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核桃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一、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1](2021)在《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相关发育基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我国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核桃(Juglans regia L)上的主要果实害虫,其后足结构和行为与一般蛾类昆虫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在物体表面爬行或静止时后足向身体两侧上举、摆动,目前对于核桃举肢蛾成虫后足的形态特征及上举行为尚无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核桃举肢蛾3对胸足关节部位的超显微结构,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核桃举肢蛾胸足进行转录组测序,并筛选了其中可能与其后足特化相关的基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核桃举肢蛾不同性别前、中、后足组织转录组测序并分析,共获得86.11Gb的clean data,经拼接优化得到了186,361个转录本,平均长度为936.04bp,N50值为1496。通过对转录组数据比对分析,一共筛选出了59条可能与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发育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1个decapentaplegic(dpp)、1个Distal-less(dll)、2个homothorax(hth)、1个extradenticle(exd)、2个apterous(ap)、1个Antennapedia(Antp)、1个Sex combs reduced(Scr)、1个empty spiracles(ems)、1个engrailed(en)、2个vestigial(vg)、1个abdominal-A(abd-A)、1个abdominal-B(abd-B)、1个Ultrabithorax(Ubx)及其他43个同源异形盒基因(homeobox genes,Hox)。(2)利用RT-qPCR对鉴定获得的Ubx、Dll、dpp、exd、hth、en等6条候选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6条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有差异,成虫期>幼虫期>蛹期。在幼虫期6条基因在后足中的表达量略高于前、中足,而在成虫期6条基因在后足中显着高表达。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这6条基因与核桃举肢蛾胸足的发育均有密切关系,Ubx基因对成虫后足的特化起促进作用,导致其后足特化发育;(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核桃举肢蛾前、中、后足的超显微结构,发现其后足相比于前中足腿节胫节膨大、刚毛发达,但3对胸足上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基本一致。对比核桃举肢蛾3对胸足各个关节的连接方式,发现前足转节呈肾形,由内侧与突出的基节相连,连接处为两个骨突嵌合;中足转节呈弓形,与基节相连时由转节的两个突起卡在基节四个骨突形成的两个关节缝里;后足转节呈扇形,由一角端部与基节相连,基节上有一弧形突起,较小的转节刚好扣在基节突起上。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推测核桃举肢蛾后足转节扇形的形态,基节上的弧形突起结构,为其后足上举行为提供了支持。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及RT-qPCR技术初步筛选出了Ubx、exd等与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发育相关的候选基因,通过扫描电镜技术明确了其后足基部与前、中足在结构上的不同,为进一步研究核桃举肢蛾后足上举、摆动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研究基础。

朱姝颖[2](2020)在《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分析》文中指出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Lepidoptera:Atrijuglan)是一种危害核桃果实的专性蛀果害虫,其幼虫蛀果危害性大,田间防治困难,利用性信息素引诱剂监控其成虫发生时期是提高其田间防治效果的重要措施。目前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对核桃举肢蛾(A.hetaohei)雌性成虫信息素腺体转录组进行测序,一共获得了8大类共92条与性信息素合成和转运相关的候选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RT-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测定了这些候选基因在m RNA水平上的组织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核桃举肢蛾信息素腺体转录组Unigene数据库构建与分析借助Illumina Hi Seq(TM)4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核桃举肢蛾信息素腺体进行测序和Trinity拼接,共获得68,697个Unigene,其中24,251个Unigene能够注释到NCBI非冗余(nr)蛋白质数据库(E-value<10-5)。核桃举肢蛾的注释基因与脐橙螟(Amyelois transitella)序列的同源性高达22%,与家蚕(Bombyx mori)的序列同源性为10%。通过GO分类,其中9,780个Unigene(35.75%)被注释,分别归类为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12,416个Unigene)、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12,071个Unigene)和生物学过程(biological process)(19,315个Unigene)三个不同的亚类。测序结果为核桃举肢蛾相关代谢途径及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2.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研究基于核桃举肢蛾腹部末端转录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筛选鉴定了92条信息素合成和转运的相关基因,包括脂肪酸合成酶(13个)、脱饱和酶(15个)、脂肪酰基辅酶A还原酶(23个)、乙酰转移酶(18个)、醇氧化酶(9个)、乙酰辅酶A羧化酶(1个)、气味结合蛋白(6个)和化学感受蛋白(7个)共8大类,利用RT-q PCR技术分别对核桃举肢蛾性信息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在同一性别成虫的不同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了研究。