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新时代下ESP的具体要求,基于传统和创新的语域理论和认知概念框架理论来探讨ESP教师的多重角色,从而试图揭示现今ESP教师培养的片面性。同时本文也在提出多重角色的基础上探索ESP教师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ESP认知框架理论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2)05-0072-02
1.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种专业人员大量参与国际交流,而英语成为了其从事职业的一门不可或缺的工具,所以作为满足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定语言需求的ESP教学在英语教学的比重也相应上升。随着这一话题的持续升温,国内出现了大量对于ESP的研究,而这些研究都不约而同的把重心指向了对实施ESP教学的教师身上。蔡基刚、廖雷潮(2010)就直接提出了ESP的实施直接受到教师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而陈冰冰(2005)也形象的描述了ESP到底是由语言教师来实施还是由专业教师来实施的两难境地。比较有意义的是张琳琳(2010)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式,提出从知识标准、管理能力,专业承诺等多个维度建立ESP教师培训体系。然而,这些研究都聚焦在脱离ESP教师本身的外部施加能力要求和资格培训方面,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教师自身到底如何成功的从事ESP教学,而这一问题同时也是真正深入探讨ESP教师资格标准制定的关键。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是指英语在内容和目标由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殊需要而定的语言课程或教学计划中的作用,是一个有别于将英语视作一般语言能力的概念(Richards,Schmidt,KendrickandKim,2005)。以上定义揭示了ESP本身就是典型的语言工具化视角下的观点,即将语言视作专门用途或目的下的一种工具。也就是说,不论把ESP视作语言教学还是将其视作专业知识教学都是不恰当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应该由教师根据特定学习者群体的特定学习目标来专门打造。教师的参与必须超越课堂的桎梏,参与到ESP从大纲制定、教学组织到专业术语的标准制定各个环节。按照这一观点,如果研究者准确的发现了对于某一领域的ESP教师的若干角色,而一名教师同时满足了这些特定角色的基本要求,也就实际上达到了该领域的一名合格的ESP教师的要求,也就是说ESP教师必须有多重角色的权力,并有能力运用这些权力来具体实施ESP教学。
2.理论基础
在研究ESP教师的多重角色之前,有必要对ESP的理论进行回顾,同时,比较新的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对ESP教学的实施提供新的思路,从而赋予教师新的角色。
对于ESP的理论基础,传统观点是基于Halliday的语域理论(严明,2009:16-18),而Halliday对于语域的阐释强调了“和某一具体情境相关联”这一前提条件(Halliday&Hasan,1985:39),那么对于ESP的解读就必须考虑到某一具体情境下所包含的一切语言元素,也就是说ESP教师在具体实施ESP教学之前必须自身充分理解具体情境的范畴,同时适当的对特定领域下的ESP教学的边界、内容、方式进行类似于大纲制定的前期工作。
Halliday的对于语域的阐释本身就和近期流行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不谋而合。认知语言学的是基于经验主义认知观的语言学流派,其重要假设就是“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UngererandSchimid,2001,23-24)。那么,ESP完全就可以用认知框架理论来进行全新的定义,即在某一特定的认知框架构建的条件下(如餐馆框架)的语言元素的综合。据此理论,ESP教师前期工作的角色又可以被定义为框架制定者。
3.多重角色的探讨
1)大纲制定者(syllabusstipulator)
ESP的具体领域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而这一领域的边界必须得到恰当且清晰的界定。这一边界决定了那些语言元素将被纳入到教学范围之内,也就是在这一领域的ESP的大纲范围。教师的这一角色将赋予其对专业知识较强的掌握,同时在教学前就建立自身对该领域的ESP的认知框架。
举例来说,笔者长期承担民航乘务英语的教学工作,民航乘务的工作高度程序化,如果不掌握每一个程序的起止、内容、工作目的,那么很难准确概括其范围内的语言元素。如氧气面罩的脱落是自动的,在客舱压力下降较快的情况下,必须先确保有能力者自身安全戴上氧气面罩后才能去帮助小孩或老人等弱能力者,以防有能力者的自身失能。当这一专业知识被教师的内化为自身的认知框架后,类似于“Makesureyousecureyourownmaskbeforehelpingwithothers.”的句型才能被纳入ESP的教学范围中。如果教师不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那么他(她)自身就处于一个语言的单向传递者的地位,无法把特定环境下的语言和使用这一语言的目的、语境联系起来,自然也就无法将这一语言及其背后的专业知识准确的进行课堂讲授,教学往往处于教师讲,学生背,双方都不知所云的盲目状态。
