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基乙二醇论文-裴朝红,张红蕾,张超,徐志栋,李玮

二苯基乙二醇论文-裴朝红,张红蕾,张超,徐志栋,李玮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苯基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球菌,全细胞催化,不对称还原,α-羟基苯乙酮

二苯基乙二醇论文文献综述

裴朝红,张红蕾,张超,徐志栋,李玮[1](2018)在《一株高效不对称还原产生(R)-苯基乙二醇的菌株筛选、鉴定及全细胞催化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R)-苯基乙二醇是合成许多光学活性药物的重要手性中间体,其制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α-羟基苯乙酮为底物,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立体选择性催化α-羟基苯乙酮产生(R)-苯基乙二醇的细菌菌株HBU-SI7.经形态学观察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此转化菌株为红球菌属菌株Rhodococcus sp.菌株全细胞催化体系研究表明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磷酸盐缓冲液(V:V=1:3)的两相催化体系下,菌体转化α-羟基苯乙酮的最优浓度为3.0 g/L,转化率高达96.2%,e.e值为99.3%.本研究建立的红球菌全细胞催化还原体系对(R)-苯基乙二醇的高效制备具有潜在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彭益强,鞠翰雪[2](2016)在《源于红豆的羰基还原酶在(R)-苯基乙二醇制备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取研磨、离心分离、多层过滤和丙酮沉析等步骤,从红豆中提取具有不对称还原芳香酮能力的羰基还原酶(CR),经快速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化倍数为5.8倍的红豆源CRrb酶液,考察了其酶学特性,与微生物源CR的酶学特性进行比较,将CRrb与甲酸脱氢酶(FDH)耦合构建CRrb/FDH双酶体系连续催化β-羟基苯乙酮制备(R)-苯基乙二醇.结果表明,源于红豆的CRrb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60℃范围内耐热性好于一般微生物源CR.CRrb的米氏常数Km=5.6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20.21μmol/(min·m L),对底物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比微生物源CR好.底物较佳耐受浓度为60 mmol/L,较微生物源的CR高.CRrb/FDH酶活比为1:1.5时耦合体系反应效率最佳,批次反应转化1 mol辅酶可获得产物的量由266 mol提高到365 mol.(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彭益强,张尧[3](2016)在《纳米粒子固定化双酶耦合体系连续催化制备(R)-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活化醇盐水解法制备的SiO_2纳米粒子分别与羰基还原酶(CR)和甲酸脱氢酶(FDH)进行共价固定化,固定化CR与FDH耦合,连续催化转化b-羟基苯乙酮制备(R)-苯基乙二醇,考察了NADH的再生与循环利用性.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固定化CR和FDH酶载量分别为3.32和5.55 mg/g,催化活性为游离酶的50%~60%,最适反应p H值分别为6.5和8.5,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45℃.耦合体系进行12批次反应,产物(R)-苯基乙二醇累积量达35.6 g/L,纳米粒子生产能力达178 g/g.纳米粒子固定化酶经简单离心收集后可重复利用.(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苏策,常文武,吴杰[4](2015)在《氧化石墨烯催化苯乙烯双羟化合成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研究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催化苯乙烯双羟化合苯基乙二醇,产物结构通过1 H NMR、13 C NMR、FT-IR和ESI-MS确认.考察不同反应温度、溶剂、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用量及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下,以水作为反应溶剂时,H2O2(30%)用量为10mmol,催化剂用量为100mg/mmol底物,反应时间18h,苯乙烯的转化率达到42%,苯基乙二醇的收率可达13%.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其催化活性未见明显下降.(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侯荣杰,王方建,吴浩浩,张泽[5](2015)在《聚乙二醇-600中CuSO_4/葡萄糖催化下二苯基硫脲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二醇-600为反应介质,在Cu SO4/葡萄糖催化作用下,取代苯胺与硫脲有效缩合生成了一系列相应的苯基硫脲。反应产物经水洗、过滤、乙醇/水中重结晶即可获得。该方法不使用有毒有机溶剂,原料及催化剂价廉,后处理简单便捷,因此是合成该类化合物高效绿色的新方法。所有产物经熔点、红外、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5年05期)