RT-q PCR结果显示,一些候选基因在雌雄成虫中存在性别及组织表达差异。其中7个去饱和酶基因(Ahet Des)和8个脂肪酰基还原酶基因(Ahet FAR)表现出雌性性信息素腺(PG)的偏倚或特异性表达;5个去饱和酶基因(Ahet Des)和10个脂肪酰基还原酶基因(Ahet FAR)在雄性生殖器中表现出偏倚或特异性表达。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饱和酶中的Ahet Des1、Ahet Des2、Ahet Des3、Ahet Des5、Ahet Des10、Ahet Des13和Ahet Des14和脂肪酰基还原酶中的Ahet FAR5与其他鳞翅目蛾类物种已知的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聚在一枝。本研究通过对核桃举肢蛾雌蛾腹部末端组织(含性腺)、雄蛾生殖器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与转运的相关基因,获取其序列信息;明确了核桃举肢蛾相关候选基因及其在雌雄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系统发育初步确认了合成与转运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探索其性信息素合成的分子机制,阐明其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谷瑞民,白岗栓,席福民,刘英俊[3](2019)在《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防治》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陕西商洛核桃产区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特征、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预测预报方法,指出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1年发生1~2代,且以第一代危害为主。提出防治核桃举肢蛾以预防为主,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加强地面防治和树上防治,积极消灭越冬幼虫,适时开展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并根据核桃举肢蛾的生活阶段,选择不同类型的生物及化学药剂。

纪云鹏[4](2018)在《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文中提出核桃(Juglans regia L.)有着有“果中之珍品”之称,是当今中国产业化大力发展的产业之一,尤其在四川地区,更是作为精准扶贫的支撑产业。但是随着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平均管理水平以及种植环境的集中化复杂化,使得核桃产业中出现的有害生物越发严重。本研究以汉源县为对象,基于最近两年四川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大背景,开展核桃有害生物调查,对核桃产业中发现的有害生物进行鉴定分析,对发现的新的核桃病害进行研究,确定其特性或危害原因。主要结果如下:(1)汉源县核桃有害生物共计30种,其中危害较为严重的虫害为云斑天牛、木橑尺蠖、黄刺蛾、桃蛀螟、核桃举肢蛾等,病害普遍发生的是核桃炭疽病、核桃黑斑病、核桃缩叶病,具有潜在危害性的较大的是核桃木腐病、核桃枝枯病、核桃溃疡病、星天牛、茶丽天牛等对核桃枝干危害的有害生物。(2)核桃有害生物种类随着温度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汉源县4月气温1030℃虫害在开始危害植株,病害也开始侵染植株,并随温度升高,种类增多,危害加重。11月气温1020℃时有害生物危害降低,开始越冬。(3)核桃有害生物种类以及危害程度与其种植环境有关。核桃和四旁树、核桃和玉米混合种植有害生物危害较核桃纯林严重,核桃柑橘混合种植时有害生物种类较核桃纯林种类多。(4)核桃缩叶病汉源县5月开始危害核桃叶片,多发于“盐源早”4龄核桃植株,使核桃叶片叶脉之间畸形生长,在汉源县核桃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片马乡发病最为严重。(5)核桃溃疡病主要危害主干和侧枝,多发于树干基部,雨水较多是该病多发的季节。通过对核桃溃疡病病原菌形态学和分子学方法鉴定,其致病菌为假毛丛赤壳(Pseudotrichia),无性型为砖红瘤座孢(Tubercularia lateritia)。对其进行室内生物学测定:最适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最适光照是全光照;最适p H为p H68,并随酸碱度的偏向严重程度菌丝生长速度降低;随着湿度的增大,该菌的生长变快,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其生长速度最快。

牛选明[5](2018)在《2种杀虫剂对核桃举肢蛾的田间防效》文中认为为筛选出对核桃举肢蛾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本试验选择48%毒死蜱乳油、18%阿维灭幼脲悬浮剂2种农药作为试验药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供试的2种农药的不同剂量处理对核桃举肢蛾分别表现出一定的防效。其中,48%毒死蜱乳油以800倍液处理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效较好,为81.5%。阿维灭幼脲不同剂量处理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效偏低。建议在核桃举肢蛾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使用48%毒死蜱乳油800倍液进行防治核桃举肢蛾。

付莉,冷天凤,付品[6](2017)在《贵州核桃主要蛀果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文中研究指明核桃蛀果害虫对其产量有着密切的影响,通过对贵州核桃发生为害的主要蛀果害虫核桃长足象、核桃举肢蛾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方法进行介绍,从而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陈丹丹[7](2017)在《核桃举肢蛾触角和足超微结构及气味结合蛋白筛选》文中研究说明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Yang)属于鳞翅目织蛾科,是危害核桃果实的一种主要蛀果性害虫。为了解其触角表面组织超微结构特征及探讨其在物体表面静止和爬行时具有将后足向身体两侧上举、摆动习性的生物学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分别对核桃举肢蛾雌雄成虫触角和足的细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同时为深入了解核桃举肢蛾触角嗅觉机制,通过提取核桃举肢蛾触角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对其嗅觉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及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核桃举肢蛾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雌雄成虫鞭节分别由45和51个亚节组成。