所谓大纲制定者,并非提出让每位教师都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但让即将从事该领域教学的教师充分的把教学内容和既定教学大纲进行映射学习是有必要的,甚至可以让新教师对每一章节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当然这些意见大部分不成熟——进行充分的熟悉掌握。事实上,笔者多次通过上述方法培养新教师,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教学组织者(teacher)
这是传统意义上ESP教师最核心的角色。但在多角色的探索中,ESP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将认知框架的建立在教学阶段中进行强化,在成功构建学生对该语言所基于的语言环境后,再进行语言教学,往往事半功倍。
如民航英语陆空通话就是一套建立在完整飞行程序上的行业专用语言。教师往往直接从语言元素开始进行教学,如果能够在学生接触语言元素之前,建立从飞行员进入驾驶舱到离机全过程的概念框架,那么之后的语言教学对于学生就具备极强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学生往往可以在接受语言能力的同时直接具备主动使用能力。
这一角色在传统的ESP教学中就得到了高度的强调,但如何使教师具备这一角色的素质往往是ESP教师培养中的难点。因为在高度专业化的行业领域中,往往缺乏培养专业语言工作者的机制,大部分ESP教师都是纸上学到专业知识,在纸上传递给学生,很难达到“使人昭昭”的效果。其实,这一培养过程就是一个投入的过程,如果能够让教师充分接触到专业领域,那么他(她)的语言知识自然可以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认知框架之中。笔者所在院校往往将语言教师派出到航空公司担任翻译甚至直接从事机务、乘务、空管工作来培养ESP教师,效果明显,但成本也很高昂。
3)标准介绍者(noveltyinitiator)
ESP具有极强的依附性。语言元素直接与专业的革新、变动联系。对于新兴的术语、标准,ESP教师往往是先锋式的接触者,那么如何对待这些新兴知识点,教师必须具备主动性。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专业和语言知识对新知识点进行筛选过滤:哪些是属于之前大纲已覆盖的内容,哪些是值得大纲作修订的内容,哪些是教学实施时进行内容或方式改进的内容。教师的这一主动角色决定了ESP的时效性,也就是其经济性。
2011年,波音公司交付了其第一架787型客机,这一客机采用了“虚拟遮阳板”的技术,那么在民航ESP教学中,是否引入“VirtualShield”这一术语,如何给学生构建这一术语的认知框架,就是教师的在承担“标准介绍者”这一角色时的任务了。
4.结论
从上述三个主要角色来看,一名ESP教师的素质不能仅仅用“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来概括,还在于其成功组织教学各个环节的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的主动精神。ESP教师通常的培养模式都是由语言教师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进行,但是“学习”往往是通过旁听专业课程或者自学进行的,这一模式往往造成了ESP教师在时间和经济压力下囫囵吞枣而构成对专业知识理解的片面性,而且通常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所以,在上述三个角色的提出后,ESP教师的培养必须进行适当的改革。ESP教师应当由语言教师担任,但必须经过实际的专业领域的“浸入”,即直接从事一段时间的专业工作或者担任实际的翻译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教师自身构建全面且完善的认知框架,而后将语言知识点附着在专业知识的框架上,才能在ESP要求的多重角色中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倪贤祥(1965—),男,重庆梁平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本科,主要研究大学英语及民航专业英语教学(四川省广汉市,618307)。
参考文献:
[1]HallidayandHasan,1985,Language,Context,andText[M],Deakin:DeakinUniversityPress
[2]Richards,Schmidt,KendrickandKim,2005,LongmanDictionaryofLanguageTeachingandAppliedLinguisit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3]UngererandSchimid,2001,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4]蔡基刚,廖雷潮,2010,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J],外语教学,2010年11期
[5]陈冰冰,2005,关于建立ESP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5年第5期
[6]严明,2009,大学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理论与实际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7]张琳琳,2010,高校ESP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的建立——以澳大利亚TAFE学院经验为借鉴[J],继续教育,201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