渐增大;随着初始电阻率的增大,ρres逐渐减小并趋于饱和。提出了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动态变化模型。根据土壤冲击放电过程中放电区域在不同时刻的变化过程,探讨了土壤的冲击击穿过程。(4)从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出发,考虑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的动态变化,建立了计及土壤放电特性电参数变化特性的接地装置暂态性能有限元计算模型,将本章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电路法计算结果、试验测量结果以及传统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利用本文的有限元模型对典型接地极结构的冲击散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比较仿真计算结果与模拟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暂态模型在计算接地装置冲击特性时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冯美玉[8](2017)在《改善汽车发动机转速跟踪暂态性能的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汽油发动机的暂态性能,获得理想的动力性和可驾驶性,速度控制在自动汽车控制领域一直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国内外很多学者曾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现有成果下,发动机在暂态工况下的速度控制依旧是一个挑战性问题,而这些挑战主要来自于系统参数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本文考虑系统参数摄动对发动机转速的影响,研究改善发动机转速跟踪暂态性能的控制问题。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考虑发动机在一定工况下运行时系统参数具有慢时变特性,针对系统参数摄动问题提出双闭环自适应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双环结构,每个闭环控制由可变增益的前馈补偿、非线性补偿及PI控制环节叁部分构成。这叁部分协同作用,从而克服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保证发动机转速跟踪的性能。考虑发动机工作在大范围工况下时,其系统参数存在未知时变性。为进一步改善发动机暂态性能,针对系统参数存在的未知时变性提出了双环串级自抗扰控制策略。该策略含有一个扩张状态观测器和一个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其中,扩张状态观测器可以实时估计不确定项的变化,降低时变不确定参数的影响;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由PI控制器和扰动补偿两部分构成,两部分协调作用在提高发动机转速输出暂态性能的同时也保证转速跟踪的稳态响应。为了验证所提出控制器的有效性,本文的仿真实验验证在由日本SICE协会和丰田汽车研究部门共同研发的V6发动机仿真器中进行。为了模拟发动机的加、减速情况及转速跟踪情况,本文选取了多种仿真工况,分析了两种控制器在发动机处于不同工况时对转速的控制效果。将两种控制器分别与双环PI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控制器作用下转速跟踪的暂态性能和稳态性能。(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可[9](2017)在《电力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及暂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复杂网络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应用复杂网络的理论、方法和思路来研究网络时代的复杂性科学问题反映了科学研究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电力网络是典型的复杂网络,它的同步稳定运行是保障人类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根本。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对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地理解电网的结构特性和运行机制,从而在实际电网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级联故障的发生,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结合实际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和节点动力学特性,对电力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和暂态性能展开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电力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动力学特性出发,对IEEE标准测试网络进行单一指标的节点重要性识别研究。考虑网络的全局和局部特性,首先找到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子图指标、PageRank值、节点收缩凝聚度、失同步扩散时间倒数和临界同步耦合强度七个评估指标来描述网络中节点的重要程度,然后用这七个指标分别对IEEE标准测试网络中的节点进行重要性识别,并对比分析不同单一指标的识别效果。研究表明,由于单一指标只考虑网络某一方面的属性,所以不同单一指标识别的节点重要性不同,用它进行重要节点识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基于层次分析法研究了电力网络重要节点的多指标综合识别。选择单一指标识别效果相对较好的接近中心性、子图指标、PageRank值、节点收缩凝聚度、失同步扩散时间倒数五个指标进行节点综合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五个指标的权重,用极差法构造五个指标的比较矩阵,最终在多指标综合评估思想的指导下得到网络中重要节点的排序。