雌雄成虫触角上存在9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鳞形感器、B?hm氏鬃毛、锥形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耳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各有2种类型,即长曲毛形感器和长直毛形感器、I型耳形感器和II型耳形感器、具缘毛腔锥形感器和无缘毛腔锥形感器。不同类型的感器在分布及形态上均存在差异。2.触角柄节、梗节表面布满鳞片,鞭节除末端一节无鳞片外,各亚节背面和侧面均覆盖有鳞片,腹面无鳞片。鳞片上分布有小孔、纵肋、横梁和小梁等细微结构。小孔可分为单孔、双孔、三孔、四孔、五孔、六孔和七孔。触角各节鳞片上小孔的排列及丰富度存在一定规律及差异。3.雌雄成虫前、中及后足均为步行足,后足体表的感受器、爪及爪垫等超微结构与前、中足并无显着差异,差别在于后足较前足和中足粗壮,后足胫节着生较多披针形鳞片。雌雄成虫足部感受器类型主要有鳞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B?hm氏鬃毛,足部鳞片有多种类型,可分为窄叶形、阔叶形、圆叶形、披针形和锥形鳞片等5种类型。4.通过对触角转录组分析共鉴定出共编码了83个嗅觉蛋白:29条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 OBP),26条嗅觉受体蛋白(olfactory receptor OR),9条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 CSP),19条亲离子受体(ionotropic receptor IR)。本研究明晰了核桃举肢蛾触角感器类型及鳞片上小孔等超微结构特征,筛选出来多个嗅觉基因,为进一步了解其化学通信系统及开发新的绿色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明确了雌雄虫前、中及后足的形态类型及足表面的感受器、鳞片、爪及爪垫等超微结构,为进一步探讨后足上举、摆动习性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王云[8](2016)在《核桃举肢蛾病原真菌BXY0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属鳞翅目Lepidoptera,举肢蛾科Heliodinidae,是一种专门蛀食核桃果实的害虫。它以幼虫蛀入果内危害果皮和核桃种子,使核桃的果皮变黑,果实干缩,经济损失巨大。目前,防治核桃举肢蛾以树冠喷洒化学农药防治成虫、卵和初孵化的幼虫,但是对蛀入核桃果内的幼虫起不到防治作用。而且化学农药有污染、残留等问题。根据核桃举肢蛾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的习性,本研究展开以入土幼虫为靶标,利用昆虫病原真菌在表土层中感染幼虫,进行生物防治的研究。研究内容:(1)在山西盂县设立核桃实验林地,调查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观察核桃果实内幼虫的发育进度和危害状况,并对幼虫干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其蛋白质、脂肪、几丁质及氨基酸的含量。为利用病原真菌提供依据。(2)从自然染病的核桃举肢蛾幼虫上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对该菌株进行回接杀虫实验,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鉴定。(3)比较分离得到的菌株与来自不同寄主昆虫的球孢白僵菌3菌株对核桃举肢蛾的致病力。(4)对分离获得的病原菌株作了生物学特性和野外宿存试验。研究结果:1.核桃举肢蛾越冬虫口密度调查,幼虫果内发育和危害观察及幼虫干尸化学成分测定1.1越冬虫口密度和幼虫特征:调查显示,在3、4月份,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在土壤内的密度为78-102头/m2,其中活茧为9-18头/m2,茧内的越冬幼虫,头部黄褐色,虫体为白色,体长5-7mm。自然染病的幼虫为1-1.5头/m2。1.2幼虫在果实内的发育与危害:将虫害核桃解剖镜检,发现在危害初期,核桃果皮仍然保持青绿,幼虫钻蛀的虫孔和坑道都比较细小;危害中期,果实青皮上出现黑色斑块,虫体长大,果肉被大量蛀食,形成纵横交错的黑色坑道,内有虫粪;危害后期,核桃果皮大部分变黑,大部分果肉已被蛀食,形成许多虫孔和坑道,并充满大量虫粪;危害末期,幼虫发育接近成熟,果皮完全变黑,果肉几乎被完全蛀食,只剩下大量的虫粪。在钻蛀的核桃内幼虫平均6-7头,多的达13头。幼虫老熟后钻出核桃入土,刚脱果的幼虫体长6-9mm;头部黄褐色,虫体色浅,淡红,腹部末端2节呈白色。1.3幼虫干尸化学成分:经测定,幼虫干尸中蛋白质、脂肪和几丁质的含量分别为51g/100g,28g/100g和21g/100g。17种氨基酸总含量为47.24g/100g,其中以谷氨酰胺、天冬氨酸含量较多,分别为6.02g和5.17g。2.核桃举肢蛾病原真菌BXY01菌株的分离纯化与鉴定在越冬虫茧中自然染病的幼虫虫尸上,发现有虫生真菌寄生。染病虫体僵硬,表面有白色菌丝。从中分离获得一株病原真菌BXY01。作回接杀虫试验,其感染症状与自然染病虫尸的症状相同,证明该菌株是核桃举肢蛾的病原真菌。培养后观察,该菌株的菌落为绒毛状,菌丝致密,边缘整齐,菌落背面初期白色,后期淡黄色。菌丝白色,呈"之"字形弯曲生长产孢,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该菌株为白僵菌属的球孢白僵菌。采用分子鉴定技术,将获得该菌株的ITS区域序列,提交至GenBank,获得Accession No.KU214583,经比对分析,BXY01菌株与GenBank中Beauveria bassian(Accession No.JN379794、No.JN379807、No.JN379808)同源性均为99%。结合形态学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分离的BXY01菌株为白僵菌属的球抱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3.比较BXY01菌株与球孢白僵菌其他3个菌株对核桃举肢蛾的致病力选用球孢白僵菌3菌株,FDB01(原寄主为红松帕克阿扁叶蜂)、TST05(原寄主为桃小食心虫)、SYN01(原寄主为松毛虫),与分离得到的BXY01菌株制备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108孢子/mL)对核桃举肢蛾幼虫进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核桃举肢蛾第8d的校正致死率分别为87.8±5.2%、84.4±4.5%、91.1±2.4%和93.3±4.3%。致死中时分别为4.743d、4.934d、4.098d和3.760d,说明4个菌株对核桃举肢蛾幼虫都有较高的致死率,较短的致死中时,其中以BXY01为最优。BXY01菌株5个浓度孢子悬浮液(1×109孢子/mL、5×108孢子/mL、1×108孢子/mL、5×107孢子/mL、1×107孢子/mL)对核桃举肢蛾幼虫感染后第8d的校正致死率依次为100%、95.56±4.2%、93.3±4.3%、85.7±12.3%和76.7±7.2%。致死中时依次为3.253d、3.519d、3.760d、4.270d和4.843d。说明该菌株对核桃举肢蛾幼虫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具有浓度效应。