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尚志敏,张绍良,侯湖平,米家鑫,刘润

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尚志敏,张绍良,侯湖平,米家鑫,刘润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集对分析,大黄山矿区

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尚志敏,张绍良,侯湖平,米家鑫,刘润[1](2019)在《关闭矿山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生态、经济叁大系统遴选18个指标,构建矿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系统恢复力,揭示大黄山矿区闭矿以来恢复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0~2014年间大黄山镇社会生态系统受到的扰动指数居于0.43~0.54之间,应对能力指数从0.23上升到0.77;2000~2014年间大黄山镇社会生态系统总恢复力指数从0.32上升到0.72;经济发展水平对矿区社会生态恢复力的影响较大,是矿区转型发展的主要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9年03期)

杨庚,曹银贵,罗古拜,况欣宇,黄雨晗[2](2019)在《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危机频发,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使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目前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做出总结。关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大多为概念研究与案例分析,相关概念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根据其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开展恢复力评价是案例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遥感为获取指标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在评价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定量化问题、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侯彩霞,周立华,文岩,陈勇[3](2018)在《生态政策下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以宁夏盐池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不断深入,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新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这一概念也已经受到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由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量难度较大,很少有人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去。本文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优势循环过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测量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并以中国西北草原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研究生态政策对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状况的影响,并模拟未来10年,在不同国家生态补偿标准下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可能情景。结果显示:(1)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连续激活和停用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模型的主循环并验证对主要变量的影响,确定最终循环优势转移的过程,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2)国家在草原地区实施的生态政策对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草原社会-生态系统由不稳定逐渐趋于稳定,恢复力逐渐增强,国家生态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户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和生计方式的转变,使得草原社会-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对自然环境的冲击有较强的缓冲能力;(3)综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各方面因素,盐池县草原在未来10年,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农业人口几乎不变,羊只存栏数呈下降趋势,草原产草量和植被覆盖率都呈缓慢增加趋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明显增加,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渐增强。综合五个草原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指标发现,在当前生态补偿标准下,草原未来1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更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8期)

陈伟,杨飞,王卷乐,程淑兰[4](2018)在《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以湖南省道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定量评价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抚育、促进生态恢复、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方法】基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遴选气候、土壤、地形、生态存储和人类活动方面关键指标并结合遥感影像监测技术,建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道县为研究案例,对冰雪冻灾极端气候干扰下的南方丘陵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适应能力单个核心属性评价结果与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结果均差异显着;恢复力评价应综合考虑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3个核心属性功能;道县森林生态系统自组织能力归一化值为0.4~0.9,空间分布整体上呈北部、西部及东南部山区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区域抵抗能力归一化值为0.5~0.6;适应能力归一化值主要为0.4~0.5,主要分布于道县北部、西部、东南部地区及中部部分区域;平均恢复力处于中等水平,为1.2~1.8,其中北部、西部部分地区及南部山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相对较高。【结论】为客观、准确、便捷地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恢复力评价应该全面考虑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前的结构、受干扰的破坏情况、受干扰后恢复的各过程,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恢复力自组织能力、抵抗能力和适应能力3种核心属性功能。遥感动态监测与传统森林资源调查相结合是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的有效手段。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相对较高的恢复力,减少人类活动干扰范围和程度、保持森林生态原始状态有助于显着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丽艳,孙志华,林小凡,刘光正,罗坤水[5](2018)在《江西德兴地区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江西省德兴地区阔叶林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指标体系中物种多样性指标中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3个指标所占的比重为30.61%。稳定性指标中的胸径生长量、林地更新状况、群落结构、林龄结构这4个指标所占权重为41.31%。资源指标中郁闭度指标权重为18.78%。这充分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影响江西德兴地区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因此,江西省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应主要从大量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的种植、改善林龄结构着手,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江西林业持续高速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林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李丽[6](2017)在《冰雪冻灾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异常及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导致冰雪灾害的地域发生变化,频率和强度呈现上升趋势。冰雪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对自然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都是全面的、综合的,尤其对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更加显着。恢复力概念被看做是生态系统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干扰管理的重要途径,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森林生态系统适应恢复及可持续管理的重要基础,准确定量评价分析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对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南方丘陵山区的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为研究区域,参照生态系统恢复力概念,遴选并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评价了道县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组织能力、灾害抵抗能力与适应能力,进而综合评价了道县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并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关键因子的影响作用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研究后得知,道县森林区域的自组织能力均值为0.362,文中用灾害前后植被的生长状况变化来表征森林生态系统遭受灾害干扰时的抵抗力和适应与重建能力,抵抗能力均值为-0.138,适应能力为0.190,最后加权迭加得到其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均值为0.274,其中道县西部及南部边缘地区的恢复力水平较高,而道县北部及其西北部区域的恢复力水平明显较差,其他的大部分区域的恢复力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地形因素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随着坡度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呈现明显上升态势。海拔越高,冰雪冻灾干扰下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越高。随着龄级的增高,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也增高,这种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植被对灾害的承载能力随龄级的增高而增强所造成的;随着群落的复杂程度增加,森林在雨雪冻灾干扰下的生态恢复力出倒“V”型变化趋势;本地树种恢复力较引进的外来树种恢复力更强,针叶类林地的恢复力比阔叶类在雨雪冻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恢复力水平更高,且自然生长的人为干预较小的林地恢复力相对较强。本研究的创新点为:基于2008年南方特大雨雪冰冻灾害,不同于以往的研究中仅用指标法定量评价某个单一确定状态下的恢复力,而是综合灾前自组织能力-灾时抵抗能力-灾后适应能力的叁种能力对道县经受冰雪冻灾干扰下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做了定量评价。并分析统计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随关键生态因子变化的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决策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7-06-01)