接着考虑电力网络的节点动力学特性,采用电力网络的类Kuramoto模型,分别单个移除节点,仿真计算剩余网络中最大连通子网的平均路径长度、子网相对规模和临界同步耦合强度,通过分析这叁个参量对多指标节点综合识别效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的有效性。3、研究分布式电站的入网对网络暂态性能的影响。首先定义了暂态持续时间和最大频偏两个参量来描述电网的暂态性能。然后研究了分布式电站的入网参数选取问题。在保证分布式电站入网频率和原电网工作频率一致的情况下,研究发现分布式电站存在一个最佳入网相位,当分布式电站以最佳相位入网时,对电网造成的干扰最小。接着分别研究了入网负载节点的重要性和度值对电网暂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分布式电站通过重要节点入网比通过不重要节点入网对电网造成的干扰更小;大多数情况下,分布式电站接入大度节点比接入小度节点对电网的干扰小。最后在分布式电站接入比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了 IEEE14、IEEE30和IEEE57叁个标准测试系统的暂态性能。研究表明,在分布式电站接入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原电网的节点数越多,实际入网的分布式电站越多,网络的暂态性能就越差。(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张光晨[10](2016)在《离散2-D系统的暂态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D系统(Two-Dimensional Systems)的理论研究已经获得了十分系统的进展,特别是随着系统稳定性分析的不断深入,推动了系统控制理论以及控制理论中数学方法的迅速发展。李雅普诺夫稳定性(LS)和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性(BIBO)是系统稳定性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的系统控制综合问题研究的基础。系统的LS和BIBO均在足够大空间区域上(原则上是整个第一象限)分析系统的状态和受控输出的行为特征。然而,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系统往往只需要在一个有限区域内运行(即第一象限的某个有限区域),此时,研究系统在特定区域内的暂态行为特征则显得格外重要。显然,借助LS和BIBO理论已经不能合理的反映系统状态和受控输出在有限区域内的行为特性。在1-D系统中,利用有限时间稳定性和输入-输出有限时间稳定性来刻画系统状态和输出在有限时间区间内的运行特性,已经被认为是研究系统暂态性能的有效手段。本论文在1-D系统中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针对2-D离散系统适用的暂态性能分析方法和控制理论。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离散第二类2-DFornasini-Marchesini(2-DFMⅡ)模型,提出有限区域稳定性和有限区域有界性的概念,建立了该系统有限区域稳定性和有限区域有界性的充分性判别准则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条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系统的有限区域镇定性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判别结果。2.考虑了离散2-DRoesser模型的有限区域稳定性和有限区域有界性问题,通过利用交替数学归纳法,建立了特殊的迭代公式,进而得到系统有限区域稳定性和有限区域有界性的可解的LMIs判别条件。进一步地,分析了系统的有限区域镇定性问题,并且得到了相应的判别条件。3.针对离散2-DFMⅡ模型,提出输入-输出有限区域稳定性的概念,研究了系统输入-输出有限区域稳定性的充分性判别条件和LMIs条件。通过设计适当的状态反馈控制器,我们考察了系统的输入-输出有限区域镇定性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判别条件。4.在离散2-DRoesser模型中引入了输入-输出有限区域稳定性概念,研究了系统输入-输出有限区域稳定性的判别准则,建立了易于求解的LMIs条件。通过设计合适的状态反馈控制器,实现了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有限区域镇定性,并且得到了相应的充分性条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10-01)

暂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切换自治线性系统在切换镇定前提下的暂态性能优化.给出系统超调和调节时间的定义,提出基于分路径状态反馈切换的局部暂态优化的设计算法,获得暂态性能估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暂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丽玲,王艳娟.双馈风力发电机高电压穿越暂态全过程分析及控制策略性能评估[J].高电压技术.2019

[2].孙振东.切换线性系统的暂态性能优化[J].系统科学与数学.2019

[3].陈星星.基于暂态性能的无人机编队飞行控制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4].皇金锋,李良井,刘树林,董锋斌.Boost变换器全动态范围负调电压建模与暂态性能提高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8

[5].张振华,牛志雷,陈干杰,张红跃,古领先.引入IIR滤波器对换流变增量差动暂态性能的影响分析[J].电测与仪表.2018

[6].王庆.新一代调相机成功通过型式试验[N].国家电网报.2017

[7].刘叁伟.土壤冲击放电的X射线数字影像特征及接地装置暂态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7

[8].冯美玉.改善汽车发动机转速跟踪暂态性能的控制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7

[9].李可.电力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及暂态性能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

[10].张光晨.离散2-D系统的暂态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6

标签:;  ;  ;  ;  

暂态性能论文-孙丽玲,王艳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