4.BXY0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在野外土壤中的宿存4.1生物学特性:试验证明,BXY01菌株温度适应范围较广,在15℃到35℃间都能够生长,产孢和萌发,其中在25℃下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都最高。培养7d,菌落直径3.87±0.03cm,产孢量11.48±0.81×107孢子/mL,孢子萌发率67.5±4.5%。经紫外线照射(30min)后,菌落生长直径、产孢量、孢子萌发率比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到显着水平。说明该菌株具有一定的抗紫外能力。4.2菌在土壤中的宿存情况:9月份在土壤中施用球孢白僵菌后(102.38±6.29×104CFU/g),逐月检查在0cm、5cm、10cm和15cm深度土壤中菌的宿存数量(以成菌落数计),结果显示,10月份为27.76±1.89×104、42.04±3.21×104、35.44±2.16×104和21.97±2.13×104CFU/g;11月份为8.35±1.35×104、19.10±1.53×104、14.31±1.80×104和11.11±1.83×104CFU/g。12月份为1.22±0.25×104、8.27±1.01×104、5.89±0.93×104和3.50±0.57×104 CFU/g。到次年2月份,为0.42±0.16×104 CFU/g、4.36±0.33×104、4.75±0.57×104和3.74±0.34×104 CFU/g。3月份为0.1±0.07×104、4.37±0.36×104、4.63±0.51×104和3.72±0.58×104CFU/g。由此可见,菌的宿存数量呈持续下降趋势,9月-11月菌宿存数量的下降明显,12月份-3月份菌的宿存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土壤层5-10cm较0cm和15cm处的菌的宿存数量较多,说明5-10cm的土壤层温湿度相对稳定,更适宜菌的宿存,而核桃举肢蛾幼虫越冬也主要集中在此范围,为利用真菌防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郭旭[9](2016)在《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汉滨区处于陕西省东南部,安康市中部。由于历史和自然方面的原因,汉滨区部分地区仍然交通不便,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弱,富集的资源难以开发利用,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来源少,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收入水平低,仍然存在农业增长缓慢的问题。农业生产条件差,增收困难,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当地村民需要找到一种能够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具有稳定性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状况,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使汉滨区核桃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设法予以解决。本文采用入户走访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地核桃栽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并通过园址的选择、不同栽培管理方式、土壤成分差异与核桃长势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加快汉滨区核桃产业建设的对策。对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园址的选择,即坡位、海拔、坡向对核桃长势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另外,影响核桃生长的因素还有栽植密度、套种情况、施肥、修剪等。由调查与分析结果可知:(1)随着海拔的升高,具有优良长势的核桃植株其比例逐渐升高,说明在适宜范围内栽植核桃,海拔与长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2)在坡位方面,整体上核桃长势与坡位上升呈负相关性。随着坡向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到阴坡的改变,具有优良长势的核桃植株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进一步证明核桃为喜阳植物。(3)随着栽植密度的增大,核桃树的整体长势越差,核桃树生长与栽植密度呈负相关性。(4)在套种的三种情况中,套种矮杆作物的核桃长势普遍较好,优良比最高,纯林次之,高杆套种的核桃长势优良比最低,说明套种矮杆作物对核桃生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高杆套种对核桃生长存在一定的不良影响。(5)对汉滨区的土壤进行调查发现,汉滨区土壤普遍缺氮缺磷,在日常管理中应多施氮肥与磷肥。(6)对病虫害的调查结果可知,随着核桃园中虫害程度的加深,具有优良生长情况的树体所占比例迅速降低,说明虫害对核桃的正常生长构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在发展核桃园时要注意园址的选择,栽植过程中注意栽植密度合理,套种时不能套种高杆作物,日常管理中要多施氮肥与磷肥并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本研究通过分析汉滨区核桃产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制约汉滨区核桃产业化发展的各种因素,总结得到现行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1)村民对核桃园址的选择不合理。(2)栽植管理方式存在问题。(3)老化苗和实生苗较多,品种杂乱,结构不合理。(4)普遍存在土壤贫瘠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汉滨区核桃产业的可行性建议:(1)发展核桃园,需按照适地适树原则。(2)加强核桃管理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素质,提升果品质量。(3)选育当地适生优良品种,实现区域品种统一化。(4)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作,吸引投资。(5)科学合理施肥。本研究对推进汉滨区核桃产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琦琦[10](2016)在《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文中指出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是核桃果实主要害虫之一,其幼虫致使核桃果实发黑并提前脱落,造成核桃减产甚至绝收,极大地制约着我国核桃的大规模生产和发展。然而,关于核桃举肢蛾得分类地位却尚不明确,其原属于巢蛾总科、举肢蛾科,后经形态学重新鉴定,又将其归入到麦蛾总科、织蛾科、展足蛾亚科。