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母语创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说创作,满都麦,希儒嘉措,生态小说
母语创作论文文献综述
阿荣[1](2019)在《蒙古族当代母语小说创作的现代转型与自我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创作主题的多样化随着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的迅速转型,关于少数民族文学现代性的问题出现了诸多认知和看法。蒙古族当代母语小说的创作,虽然经历了曲折的、艰难的发展过程,但是始终与社会发展保持着密切联系。与中国当代文学同步,蒙古族母语小说创作经历了"十七年"时期、"文革"时期和"新时期"叁个历史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蒙古族母语文学创作有着不同的风格。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特殊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蒙古族作家创作了一批服(本文来源于《民族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姚恒璐[2](2019)在《为中国音乐教育创作“音乐母语”作品》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教授,一位作曲家,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现着创作、推广、普及、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尽管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众多中国作曲家的参与,但是“从我做起”的意识,使得我为这个目标推出一系列专门的钢琴作品,加之作曲家应当“为音乐教(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9-07-03)
王柏霜[3](2019)在《我从未离开母语的怀抱(创作谈)》一文中研究指出组诗《南音:我血液里的唐朝以来》是我参与"百科诗派"有关"世遗"主题创作而写。南音作为诞生于唐代、较为完整地保留于闽南,是闽南最具典型性特征文化符号,在我的诗歌与散文里不止一次出现。比如写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梨园戏》和写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散文《千古清音》。我的许多写作题材与素材,一直离不开闽南这一块诞生了我的母语的地域——这片神奇的母语之地,不仅养育了我的身体,也用它温软的语言和音乐,熏(本文来源于《泉州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张楚晨[4](2018)在《浅谈刘晓耕合唱创作中民族母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少数民族的母语飞快消逝的今天,刘晓耕老师坚持用少数民族的母语进行创作,在他探寻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的道路中,发现其创作之根在崇山峻岭、田间地头。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刘晓耕老师在合唱创作中对于民族母语的传承与发展,并研究其母语创作的材料和方法,以及对其部分作品进行简析。(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23期)
黄宗权[5](2018)在《音乐创作的文化母语和文化承载——作曲家吴少雄先生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4月21至22日在福建泉州举行,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30多位着名作曲家、音乐学家围绕当代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呈现了许多真知灼见。作为此次会议的策划组织者,着名作曲家吴少雄先生作了《交响音诗<海神-妈祖>与<干支合乐论>》的主题发言,给全体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18年05期)
黄宗权[6](2018)在《音乐创作的文化母语和文化承载——作曲家吴少雄先生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于4月21—22日在福建泉州举行。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的叁十多位着名作曲家、音乐学家围绕当代音乐创作的方方面面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作为此次会议的策划组织者,着名作曲家吴少雄先生作了《交响音诗〈海神—妈祖〉与〈干支合乐论〉》的主题发言,给全体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发言中所涉及的诸多论题,无不切中当下音乐创作(本文来源于《艺术评论》期刊2018年05期)
杨经建[7](2018)在《唯美化创作:对母语文学诗性本质的传承与创新——苏童小说与母语写作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童小说之所以具有可读性,是因为他拥有自觉的母语写作意识。苏童的母语写作缘于江南文化和文学的濡染,又集中体现在他对以"俪辞"为所指的南朝文学传统——一种唯"美"尚"艺"的母语文学传统的创造性传承上。"俪辞"文学传统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呈现了汉语言母语诗性本质的自然舒张,直接启发和点化了苏童小说的话语言说方式,并彰显出唯美主义特质。而且,由于"俪辞"文学传统与与江南文化特有的佳丽本色紧密关联,苏童将女性"红颜"作为江南文化之定位性象喻,因此在小说中营造阴森瑰丽的世界、叙说颓靡感伤的传奇,使其小说文本展示出一种艺术上的柔美和形式上的精致。(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8年01期)
刘旭[8](2017)在《壮族“坡芽歌书”母语韵味融入管弦乐创作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民族题材创作的多元化,从音乐风格、技法运用、题材创作中分析。本人以“坡芽歌书”为例,阐述其原始音乐素材的延伸及其发展及“坡芽歌书”母语基因的提炼。“坡芽歌书”是早期壮族文字的萌芽状态,它只是一个文字符号,是文字图案索引式的原生态情歌集,本人尝试运用管弦乐编配的办法,将这些音乐基因用管弦乐的手法把它表现出来,让“坡芽歌书”这种带有少数民族母语的音乐,变成一种管弦乐的音乐,变成总谱文本,把声乐的母语变成了管弦乐的语言和音响,从而达到真正的传承和保护作用。“坡芽歌书”自2006年被世人所发现至今,引起了各个领域学者们的高度关注,理论成果很多。但是,非常遗憾,本人发现诸多的研究成果中,恰恰对于音乐形态的研究介入少之又少,本人想借用作为一个专业的研究生独特的视角,从“坡芽歌书”的母语当中挖掘创作管弦乐作品的可能性,为今后的文献可以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资料。本着由原生态音乐及其编配的开创性和传承的延展性构建出音乐创作的框架,通过本人创作的音乐作品来探索少数民族母语在器乐化写作的运用,分析管弦乐《坡芽组曲》。(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7-06-30)
张悦[9](2017)在《如何娴熟地用中国音乐的“母语”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唐代诗人王维在《终南别业》一诗中的名句。此诗把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一位隐居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虽然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事例,但极具功力,诗味和理趣二者兼具。作曲家赵季平择取这首《终南别业》,与李世(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7-02-27)
艾克拜尔·米吉提[10](2017)在《以母语文学创作留住人类共同的记忆》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又必须以特定的文字符号来表述。据说世界上原本有6000多种语言,随着时光的推移,语言的种类正在逐渐减少,这是令人堪忧的现实。有时候,在世界的某一角落,随着一个老人的逝去,一种语言就会消失,时光就是这样残酷。另外,不是所有的语言都有(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01-16)
母语创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教授,一位作曲家,我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实现着创作、推广、普及、演奏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尽管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众多中国作曲家的参与,但是“从我做起”的意识,使得我为这个目标推出一系列专门的钢琴作品,加之作曲家应当“为音乐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母语创作论文参考文献
[1].阿荣.蒙古族当代母语小说创作的现代转型与自我超越[J].民族文学.2019
[2].姚恒璐.为中国音乐教育创作“音乐母语”作品[N].中国艺术报.2019
[3].王柏霜.我从未离开母语的怀抱(创作谈)[J].泉州文学.2019
[4].张楚晨.浅谈刘晓耕合唱创作中民族母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8
[5].黄宗权.音乐创作的文化母语和文化承载——作曲家吴少雄先生访谈[J].福建艺术.2018
[6].黄宗权.音乐创作的文化母语和文化承载——作曲家吴少雄先生访谈[J].艺术评论.2018
[7].杨经建.唯美化创作:对母语文学诗性本质的传承与创新——苏童小说与母语写作之叁[J].长江学术.2018
[8].刘旭.壮族“坡芽歌书”母语韵味融入管弦乐创作的思考[D].云南艺术学院.2017
[9].张悦.如何娴熟地用中国音乐的“母语”创作[N].中国艺术报.2017
[10].艾克拜尔·米吉提.以母语文学创作留住人类共同的记忆[N].文艺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