痉挛指数论文-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

痉挛指数论文-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

导读:本文包含了痉挛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颈椎,眩晕,手法整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痉挛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1](2017)在《手法整复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痉挛指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疗效研究,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选取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患者102例,随机分入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8),观察组给予手法整复结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短波治疗。通过对比症状及功能积分、椎动脉痉挛指数(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分析手法治疗寰枢关节紊乱致颈性眩晕患者的机制。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积分、眩晕及头颈痛积分分别为(25.80±3.35)分、(14.10±2.72)分和(5.47±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心理适应积分比较(P>0.05);观察组治疗后RI和ADI分别为(0.51±0.09)和(2.85±0.8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AEP各波PL、IPL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d后,观察组各波PL、IPL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相比PL及IPL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整复可明显改善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症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纠正寰枢关节紊乱从而缓解椎动脉缺血,改善听觉通路及脑干缺血。(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7年02期)

涂梅,魏雯,邱永明,黄蓉,陈彤[2](2016)在《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有无腓肠肌痉挛分为阳性组(n=70)和阴性组(n=230),分别检测各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ABI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12型糖尿病腓肠肌痉挛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BG)、叁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率、下肢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ABI在腓肠肌痉挛阳性组显着低于阴性组。2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腓肠肌痉挛发生率显着高于ABI正常组和ABI>1.3组。3低ABI、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下肢动脉硬化、下肢动脉斑块是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引起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发生率的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和下肢动脉病变、吸烟、高血糖、高血脂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腓肠肌痉挛,应行ABI检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病变。(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10期)

蒋毅,谢仁明,曹红桂,刘银花,张依蕾[3](2016)在《A型肉毒毒素联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伴痉挛患者手腕功能与疼痛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联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伴痉挛患者手腕功能与疼痛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内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伴上肢痉挛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行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再行目标性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目标性训练,均以1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发放Fugl-Meyer量表(FMA)中上肢相关评分评估上肢运动功能,发放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独立生活能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Fugl-Meyer量表中后肩部及前臂、肘部、腕部、手、协调性与速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59±3.24)分vs(11.26±1.85)分、(4.16±1.53)分vs(3.12±1.15)分、(6.58±1.36)分vs(3.35±1.67)分、(5.58±1.12)分vs(3.39±1.27)分、(2.56±0.74)分vs(1.31±0.15)分、(29.97±4.21)分vs(21.94±4.2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MAS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35±0.27)分vs(2.32±0.19)分、(1.02±0.97)分vs(3.21±1.63)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26±13.35)分vs(53.34±12.7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超引导下行A型肉毒素注射联合目标性训练能够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症状,提高上肢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6年09期)