为了明确核桃举肢蛾的分类位置,本研究采用普通PCR和长片段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核桃举肢蛾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在完成基因组序列拼接和注释工作之后,对其基因组成进行了分析。同时,选用包括核桃举肢蛾在内的共20个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支持将核桃举肢蛾归入到麦蛾总科。本研究相关结论总结如下:1.核桃举肢蛾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总长度为15 379bp(GenBank登录号:KT581634),共编码37个基因和一个AT富含区,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AT含量丰富度为:AT富含区>rRNA>tRNA>PCGs。2.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cox1基因以CGA为起始外,其它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皆采用ATN形式。终止密码子多为完整的TAA,部分基因以不完整的TA或T终止。氨基酸使用频率统计发现,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苯丙氨酸(Phe)的使用频率最高。3.核桃举肢蛾线粒体基因组共编码22个tRNA基因,除tRNA–Ser(AGN)外,其余21个tRNA基因都具有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对16SrRNA和12SrRNA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发现其茎区相对较为保守,序列变异多发生在环区。4.核桃举肢蛾线粒体基因中AT富含区全长363bp,A+T含量最高(95.6%),并含有类似微卫星的(AT)9重复序列和poly–T等特殊结构。5.基于包括核桃举肢蛾在内的20个昆虫的线粒体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支持将核桃举肢蛾归入麦蛾总科。本研究首次对核桃举肢蛾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核桃举肢蛾的系统分类情况进行了探讨,为麦蛾总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分子依据。

二、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相关发育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举肢蛾及其研究进展
        1.1.1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危害
        1.1.2 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
        1.1.3 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
        1.1.4 核桃举肢蛾的综合防治
    1.2 扫描电镜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1.3 转录组测序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1.4 荧光定量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
    1.5 昆虫胸足的类型
    1.6 昆虫胸足发育的相关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1.6.1 胸足基部相关发育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1.6.2 胸足中部相关发育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1.6.3 胸足远端相关发育基因及其研究进展
        1.6.4 Hox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1.6.5 与信号感受、传导相关的基因研究进展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测序
        2.1.1 实验样品的准备
        2.1.2 举肢蛾3 对胸足组织RNA的提取
        2.1.3 核桃举肢蛾胸足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分析
        2.1.4 核桃举肢蛾胸足样本的差异基因分析
    2.2 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1 后足特化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
        2.2.2 后足特化发育相关候选基因的同源性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后足特化相关候选基因在不同胸足组织中的表达
        2.3.1 核桃举肢蛾胸足RNA的提取
        2.3.2 核桃举肢蛾胸足第一链c DNA片段的合成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4 核桃举肢蛾前、中、后足的超显微结构观察
        2.4.1 实验材料准备
        2.4.2 样品制备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质控结果
    3.2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的基因功能注释结果
        3.2.1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NR注释结果
        3.2.2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GO注释结果
        3.2.3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KOG注释结果
        3.2.4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KEGG注释结果
    3.3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的CDS预测结果
    3.4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录组数据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
        3.4.1 核桃举肢蛾胸足差异基因的GO富集情况
        3.4.2 核桃举肢蛾胸足差异基因的KEGG富集情况
    3.5 核桃举肢蛾胸足候选基因筛选结果
        3.5.1 候选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3.5.2 其他候选基因的筛选
    3.6 候选基因在举肢蛾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
        3.6.1 Ultrabithoras基因(Ubx)的表达情况
        3.6.2 extradenticle基因(exd)的表达情况