王磊,张荣珍,徐岩,范文来,李尧慧[6](2014)在《近平滑假丝酵母(R)-羰基还原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泌表达及高效转化(R)-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了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R)-羰基还原酶基因rcr,构建胞外表达工程茵Escherichia coli BL21(DE3)/pET20b-rcr,实现了(R)-羰基还原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外泌表达,周质空间和发酵液酶的比活力分别达0.68 U/mg和0.26 U/mg,与大肠杆菌的胞内体系重组酶相比,酶的比活力提高了近两倍。为了更好地促进该重组酶的外分泌于大肠杆菌细胞外,通过添加温和型化学渗透剂甘氨酸,改善细胞壁的透性,(R)-羰基还原酶的活力提高至1.99 U,与添加甘氨酸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2.4倍,比活提高了4.3倍。浓缩后的发酵液催化2-羟基苯乙酮,产生(R)-苯基乙二醇,产率为88.1%,e.e.值为93.9%。与胞内重组酶相比,产率和光学纯度分别提高了44.4%和15.9%。本研究通过构建(R)-羰基还原酶的大肠杆菌分泌表达体系,大幅度提高了(R)-羰基还原酶的比活和生物转化手性醇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4年03期)

彭益强,李汉林[7](2014)在《伴有辅酶原位再生的胞外酶耦合法制备(R)-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经5轮诱变筛选,从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CICC1676)中分离得到产NADH依赖型羰基还原酶(Carbonyl reductase,CR)菌株CP-9。所产羰基还原酶(CRCp-9)经两步快速纯化获得纯化倍数为11.5倍,比活力为1.84 U/mg的酶液,其还原反应的最适pH值为6.5,最适温度为40℃。该酶转化β-羟基苯乙酮制备手性化合物(R)-苯基乙二醇,因此是(R)-专一性羰基还原酶。该酶与NADH普适性再生酶-甲酸脱氢酶(Formate dehydrogenase,FDH)在胞外相耦联,构建伴有辅酶再生与反复利用的CR/FDH双酶催化制备立体醇体系,底物β-羟基苯乙酮转化率达95.4%,产物(R)-苯基乙二醇得率为93%,辅酶的总转化数(Total turn number,TTN)达267,产物e.e.值为98.6%,批次耦合反应生产能力达0.8 g/L/h,较单酶催化有较大提高,与细胞转化法相比也具有较好的生产能力。因此,伴有辅酶再生的胞外酶耦合催化具有潜在的制备手性醇化合物的工业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生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巧云,谢爱娟,姜艳[8](2013)在《含咪唑的手型二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光学纯的(1R,2R)-1,2-二苯基乙二醇和1-甲基-2-氯甲基咪唑盐酸盐为原料,通过醚化保护、取代、脱保护等一系列反应,合成了一种新颖的含氮、氧的手性配体(1R,2R)-2-((1-甲基咪唑基)甲氧基)-1,2-二苯基乙醇,并将其应用于二乙基锌对苯甲醛不对称加成反应中,所得产物e.e.值38%。(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3年09期)

王珊珊,徐岩,张荣珍[9](2011)在《双辅底物耦联系统提高重组菌不对称合成(R)-苯基乙二醇》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醇具有特殊的光电磁性能和生理活性,是非常理想的手性药物中间体和液晶材料掺加剂~([1])。其中,光学活性(R)-苯基乙二醇((R)-PED)更是医药、农药和化工材料合成中一种重要的手性模块化合物~([2])。为了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以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为目标酶,以重组全细胞为生物催化剂,不对称还原潜(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0)