于恺[4](2015)在《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指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术前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指数(FMD)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桡动脉痉挛的相关性及FMD对桡动脉痉挛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五科住院并接受CAG和/或PCI的病例。排除标准:(1)年龄大于80岁;(2)有严重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min);(3)尺动脉入径;(4)曾行冠状动脉搭桥术;(5)前臂畸形、外伤史、手术史;(6)已知的外周血管疾病;(7)桡动脉插管失败;(8)急性心肌梗死需急诊手术;(9)Allen’s试验阴性。患者均于CAG和/或PCI前2天内行桡动脉及尺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指数(FMD)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收集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病史、吸烟、既往桡动脉插管史,药物治疗情况。所有患者均选取右侧桡动脉进行穿刺,常规应用6F鞘管,根据患者特殊情况可选取4F、7F鞘管。应用4F造影导管行CAG检查,应用6F或7F指引导管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导引导丝、球囊、支架及特殊器械的应用由术者根据术中具体情况选定。术中详细记录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应用导管类型、导管交换次数、入径更换情况,造影剂用量及特殊器械类型。根据患者术中桡动脉发生痉挛与否分为桡动脉非痉挛组及桡动脉痉挛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含FMD)及手术相关资料,并分析桡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比分析无桡动脉插管史患者桡动脉与尺动脉的FMD及直径。所有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桡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OC曲线分析确定FMD对桡动脉痉挛的最佳预测界值。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总共140例患者(男性97例)入选,其中桡动脉痉挛组10例,非痉挛组130例。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患者在年龄分布、性别、体重指数、吸烟情况、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桡动脉插管史、尺动脉FMD均无显着性差异。常规药物应用方面,两组患者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ACEI/ARB、他汀类、硝酸酯类及P2Y1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均无显着性差异。手术相关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在行PCI治疗的比例、应用7F指引导管、应用特殊手术器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与非痉挛组相比,痉挛组术前桡动脉FMD值明显更低[3.9%(3.4%~4.8%)vs.6.8%(5.4%~8.3%),P<0.001],桡动脉直径更小(2.36mm vs.2.63mm,P=0.013),手术时间更长[48.5min(32.5min~85.2min)vs.25.0min(16.5min~40.0min),P<0.001],导管交换次数更多[2.5(2.0~3.2)vs.2.0(1.0~2.0),P=0.001],造影剂用量更大[130.0ml(87.5ml~265.0ml)vs.70.0ml(50.0ml~160.0ml),P=0.014],入径更换比例更高[4(40%)vs.3(2.3%),P<0.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桡动脉FMD(OR=16.7,95%CI=1.75~159.10,P=0.014)、桡动脉直径(OR=9.1,95%CI=1.33~62.41,P=0.025)及导管交换次数(OR=8.1,95%CI=1.39~47.37,P=0.020)是桡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3 ROC曲线分析显示:应用术前桡动脉FMD预测术中桡动脉痉挛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P<0.001),最佳截断值为4.5%,敏感性为85.4%,特异性为80%。4在121例无桡动脉插管史的患者中,尺动脉FMD比桡动脉FMD更高[6.8%(5.3%~8.2%)vs.7.4%(6.3%~8.7%),P=0.004],桡尺动脉的直径分布无显着性差异[2.60mm(2.40mm~2.89mm)vs.2.70mm(2.50mm~2.90mm),P=0.115]。结论:1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指数(FMD)、桡动脉直径以及导管交换次数是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过程中桡动脉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2术前前臂动脉FMD检查对评估和选择介入路径、预测前臂动脉痉挛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无创检查方法。3尺动脉作为经前臂动脉入径的主要备选血管有更强的血流介导的舒张能力,同等条件下痉挛的发生率可能较桡动脉更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孙新芳,邵劲松[5](2014)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个用来提高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诊断准确率的综合性血管痉挛预测指数(VPI)。方法选取71例确诊为aSA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发病后72h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颅内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颈内动脉血流速度、Lindegaard率、颅内血管痉挛指数(VI);收集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CT Fisher分级、WBC计数、治疗方法(弹簧圈栓塞、外科夹闭或保守治疗),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同时观察患者有无症状性CVS发生,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管痉挛的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得出VPI。结果 21例(296%)发生CVS。MCAV>120cm/s,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0.3%。Lindegaard率>3.0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17%。VI>3.5时,CVS的诊断准确率为84.5%。以CT Fisher分级、MCAV、VI为危险因素得出的VPI诊断CVS准确率为94.4%。结论 VPI与以往单独的预测因素比较,能显着提高诊断CVS的准确率,可作为临床医师用来评估aSAH之后患者发生CVS的有用工具。(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4年05期)

路亚洲,胡昌清,姜玮[6](2012)在《改良电痉挛治疗不同治疗指数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改良电痉挛治疗(MECT)的治疗指数(峰值强度、抑制指数、麻醉剂量、发作时间)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的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4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均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诊断标准,无重大躯体疾病。每例患者共接受8次电痉挛治疗,其中前3次治疗为每日1(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2-10-18)

洪文扬,陈秋帆,张毅敏[7](2010)在《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及对患儿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及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方法:62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体疗训练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用体疗训练疗法,疗程结束后检查其双下肢肌张力及大脑前、中、后动脉的血管搏动指数,评价疾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双下肢肌张力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CA、MCA、PCA的PI较对照组均显着下降(P<0.01,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并能改善脑功能的代偿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8期)

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8](2010)在《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能改善脑瘫患儿的痉挛程度分布情况。结论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宜于在脑瘫患儿的康复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0年05期)

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9](2009)在《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在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水疗与传统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并以临床痉挛指数评价其疗效。结果:两个疗程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均能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临床痉挛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差值为1.79±1.06较对照组1.23±0.84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综合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中药水疗治疗痉挛型脑瘫优于传统水疗。(本文来源于《华西医学》期刊2009年07期)