        3.6.3 homothorax基因(hth)的表达情况
        3.6.4 decapentaplegic基因(dpp)的表达情况
        3.6.5 engrailed基因(en)的表达情况
        3.6.6 Distal-less基因(Dll)的表达情况
    3.7 核桃举肢蛾胸足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
        3.7.1 核桃举肢蛾胸足上的感器分布情况
        3.7.2 核桃举肢蛾胸足转节间的差异情况
    3.8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举肢蛾研究概述
        1.1.1 核桃举肢蛾形态特征
        1.1.2 核桃举肢蛾分布与危害
        1.1.3 核桃举肢蛾生活史及习性
        1.1.4 核桃举肢蛾防治
    1.2 转录组测序技术与荧光定量PCR概述
        1.2.1 转录组及其测序技术
        1.2.2 荧光定量PCR概述
    1.3 鳞翅目昆虫性信息素的生物学研究
        1.3.1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
        1.3.2 雌雄相关鳞翅目昆虫的信息素腺体
        1.3.3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组分
        1.3.4 鳞翅目昆虫TypeI信息素的体内合成
        1.3.5 鳞翅目昆虫信息素的应用
        1.3.6 核桃举肢蛾昆虫信息素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核桃举肢蛾信息素腺体转录组测序
        2.1.1 供试昆虫及处理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总RNA提取
        2.1.4 cDNA文库构建及Illumina测序
        2.1.5 测序数据及其数量控制
        2.1.6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
        2.1.7 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2.1.8 Unigene表达丰度分析
    2.2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
        2.2.1 试虫及试虫组织采集
        2.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3 昆虫各组织总RNA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2.2.4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查找
        2.2.5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引物的设计及验证
        2.2.6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的验证
        2.2.7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2.2.8 数据处理及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核桃举肢蛾信息素腺体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1 Illumina测序和de novo组装
        3.1.2 转录组Unigene的同源性比对
        3.1.3 Unigene的 KOG注释结果
        3.1.4 预测蛋白的功能注释
        3.1.5 基因聚类分析
        3.1.6 各样本表达丰度分析
        3.1.7 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表达丰度分析
    3.2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3.2.1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的鉴定
        3.2.2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各组织表达谱分析
        3.2.3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3.3 讨论
        3.3.1 核桃举肢蛾信息素腺体转录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2 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研究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4.2 论文创新点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3)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核桃举肢蛾的危害症状
2 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
    2.1 成虫 (蛾)
    2.2 卵
    2.3 幼虫
    2.4 茧
    2.5 蛹
3 核桃举肢蛾的生活史
4 核桃举肢蛾的生活习性
5 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
    5.1 低海拔地区危害严重, 高海拔地区危害较轻
    5.2 阴坡危害严重, 阳坡危害较轻
    5.3 沟道危害严重, 平川危害较轻
    5.4 荒坡危害严重, 耕地、庭院危害较轻
    5.5 多雨年份危害严重, 干旱年份危害较轻
6 核桃举肢蛾的预测预报方法
    6.1 筛茧法
    6.2 瓦片覆盖法
    6.3 饲养法
    6.4 期距法
    6.5 查卵法
    6.6 物候法
    6.7 诱集法
7 核桃举肢蛾的防治方法
    7.1 农业防治
        7.1.1 破坏幼虫越冬环境。
        7.1.2 清除虫果。
        7.1.3 诱捕越冬幼虫和脱果老熟幼虫。
        7.1.4 地膜覆盖。
        7.1.5 果园间作。
        7.1.6 果实堆放场所。
    7.2 诱捕成虫
    7.3 生物防治
        7.3.1 果园养鸡。
        7.3.2 生物防治。
        7.3.3 选用生物性农药-地面防治。
        7.3.4 选用生物性农药-树上防治。
        7.3.5 保护天敌。
    7.4 化学防治
        7.4.1 地面防治。
        7.4.2 树上防治。
        7.4.3 树干注射。
        7.4.4 烟剂薰杀。

(4)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核桃栽培现状
    2.2 核桃主要有害生物研究进展
        2.2.1 核桃虫害
        2.2.2 核桃病害
    2.3 有害生物鉴定
        2.3.1 植物病害主要鉴定方法
