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吴舒然

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吴舒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化,雨水花园,集中入渗,含水率

雨水入渗规律论文文献综述

吴舒然[1](2018)在《雨水花园集中入渗规律监测与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硬化地面取代原有地表,阻碍雨水径流的有效入渗,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大量雨水滞留地表,加重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本文针对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城市内涝严重的现实问题,提出采用一项低影响开发措施(雨水花园),集中入渗雨水径流,增加对地下水的补给。本文采用户外监测与模型模拟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区设置雨水花园、参考点1(雨水花园旁)以及参考点2(距离雨水花园400m)叁个监测点,监测期每周监测地下水水位和土壤体积含水率,降雨前后增加监测;根据研究区参考点1的土壤资料,运用HYDRUS模型模拟雨水花园、草地及裸地的雨水入渗过程,得到不同地表措施对地下水的潜在补给效果。监测期间(2018/5/1-2018/7/31),研究区周边的地下通道施工,对区域地下水的影响较大:雨水花园与参考点1靠近施工区,监测期地下水埋深大于4m,参考点2偏离施工中心,地下水水位比雨水花园和参考点1高1.5m。监测结果表明,进入雨水花园的雨水径流都得到有效入渗,雨水花园的入渗机能较好;降雨后叁天内,雨水花园处土壤体积含水率高于两个参考点,与雨前监测值相比变化幅度较大,土壤非饱和带具有存储水分并缓慢释放的功能。降雨量较小时,输入雨水花园的雨水径流总量有限,雨水花园集中入渗的效果并不显着;降雨强度达到中雨及以上时,雨水花园集中入渗的效果较好,雨水花园存储水分的功能延长了雨水入渗的时间,地表积蓄的雨水阻碍土壤中水分的蒸发,底部土壤可以在雨后较长时间内维持一定的湿润程度;连续降雨时,雨水花园易发生溢流,研究区普通地表受到持续性的大气降水补给的影响,入渗量较大,雨水花园集中入渗的效果不明显,且参考点2由于地下水埋深较小,地势低洼等因素,入渗量在一定程度上大于雨水花园,对地下水的补给效果优于雨水花园和参考点1。HYDRUS模拟过程中,设定土层深度为3m,上边界设置为自由大气边界,雨水花园地表可积水,积水的最大深度为0.5m,草地与裸地可产生雨水径流。研究区由于地下通道施工,导致地下水埋深较大,故将模拟土层下边界设置为自由排水界面,土壤体积含水率比较接近实际情况。模拟结果显示,模拟期间,雨水花园对地下水的潜在补给量最大,补给效率为0.86;草地与裸地的补给效率分别为0.53,0.54,两者比较接近,对地下水潜在补给的效果不及雨水花园。通过户外监测以及模拟研究,发现雨水花园底部的土壤非饱和带持水能力较强,降雨以后土壤的体积含水率较高,入渗水量较大,对地下水的补给效率高,补给效果要优于普通地表。通过雨水花园集中入渗雨水径流,不仅可以提高对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还可以以低碳环保的方式抬高地下水水位,增加地下水存储量,有利于城市的水文循环过程恢复到接近开发前的水平。若在一定区域内合理布置此类小型绿色设施,集中入渗雨水径流,一定程度上可抬高区域地下水水位。(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12-01)

马栋和,王常明,黄如卉,刘忠富,马玉民[2](2013)在《辽西黄土缓坡冲刷破坏及雨水入渗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辽西地区黄土缓坡降雨冲蚀破坏严重的问题,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SEEP/W渗流数值模拟,监测了坡内湿润锋的发展趋势、坡面土体体积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黄土缓坡的冲刷破坏特征及降雨入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黄土缓坡坡面在降雨冲蚀作用下,按横向坡面形态可分为V形、U形、梯形、叁角形4种冲沟。随着降雨的持续,浸润深度逐渐加深,雨水在坡内的浸润线不平行于边坡线,呈现出上浅下深的规律。辽西黄土缓坡坡面经历短时间降雨冲刷时,主要产生表层面蚀破坏;经历长时间降雨冲刷时,坡脚被冲刷淘空,坡面产生陷穴,进而可诱发边坡灾害。(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科技进展》期刊2013年06期)

刘江涛[3](2012)在《昆明市雨水快速入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明是全国14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人口剧增和经济高速发展,水的供求矛盾日益激增。充分收集利用雨水资源、涵养地下水、降低面源污染、减轻城市洪涝和排水系统压力、改善和修复昆明水环境,是昆明城市建设长期性的指导方向。因此,研究透水性铺装雨水快速入渗规律对于缓解昆明市水资源短缺,提高雨水再利用率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承担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项目滇池项目—第二课题:滇池北岸重污染排水区控源技术体系研究与工程示范—02子题:重污染合流制排水区污水收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工程示范”项目,通过对目前常用的渗水性材料进行调查研究,针对不同用途渗水材料的结构、耐压和渗水性能进行研究和改造,进行新型渗水材料的研发;同时针对人行道、休闲广场和庭院等静负荷和动负荷较低,结构要求不高的硬化地面进行相应的改造,提高地表雨水渗透能力。最终通过分析室外和室内试验数据,来探讨我国昆明市的雨水入渗与产流规律。天然条件下雨水快速下渗示范工程结果表明:在不同降雨条件和雨前干燥时间条件下,透水砖铺装对雨水的整体滞蓄效果很明显;透水砖对洪峰的延滞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其对雨水滞蓄率和洪峰消减率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快速入渗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透水砖铺装在小强度的人工降雨条件下渗透效果很好,在重现期为10年的一小时降雨强度以内,透水砖铺装无表面径流产生,具有一定的渗透排水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2-05-01)

张士林[4](2003)在《大降雨强度下雨水入渗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Green Ampt入渗模型 ,研究了符合Green Ampt入渗模型的干土构成的缓坡 ,在大降雨强度的情况下的入渗规律。利用Green Ampt入渗模型提出了考虑气压势的入渗率公式 ,得出了在恒定的降雨强度下的实际入渗关系式。并与控制坡面流的一维圣维南不稳定流方程组结合 ,得到了干土坡在大降雨强度下的入渗及坡面径流的数值模拟(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技术》期刊2003年05期)

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辽西地区黄土缓坡降雨冲蚀破坏严重的问题,结合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物理模拟试验及SEEP/W渗流数值模拟,监测了坡内湿润锋的发展趋势、坡面土体体积含水率的变化,研究了黄土缓坡的冲刷破坏特征及降雨入渗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辽西地区黄土缓坡坡面在降雨冲蚀作用下,按横向坡面形态可分为V形、U形、梯形、叁角形4种冲沟。随着降雨的持续,浸润深度逐渐加深,雨水在坡内的浸润线不平行于边坡线,呈现出上浅下深的规律。辽西黄土缓坡坡面经历短时间降雨冲刷时,主要产生表层面蚀破坏;经历长时间降雨冲刷时,坡脚被冲刷淘空,坡面产生陷穴,进而可诱发边坡灾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参考文献

[1].吴舒然.雨水花园集中入渗规律监测与模拟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马栋和,王常明,黄如卉,刘忠富,马玉民.辽西黄土缓坡冲刷破坏及雨水入渗规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

[3].刘江涛.昆明市雨水快速入渗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

[4].张士林.大降雨强度下雨水入渗规律研究[J].岩土工程技术.2003

标签:;  ;  ;  ;  

雨水入渗规律论文-吴舒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