桑琳[10](2009)在《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敏感指数及痉挛型双瘫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简称脑瘫)是目前全世界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它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视听觉障碍、情绪、口面功能障碍、牙齿疾患、体格发育落后、营养不良、肺通气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此外还可出现继发性骨关节发育异常,其中髋关节发育问题逐渐引起大家重视。国外有学者认为脑性瘫痪患儿出生时髋关节一般正常,约2岁左右开始出现发育不良、半脱位、脱位、髋疼痛等问题。由于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脑瘫患儿髋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的患病率从2.6%到45%不等。其中,部分患儿将最终进展至影响日常生活的疼痛性、退行性髋关节炎,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问题,并给以早期干预、治疗措施,对减轻脑性瘫痪患儿残疾程度、提高脑性瘫痪康复疗效、改善其生存质量有很大帮助。目的:为早期发现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问题,为指导临床医师及康复治疗师在恰当的时机介入早期干预及康复治疗措施,我们进行了本研究。旨在探讨评价髋关节发育的敏感指标、探讨不能独立行走的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及影响髋关节发育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7年7月至2008年2月于我科初诊且未经任何治疗的脑瘫患儿57例,诊断及分型遵照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同时选取在我院儿保科就诊的正常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髋关节X线检查。两组均采取标准正位:仰卧位、双下肢内外旋中立位、髌骨垂直向上、骨盆无倾斜和旋转,对髋关节拍摄X线片。对57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髋关节X线片进行四个客观指标的测量:髋臼指数(AI)、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中心边缘角(CE角)、颈干角(NS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脑瘫组髋关节半脱位的患病率与年龄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脑瘫组MP与NSA均大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I、CE角在两组之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2.46例痉挛型双瘫中不能独立行走的有44例,共88髋,患髋关节半脱位18髋,即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为20.45%。3.在44例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中,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3~5岁组与<3岁组比较,x~2=5.393,P=0.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X光片中,股骨头偏移百分比可作为评价脑性瘫痪患儿髋关节发育的敏感观察指标。2.5岁以内不能独立行走的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的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为20.45%。3.不能独立行走的脑性瘫痪痉挛型双瘫患儿年龄越大,发生髋关节半脱位的机率越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5-10)

痉挛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有无腓肠肌痉挛分为阳性组(n=70)和阴性组(n=230),分别检测各组血糖、血脂、血电解质、ABI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等,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结果·12型糖尿病腓肠肌痉挛阳性组的空腹血糖(FBG)、叁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吸烟率、下肢动脉硬化和下肢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阴性组(P<0.05)。ABI在腓肠肌痉挛阳性组显着低于阴性组。2ABI<0.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腓肠肌痉挛发生率显着高于ABI正常组和ABI>1.3组。3低ABI、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吸烟、下肢动脉硬化、下肢动脉斑块是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的危险因素,非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不引起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发生率的增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和下肢动脉病变、吸烟、高血糖、高血脂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腓肠肌痉挛,应行ABI检查了解有无下肢动脉病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痉挛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手法整复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痉挛指数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J].江西医药.2017

[2].涂梅,魏雯,邱永明,黄蓉,陈彤.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肌痉挛与踝肱指数关系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

[3].蒋毅,谢仁明,曹红桂,刘银花,张依蕾.A型肉毒毒素联合目标性训练对脑卒中伴痉挛患者手腕功能与疼痛指数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

[4].于恺.桡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舒张指数与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中桡动脉痉挛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

[5].俞学斌,金国良,吴承龙,孙新芳,邵劲松.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预测指数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4

[6].路亚洲,胡昌清,姜玮.改良电痉挛治疗不同治疗指数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疗效的影响[C].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

[7].洪文扬,陈秋帆,张毅敏.针刺治疗痉挛型脑瘫及对患儿脑血管搏动指数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

[8].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0

[9].温元强,董小丽,孔勉,余志华.中药水疗配合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瘫临床痉挛指数的影响[J].华西医学.2009

[10].桑琳.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敏感指数及痉挛型双瘫患儿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D].山东大学.2009

标签:;  ;  ;  ;  

痉挛指数论文-卢巍,杨来福,李辉,王文彪,胡琰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