        2.3.2 虫害主要鉴定方法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4 材料与方法
    4.1 实验材料
        4.1.1 核桃有害生物信息的采集
        4.1.2 实验培养病原菌所用培养基
        4.1.3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汉源县核桃主要病虫害定点调查
        4.2.2 重要虫害的鉴定
        4.2.3 重要病害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结果与分析
    5.1 汉源县核桃主要有害生物
        5.1.1 核桃虫害的种类、分布与危害
        5.1.2 核桃病害的种类、分布与危害
    5.2 温度与核桃有害生物种类的关系
    5.3 核桃林分结构对核桃有害生物影响
    5.4 新发现与重要有害生物
        5.4.1 核桃缩叶病
        5.4.2 核桃溃疡病
        5.4.3 核桃黑斑病
        5.4.4 核桃炭疽病
6 讨论与结论
    6.1 核桃主要有害生物发生与危害
    6.2 温度与核桃有害生物的发生
    6.3 林分结构与核桃有害生物
    6.4 核桃缩叶病为新发现病害
    6.5 溃疡病是汉源县核桃主要枝干病害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5)2种杀虫剂对核桃举肢蛾的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试验药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48%毒死蜱乳油的防效
    2.2 18%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的防效
3 结论

(6)贵州核桃主要蛀果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核桃长足象
    1.1 分布与为害
    1.2 生活史
    1.3 形态特征
    1.4 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
        1.4.2 化学防治
        1.4.3 生物防治
2 核桃举肢蛾
    2.1 分布与为害
    2.2 生活史
    2.3 形态特征
    2.4 防治方法

(7)核桃举肢蛾触角和足超微结构及气味结合蛋白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举肢蛾研究概述
        1.1.1 核桃举肢蛾形态特征
        1.1.2 核桃举肢蛾分布与危害
        1.1.3 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研究
        1.1.4 核桃举肢蛾防治
    1.2 昆虫触角和足的研究概况
        1.2.1 昆虫触角研究概况
        1.2.2 昆虫足相关研究
        1.2.3 感受器相关研究
        1.2.4 鳞片相关研究
    1.3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概述
        1.3.1 昆虫嗅觉的作用机理
        1.3.2 昆虫气味结合蛋白分类
        1.3.3 气味结合蛋白结合和释放机制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核桃举肢蛾触角及足超微结构观察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实验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核桃举肢蛾触角的处理
        2.2.2 核桃举肢蛾胸足的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触角超微结构
        2.3.2 足超微结构
    2.4 结论与讨论
        2.4.1 讨论
        2.4.2 结论
第三章 核桃举肢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的筛选及克隆
    3.1 实验材料
        3.1.1 供试昆虫
        3.1.2 实验试剂及试剂盒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核桃举肢蛾触角RNA的提取
        3.2.2 核桃举肢蛾触角转录组气味结合蛋白的筛选
        3.2.3 核桃举肢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克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核桃举肢蛾触角转录组嗅觉相关基因分析
        3.3.2 核桃举肢蛾触角气味结合蛋白验证
    3.4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结果与展望
    4.1 主要结果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核桃举肢蛾病原真菌BXY0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核桃举肢蛾的危害与防治
        1.1.1 核桃举肢蛾的危害
        1.1.2 核桃举肢蛾的防治
    1.2 白僵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1.2.1 白僵菌的研究现状
        1.2.2 白僵菌的应用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核桃举肢蛾虫口密度调查、果内幼虫发育和危害观察以及幼虫干尸化学成分测定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和核桃虫果的收集
        2.1.2 核桃虫果的解剖和观察
        2.1.3 核桃举肢蛾幼虫干尸蛋白质、脂肪和几丁质含量的测定
        2.1.4 核桃举肢蛾幼虫干尸中各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核桃举肢蛾越冬幼虫虫口密度的调查结果
        2.2.2 核桃举肢蛾幼虫在核桃果实内的发育及危害情况
        2.2.3 核桃举肢蛾幼虫干尸蛋白质、脂肪和几丁质的含量
        2.2.4 核桃举肢蛾幼虫干尸中各氨基酸的含量
    2.3 讨论
第三章 BXY01菌株的分离纯化及种属地位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核桃举肢蛾越冬虫茧的收集
        3.1.2 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3.1.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3.1.4 回接试验
        3.1.5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3.1.6 菌株的分子鉴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3.2.2 回接杀虫试验结果
        3.2.3 菌株的形态特征观察
        3.2.4 菌株的分子鉴定
    3.3 讨论