李鑫[7](2017)在《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基地2010a参照CTFS(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的技术规范(http//www.ctfs.si.edu/)建成的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区固定监测样地为研究平台。2015a对样地内4种恢复模式的人工林生态系统进行了野外调查,引用课题组2010a监测数据,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年龄结构、群落α多样性、乔木生物量和生境土壤质量等动态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9种评价因子及其权重,构建了安太堡露天矿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最后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了 2010a和2015a样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群落特征动态:对比2010a,2015a各样地内的群落呈现以下特征:各种群的密度大体上表现出一致的下降趋势;所有存活的独立个体平均胸径均大于2010a;2010a各样地所有个体的年龄结构呈现"倒J"型,2015a除SV样地外,其它3个样地的年龄结构均呈明显的单峰型;物种多样性看,各恢复模式下,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木本植物;植被恢复初期间,刺槐(Robinia pseudocacia)+油松(Pirus taulaeformis)恢复模式乔木生物量积累明显,而 2010-2015a,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恢复模式以及刺槐恢复模式共同为排土场植被重建过程中乔木生物量的积累提供了更高的贡献率。2)人工林生境土壤质量动态:安太堡露天煤矿生态复垦区土壤养分含量属于中等偏缺乏,且2010a和2015a 土壤质量状况变化不大。除pH和速效钾含量为弱变异外,其他指标群为中等变异程度。3)指标体系建立及评价: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包括2个子系统和9个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为包括乔木年龄结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乔木生物量、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土壤容重和土壤有机质。评价等级采用5个等级,分别为疾病、一般病态、亚健康、健康和很健康。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按上述指标的顺序)为:0.074、0.118、0.060、0.067、0.236、0.123、0.111、0.071、0.139。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人工林健康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四个样地中,SⅢ样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最好,其次是SⅣV样地和SⅠ样地,SV样地呈现亚健康状态。(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7-04-25)

石亮[8](2016)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003年根河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迹地为研究区,运用数据调研、野外实测、室内化验以及数学模型对根河地区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进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初步应用。1.通过文献筛选、频度统计和可行性理论分析,初步构建了以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评价为目标,以生产力、更新能力、土壤条件、微生物因子、立地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为要素层,由37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2.对初步筛选后的指标体系进行实测数据采集和敏感性分析后,最终归纳总结建立由23个指标构成的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评价体系。3.对建好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进行指标赋权,构成简单线性加权评价模型,从权重结果来看,立地条件和土壤条件是影响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因子。4.运用已经构建完成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2003年根河特大森林火灾的火烧迹地恢复期情况做出综合评价,结果表示整个火烧迹地73.1%的区域的恢复现状处出于中等水平。同时发现恢复现状与森林火灾本身和灾后管理两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关系。森林火灾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在生态系统恢复过程中存在着持续影响。且在该地区内自然更新更有利于火烧迹地生态恢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宋创业,胡慧霞,黄欢,任红旭,黄翀[9](2016)在《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是对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从环境、植物群落和植物生理生化特征等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计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通过与自然芦苇湿地对比,对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盐含量、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指标显着低于自然芦苇湿地,地表水电导率、叶片的APX、DHAR、MDHAR等酶的活性显着高于自然芦苇湿地,其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低于自然芦苇湿地。这说明在短时间内,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的健康状况和自然芦苇湿地还存在一定差距。恢复时间对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重要影响,长时间尺度上监测数据的积累是全面、深入了解生态系统、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所必需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王倜,陶双成,薛铸,吕晓宇,王风[10](2016)在《海南省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系统评分与主成分分析结合的评价方法,在2013年对海南省3条已建20 a的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情况进行了评价,其中评价指标的选择综合考虑了环境和生物因子及其相互关系。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省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质量大多为中等,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植被生长相关因子及相邻土地利用等环境因子是影响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因素。评价方法具有可行性并且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当地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现状,同时也为区域路域生态系统恢复方向及恢复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还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类似评价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公路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前全球危机频发,环境变化、气候变化等使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如何应对这些威胁,维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稳定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生态系统恢复力理论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目前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内涵、影响因素、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做出总结。关于生态系统恢复力的研究大多为概念研究与案例分析,相关概念在大量的实证研究中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针对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根据其影响因素选择合适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开展恢复力评价是案例研究中普遍应用的方法,遥感为获取指标数据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等功能在评价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中的尺度问题、定量化问题、指标的选取、指标权重的确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尚志敏,张绍良,侯湖平,米家鑫,刘润.关闭矿山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以徐州市大黄山矿区为例[J].中国矿业.2019

[2].杨庚,曹银贵,罗古拜,况欣宇,黄雨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研究进展[J].浙江农业科学.2019

[3].侯彩霞,周立华,文岩,陈勇.生态政策下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以宁夏盐池县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

[4].陈伟,杨飞,王卷乐,程淑兰.冰雪冻灾干扰下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定量评价——以湖南省道县为例[J].林业科学.2018

[5].王丽艳,孙志华,林小凡,刘光正,罗坤水.江西德兴地区阔叶林生态系统恢复评价[J].南方林业科学.2018

[6].李丽.冰雪冻灾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定量评价[D].西安科技大学.2017

[7].李鑫.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不同恢复模式人工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内蒙古大学.2017

[8].石亮.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后生态系统恢复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

[9].宋创业,胡慧霞,黄欢,任红旭,黄翀.黄河叁角洲人工恢复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生态学报.2016

[10].王倜,陶双成,薛铸,吕晓宇,王风.海南省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方法研究[J].公路工程.2016

标签:;  ;  ;  ;  

生态系统恢复评价论文-尚志敏,张绍良,侯湖平,米家鑫,刘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