陈海波[10](2011)在《酵母催化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性苯基乙二醇衍生物是一类在手性碳上连有羟基的旋光性化合物,是合成医药、农药、材料等的重要原料,由羰基的不对称还原可制备一系列手性醇。不对称还原羰基化合物的方法较多,生物催化具有绿色高效的优点而成为获得手性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有效途径,面包酵母由于其廉价易得,且还原效果较好而被广泛使用。本文首先通过微波辅助合成了5种α-羟基苯乙酮衍生物,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压力、底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由α-溴代苯乙酮衍生物和水反应的较佳反应条件:α-溴代苯乙酮衍生物的质量含量为12 g/L,微波辐射时间为25 min,反应压力为0.30 MPa。在此条件下,各种物质都获得了较佳的产率。实验发现,微波对本反应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与传统合成法相比,微波辅助合成在较短的反应时间获得了良好的产率,同时,本反应以水作为反应试剂和溶剂,具有经济环保的优势,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所得α-羟基苯乙酮衍生物作为酵母催化不对称合成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底物。文中还采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对5种α-羟基苯乙酮衍生物进行了还原,产物经柱层析纯化得到5种外消旋产物,用装有手性毛细管柱的HPLC对还原后得到的外消旋产物进行液相色谱分析,得到了较合适的液相检测条件和此条件下S-构型产物和R-构型产物的保留时间,为下一步酵母催化不对称还原提供了参照。本文在温和与环境友好的水溶液介质中以面包酵母为生物催化剂对5种α-羟基苯乙酮衍生物的不对称还原进行了首次研究,以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R-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对映体过量值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等多种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到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底物浓度为15 mmol/L ,酵母用量为70 g/L的水溶液中,在32 oC下反应12 h,除α-羟基对甲氧基苯乙酮的转化率为73.4 %,产物的e.e.值94.2 %外,其他4种α-羟基苯乙酮衍生物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7.2 %,产物的e.e.值大于96.0 %。研究发现苯环上取代基为氯原子的底物的转化率高于对甲基和对甲氧基取代的底物。同时还发现单纯的水相体系的反应效果优于磷酸缓冲液体系;在无添加剂的水相体系中,酵母细胞在46 h后开始衰败,因此,反应时间应小于46 h。(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1-03-01)

二苯基乙二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取研磨、离心分离、多层过滤和丙酮沉析等步骤,从红豆中提取具有不对称还原芳香酮能力的羰基还原酶(CR),经快速分离纯化获得了纯化倍数为5.8倍的红豆源CRrb酶液,考察了其酶学特性,与微生物源CR的酶学特性进行比较,将CRrb与甲酸脱氢酶(FDH)耦合构建CRrb/FDH双酶体系连续催化β-羟基苯乙酮制备(R)-苯基乙二醇.结果表明,源于红豆的CRrb最适反应pH值为6.0,最适反应温度为45℃,在40~60℃范围内耐热性好于一般微生物源CR.CRrb的米氏常数Km=5.68 mmol/L,最大反应速率Vmax=20.21μmol/(min·m L),对底物的亲和力和催化效率比微生物源CR好.底物较佳耐受浓度为60 mmol/L,较微生物源的CR高.CRrb/FDH酶活比为1:1.5时耦合体系反应效率最佳,批次反应转化1 mol辅酶可获得产物的量由266 mol提高到365 mo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苯基乙二醇论文参考文献

[1].裴朝红,张红蕾,张超,徐志栋,李玮.一株高效不对称还原产生(R)-苯基乙二醇的菌株筛选、鉴定及全细胞催化体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2].彭益强,鞠翰雪.源于红豆的羰基还原酶在(R)-苯基乙二醇制备中的应用[J].过程工程学报.2016

[3].彭益强,张尧.纳米粒子固定化双酶耦合体系连续催化制备(R)-苯基乙二醇[J].过程工程学报.2016

[4].苏策,常文武,吴杰.氧化石墨烯催化苯乙烯双羟化合成苯基乙二醇[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5

[5].侯荣杰,王方建,吴浩浩,张泽.聚乙二醇-600中CuSO_4/葡萄糖催化下二苯基硫脲的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5

[6].王磊,张荣珍,徐岩,范文来,李尧慧.近平滑假丝酵母(R)-羰基还原酶在大肠杆菌中的外泌表达及高效转化(R)-苯基乙二醇[J].工业微生物.2014

[7].彭益强,李汉林.伴有辅酶原位再生的胞外酶耦合法制备(R)-苯基乙二醇[J].激光生物学报.2014

[8].刘巧云,谢爱娟,姜艳.含咪唑的手型二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中的应用[J].化学试剂.2013

[9].王珊珊,徐岩,张荣珍.双辅底物耦联系统提高重组菌不对称合成(R)-苯基乙二醇[C].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10].陈海波.酵母催化苯基乙二醇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D].江南大学.2011

标签:;  ;  ;  ;  

二苯基乙二醇论文-裴朝红,张红蕾,张超,徐志栋,李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