第四章 BXY01菌株与球孢白僵菌3菌株对核桃举肢蛾幼虫致病力的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的来源
        4.1.2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1.3 BXY01菌株与球孢白僵菌3菌株对核桃举肢蛾幼虫的侵染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BXY01菌株与球孢白僵菌3菌株的致病力的比较
        4.2.2 BXY01菌株5个孢子悬液浓度下的致病力的比较
    4.3 讨论
第五章 BXY0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野外宿存
    5.1 材料与方法
        5.1.1 BXY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5.1.2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菌落生长影响的测定
        5.1.3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产孢量影响的测定
        5.1.4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孢子萌发率影响的测定
        5.1.5 BXY01菌粉的制备
        5.1.6 BXY01菌株在野外土壤中的宿存检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的菌落生长的影响
        5.2.2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的产孢量的影响
        5.2.3 温度、紫外线对BXY01菌株的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5.2.4 BXY01菌株在野外土壤中的宿存情况
    5.3 讨论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致谢

(9)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核桃概况
        1.1.2 核桃的价值
        1.1.3 核桃常见病害
        1.1.4 核桃虫害
    1.2 国内外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1.3 产业发展条件
        1.3.1 自然概况
        1.3.2 政府政策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2.1 研究思路
    2.2 调查范围及方法
    2.3 调查分项表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3.1 生长情况
        3.1.1 成活率
        3.1.2 长势
    3.2 园址选择
        3.2.1 海拔
        3.2.2 坡位
        3.2.3 坡向
    3.3 栽植管理情况
        3.3.1 栽植密度
        3.3.2 套种情况
        3.3.3 施肥情况
        3.3.4 修剪情况
        3.3.5 喷洒农药情况
        3.3.6 病虫害情况
    3.4 土壤指标与长势情况
        3.4.1 土壤养分与长势情况
        3.4.2 土壤pH情况
    3.5 问题与对策
        3.5.1 存在问题
        3.5.2 发展对策
第四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核桃举肢蛾研究概述
        1.1.1 核桃举肢蛾的形态特征
        1.1.2 核桃举肢蛾的分布与危害
        1.1.3 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研究
        1.1.4 核桃举肢蛾防治
    1.2 线粒体基因组的研究概况
        1.2.1 线粒体DNA主要特征
        1.2.2 线粒体DNA各组分的特征
        1.2.3 线粒体基因组测序方法和研究意义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本采集、鉴定与保存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基因组DNA的提取
        2.2.2 引物设计、PCR扩增与测序
        2.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线粒体全基因组概况
    3.2 蛋白质基因和密码子组成分析
    3.3 转运RNA基因(tRNA)和核糖体RNA基因(rRNA)
    3.4 A+T富含区
    3.5 核桃举肢蛾系统发育分析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核桃举肢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核桃举肢蛾后足特化相关发育基因研究[D]. 李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核桃举肢蛾性信息素生物合成与转运相关基因分析[D]. 朱姝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3]陕西商洛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防治[J]. 谷瑞民,白岗栓,席福民,刘英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19(15)
  • [4]汉源核桃主要有害生物调查分析及重要病害研究[D]. 纪云鹏.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2)
  • [5]2种杀虫剂对核桃举肢蛾的田间防效[J]. 牛选明. 林业科技情报, 2018(02)
  • [6]贵州核桃主要蛀果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 付莉,冷天凤,付品. 农技服务, 2017(13)
  • [7]核桃举肢蛾触角和足超微结构及气味结合蛋白筛选[D]. 陈丹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8]核桃举肢蛾病原真菌BXY01菌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D]. 王云. 山西大学, 2016(06)
  • [9]汉滨区核桃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 郭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10]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 Yang)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地位[D]. 王琦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核桃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